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金陵春-第3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京城,嘉善成亲的新房就能就这样随便地布置了,问我家里还有多少动用的银子……说家里遇到这样的事,肯定不充裕。他原想和闵家商量着简单些把嘉善的婚事办了。所以写了信给大嫂。但大嫂不同意。说她只有嘉善这一个儿子,大哥又是内阁辅臣,联姻的人家还是福建闵氏,无论如何不能委屈了闵家的大小姐。如果公中拿不出这笔银子来,嘉善成亲的费用就由从她出好了,就不用公中管了……”
    郭老夫人的脸色顿时非常的难看,道:“你是怎么回答的?”
    给二房的银子都是长房公中的,袁氏的陪嫁分毫未动。
    现在程许要成亲了,按理这笔银子都应该由长房的公中出,万万没有动用袁氏妆奁的道理。
    可法理不外人情。
    如今家里遇到了从来不曾遇到过的事,公中就算是有多余的银子,没有了生意,没有了田亩……不是先置办产业,把这日子过起来,却只是惦记自己儿子的婚事。
    还要大操大办。
    怕公中拿不出银子来,就从自己的陪嫁中出。
    而她那个耳根软的儿子还听进去了,找了自己的弟弟去商量……
    她可真养了个好儿子!
    郭老夫人握着团扇的手指隐隐有些发白。
    程池暗暗叹了口气。
    大哥明明知道母亲对袁氏有心结,还说出这样的话来,可见这婆媳间的事,这做丈夫怎样从中调停是最重要的。
    但愿他以后不要犯傻,把少瑾推到母亲的面前。
    他握了母亲的手,低声地安慰她:“母亲不要误会,大哥也是体谅家里不易。毕竟他的身份地位在那里,嘉善的婚礼太寒酸了也不太好。我当时跟大哥说,这件事得回来和您商量。但我回来就想办法筹了十万两银了。我想,到时候就跟大哥说,这银子是您的体己银子——与让大嫂拿了体己的银子给嘉善成亲,还不如您出……”
    这样一来,袁氏也就无话可说了。
    郭老夫人手紧紧地回握着程池的手,半晌没有作声,但一开口就:“我们虽然和九如巷分了宗,可我们才是程家的嫡支,家中的规矩自然也要比照九如巷的惯例。”
    九如巷的惯例。嫡子成亲是一千两银子,庶子是五百两银子;嫡女出嫁是七百两银子,庶女是三百两银子。只是九如巷富贵已久,早已没有按这个规矩行事了。
    程池苦笑,劝郭老夫人道:“我们家也不缺那点银子,过几天我再调十万两银回来,你不必这种事烦心。气坏了。不划算!”
    郭老夫没有吭声。
    可第二天见了周少瑾,就要周少瑾抄写九如巷内院账册,并吩咐她:“各项支出你都记清楚了。以后有什么事就照着惯例开支。”
    周少瑾压根不知道郭老夫人和程泾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她唯唯应诺,开始抄写九如巷内院的账册。
    到了下午,方萱果然来了。
    她穿着紫藤色的素面比甲,月白色的挑线裙子。脚上的绣鞋镶着莲子米大小的珍珠,清雅又不失华美。
    郭老夫人就和她坐在宴息室里聊天。
    周少瑾则在隔壁的耳房里抄帐册。
    晚上老夫人留了膳。两人笑着陪老夫人用了晚膳,各自打道回府。
    方二太太在方萱的内室等她,见到她就问起今天在程家的都干了些什么?
    方萱如实告诉了母亲。
    方二太太听了直皱眉,道:“你说。周家二小姐也在?而且你在和老夫人说话的时候,她在耳房里抄账册?”
    这分明是在告诉周家二小姐怎样治家!
    可每家的惯例都不一样,让周家二小姐抄程家的账册。算是怎么一回事?
    郭老夫人毕竟是阁老的母亲,方萱在郭老夫人面前也不敢放肆。打起精神来陪了郭老夫人一个下午,已经很累了,闻言打了个哈欠道:“是啊!渭二太太说,老夫人让她把那些账册都抄一遍,然后放到库房里,说是从前一些账册都已经不见了,这些账册都要收藏起来备查的。”
    这也有可能!
    长房从九如巷分出来,有些东西遗失了也是常情。
    但方二太太这心里始终不踏实。
    每次方萱去了九如巷都要仔细她周少瑾在做什么,知道周少瑾一直在抄账册,还把从前老夫人身边的大丫鬟碧玉也叫了去一起誊写,而方萱则得了郭老夫人的指点,开始跟着郭老夫人学写字,她的心才放下。
    很快夏天就过去了。
    金陵城那边的事也都安排妥当了。
    陆陆续续有东西从金陵运过来,碧玉等人都忙着指使着小厮婆子把东西归整到各自的院子里去。
    八月初,袁氏从金陵赶回来过中秋节。
    同来的还有十几户愿意随程家到京城定居的世仆,还有些不愿意来京城定居又不想离开程家的,袁氏安排他们帮着打理祭田,照看祖坟。
    杏林胡同那边肯定是安置不下的,大部分都被安置在了朝阳门。
    袁氏杏林胡同那边梳洗了一番就赶到了朝阳门这边的宅子。
    她望着宅子里参天的古树,宽阔的甬道,精致的楼阁,泛着金波的湖水不由睁大了眼睛,问被她留在杏林胡同照顾程泾的嬷嬷:“四爷是什么时候置办的这个宅子?”
    比杏比胡同那边的大多了。
    袁氏之前听说郭老夫人拿体己银子在朝阳门附近给程池买了个宅了,她还以为充其量是个和杏林胡同差不多大小的宅了,没有想竟然……这么大。
    比起长房在九如巷的祖宅也毫不逊色。
    那嬷嬷恭声道:“听说是三个宅子并起来的,磋磨了良久才全都买下来。至于是什么时候动工修缮的,我就不知道了……四老爷过来说的时候,已经住了进来。”
    袁氏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在东路的正院上房见到了郭老夫人。


☆、第四百三十九章 长媳
    清晨的阳光洒落有静谧的院子里,空气中还残留秋日早晨特有的清新。
    郭老夫人穿了件黄藤底织水波纹的妆花褙子,绾着纂,或许是为了应景,戴了桂树枝的簪子,正由珍珠几个服侍着在修剪院子中间一盆人高的青树,看那样子倒比在寒碧山房的时候还要精神。
    可见分宗什么的,根本就没有影响到郭老夫人的心情。
    袁氏在心里嘀咕着,恭恭敬敬地上前给婆婆行了礼。
    郭老夫人朝她点了点头,直到把最后一根枝叶修剪完,仔细打量了一番,满意了,这才把手中的剪刀交给身边的珍珠,接过紫檩早已准备好的帕子擦了擦手,这才问她:“过来了?用过了早膳了没有?”
    袁氏忙上前虚扶了郭老人的手臂,恭谨地道:“昨天晚上才到。太晚啊,怕吵着您了,大老爷的意思,让我今天一早再过来。还没有用早膳!”
    郭老夫人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淡淡地道:“那就陪着我一起用早膳好了。”
    袁氏低眉顺目地应“是”,两人进了上房。
    黑漆的家什,象牙镶的十二扇立屏,如雾似雾的葛黄|色绡纱帷帐,镶着彩色琉璃的窗棂旁的甜白瓷花觚里插着三两支刚刚折下来的桂花,满屋都是桂花的香气。
    比九如巷的宅子一点也不逊色。
    袁氏不由又妒又羡。
    老夫人真是有福气,三个儿子个顶个的争气,家逢大难,她照样金玉满堂,该有的一样没少。
    她若是晚年有老夫人这样的命就好了。
    渭二太太指使着小丫鬟摆了桌子。三个人默默地在宴息室临窗的大炕上用了早膳。
    等用完膳,小丫鬟撒了桌子,上了茶点,渭二太太就退了下去。
    袁氏这才说起金陵那边事来:“……在祭田那边的重新盖了幢五阔的宅子,选了吉日,把老祖宗们的牌位都移了过去。指了忠心的世仆在那边照看。家里能带走的东西都运了过来,不能带则在石头巷那边买了个三、四亩的小宅子。把东西都暂时放在了那边。指了忠心的世仆,由舅老爷、表少爷们帮着暂时看管些日子。等我忙完嘉善的婚事,再回去一趟。重新归整归整家里的东西。”
    金陵那边还有一批大件的家私移过来,程许负责押船,要过几天才能天。
    郭老夫人微微点头,道:“你辛苦了。”
    袁氏忙站了起来。道:“这是儿媳妇应该做的。”
    郭老夫人抬了抬手,示意下坐下来说话。道:“家中暖房的那些花木可都移了出来?”
    袁氏笑道:“移了出来。会随着嘉善的船一起到京城!”
    郭老夫人闻言主捻了捻手中的念珠,道:“树挪死,人挪活。住了百余年的老宅子,如今却要让出来了。也不知道以后你们能不能在京城立足。”
    袁氏殷勤地笑道:“三位老爷都是孝顺人,同心齐力,哪有过不去的坎?您老人家就放心好了。好好地保重身体,还有后福享呢!”
    郭老夫人笑道:“你们还准备我活成精怪不成?”
    袁氏忙笑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么大一家子人,没有您老人坐阵,我们心里都慌得很。您可不能说这样的泄气话,我们还盼着给您做八十大寿呢!”
    二房的老祖宗程叙,前两年就做了八十大寿。
    从前因为他压着,晚辈们都不能做寿,现在分了宗,郭老夫人的寿辰倒可以热闹热闹了。
    因有了这番话,两人之间的气氛总算是热络些。
    郭老夫人就道:“嘉善的婚礼,你有什么打算?”
    袁氏目光微闪,知道丈夫已经把自己的意思传述给了婆婆。
    “大老爷做了内阁辅臣,青史留名。原本这才是天大的喜事,”她徐徐地道,“可若是要为此热闹一番,不免会让那些言官抓着大老爷的把柄说大老爷爱慕虚荣,轻浮张狂,反而不好声张。可巧是嘉善要成亲了,我就想,不如趁着嘉善成亲的机会大宴亲朋,趁机也给大老爷庆祝庆祝……”
    “你就说你准备花多少银子吧?”郭老夫人突然打断了她的话,刚刚才热络起来的一点气氛顿时消失殆尽。
    袁氏脸色微变。
    谁家做祖母的听说孙子要成亲不是兴高采烈的,只有他们家这位老夫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高兴起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冷了脸。
    她道:“还没有细算。不过我想闵家的聘礼最少也得三十六抬,最少也要三千两银子;还有茶酒、喜棚、鼓乐……”
    郭老夫人再次打断了她话,道:“二万两银子够不够?”
    “啊?!”袁氏愕然。
    通常人家嫁婚,五千两银子已经很体面,二万两银子……不仅婚礼可以办得很好了,就是之前修缮宅子的费用也都回来了。
    郭老夫人索性道:“家里现在这个样子,你也是知道的。照我的意思,嘉善的婚最好简单。可你也说了,嘉善的婚事不仅仅和是和闵家联姻,也有为大郎庆贺的意思,他又是我们长房的嫡长孙,多花点银子也成!他婚礼的费用,就由我来出好了!”说完,她高声喊着史嬷嬷,“你去拿二万两银票过来给夫人!”
    史嬷嬷笑着应声而去,袁氏还没有回过神来。
    二万两银票!
    不是二千两,二百两,而是二万两!
    老夫人说给就给了!
    好像那不是二万两银票而是一把糖,几块点心似的。
    袁氏不由倒吸了口冷气。
    她早就感觉到郭老夫人有钱,只是没有想到这么的有钱。
    老夫人……是真有福气。
    袁氏的心里就像堵了口气似的,说不出是什么感觉,直到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