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汉墙-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呃,这个嘛,我要先将此事禀报陛下,然后再派人去征询叔父的意见……”
“你刚才不是还说父母之命吗?干嘛要征询你叔父的意见?”祝融不解的问道。
庞统闻言沉默了片刻,低声说道:“我的父母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是由我叔父抚养长大,叔父对我来说,就是最近的长辈。”
“……对不起。”祝融歉意的对庞统说道。
庞统微微一愣,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摇头说道:“不碍事。祝融姑娘,既然你打算让我娶你,那你令尊那边怎么办?难道不需要征询他的意见?”
“……你想要入赘?”
“男子汉大丈夫,岂能做那种没骨气的事情。”庞统想也不想的摇头答道。
“那就最好暂时不要让我阿爹知道。”
庞统:“……”
好不容易将祝融给哄走了,庞统不由暗松了口气。庞统这次会来东川,主要目的是为了建立功勋,不给别人攻击刘福任人唯亲的借口。其实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让庞统选择离开了长安。
庞统失恋了。当初带着黄月英来到长安,二人分开各自忙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为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以至于二人忽略了维系二人之间还不成熟的感情,结果导致二人最终没有了感觉。
黄月英看上了与自己一同在黄承彦座下学习的一名学生,而庞统知道了此事后,除了黯然退场,并没有表现的有多么激动。
不过刘福清楚,庞统虽然没有表露,但心里却很难过。趁着南征军受挫的机会,刘福一面想让庞统多积累一些经验,另一面就是借此机会让庞统散散心。在刘福看来,一帮蛮人,怎么可能难得住凤雏。只是让刘福没想到的是,如今庞统就被一个蛮人姑娘给难住了。
当初之所以会带着黄月英去长安,原因就是庞统的叔父庞德公的反对。黄月英是混血儿,她的母亲是一个羌女,是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在流放之时所娶。后来黄承彦回到襄阳,迫于家族的压力与黄月英母女分开,结果导致黄月英的母亲郁郁而终,而黄承彦也幡然悔悟,不惜与家族闹翻也要把黄月英给带在身边照顾。
因为混血的原因,黄月英虽然聪慧,但在襄阳的时候却并不受人待见。以至于到了婚嫁的年纪,也无人登门求亲。
而庞统的叔父庞德公,那就是个血脉至上论者,当他听到庞统说想要娶黄月英为妻的时候,那反应是激烈的,以至于庞统不得不出此下策,带着黄月英直接投奔了长安。在得知庞统跑去了长安以后,庞德公差点没被气死。但随着关中的势力越来越大,为了家族的未来考虑,庞德公还是恢复了与庞统的通信,前两年更是命人将庞统的弟弟庞林给送到了长安。
不过叔侄二人虽然和解了,但对庞统的婚事,庞德公的态度始终没变,庞德公依然坚持想让庞统娶一位汉家的名门望族之女为庞统的正妻。这要是让庞德公知道庞统这回要娶的是个纯种的蛮女,而且还是正妻,那热闹肯定很有看头。
一想到叔父庞德公那张板着的老脸,庞统就感到头疼。可拒绝祝融,庞统又有些不敢,这姑娘太彪悍了,一手飞刀使得极准,更何况此事要是传扬出去,理亏的还是自己。
思前想后,庞统不得不求助于自己心目中的明主,在他看来,如今能够帮自己的,恐怕就只有西汉天子刘福了。
长安
登基称帝的天子刘福此时正拿着庞统写的家书摇头苦笑,让关心刘福身体,过来提醒刘福早些安歇的蔡琰感到疑惑。
自从登基以后,刘福陪伴妻儿的时间就变少了。虽然刘福将大部分事情都交给了臣子去处理,但那些必须需要刘福点头同意的事情依然不少。为了处理政事的时候减少来回奔波传信的时间,刘福将皇宫的一部分作为奖赏赠给了大臣。以至于到了夜晚,当整座长安城都陷入黑暗的时候,唯有皇宫一带依然灯火通明。
“陛下,何事让你感到为难?”蔡琰好奇的问道。
“琰儿,你自己看吧。”
“这个,似乎不合规矩。”蔡琰没有接刘福递过来的书信,面露迟疑的说道。
“这是士元的家书,你看了没关系。”
听到刘福这么说,蔡琰这才接过书信看了一遍,看过之后,蔡琰的眉头也不由皱了起来,轻声说道:“这士元怎么如此不知轻重,女儿家的名节岂能随意玷污。”
“琰儿,你也觉得士元应该娶那个蛮女?”
蔡琰刚要点头应是,忽然心生警觉,摇头说道:“士元写信是来向陛下求助,此事还是由陛下做主吧。”
刘福有些失望,原本还想要顺水推舟的把这事丢给蔡琰,却没想到蔡琰不上当。不由苦笑着说道:“琰儿,难道你不知道替为夫分忧?”
“陛下,妾身也不想看庞德公那张臭脸呀。”蔡琰抿嘴笑道。
“得,那你就忍心看为夫去面对庞德公那张臭脸?”
“陛下,能者多劳嘛。”
刘福:“……”
当老大就是这点不好,小弟有了麻烦,作为一个合格的老大,那就必须为小弟出头。只是一想到庞德公的那张会拉得老长的老脸,刘福就感到头疼。
“陛下,天色不早,还是早些安寝吧。”蔡琰柔声提醒刘福道。
刘福点点头,庞统的事情虽然难解决,但刘福绝对不会因为庞统的事情就冷落了自己的妻子,起身拉着蔡琰的手就往后宫走。而蔡琰也习惯了刘福这种亲昵的举动,反手握着刘福的手,身子落刘福半个身位,随着刘福返回后宫。
帝后刚要迈过后宫那道门槛,忽然就听身后有人急呼,刘福与蔡琰同时回头望去,一见来人,刘福的脑子嗡的一下。
“陛下,家父……家父……去了。”一身重孝的郑益恩跪倒在地,泣不成声的对刘福哭道。
郑玄终究还是走了。在亲眼看到刘福登基称帝以后,郑玄强撑身体写下一篇支持刘福乃是汉室正统的贺词,随后便缠绵病榻,虽然刘福命华佗、张机等人联合会诊,怎奈郑玄天寿将尽,能够支持着看到刘福登基称帝,已经油尽灯枯,华佗、张机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挽回郑玄的性命。
在刘福的心目中,除了卢植与蔡邕,郑玄是对自己帮助最大的人。若不是郑玄的支持,刘福得不到中原士子的支持,若不是郑玄带来的诸多弟子,光是那些繁杂的政务,就会搞得刘福手下那帮人焦头烂额。
术业有专攻!刘福前期招揽的那些人,多是武将与谋臣,但对于地方的治理,这些人就麻爪了。多亏了郑玄,他的弟子多是精通治理地方的良吏,若不是这些人的默默奉献,即便刘福可以凭借武力打下关中,想让关中恢复活力,没有十年之功根本就不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努力,刘福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理好关中,支持着刘福占了益州,击败了鲜卑。
如今,这个给予刘福极大帮助的老人离开了人世,这对刘福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损失。对关中来说,也会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当先一步赶到郑玄家的卢植、蔡邕等人看到身穿孝服前来吊唁的刘福时,只是微微一愣,随即便沉默不言。而这两位不开口,其他人自然也不敢多言。有愣头青想要提醒刘福此举与礼不合,但还没等他们有所行动,就被一旁的同伴阻止。
郑益恩很激动,历朝历代,能够让一国君主为其戴孝的臣子,没有一个。这是荣耀,也是君主对自己父亲的肯定。
“郑师临走之前肯定有所交代,不论是什么事,朕尽皆应允。益恩你且安心处理郑师后事,待一切事毕,朕对你另有重用。”给郑玄上过一炷香后,刘福临走前对郑益恩说道。
一旁的人听到刘福的话,不由纷纷羡慕的看向郑益恩。皇帝是什么?一言而决富贵,一念而定生死的生物。这世上的事情,还真没有几件是可以难倒皇帝的。刘福当众对郑益恩说出这番话,那就相当于是给了郑益恩一个愿望。
“家父临终前曾叮嘱微臣,不可借机对陛下有所要求。家父所作所为,皆为大汉的中兴,只希望陛下不要辜负家父这番心愿,微臣就以心满意足。”
“郑师高风亮节,朕深感佩服。益恩,朕有一事相求,不知益恩可能答应?”
“陛下言重了,请陛下吩咐。”郑益恩急忙说道。
“如今皇子已到进学的年纪,我有意让你子郑小同进宫与皇子做个伴,不知你可同意?”
“微臣遵旨,这是郑家的荣幸。”郑益恩有些激动的答道。
对于第二代的培养,刘福很早以前就开始了。能够陪皇子读书,那对臣子来说是个机会。一旦与自己孩子交好的皇子在将来继位,那就意味着自己的家族又可以保证一代的富贵。不过刘福对陪皇子读书的人选挑选很严格,不是什么人都有那个机会送自己家中的子弟进宫伴读。
如今在宫中陪几个皇子皇女读书的,除了朝中几个重臣的子女外,大多数臣子并没有那个机会。
“多谢陛下厚恩。”郑益恩对刘福高声谢恩道。
“……这些都是郑师该得的,郑师为我大汉操劳一生,所立功劳无数,福延子孙这点小事是朕这个皇帝的应尽之谊。”
文正,这个谥号对文臣来说是最好的,也是大多数文臣死后的最高褒奖。刘福回宫以后,立刻亲自手书,定下了郑玄的谥号。卢植、蔡邕等人虽然不反对给郑玄这个文正的谥号,但还是建议刘福与朝中众臣商议之后再决定。
刘福从善如流,同意了卢、蔡二人的建议。其实这也就是一个过场,郑玄是什么人,兴汉学院院正,地位仅次于院长刘福。他的学生弟子遍布整个西汉,像管宁、孙乾这种能臣,如今都已是一方封疆大吏,而学院出来的官员又怎么会反对给自己的老院正一个好的谥号。
朝堂很和谐,但在讨论完郑玄的谥号,商议是否暂歇兵戈的问题,文臣武将意见不一,有的认为不该对外停战,有的则认为应该与民休养生息。辩论的很激烈,武将的意见很一致,都是反对停止兵戈,而文臣内部的意见也不统一。
刘福皱眉看着朝堂上吵的热火朝天的众人,不耐烦的拍了拍桌子,“都别吵了,我决定,大汉暂停兵戈,与民休养生息。命铁壁军驻守东川,保持对南蛮的压力,任庞统为朱提郡郡守,负责民生。”
老大发话了,当小弟的自然不能有不同意见。更何况众人都知道,庞统是刘福的重点培养对象,对于庞统的任命,众人自然不会有反对的意见。只是让铁壁军留在东川,这让众人有些不解。
刘福也懒得跟众人解释,只要负责各部门的上官明白,刘福也就不愿意多费唇舌。见没有什么大事要商量,便挥手宣布退朝。
郑玄的死,在刘福的决定下,令整个西汉全国上下为其举丧。这么大的举动,想不叫人知道都难。老话说得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在羡慕郑玄死后待遇的同时,许多人也不由自主的拿自家的主公跟西汉王刘福做一下对比,不指望全国举丧,只要能让一州之地的百姓为其举丧,大多数人就会心满意足。
只是对比过后许多人沮丧的发现,他们不如郑玄郑康成,而他们的主公也同样比不上西汉王刘福。东汉与西汉之争,明眼人基本都能看出最后能取得胜利的必定是西汉。西汉军政一体,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