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妙步生莲-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鸾扎进萧妙音怀里死活不肯抬头,一双手抓住她的衣襟,一副要安慰的模样。
    萧妙音被阿鸾逗的不行,抱住他笑得前俯后仰。
    **
    宫里的日子过的飞快,很快就到了放宫人出宫的日子。宫人出宫,都已经事先将行李都收拾好了,这些宫人在宫廷中大部分都要比在宫外好,宫廷内也没有多少要用得到钱的地方,都积攒了不少私房。眼下要出宫了,这笔存下来的钱也派上了用场。
    按照以往的例子,宫人里头会选出几个位置较高的,到皇后面前走个过场,然后再出宫门。
    萧妙音坐在那里等着。等到人上来的时候,萧妙音想了一会儿才想起上来的人是谁。
    高凝华今日换了一身朴素的衣裳,头发也是一丝不苟的梳好。
    和当年进宫之时,如今高凝华更多的是感叹。
    皇后的坐榻前设有珠帘,前来的宫人妃嫔也是不能直视皇后面容,眼睛只能盯着自己面前的那小块地方。
    “妾拜见皇后。”高凝华跪下对上首的皇后行礼,她一拜下,那些也要放出宫的妃嫔们也纷纷跪拜。
    这些人今日这礼都是行的心甘情愿,过了今日,她们就不用再被这宫墙束缚住了。
    “起来吧。”萧妙音和秦女官陈女史一样,也是眯眼想了一会,才想起带头的这个女子是谁。
    萧妙音看了一眼秦女官,秦女官会意,上前一步,将那些漂亮的场面话说出来。不过是宫人应召入宫,克忠职守之类的。
    话都是事先准备好了的,秦女官背的滚瓜烂熟,她最后一句拖长了语调。而那些宫人妃嫔听完之后,又拜下来。
    接下来的就是一些赏赐,那些都有女官代劳。
    高凝华接过之后,听皇后说了几句话。过了一会众人退了出来,高凝华手里捧着皇后的赏赐,再次抬头看了看平城的天空。
    今日的天气很不错,天空湛蓝万里无语。她想起几年前她入宫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天气,到了如今,终究是从何处来,又有回到何处去了。
    或许她应该失落,毕竟当年家里人对她是那样有期望,她也曾经幻想过。可是如今她要出宫回去了,只觉得浑身上下说不出的轻松。
    **
    高渊奉命出使南朝,萧佻作为副使一同前去。从平城到南朝是一段很长的路,平城交通不便,一路上是吃了些苦头。
    当一路南下,见到和平城完全不同的人文风情的时候,萧佻明白南朝已经近了。



  ☆、138|亲情

这还是萧佻第一次来到来南朝,少年时候不知风雅为何物,干脆就照着书卷上的遥想古人,依葫芦画瓢。最后学出来的只是个四不像,那会人在少年是不觉得,但是如今想来,却是羞愧的紧。
    高渊原本在秘书省中任职,秘书省掌管礼仪制度一事,而南朝自认是衣冠正统,对北朝想来鄙夷,认为北朝乃是索虏。如此情况,若是不将门面功夫做好,到时候丢人可就丢大了。
    高渊和萧佻说了一下南朝的一些事,前些年南朝一直内乱,君臣之间,臣子和臣子之间,血腥杀戮到了眼下才消停一点,而南朝朝堂中的关系错综复杂。和北朝比起来还要复杂一些。
    萧佻没有来过南朝,知道的关于南朝的那些事还是从王素这些南朝来的人口中得知的。
    他听的仔细,在心里暗暗将高渊说的那些都几下,等到高渊说完,他双手拢在袖中就给高渊行了一个汉家的礼节。
    高渊喜欢这样的知礼节谦虚的年轻人,他在床上微微避让开来,不受萧佻的全礼。
    “此次去南朝,可能一路上你也无法习惯,不过既然来了,就应当入乡随俗。”高渊说道。
    这个也是他们面临的一个问题,看似小事,其实也和他们本身有莫大的关系。
    北人和南人生活习惯不同,而且两朝互相攻打,委实算不上友好。这次他们前来,其实又是带着将南朝宫殿的形制和建邺的规划。
    说起来还真的是有些心怀不轨。
    不过此刻作为使臣的真谛就是,哪怕是真的有鬼,也要面上正气浩荡,哪怕己方咄咄逼人,也要如同春风一样。
    “是。”萧佻点了点头,他在高渊看来还是个后生,所以在上峰面前也只有说是的份。
    两人正说着,船舱突然晃了晃,萧佻下意识的就抓紧了手下的凭几。
    “出了甚么事?”高渊也不习惯水路,将船舱摇晃的有些大,扬声问道。
    外面守着的人一半以上是从北朝带过来的,也有一些是在南朝这里就地请的人。外面几声吴语传了进来。船舱内两人都听不懂吴语,那些软侬的吴地方言在两人听来,好听是好听,可是里头说的是甚个意思,就真的两眼一抹黑了。
    过了一会一个家人踉踉跄跄跑过来,那家人脸色苍白,想来方才也是吓得不轻。毕竟在场的几个人除了那些吴人之外,没有几个会睡,要是翻船了,那就真的只能去喂这长江里的鱼了。
    “郎主,方才风势过大,所以船体摇晃。”家人说这话的时候,脚都不自觉的打摆子。
    长江上也不是终日平静的,有时候江面上大风狂作,还真的有可能将一艘大船颠覆,这样的惨剧在长江上也不是没有。
    高渊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你先下去。”
    家人心里知道自己刚才那个样子有些难看,哪里还敢在高渊面前久呆,听到高渊这句话,就赶紧的走了。
    江面上烟波浩荡,萧佻跟着高渊从船舱中出来,眺望远处,长江浩浩荡荡,一望望不见尽头。
    两人在北方见多了粗犷的连绵大山和一望无垠的平原,如今置身于长江之上,遥望远处,发现长江有的不仅仅是如水柔情,在弥漫的水雾之下,是波涛暗涌的豪情。
    “以前听那些人说,南朝不过是依有长江天险,不足为据,可是如今看来,这条天险也不是那么容易过的。”高渊望着长江水面似有感叹。他转过头来和萧佻道。
    萧佻点点头,北朝中有不少人是想要对南朝用兵,上回天子假借南征之名的时候,就曾经派出王素对南朝进行骚扰。王素原本就是南朝人,父亲在南朝是尚书左仆射,可谓是位高权重,王素自然也是对南朝的边防之事知晓甚多。那段时间还真的收获不少,以至于天子说要出征的时候,朝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怀疑。
    “不过天险也不是完全有效用。”萧佻思索一下答道,“天险固然可守,但是最可靠的却是人心。”
    高渊闻言欣然颔首,“甚是。”
    当使团到达两国边境的时候,当地的刺史就派人到建邺,如今人都在长江上了,一路向东而下就是扬州,扬州再下便是建邺了。
    萧佻对这次出使,除了不负君命之外,更多的也有一种期待。哪怕见过王素等从南朝来的士族,他还是想要亲眼见一见建邺的那些士族到底是个甚么样子。
    这个想法,萧佻没有对高渊提起。
    顺着水东下,速度要比走陆路的时候要快上许多不止。再渡过最初的适应期之后,萧佻也能在船舱里看看书之类的。
    长江上不仅仅有大船还有出去捕鱼的渔民,渔民们更是不分男女。男女都要吃饭,所以有力气的都要出来干活。
    萧佻偶尔听到外面渔船号子,也会从船舱出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萧佻并不是纯种的汉人,父亲是汉人,但是生母却是实打实的胡人,因着那一半的胡人血统,他生来肌肤较白皙,面部轮廓也要深一些。幸好他头发还是黑的,不然就要被当地人骂作黄头奴了。
    渔船上的渔民们撒开渔网,渔网落入江中。船上的男人是光着膀子,也有船上是女子的,而且都是十三四岁的豆蔻少女。
    少女们因为常年跟着家里人在长江水面上讨生活,皮肤为小麦色的,和眼下追求男女肌肤白皙很不一样。
    那些少女撒网之后等着过会将渔网拉上来,冷不防那边的大船上出来一个年轻男子。
    河面上人的眼睛是一个赛一个好,因为要在水面上讨生活,若是眼睛差了,就算大鱼在自己面前游过可能都不知道。
    大船离得有些远,具体长得甚么模样是看不出来的,只能看得出是一个穿着宽大衣袍的年轻男子,而且面白无须。
    贵人家养出来的郎君,容貌总是差不到哪里去的,那些渔家少女想道。
    江面上江风将那些少女唱的渔歌送了过来,萧佻双手背在背后,听到那些少女还带着些许稚嫩的歌声,他微微一笑。
    那歌声里头唱的是甚么,他听不明白,但是歌声里头的情思他却是感受的到。
    他站在船头,迎着江风,船一路东去。渐渐的四周的渔船少了,歌声也消失在风中。身后的家人劝他,“郎君,进去吧,外面风大,站久了恐怕会得风寒。”
    长江上水汽浓厚,对于习惯了的南方人不算甚么,但是对于北方人来说就会觉得浑身湿黏黏的极其难受。
    萧佻也是北人,对南方的环境也不是适应的十分好,听到家人这么说,他点了点头。
    走进去之后,萧佻像是想起甚么,“船上用的水,尤其是用在膳食饮用上的,必须要煮沸之后才能用。”
    这个也是他当年和三娘说来的,那会的三娘对书卷好奇的不行,他对这个妹妹有一丝好奇,也有一些怜惜,便让她到自己的书房来读书。那会她读到的正好是三国曹孟德南下攻打东吴,结果被火烧连营的那段。
    那些书卷上面写的明明白白,偏偏三娘卷起袖子把一堆的书翻出来,说那会曹操大军南下,其实军队内部也是疫病横行,火烧连营固然有效,但是真的耗起来。恐怕曹操大军自己也扛不住。
    他那会听着新鲜也跟着听着三娘说了几句。
    南方瘴气重,而且气候湿热,容易使人生病早夭几乎是人人都知道,但是那会三娘说过水若是不煮沸,直接饮用下去恐怕就会出现和当时曹操大军中一样的状况。
    疫病向来是人说恐惧的,就连萧佻自己也不例外。他喜欢读史,史书中不乏对疫病的记载和描述,他没有亲眼看过,但是他明白疫病的威力,几日之类全家死绝十室九空,都城之内甚至连办事的官吏都凑不齐。
    他不得不多留个心。
    听到萧佻如此吩咐,家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应了下来。
    等到家人退下,萧佻在矮榻上坐下,将放在案几上的姜汤饮尽。
    几日之后,众人到达建邺。
    前来迎接的官员,笑容有礼而疏离。自从南朝改革换代以来,北朝还是头一次派出使节,而且前一次声势浩大的南征,虽然南征最后变成了迁都,但洛阳离南朝还是较近,南朝还是收到了些许风声。
    君臣上下自然是对北朝使节难以有好感。
    高渊这次前来出使,也是有自己的目的,他不在乎南朝对他们是亲近还是疏远。只要事情办成了就好。
    从船上下来,上了马车。
    他想着照着南朝臣子这样的态度,恐怕南朝皇帝也好不到哪里去,尤其北朝皇帝还对逃过去的刘宋皇室是厚待有加。
    恐怕这次出使少不得有麻烦。
    这个高渊和萧佻都没有预料错,还真的除了些问题。南朝皇帝接见他们不是在台城里的大殿上,而是玄武湖。
    而且,还在玄武湖上搞了水军演练。这番气势但凡脑子没毛病的都能看出南朝皇帝是想给北朝一个下马威。
    萧佻跟在高渊后面,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