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万斛春-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宝珍傻眼,心想这样也行,这已不是单纯的贪慕虚荣那么简单,简直就是其心可诛了。
  再有堂堂的世子夫人坐月子必当有人精心伺候,居然还能产后失调,可见襄阳侯府里也不太平,即便世子夫人真有个万一,那也不见得就是个好去处。
  再以后的事情就好说了,三姑奶奶还真遇见了个翩翩佳公子,一来二去彼此便有了情意。
  三姑奶奶一心以为对方便是襄阳侯世子,做了待世子夫人去后她便嫁去侯府的美梦,却不想对方将错纠错诓骗与她。
  岂不知最后来提亲的男人虽也姓李,却不是襄阳侯世子,但也和襄阳侯府有些关系。这人原是侯府一旁枝,生就一副好相貌,可惜家无恒产,全副家当也就他那一身行头了。此人一心想娶个出生高贵嫁妆丰厚的老婆,好靠着老婆的嫁妆和岳家的路子过上好日子。
  周宝珍听的啧啧称奇:“这简直比戏文上说的还离奇。。。。。。可是姑姑能愿意?”
  叶妈妈心想,下面的这些事就不好和姑娘细说了:“不愿意那就只能绞了头发当姑子去了。”
  三姑奶奶知道后,当然是大闹一场说自己被骗了,不愿嫁给对方。可是对方手里不仅有三姑奶奶写的书信和信物,最要命的是当时三姑奶奶已经珠胎暗结了,当时摆在她面前的其实只有死或出家这两条路了。
  而最后能让她嫁给那姓李的,国公府还陪送一份嫁妆,已经是国公爷和夫人的仁慈了。只是国公也当时也气的狠了,因此不许他们两留在京城,远远的将两人打发走了。
  最后,叶妈妈对自家姑娘总结到:“所以,姑娘这世上不怕守规矩的笨人,就怕不守规矩的聪明人。这婚姻之事本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又那有做姑娘的自个儿谋姻缘的。说句不不怕姑娘恼的话,三姑奶奶自小养在深闺,能见过几个人,知道多少世事,还不是别人三言两语就被人哄骗了去?那三姑奶奶自己立身不正,却不想想人家家里要承宗兆的嫡子,都是自小严格教养的,能跟她一样干那些下流勾当,即便真要续弦也自当是过了妻孝之后正正紧紧的请媒人说媒才是。”
  “那襄阳侯世子夫人后来怎么样了?”听完了三姑母的事,周宝珍有些感叹,又想起襄阳侯府的事,想着那位世子夫人怪可怜的,不当府里有人不想她好过,外头还有这些不相干的人也盼着她死了好给人腾位置。
  一问到这叶妈妈到是喜笑颜开的说:“那襄阳侯世子如今早就是襄阳侯了,至于世子夫人,如今也是侯夫人了,膝下二子一女具是嫡出,和咱们奶奶一样,都是好福气的人。”
  周宝珍一笑,听了这么些糟心的事后,总算听到了点让人心里舒服的事情:“这还真是好福气呢。”
  上房里,三姑奶奶和她的女儿都被人待下去安置了,朱夫人靠在锦榻上,一手揉了眉心看向柳氏问到:“这件事你怎么看。”
  柳氏沉吟一瞬说到:“母亲,这事如果真如三妹说的那样倒也没什么。如果真族人欺她孤儿寡母夺人家产,咱们府里自可替她出头,即便是三妹想带着孩子依娘家居住这也没什么,咱们也不是养不起。只是媳妇看三妹言辞闪烁,这里面似乎还颇有些不可说之事,因此媳妇想着还是派个人去看看,将事情弄清楚为好。”
  朱夫人闻言点了点头:“还是你想得周到,我也是这样说的,不论如何先把事情弄清楚再说。还有你找几个机灵点的人去客院伺候那母女二人,别让她又在家里弄出什么幺蛾子来,没的恶心人。”
  说着又安抚柳氏到:“也是委屈了咱们珍姐儿了,好不容易回家了你却还要为这起子人操心。”
  柳氏闻言忙笑到:“媳妇身为长媳,这些原是媳妇份内的事,再说如今珍姐儿也回来了,我们母女以后有的是时间相处呢,媳妇就怕粘的她太紧,珍姐儿该烦我了。。。。。。”
  这话说的朱夫人一笑:“我看那孩子就很好,性子也宽和必不至像你说的那样。”
  这边柳氏辞了朱夫人出来,自吩咐人去客院伺候三姑奶奶母女不提,这边又吩咐人将二管家叫来,如此这般吩咐了。
  “我看你们家大小子年纪也不小了,这两年人也练出来了,这事你就不要亲自跑了让他去吧。”柳氏看着二管家周贵吩咐到:“回事处还缺人,等办完这趟差就让他去吧。”
  周贵听得心里直跳,回事处那可是个顶顶好的去处,因忙躬身到:“小人这就回去让大小子出门,您放心必将事情办的妥妥当当的。”

  ☆、第17章 同异

  “给祖父请安。”
  周宝珍跪在地上给祖父靖国公磕头,心中略有些忐忑,觉得祖父威严甚重。
  “起来吧。”声音低沉并无起伏。
  周宝珍起身,依着规矩并不敢抬头,而是拿眼睛看了自己脚下的深红色缠枝西番莲宝象如意纹地毯,在研究了一会儿地毯花纹脖子都有些酸疼时,上面还是没有别的话传来。
  周宝珍心下疑惑,抬眼悄悄朝上头看了一看,却不想和靖国公的视线对个正着。
  说实话周宝珍长到如今这个年纪,并无真正感受过太多来自长辈的威严和拘束。便是位高如姨丈定南王对着她时也多半慈爱宽和的很,至于姨母柳王妃对她就更是宠爱有加,倒是表哥萧绍对她最为严厉。因此本质上周宝珍并不像同龄的孩子们那样对长辈有很深的敬畏与惧怕。
  所以,视线相触时周宝珍并不躲闪,而是拿眼光同祖父对视了,眼里有些好奇。只是对方目光深沉,周宝珍觉得自己辨不出里头的喜怒。
  周宝珍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想不知道祖父是个什么意思,是高兴还是不高兴,要不我就笑一笑吧,姨妈说了伸手不打笑脸人。
  于是,周宝珍便朝着上头的靖国公展颜一笑,心想我笑一笑您应该就能喜欢我了吧,每次只要我这么一笑表哥就不生我气了。
  “祖父?”
  靖国公看着这个自小离家的孙女,见她并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惧怕自己,心中暗自有些纳罕。再见她居然还敢和自己对视,过后竟然还朝他笑了笑,这下连靖国公心下也未免觉得有几分可乐。
  “没想到这孩子倒是个胆大的。”朱夫人见她这样,笑着对靖国公感叹了一句。
  靖国公抚须一笑,心想胆大倒未必,可这孩子一看就是养的娇的,虽然规矩礼仪都不错,可看着却是也不像是受过拘束的样子。不过倒是可以看出来是个心地纯正的孩子,便说了句:“倒是赤子之心。”
  “都读过些什么书?”靖国公出声问到。
  “学了诗经,如今跟着师傅念左传。”
  “哦?”靖国公来了些兴趣:“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谁胜谁败?”
  “晋胜楚败。”
  “原因为何?”
  “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心协力。而楚方君臣意见分歧,主帅子玉恃兵而骄,一意孤行,盲目进逼晋师。”
  “左传为何而书?”
  “皆因一个礼字。”周宝珍挺着小胸脯有问有答很是神气。
  “哈哈哈。。。。。。”靖国公显得心情不错,觉得这孩子有趣:“谁人给你定的书目?”这明显不是闺阁女子的教法。
  “表哥。”周宝珍嘟嘴,表哥在功课上一向最是严厉。
  “可读过女戒,女则,列女传。。。。。。”
  周宝珍呆住,那不是二表姐爱读的书?自己可是从来没有碰过的,因此便摇了摇头,小肩膀也跨下来了。
  “哦”靖国公心下暗笑,又问到:“那你的先生是?”
  “表哥帐下幕僚,楚子羽楚先生。”
  靖国公沉思片刻问到:“可是十多年前因貌丑而痛失状元之位,一气之下将自己改名为子羽挂冠而去的那个楚子羽?”
  这问题倒是难住周宝珍了,因为从没有人和她说过师傅的来历,只见她微颦了眉:“这个孙女儿就不知道了,不过。。。。。。”周宝珍“咯咯”一笑,说到:“不过,先生确实算不得雅相。”
  “这淘气孩子。”靖国公一笑心下却暗自思量,如此看来那便是了。
  说起来这个楚子羽确有才华,当年一手文章写的是惊才绝艳,却又难得的不浮夸,切中时弊。要把文章写的漂亮不难,但要写得既漂亮又言之有物就难了。
  只可惜当时皇帝听信熊长兴那个老匹夫的话,说什么状元貌丑有失国体,居然只给了个同进士的名次,也难怪楚子羽大感受辱。哼,谁不知道当年楚子羽素有傲骨不肯买他的帐投到他门下,结果他却因私怨而干扰为国取士,真是岂有此理。
  只是没想到这个人却被定南王世子笼络去了,而且居然还给自家家的小丫头当了老师。
  最后,靖国公将自己随身的一块玉佩给了周宝珍做见面礼,还嘱咐朱夫人到:“这孩子,切不可太过拘束与她。”
  周宝珍手里握了玉佩,听了祖父的话后心下一喜,这算是拿到尚方宝剑了。
  按惯例,靖国公府各房早午膳在各房自己吃,而晚膳却是要全家人一起吃的。无他也不过是周家的老祖宗怕兄弟们住在一起却长时间各自为政影响感情,因此规定一家里人必须一起吃晚膳,以便联络和加深感情。
  而男人们除了当差和实在有应酬的,按规矩是不准缺席的。
  照例男女分开坐了,靖国公带了儿子和几个年长的孙子一桌。
  至于女眷这边,朱夫人带了几个儿媳妇一桌,剩下的女孩子和年幼的男孩一桌。在周家媳妇除了开席前按箸摆桌之外,是不用伺候婆婆用饭的,因此在象征性的给朱夫人布了两筷子菜之后,妯娌几个便也坐下来吃饭了。
  三姑奶奶因身上有孝便只带了女儿在客院用饭,因此周宝珍没能见到三姑母和李家表姐。
  周家严格遵循“食不言”的规矩,因此除了偶尔的碗箸之声,整个饭厅里竟然一丝声响也无,就连最小的六爷周延武都安静的由|乳母抱着喂饭。
  周宝珍如坐针毡,觉得气氛压抑让人食欲全无。心下更是纳闷,不是为了联络感情才聚在一起吃饭的吗,可如今人人都不发一言,这感情又该如何联络呢?
  定南王府的规矩除非节日,不然各房在自己房里用饭。因此周宝珍平日里多半和姨母还有表哥表姐没围桌而坐,彼此说说笑笑,一顿饭也就过去了。哪怕是定南王在时,也并不禁着孩子们说话,只是王爷和世子表哥话不多罢了。
  她觉得有些沮丧,回家亲人团聚固然很好,可如今看来有许多习惯少不得要改一改了。
  一时寂然饭毕,靖国公带了儿子还有年长的孙子往前院书房去了,而朱夫人则带了媳妇孙女往上房坐着说话去了。
  待丫头上过了茶,朱夫人喝了一口便朝齐氏问到:“下月便是宛姐儿的周岁了,你和老五预备了怎么办好?”
  宛姐儿虽说在姐妹里排行第八,可却是五爷和齐氏的第一个孩子,也是他们哪一房的嫡长女,夫妻两人自是重视的。
  只听齐氏笑道:“五爷的意思是到了那天请亲戚朋友们热闹一天,母亲不是爱听吉庆班的戏,还有最近很火的那个南戏班子也一起都请了来,只是到时候少不得又要大嫂受累了。”说着笑容满面的朝柳氏福了福。
  “这有什么,原本就是我这当伯母的份内的事,只盼着到了那日万一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