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终极行动-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边山崖的高度、最低处也在一百米以上;每隔上五百米左右;还有一个能够容纳十个人的小山洞,这些山洞应该就是以前卫兵的藏身之所。
石壁好似摩天大厦、咄咄逼人的迎面压来,好像是就要坍塌下来一样。山巅之上,密匝匝的树林好像扣在绝壁上的、一顶巨大的绿色毡帽,墨绿从中,岩壁里参差不齐的生长着、一簇簇不知名的野花。
山谷里怪石嶙峋,阴风阵阵。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石头,不断地从山顶上响声震天的滚落下来。山谷的最窄处仅仅有十米左右,这里的石壁上,到处都留下了火烧斧削,人工开凿的痕迹。
从这些痕迹可以看的出来,当年木华黎率领蒙古大军打通此处,肯定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山谷上凹凸不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桦树、柏树、槐树、女贞树等杂树,而东坡却只有高大的雪松。
一山同四季,十里不同天。山谷里由于受高度、地形、坡向的影响,使太阳辐射、降雨、温度等气象因素,在不同的地方,有着很大的变化。
一行人在王天放的带领下,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这阴森森的山谷里,吹着忽冷忽热的山谷风,明显感觉到了温度的剧烈变化。
原三生的声音,也像是这山谷里忽强忽弱的风,忽隐忽现的飘入大家的耳朵:“世界上存在争议的地区,大致上会有三种原因。
一是重要的交通要道,二是有秘密,三是有宝贝。
现在咱们来看一看,这个“木华黎山口”,到底是属于哪一种情况呢?
一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木华黎的蒙古大军,就是从这里进军西夏、然后攻击南宋,攻击大金,这肯定是没有问题,而且我们已经切身体会到、“交通要道”是什么意思了。
二是有秘密,这个问题咱们这样来看,如果“成吉思汗陵”就在这里的话,如果“长生天”是在这里、授予成吉思汗至高无上的权力的话,那么这个秘密,就可以说是天大的秘密了。
如果“成吉思汗陵”就在这的话,那么第三点也就没有任何问题了,成吉思汗横扫欧洲回到这里,死前又消灭了西夏的几个大城市。
按照蒙古大军的传统,这西夏肯定是被蒙古大军抢掠一空,埋藏在这里的金银财宝,数量一定是大的惊人。这样看起来;“木华黎山口”有争议就难怪了。”
王天放插嘴说道:“这条山谷,虽然说是有争议的地方,但还是在我们的控制之下,而且双方都没有驻军,所以我们不会受到什么妨碍,安全也没有什么问题。
这个地方,曾经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我们六十年代勘探活动结束之后,好多国家都来这里、进行过科考活动。
我们国家的政策是,谁来科考都可以,只要是正式提出申请,我方全程陪同就行了。
来到这个地方的最后一支、也是最大的一支科考队,是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之后的日本科考队。
这件事在中日两国正式的文献资料中从未提及,据当时乌拉特后旗的向导介绍,整个科考过程是惨不忍睹,来了437个日本人,只回去了22个人,拉来三十七车物资设备,最后只是带回去了一把手电筒。
据统计,建国之后在这个地方,前前后后死了大概有三千一百余人。”
说完这些话之后,王天放向大家摇了摇、手中自备的登山杖,警告的意味不言自明。
教授们的脚步都沉重了起来,始作俑者的牛中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只是想找到“成吉思汗陵”,没想到这事背后有这样的可怕。
起灵和强巴掏出了强光电警棍,手指按在了开关上,一时间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原三生缓缓地说道:“大家也不要这么紧张,这条山谷的地上部分、是没有任何危险的。真正的危险,就在所谓的水银蒸气出现的地方,离这里还远得很。”
王天放却危言耸听的接着说道:“不远了,前面就是洞口了,怎么着,还要不要我陪你们下去看看啊?”
原三生笑了笑,指着摄影师说道:“你能忍住不下去吗?这样吧,你们跟着我们,到达深渊水坝前的最后一个洞口,拍摄一些影像资料,看看岔路,看看暗河,看看尸体堆积而成的地下石滩,看看水牢,看看水鬼和铁门,看看日本人的飞机,这段路上也没有什么危险。到时候,你们是回来还是等我们,再说好不好?”
王天放指着前面的洞口,笑着说道:“这样也好,既然来到了这传说中的恐怖世界,我们也开开眼。
按照风水理论,选址建宅,要仔细度相其龙、|穴、砂、水、明堂、近案、远朝……各个环节要尽善尽美。因为古代风水理论认为,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的祸福最为切要。
正所谓,“万瓦鳞鳞市井中,高层连脊是真龙。虽曰汉龙天上至,还须滴水界真宗”。在这一理论下,风水自觉不自觉地兼收并蓄了水文、地质、土壤、气候、环境、哲学、美学等的科学成分。在古代充当规划设计者的风水师们,也有意无意地恪守着这些原则和宗旨。
在今天看来,风水是人间天才的一种偶然发现。然而只有了解中国古老文化的人才真正知道,风水是古代中国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特殊的理解。
这种理解实际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天人合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依赖于自然,而不能改变自然,要适应自然,达到与自然的协调融合。天地间有普遍的规律,人道即天道,人要适应大自然的这种规律。
常言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这里说的气,包含生存之气,宇宙之气。人生活在地球上,存在于宇宙之间,而地球、宇宙之中则包含着地球的生气、宇宙的风气。
两气是生命与宇宙之间存在过程的发现信息,被强化者,风水中称为吉,被消弱者则定为凶。也因此而产生了生命个体生与死的界限。
《礼记·祭义》中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之鬼。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中国传统文化、很大一部分是儒家文化。儒家思想以忠、孝为主旨,“生养死葬”是尽孝的一个最基本的标准。
儒家本着“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的观念,开创了我国丧葬礼制的先河。因此,选好阴宅对于每一个人的生前死后都十分重要。
人的生存时间是短暂的,而死后的世界却是漫长的,所以,人们认为,阴宅比阳宅更为重要。因此,历代堪舆家均以阴宅为“先务之急”。孔子曾说:“卜其宅兆而安厝之,则神灵安,而子孙盛也。”
现在仔细度相‘木华黎山口’,其龙、|穴、砂、水、明堂、近案、远朝……各个环节几乎是尽善尽美,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我已经基本上可以肯定——成吉思汗陵就在此处。”
起灵随手拍了拍王天放的肩膀,笑着说道:“我说王胖子,没有看出来,你还是一个阴阳师啊。”
在教授们爽朗的笑声中,王天放胖的流油的脸上,也流露出一丝有些得意的笑容。
这里的树木长得非常粗壮,树冠遮天蔽日,地下还有郁郁葱葱的灌木,那个洞窟的口子,朝天开在一根横倒的巨大枯木后面,很多不知道从哪里、延伸过来的树根都长了出来,遮住了山洞的一边石壁。
仰首望上去,湛蓝的天空下,阳光灿烂地衬托着背景,勾勒出悬崖峭壁奇石怪松的身影。
这是一个典型的地质构造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山洞,其实就是山岩上塌陷的一条巨大的裂缝,最宽处应该有五十多米,站在边上朝下看去,下面就像是悬崖峭壁,一片漆黑,嗖嗖的往上吹着风,也不知道有多深。
洞壁上阳光能够照到的地方,能够看到有很多蕨类和苔藓,以及一些姹紫嫣红不知道名字的小花,看起来这应该是一个喇叭洞,下面的空间比上面洞口还要大很多。
王天放的安排确实是很到位,近千米手臂粗的绳索、连接而成的绳梯扔进了洞口。最新成果制造、价值不菲的皮筏子,直接就被扔了下去,据说里面用到了,“蛟龙号”船体的复合材料。
原三生看着王天放,嘴角挂着浓浓的笑意,说道:“我们有睡袋,不需要帐篷了,这玩意太沉了,就留在这里,给后面来的人用吧。”
王天放有些愕然的看着原三生,原三生接着说道:“那些人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反正我们也用不着了,就留点东西给他们用吧。
你写张纸条告诉他们,这地方只有“十五方桌勇士”才能进去,十三这个数字,在这里非常的不吉利。如果要是不听忠告的话,后果自负。”
说完原三生带领着起灵和强巴,带领着这些腿脚发软的教授,慢慢的从这个恐怖的洞口爬了下去。
漂亮女人一头雾水,心里说道:“王天放和摄影师都能去,我们怎么就不能进去啊?这又和十三这个数字不吉利有什么关系呢?”
想不明白的冰雨古丽摇了摇头,对手下的人说道:“请示总部。”
说来奇怪的是,自从那天弹过琴以后,冰雨古丽说的都是中国话了,字正腔圆,吐字清晰,声调圆润。
或许这就是入乡随俗的原因,或许还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其他原因。
总部的指示来的很快:“原三生所言极是,搭帐篷,继续监听。”
一切就如原三生所说,这段路没有危险。他们进入前人走过的岔路,渡过寒冷刺骨的暗河,走过尸体堆积而成的地下石滩,打开吱嘎吱嘎作响的水牢铁门。
在涨水的时候、越过了石壁上的水闸,看看水鬼曾经出没的通道,倾听着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刺耳的防空警报声中,来到了日本人飞机坠毁的石洞。
整架飞机、锈的都已经看不到原来的绿色涂装了,飞机的整体,都锈出了大大小小的破洞,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
机舱里一片漆黑,像天津大麻花一样扭曲的钢板,完全腐烂的机枪手座椅,皮质的座套已经无法辨认,只剩下铁锈的椅身,四周的机身内壁,都像熟透的石榴、裂开着横七竖八的口子,一团黑呼呼的电线挂在机舱上面。
飞机坠毁的时候,是尾部先着地缓冲,所以驾驶舱的损害程度不高,地下全是和铁锈融化在一起的碎玻璃。
一具干瘪的飞行员尸体,紧紧的贴在主驾驶座上,整具尸体,已经和腐烂的坐椅融成了一体,一张大嘴巴张的还是很大,似乎在诉说着七十余年的孤独。
起灵仿佛又恢复了搞怪的本性,抽出登山杖,给飞机里的日本空军大佐刷了刷牙,牙齿掉落在烂铁皮上的声音,叮叮当当、由近及远的在空旷的山谷中回响着。
由近及远在山谷之中回响的还有起灵那不着调的歌声: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下一襟晚照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起灵对着有点看不起他、伤害尸体的教授们,拍了拍胸脯骄傲的说道:“这是老子杀死的第一百个日本鬼子,哼哼、如果你们要是有人不服气的话,我不介意把他凑成一千零一夜。”
大家都肃然起敬,这个老家伙起丘君原来是要凑个整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