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女主三国-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阎柔在北平地区看到,百姓的日子很不错。这里,有一部分原因,是地理所造成的。纬度低的地方,庄稼是要长得好一些,而且庄稼的品种也会丰富一些。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刘备这边的治理要好一些。这是当然的了。刘备这边,高级的文吏就有四名。而公孙度那边,一名都没有。

  阎柔看出了刘备即将发动战争。这种迹象,在北平地区,实际上可以说随处可见,已经不能说是一件秘密了。造成|人尽皆知局面的最大原因,就是强迫性征兵。强迫征兵,一定会引起百姓不满的。百姓没有什么力量,不敢不遵从,但是百姓有嘴,百姓一定会拿出来说。街头巷尾,一定会有议论。于是,阎柔就知道了。

  接下来,阎柔需要判断的是,刘备即将向何处用兵。实际上,要完成这样的判断是很困难的。刘备用兵的方向,本来有三处。三处当中,田润的冀州这边,是无法了解的。无论是军中将士、官府衙役,还是平民百姓,谁都不提冀州,不提田润。偶尔有人的话题朝那个方向靠拢了一下,立即会有德高望重之士予以制止。因而,阎柔根本就没有办法了解到完整的情况。

  不过,阎柔从一个迹象上看出,刘备的用兵方向是关外。那个迹象是,五、六月份,有百姓向军营送寒衣。

  第二卷 第261章 刘备中计

  第261章 刘备中计

  阎柔拿刘备跟公孙度做比较。刘备这边。正是强制征兵之后,民怨沸腾的时候;而公孙度那边,则是扩充领土之后,农奴刚刚获得解放的时期。但是,很明显,刘备这边的百姓生活要好些。阎柔就想,若是没有强制征兵,那刘备这边还不知道会好成什么样子呢。

  阎柔是没有自立一方的打算的。在他的经历中,没有促使他产生那种想法的土壤。其实阎柔的想法很简单,一开始,就仅仅是期望不用再担心周围的人随时会迫害自己。现在,阎柔周围的人倒是不会算计阎柔了。但水涨船高,阎柔的期望值也高了,他还想过得好一点,

  其实阎柔最初想的,是在公孙度那儿寻求升职的机会。但是,刘备与公孙度的差别实在是太大了,阎柔经过比较之后,觉得帮公孙度真还不如帮刘备。

  其实阎柔当时就曾经产生了前往拜见刘备的冲动,不过却止住了。自己就这么去,是个什么身份呢?也就是平冈的护卫头领。辖五百人。刘备就算是提拔自己一下,充其量,让自己带一千人罢了。能否镇守一座县城,都还说不一定呢?

  看来只得利用敌对的身份,让刘备吃点苦头了。不过,事情还不好弄。如果刘备吃的苦头小了,显不出自己的本事;如果刘备吃的苦头大了,一怒之下,很可能就不要自己了。这个,得回去好好想想才行。

  ……

  于是,阎柔回到了平冈。根据刘备这边的情况,阎柔判断刘备也许在十天半月之后就会进攻。于是,派出人手,轮流监视长城关。留给阎柔思考的时间,也就是这十天半月。

  不能让刘备吃大苦头,应该解释为,不能让刘备蒙受不可弥补的损失。通俗地说,也就是最好不要死人。人死不能复生。如果死了人,就算刘备接纳了自己,那些死去将士的亲朋好友恐怕也是会找自己算账的。

  不死人的话,又应该让刘备吃那种苦头呢?好像战场上面,除了死人就没什么好弄的了。粮草?这个……恐怕不行。粮草也是非常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假如自己烧掉刘备两千石粮,事后自己又能补充那两千石粮的话,才可以考虑。但事实上,自己就算搜集平冈所有粮食,也没有多少。因此。不能打粮草的主意。

  还有就是,刘备到底是直接攻打新昌县城,还是先打平冈?这两种可能实际上都是存在的。两个地方,相对于刘备的大军来说,其实都非常好打。

  阎柔把自己当作刘备,反复考虑了一下,觉得还是先打平冈的好。出兵之初,是非常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一下士气的。平冈没有城墙,大军一到,就成囊中之物。新昌有城墙,虽然最终会胜,但却不能保证会攻打几天。

  得出刘备将会攻打平冈的结论之后,阎柔就开始考虑刘备的进攻方式。想来想去,却并没有什么花样。这也难怪,刘备这边,是强大的一方。强大的一方,是不需要弄出什么花样来的。而现在,刘备就这么实打实地,就来了。

  ……

  刘备兵分七路。路远者先走,路近者后发。以基本同时到达平冈为准。这里,只能说是基本同时。路上的时候。是不能完全提前预料到的。如果需要完全同时到达,则应该事先命令部队,在即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原地待命。最后,再以号炮,即鞭炮的方式,下达最终合围的命令。这是由时代的科技水平限制所造成的。

  刘备自己也领了一路兵。刘备这一路兵,还带了辎重。也就是说,带了很多马车。这些马车,在好走的平地,速度比一般步兵还要快一些。但是在复杂的山路上,速度就慢了。因此,刘备也在先行之列。

  长城关距离平冈三十里,这并不是直线距离,而是指最近的一条道路的距离。最近的一条路,同时也是最好走的一条路。由于刘备这边有辎重同行,因而刘备就是走的这条道路。整支部队在每时辰十六里的速度前进。大约两个时辰之后,刘备到达了平冈。

  刘备并不是最先到达的。最先到达的是邹丹率领的五千士兵。邹丹率兵到达之后,迅速对平冈进行了包围。正在因为人数不够,不足以包围的时候,关靖和单经又各率五千士兵赶到。于是,三支人马,一万五千人,完完全全地包围了平冈。

  紧接着公孙续的一万人马就过来了。公孙续一看,平冈已经被包围了,而平冈的内部,似乎还没有什么动静。于是,公孙续就带着那一万士兵,进入了平冈的内部。这个时候,刘备就到了。

  随后到来的是田楷所率人马。田楷到后不久。公孙续就出来了。见到刘备,公孙续说,平冈内部,已经人去楼空。但是从现场看来,多数东西没有拿走,很可能事发仓促,百姓们刚走不久。

  ……

  这就有些不愉快了。对于这种不愉快的局面,刘备是早就有思想准备的。长城是不能闭关的。闭关,公孙度就有可能警惕。而大军的集结,涉及人数太多,范围太广,是非常容易被百姓看见的。于是,就走露了消息。平冈百姓走了,也就是说,他们得知了刘备大军过来的消息。他们逃去的地方,也不用过多地分析就能知道,就是新昌。

  平冈到是占领了。按照公孙续的报告,平冈还有很多东西。于是,刘备就命令公孙续,安排士兵逐一查看民房。把房间里面的东西,都搬出来,放在路边。军队能够用得着的东西,则放在大街的中央。腾空的房间。夜间是可以让士兵们居住的。

  床就不说了。这里是长城以北了,已经是炕了。当然,由于刚刚进入盛夏,天气较热,炕下都不用烧火的。炕跟床的区别,在这样的季节的,就主要是大。通常,大屋的墙壁下,一溜烟全都是炕,睡他十几个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平冈有房三千间余间,每间算十人就能住三万人。因而是很容易住下五万人的。

  这个时候,仅仅是午时刚过。按说,时间还是比较早的。还来得及赶到新昌。但是,既然平冈已经得到消息,平冈的百姓逃到新昌,新昌也就必然得到了消息,并加强了防备。就这么急匆匆地赶去,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其实在正常的计划里,也是需要在平冈住一夜的。在正常计划里,平冈这里还是要打一仗的。虽然说战斗的规模不会很大,但战后的善后事宜还是很繁琐的。等一切事情都办妥之后,天色也就不早了。就应该在平冈住下了。

  ……

  对于新昌县城,刘备并没有多想。有什么值得多想的呢?没有。公孙度这个时候还不知道呢。新昌县城也没有什么重兵。值得多想的,应该是今后,与公孙度大军决战的时候的事情。

  这样一样,刘备就空闲下来了。一得闲,刘备就想静一静,将一些事情再捋捋,看看还应该注意些什么。

  但是,公孙续又再次过来了。公孙续说,搬屋子里东西的事情大多了,希望严纲的部队能够帮忙。这个要求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刘备当即一口就答应了。

  公孙续走后,刘备就往里走。刘备自己是找了处不错的院子里。结果,刘备刚进到里屋,公孙续又来了。公孙续说,不知道为什么,严纲没到。很可能已经遭遇了什么危险。

  这就不正常了。严纲那边,是没有辎重的。就算是路上耽搁一下,也应该早就到了。这个时候还没到,真的就像公孙续说的那样,只能是遭遇了不测。

  闻听这个消息,刘备精神一振,立即叫公孙续中上搬东西的行动,集合队伍,前往严纲那边去接应。公孙续走后,刘德又找来田楷和单经,让这二人也各率本部。跟了过去。邹丹和关靖这边,则保持警戒状态,防止有可能出现的敌人。

  ……

  严纲那边到底怎么啦?其实也没怎么,就是遇到了泥泞的地形了。如果在平时,遇到这种地形,绕开就是。而这时,是分头进兵。别的道路有别的士兵,因而绕到别的道路上去,根本就没用。因而,严纲就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

  刚开始的时候,只是道路湿滑。慢慢地,就出现了积水。如果光是水,倒还好办,要命的是,还有泥。水加上泥,自然不会是水泥,而是相当于沼泽一样的东西。当然,这里的沼泽并不深,就淹至脚腕。

  不过,再往走,就不止脚腕了。当泥浆淹到膝盖位置的时候,行进就非常艰难了。每一步,如果不拔脚,那脚是肯定不能在泥浆中直接前进的。如果拔脚,则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把脚拔起。

  这个时候,如果摔倒,就有生命危险了。有部分士兵想从山坡上绕过去,不走山谷。结果就摔下来十几个。当然,绝大多数都爬起来了。不过,也有没有爬起来的。不久,行进的士兵就发现泥浆中的士兵尸体。因此,严纲下令,禁止绕山坡。谷中行进虽难,但总一步算一步,总是没有生命危险的。

  就这样,多花了一个时辰。三个时辰走完了两个时辰的路程。当严纲率部走出泥泞的山谷之时,正迎面撞见接应的公孙续。公孙续问了一下,立即派士兵飞马向刘备报告平安。

  ……

  平岗这儿的水源,总体来说有三处。一是一条小溪,也就是形成沼泽的那条小溪。当然,那儿本来并不是沼泽,沼泽是阎柔人为制造的。第二个水源就是泉水。泉眼在黑岭的半山腰。泉水不大,本不足以取用。但是,平冈的百姓在猪儿岗那儿修了个堰塘。泉水就在那儿聚积起来。待到积满塘坑之后,再从专门的溢口流出,汇积到前面所说的那条小溪里去。第三个水源就是井水了。平冈这儿的水井还比较多,足足有五口。

  严纲率领的一万士兵变成了真正的“泥腿子”。他们自猪儿岗经过,到达平冈。然后,他们就见到了那一汪塘水。很自然地,就下去洗了。等到一万士兵洗过,那一汪清水,就变成一锅黄汤了。

  刘备这边,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