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秦武大帝-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陈轻扬道。
“叮!兑换成功,天蚕甲已经在梦之戒。下品灵器等级较低无须滴血认主即可使用,凡人亦可使用。”
陈轻扬找个借口下马又回了王帐,在里面穿上薄薄的天蚕甲,细腻、贴身,舒服。陈轻扬甚至都不想穿上铠甲了,为了不惊世骇俗,且将士们担心,又跪拜苦求,只好继续穿戴好铠甲。
大军依旧前进,此刻陈轻扬得意洋洋地骑在高头大马上,那一个浮想联翩,意气风发。却不知此时,函谷关的城楼里已经是严君樗里子亲自坐镇。是大秦内战?还是和平过关?
……
车轮辘辘,大军卷起的尘土还在飘逸、扬起,烈阳已经高照,不仅仅暖着甘茂、张仪、白起等人,更暖着秦军将士的心窝。这些年,秦军在秦武王的带领下简直是无往不胜,平定三川,重新收复巴蜀,征服义渠,攻克宜阳,一件件赫赫武功简直是前代秦国统治者所没有的功绩!秦军也成就了虎狼之师的威名!
函谷关已经近在咫尺。函谷关在战国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系大秦雄关要塞之首,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威名,昔关东六国大举攻秦,就是在函谷关受阻,持久战爆发后,关东各国缺粮短衣,大秦以逸待劳,结果大破敌军,秦国从此虎踞天下,关东各国不敢谋秦,由攻变守。
且说那大将白起率领的五千精兵已经先行到达了函谷关下。
白起大声喝道:“函谷关守将何人,吾乃王师先锋白起,大王的东征大军凯旋而归,就在后方,快快开城。”
函谷关守卒个个面面相对,却不说话,只见城头一名白面校尉应声道:“回白起将军,末将蒙骜,严君樗里子不日前奉了左庶长魏冉之命在此守关,在此守关防止关东六国来袭,据说……听闻大王…………”憋着满脸通红,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听闻什么!大王神武,举鼎小伤立马痊愈,而今大军就在后方,快快让严君开门,耽搁了大王行程小心你的脑袋!”白起大怒。
原来宫中的人在大军也是耳目众多,想来秦武王重伤也传回了咸阳。如果没有陈轻扬的穿越,这个魏冉就要拥立嬴稷登基了。
蒙骜大吃一惊,暗道:原来武王康健,天佑吾王,嘴上却是说:“末将立刻前去禀报。”
很快,严君樗里子出现在函谷关的墙城上。
“末将白起,见过严君。末将一身重甲不便行礼,还望严君见谅。大王的仪仗就在末将后面请严君速速打开城门。”白起横刀立马道,嘴上看似是恭敬,却有一言不合就开战的意味。
武王无患!严君樗里子大惊失色,不是听闻武王重伤不治吗,魏冉还派人去燕国迎接芈八子及公子稷,惠文后及公子壮也有不稳的倾向,若武王康健,则结党营私,擅立君储形同谋反。
“吾听闻大王举鼎重伤,吾守关有责,实不该轻易打开城门,望白将军谅解。”严君樗里子严肃地说,心里却想,白起不是说大王就在大军后面吗?一切等见过武王自有分晓。
“放肆,大胆樗里子!尔等想谋反吗?”白起大怒。
“白将军息怒,现在国内谣言四起,一切等见到大王,等大王定夺,樗里子自然会为今日之事谢罪。”严君樗里子义正言辞道。
白起暗道,函谷关易守难攻,且粮草不足,我五千兵力实不足以攻下此关,也罢,等大王定夺。
正当严君樗里子及白起心里七上八下之际,那整齐地、黑漆漆的大军从东方缓缓而来。
陈轻扬在马上一边舞动着独孤宝剑,一边扬鞭策马,忙得不可开交,为自己新得的技能和宝贝乐得合不拢嘴,看得那甘茂、张仪是目瞪口呆,心里一万个为什么?大王摔坏了腿还是摔坏了脑袋?大王怎么回事,返老还童了??不对,大王正当壮年,看来是保留一颗童心啊。当然这些老狐狸,嘴上却是一声不敢吭,谁不知道伴君如伴虎。
第9章 远交近攻
这陈轻扬此刻哪里知道这几位大臣所想,知道了心里恐怕得有一万只草泥马在狂奔了。什么摔坏了脑袋,老子是第一次骑马好不好,这个马技还是秦武王记忆遗传,老子还是第一次拿着那么极品的宝剑,错了,老子之前就没有拿过剑。简直是帅呆了,可惜不能上网了,不然还有手机的话,一个自拍发朋友圈。哇塞,简直酷毙了!
这不,陈轻扬边走边走马观花,大军的速度能快才怪。终于,秦武王的大军渐渐逼近了函谷关。
斥候此刻也快马来报:“报,报告大王,白起将军在函谷关下不得门入,严君樗里子亲自守关隘,大战一触即发。都说等武王来了亲自定夺!”
陈轻扬一听,这下可没有心思玩耍了,立即快马加鞭直达函谷关下。秦武王的东征大军二十万都是秦国精锐之师,浩浩荡荡之下地面也响起了一阵阵的颤抖。只见那秦武王屹立在函谷关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把张仪,甘茂,白起吓得一身冷汗,连忙一齐向前。可是他们哪里知道陈轻扬身穿天蚕宝甲,金丹期以下攻击免疫,这些凡夫俗子的攻击简直是挠痒痒。
“樗里子,怎么你想挡住寡人回咸阳吗?”秦武王本身就是习武之人,内力极深,加上陈轻扬入主这具身体后修炼了修真入门法决,这一下,震得整个函谷关上几乎都能听见。
严君樗里子本来已经认出秦武王了,又怕只是长得像,这下确认是武王无疑。大惊,武王果然没事,而且如此壮实,原来严君樗里子也是好武之人,一听武王内力深厚且还有所精进,必是康复无疑。
严君樗里子走到城墙边上,大声说到:“大王恕罪,末将这就开门。”
“来人呢,打开城门,迎接大王凯旋而归。”严君樗里子大喝。
……
秦武王终于回到函谷关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秦军将士一起唱起了秦风,一时间四面秦歌,东征的将士纷纷传递着武王东征的威武,如何攻克同为战国七雄的韩国,如何占领了宜阳,又是如何问鼎周王室,更是举起了千钧之鼎!至于如何受伤的则自动过滤了,可不是,咱们武王这不是生龙活虎了吗?
一时间,函谷关的秦军众人都在高呼:“武王万岁!武王万岁!!……”
陈轻扬此刻意气风发,骑着高头大马看着素有大秦第一关之称的函谷关,暗道:嬴荡之名有平定六国,荡平四海之意,今后就不会有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了,由我秦武王来统一如何。一时间大喝:“寡人攻克宜阳,问鼎周室,功盖周王,不如称帝!”
甘茂忙道:“武王陛下武功谋略天下无双,但是唯恐陛下称帝之后关东一齐来攻,那么大秦危矣!”
张仪也道:“陛下称帝万万不可,苏秦连横抗秦未有寸功,更被我大军在函谷关杀得尸横遍野,韩国更是危在旦夕,损兵折将,城池也被我们大秦占领。若大王想要称帝,则可先乱六国之内部,今东方齐国强大,则离我们较远,可以远交近攻,大王称西帝,邀请齐王称东帝,则大事可成,灭周亦可名正言顺。吞韩灭周之后,魏国可下!赵武灵王攻燕借道韩国不日将抵达我函谷关,赵王雄才伟略携燕国质子公子稷八成是想图谋秦国王位。”
陈轻扬一听,暗想,此刻称帝的确不妥。秦武王作为鬼谷子的弟子之一,陈轻扬吸收了秦武王的记忆,也相对了解张仪为什么如此厌恶魏国齐国却又隐约夸赞赵国之意。
原来鬼谷子年轻时期收了两个弟子,大弟子孙膑、二弟子庞涓都是研习兵法。二弟子庞涓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恐其贤于己,在孙膑艺成下山投奔之后,居然设计把他的膝盖骨刮去。孙膑之所以上当,原来二人同窗期间私交颇深,更有八拜之交,孙膑年稍长,为兄,庞涓为弟。
有一年,当听到魏国国君魏惠王以优厚待遇招求天下贤才时,庞涓耐不住深山学艺的艰苦与寂寞,决定下山,谋求富贵。孙膑则觉得自己学业尚未精熟,还想进一步深造;另外,他也舍不得离开鬼谷子老师,就表示先不下山。于是大师兄庞涓一个人先走了。
临行,他对孙膑说:“我们弟兄有八拜之交,情同手足。这一去,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一回人世。”两人紧握双手,久久不愿分开。
最后,两人洒泪而别。这庞涓也有几分本事,他担任魏将以后,率领魏军称霸中原,北面功克赵国国都邯郸,往西西围定阳,差点将赵国南面领土纳入魏国版图,桂陵之后更是尽数收回河西失地,差点要灭掉秦国,这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由来,庞涓往南取楚国土地愈千里,使得魏国几乎成为天下霸主。此人有勇有谋,可惜心胸狭窄,大师兄孙膑下山后,他嫉妒大师兄才能,怕他的成就地位超越自己,居然设计挖去其膝盖骨。后孙膑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庞涓于桂陵、马陵,并除掉了庞涓。庞涓与孙膑是师弟害师兄,师兄弟仇杀,而苏秦及张仪却恰恰相反。
张仪是鬼谷子第三个弟子,苏秦是鬼谷子第四个弟子,张仪是魏国人,他们学习的是纵横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
张仪和苏秦完成学业之后,就各自去游说东周王朝的大小诸侯。
后来,苏秦说服赵肃侯,而得以去游说各国诸侯实行合纵的联盟,但他担心秦国趁机攻打各诸侯国,盟约还没结缔之前就遭到破坏。苏秦考虑再三,找不到一个能派往秦国为他工作的合适人选,于是他派人悄悄去劝说张仪来投奔他。
第10章 赵武灵王
于是张仪前往赵国,呈上名帖,请求会见苏秦。但是,苏秦却对张仪不理不睬,招待张仪的时候也只是用给仆人和侍女所吃的饭食,并且还当众羞辱张仪,说张仪那么有才能,竟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是不值得收留的,说完就把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这次来见苏秦,本以为是旧交,可以求得好处,谁知反而受到羞辱,一气之下,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苏秦在张仪离去后,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惠王。
秦惠王被张仪的才华打动,任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离开,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
张仪说:“唉呀,这些权谋本来都是我研习过的范围,而我却没有察觉到,我没有苏先生高明啊!况且我刚刚被任用,又怎么能图谋攻打赵国呢?请替我感谢苏先生,苏先生当权的时代,我张仪怎么敢奢谈攻赵呢?”
张仪与苏秦由是冰释前嫌。
陈轻扬心想,张仪见大师兄及二师兄反目而厌恶魏国齐国,不忍师兄弟相残而攻灭韩魏,不取赵国乃下策也。而秦武王在太子时候,跟白起的老师也都是鬼谷子,鬼谷子晚年非常后悔没有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