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诡歌-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大嫂好奇刚才汉子跟陈俊耳语的话,就惦前一步问道:“小俊,刚才那人给你说什么?”
“噗!他说何仙姑显灵了,走!咱们也去凑凑热闹。”陈俊牵强的淡笑,看着小西和刘静,朱大嫂说道。
显灵!显什么灵?朱大嫂纳闷了,话说在斋戒日何仙姑家倒是挺热闹的,她一次也没有落下,一大早就起来,得去帮忙什么的。
在农村信奉鬼神的人多了去,何仙姑从庙宇回来,加上懂得一些佛教礼仪,还能画符驱鬼什么的,更是深得人心。但凡是斋戒日,就会自发的来到她家,带来做素食的物品,比如蔬菜是必不可少的素食辅料之一。
所以每逢那种斋戒日那一天,何仙姑家那门庭如市,热闹非凡,善男信女们就会来朝拜她供奉的泥菩萨什么的。中午就会在何仙姑家里吃斋饭,没有来帮忙或者带物品来的,就得付给三五块钱的斋饭费。
此时朱大嫂闻听说何仙姑家有热闹看,就暗自猜测可能是何仙姑又做好事,帮人捉鬼了。
何家庄远远的就看见股股浓烟四起,越是走近看见更多的人,朝浓烟滚滚的位置跑。
陈俊看着这些放腿疾跑的人,手里没有拿灭火的家什,一个个都是神色异常的从身边跑过。
“是走水了么?(失火)”
当陈俊他们走近何家庄村子时,才发现村口站立了好多人,他们有的头上缠着白布,有的胳膊上戴着黑纱。明眼人一看就是谁家在办丧事,朱大嫂明白了,原来是何仙姑在帮人办丧事。
陈俊原本是想打听一下这里的情况,朱大嫂说道:“没事,这里熟络着呢!你们跟我来就是。”
朱大嫂既然说对这里的情况很熟悉,陈俊也懒得再打听,就都跟在朱大嫂的后面,进了一条由毛竹林掩映着的小道。
小道在毛竹林阴影笼罩中,脚踩在满是毛竹叶子的路面上,黏湿粘乎,脚底粘了不少竹叶子。
人还没有走拢小道尽头的院坝,一股香烛特有的味道,夹带木材烧焦之后糊味扑鼻而来。朱大嫂指指点点,说前面就是何仙姑的家,并且说还有几步远就到了。
说话间转过一个懒弯,一颗硕大的皂角树在右手边,绕过皂角树。陈俊他们就看见院坝门上,绑有一朵大白花。
再往里面看去,宽敞的院坝,香烛缭绕,一群人面色凝重,围坐在一堆木材架起的周围,他们的嘴里在默默念叨着什么。
架起的木材已经烧成炭黑色,而木材上躺卧的人却毫发无损,围坐在周围的人,神色惶恐,一个个都临时抱佛脚的在念叨,何仙姑从庙宇里拿回的各种经文,目测在超度谁似的。
朱大嫂困惑不解的看着眼前这一切,她知道何仙姑可是一个人居住的,隔壁就是她哥哥的房子。兄妹挨着在一起,也是想以后有一个照应,难道是何仙姑的家人走了吗?可是那躺卧在炭黑色木架上的,分明就是一纤瘦的身材。
见此情景,陈俊等人是面面相觑,都在看朱大嫂的戏,因为她经常来这里,除了何仙姑应该还有认识人。
陈俊他们几个在院坝门口探头探脑,自然引起了别人的注意,有一位年长点的老者走来,看着朱大嫂就招呼道:“朱大妹子,你来了?”
“哎!老辈子,请问这是……”
“唉!仙姑走了,走得不安心,你看看这整得。”
老者的话无疑给陈俊他们当头一闷棍,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昨晚强子来……
“不会吧!昨晚咱们有一个人来找了何仙姑的,怎么就?”朱大嫂可能是有些害怕,瞥了一眼炭黑色上的遗体,结结巴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呃!这个我就不知道了,我去给你喊何老大。”
老者回身进了院坝,陈俊赶紧的询问朱大嫂这是怎么回事。
小西和刘静均感觉此事有些邪乎,感情昨晚的强子来的时候,何仙姑已经走了吗?
就在他们胡乱猜测时,从院坝走出来一位面容精瘦,精神委顿的老汉。
朱大嫂认得此人,他就是何仙姑的大哥。“何大哥,我们来是想……”朱大嫂不敢再说下去,在农村也有这个忌惮,如果走了的人,还有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找的话。那么可想而知,不是吓你的,据说;不死都会脱层皮。
“唉!昨晚有一个男的来过了,恰好撞到我妹子走,是不是你们一起的?”何老大叹口气深陷的眼眶里,闪动着关切的目光道。
陈俊等人听闻此言,一下子明白了。昨晚强子撞见了邪事,(给死人逢死)心里害怕,所以慌慌张张走捷径,抄近道才会从陡坡下横穿马路,冲进他们的车轮下。
一声敦厚朴实的声音从何老大的身后传来,“爸什么事?”小西一眼就认出此人,就是昨晚给他们送铁砂子的汉子。
“没事,找你姑的。”何老大满脸愁苦的神色对身后的儿子说道。
何仙姑走了,强子遭到横祸,这……陈俊,小西,朱大嫂,刘静心里都沉甸甸的,感到一阵莫名的心慌感。
朱大嫂吓得不轻,面上早已变色,她挨近刘静,低声说走的话。
陈俊却把目光滞留在炭黑色的木架上,何老大呐呐的自语道:“妹子走得不甘心,她心里事太多,给我们交代了,还是不放心,你们看一大堆的木材都已经烧毁了,可是她的遗体却还是那样子。”
陈俊似乎心不在焉,何老汉的话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倒是何仙姑的突然碎死,他觉得有问题。
刘静轻声安慰着朱大嫂,眸光从炭黑色木架上收回,突然出言道:“可能是火候不够吧!你们还是赶紧的送火葬场要紧,拖久了对死者不好,对生者也是大不利。”
第一百一十八章 丧事一瞥
待陈俊他们了解清楚之后才明白,村人们说的看热闹,原来是木材架起的焚烧堆,没有如期完成遗体焚烧。给一些爱惊风火扯的村人们,在一番添油加醋的饶舌下,说出何仙姑显灵了的话来,这传闻把一座不大的山村闹腾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幸好陈俊他们阴差阳错的来阻止了这场闹剧。
刘静初见村人们居然这样来胡闹私自焚烧遗体,在十分震惊之余,见家属说出堆积木材无法完成焚烧的事情,所以急中生智赶紧的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刘静的话一出倒是很有道理,除了陈俊知道妻子是殡仪馆出来的,对这些事情很内行以外。其他的都觉得,看似一弱不禁风的女子,能够说出这一番话来,真心的感到很意外。
正一筹莫展的何家人,真的就采取刘静的办法,把遗体从已经烧成炭黑色的木材上放下。
除了朱大嫂,陈俊和刘静都近距离观看了何仙姑的遗体状况。
让陈俊和刘静惊诧不已的是,死者的样子;特别是后者,看着虽经过烈火熏烤,仪容却完好无损,面色红润,俨然一副虽死犹生神态的遗体,感觉到一霎的熟悉感,却又有些模糊。遗体是一袭白色的素衣包裹,她的模样给人一种邪乎的安详,宁静,婉如熟睡过去的状况。
小西也觉得这件事太玄乎,他还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一类稀罕事。别说陈俊,小西等人感到稀罕,就连附近胆大的村民围拢来看了,都暗自称奇,好一阵窃窃私语。
大家伙一阵手忙脚乱,有人在在之前就拨打了火葬场的电话,也基层干部自发帮忙出具相关证明,现场一阵忙碌,陈俊和小西以及刘静也参与进去。
遇见这种丧事,陈俊和小西还不得把裤兜里的钱尽数掏出凑数,来随一个礼。主家当然是千恩万谢的,话说;这附近的村民随礼也就不过是,三五十块钱,人陈俊和小西这么掏尽腰包,怎么着也凑足了两大百,比他们还多了好几倍。
得~随礼之后,在等待火葬场车子的时候,立马就有帮忙的送来黑纱给刘静他们戴上,以此来表示对死者的尊重和敬畏。
陈俊他们的表现也得到,何老汉的赞同,貌似比刚才熟络了些,话头儿也逐渐多了。
陈俊他们从何老汉,断断续续的讲述中得知,何仙姑从宅院回来之后,就怏怏不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个人呆在屋里拿着那副画轴神戳戳的,不知道在折腾什么。
在后来几天,何仙姑食欲不振,就像交代后事似的,吩咐何老汉到县城铁匠铺找来铁砂子,说有用处。
何老汉担心妹子,也请了镇子上的医生来看,医生来摸脉检查,问诊,并没有发现她有什么病症。
短短的半月时间,何仙姑就一病不起,整个人变得沉默寡言,不拘言笑。哪怕是偶尔走出房间门口,也老是杵在一个地方发愣。
家里人都不知道何仙姑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她也不说,就那么默默无语直到临终,又告诉何老汉,说在她走了之后,会有人来找她,就把画轴和铁砂子交给来人。
结果强子来时,因为要忙着安排后事,一下子就忘记了铁砂子一事,只把画轴交给来请何仙姑的强子。
陈俊等人听到何老汉讲到这,暗自思忖道;自古以来就听说,铁砂子有驱邪镇魔的作用,比乡村里的大蒜还具备杀伤力。
看来强子的劫数在此,在莲花镇有惊无险,躲过一劫,却躲不过第二劫。仕女图画像需要光线折射才会起到钟馗灭鬼的作用,而铁砂子在手,遇到邪事,用指头弹一点都可以让恶鬼消失于遁形。
何仙姑则是心病所致,彷徨不定,难以取舍,胆怯于邪恶力量淫威 之下,最终导致自己抑郁寡欢致死。
话不扯远了,还是来说这头。刘静很奇怪,在何家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光是戴黑纱,还戴红丝线。
朱大嫂还没有来得及给她解释,就听见陈俊在询问何老汉,为什么没有看见先生什么的。
先生;(也就是风水先生,主看坟茔埋葬位置的男女)要给死者入殓,掐算吉时埋葬地点等。
这一点朱大嫂最懂,陈俊也就是幼时在家里看见过这些情景。
就在陈俊询问何老汉时,何老汉呶呶嘴,他们顺着何老汉的暗示看去,就看见在灵堂前,一张大方桌旁,(木质桌子在农村常见)一位长得一副汉奸相,尖嘴猴腮,模样儿跟王半仙有几分相似的男子,装模作样的在那写画着什么。
在那位先生的安排下,挑选出几位精壮汉子抬丧到火葬场的车子上,这一次抬丧,不比出殡,但也是要封红包的。
一般都是月月红(十二块钱),出殡时,就得八个人互换抬丧,这八个人都会得到主家准备好的红包,也是月月红。
凡是出入丧家的,胸口前都得戴几丝红线,据说可以用来避邪。说到避邪,话题又扯出来了,但凡年岁高的老人,在出殡后,包裹骨灰,或则是捆扎抬杠的红绸布,都是不多见的避邪之物。你不信去看看,有信这方面的人家,他们的大小车子上,捆扎的红绸布就是从先生手里讨来,捆扎在车子上,一用求平安,二用来避邪。
在偏远地区的中年妇女一般很少出门,见此机会哪有不想坐一下车子去逛逛的道理。火葬场的车子中间可是要搁置遗体的,也就是两旁可以坐人。
车位不够,何老汉把目光盯向陈俊他们的车上,好吧!俊只要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何老汉的要求,搭载几个人一起到火葬场。
四个汉子还须得把遗体抬出,走完那段小道,才能到达停靠车子的位置。小道狭窄细长,抬遗体的人,只能踩在田里,才能顺顺当当的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