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终极行动-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灵大叫了一声,宣告本次休息结束了。
起灵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这样休息过,干什么事情,都是急急忙忙的,没有目的的跑来跑去,说实话,起灵是真的是不习惯这种休息。
起灵的身体真是好啊,都快要死的人了,就这样休息了一天,又比别人多吃了几块压缩食品,多喝了几口洗澡水,就又是生龙活虎、神采奕奕了。
原三生笑着问起灵道:“起灵院士,接下来、我们要去哪儿参观啊?”
起灵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笑着说道:“这长白山云顶地宫,也没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了,我们就去珍宝馆遛遛吧。
顺便看看那些宝贝还在不在,让你这个外星人开开眼,看看我们华夏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长长见识。”
大家又笑了起来。
所有的人又被绳子拴了起来,这地方实在是太黑了,只有紧紧地拴在一起、教授们的心里才能踏实点。
起灵顺着旋龟墓的左手向前走去,接着说道:“这个珍宝馆和小强去过的香巴拉一样,也有一条装满瓷器的通道,规模也差不多,只不过云顶地宫的瓷器通道是深藏于地下,没有一丝的光线。
这里看不到小强所看到的什么蓝若海、黄如金、红似火、白赛雪、黑胜漆的五色秘瓷,什么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柴汝钧哥定。
嘿嘿、我说一句你们听不明白的话,那就是、不是我吹牛啊,如果没有我指点迷津的话,你们根本就看不到这些瓷器,任何人都看不到这些瓷器。”
原三生打断了喋喋不休、一知半解、自吹自擂的起灵说道:“这条路还有很长,我们请我们的瓷器专家苟戊戌,给我们好好的上一堂瓷器课。”
起灵像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故意装作气哼哼的样子说道:“哼,马上就要进入通道了,大家仔细看啊。
现在不让我说,待会也不要问我为什么?气死我了,我不告诉你们了,哼,打死我也不说了。”
大家又笑了起来。
起灵不着调的歌声又响了起来:
如果有一天
世界已改变
当沧海已经成桑田
你还会不会在我的身边
陪着我一起挖掉鸦丘。。。。。。
第二十六章 黄云万里动风色
更新时间2014…4…28 6:51:20 字数:6247
2013年7月8日14:30长白山云顶地宫
苟戊戌在黑暗中,就像刚刚走进课堂的教授,不知不觉的用手整理整理自己的衣领,抻了抻迷彩服的下摆,仔仔细细的娓娓道来:“第一,瓷器按照烧制的窑别区分,就是民窑与官窑,是一种大的分类。这也是我国封建等级制度最生动形象的反映。
官窑器泛指官办窑厂,专为皇室烧制的产品,始于唐五代,明清时盛况空前。民窑器则是民间窑厂,烧制的各种产品。官窑器工艺精美、端庄华贵,民窑器则显得洒脱、生动。著名的民窑,就如起灵大哥刚才说的、宋代的五大名窑:柴汝钧哥定。
第二,按照烧制时间来区分,是瓷器最常用的一种分类和命名方法。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划出“朝”,如唐瓷、宋瓷、明瓷、清瓷等;二是划出“年代”,一般用于明、清瓷器,如明洪武窑、明宣德窑等。
第三,按照烧制地点、就是指瓷器总的烧制区域来区分。如“越窑”泛指浙江余姚、上虞、绍兴地区的窑址,“耀州窑”泛指陕西铜川市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址。
第四,按照烧制特征、胎质、釉色、装饰、形制和铭文等构成瓷器的五大要素来区分。其中,釉色又是区别瓷器类别的一个重要标准。
中国陶瓷经历了单色釉到彩釉的发展过程。单色釉包括青釉、白釉、红釉、蓝釉、黄釉、绿釉、黑釉等,而青釉又可分为粉青、天青、豆青等,白釉分甜白、青白,红釉有霁红、牛血红、豇豆红等。
多色釉包括两种:一种用釉色与形状不一的色块构成釉面,如均釉等;另一种用釉彩勾勒图案,如青花、粉彩等,习惯上又称为“彩瓷”。彩瓷具体又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双层夹彩三种。”
起灵不以为然的说道:“苟教授,你这说的不对,嗯,是不够严谨,我是做学问的,不知道你能不能听得懂什么是严谨?要是釉下彩烧坏了,再画点东西在上面接着烧的话,那是应该叫釉上彩,还是釉下彩啊?”
大家又哈哈的大笑起来。
苟戊戌用沉静的语气接着说道:“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从时间上来看,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四千二百年,器类有罐和钵。
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中国真正的瓷器出现在东汉时期,首先是在南方地区的浙江开始出现的。
浙江绍兴小仙坛发现的、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
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始性,已符合真正的瓷器标准了。”
“东汉之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的生产,如浙江越窑等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在绍兴、余杭、吴兴等地也都设有窑场,形成独自的窑系。
所谓窑系,是指某一著名窑场与附近或外省的一些窑场,均生产某一种或几种相同类型的产品,这些窑场就构成一个窑系,然后以主要和最有影响的窑场命名。
浙江是中国最早形成窑系的地区,其原因与这里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制瓷业特别发达有关。其中、越窑生产青瓷与黑瓷,到西晋晚期也生产青釉褐斑瓷,即在器物的主要部位加上褐色点彩,以打破青瓷的单色格调。
三国时越窑的产品胎质坚硬细腻,呈浅灰色;釉汁纯净,以淡青色为主,黄或青黄|色少见;器型有碗、碟、罐、壶、洗、盆、钵、盒、盘、耳杯、香炉唾壶、虎子、水盂、泡菜坛等日用瓷。
西晋时又出现了了扁壶、鸡壶、烛台和辟邪等新产品。南朝时佛教盛行,瓷器上多以莲瓣或莲花作为装饰。从三国到隋统一前的数百年中,以越窑为代表的瓷器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它的品种繁多,式样新颖,已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不可须臾离开的用具。”
“此外,在南方当时还有婺州窑、湘阴窑和丰城窑等著名窑址。北方瓷器的出现要晚于南方,大致是从北魏晚期到隋统一前,近百年中发展起来的。
北朝青瓷的器型有碗、盘、杯、罐、壶、瓶、盒等,多为日常用品,陈设品较少。其中莲瓣罐是北朝典型产品,它有三系、四系、六系和方系、圆系、条系的区别,均从肩至腹堆塑成肥硕的莲瓣,有六瓣或八瓣不等,底有圈足。
最能代表北方青瓷生产水平的器物,是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四件莲花尊。其体积最大的一件高约七十厘米,口至肩部有三周贴花,饰飞天纹、宝相花纹、兽面纹和蟠龙纹。肩有六系,其下有六层堆塑上覆下仰莲瓣纹。”
“北方瓷器生产虽晚于南方数百年,但掌握了青瓷生产技术之后,便迅速改进,提高工艺水平,并结合北方的人文特点,导致了白瓷的大量出现。白瓷是由青瓷发展而来的,两者的区别仅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瓷土含铁量少则胎呈白色,含铁量多则胎色较暗,呈灰、浅灰或深灰色。
就瓷器本身的发展而言,是从单釉瓷向彩瓷发展的,无论是褐绿彩、白地黑花、青花、釉里红,还是斗彩、五彩、粉彩或珐琅彩,都是以白色为衬托,来展现各种色彩的艳丽与美妙的。所以,白瓷的产生,对瓷器的发展有及深远的影响,至唐代已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
起灵又插话说道:“据我研究,真正的绝密五色,指的是大红袍、碧螺春、蓝采和、黑金刚、白玉汤。”
苟戊戌引经据典,说的是口干舌燥,伸嘴就在石壁上喝了几口泉水,接着用诲人不倦的口气说道:“从瓷器的颜色来说,青瓷是因为在瓷器表面,敷有一层透明或半透明的青釉而得名,其呈色是因釉中所含氧化铁所致。
青瓷包括有:淡青、青黄、青绿等色。青瓷被正式定名,最早见于唐代陆羽《茶经》:“越州瓷皆青,青则益茶”。青瓷始于东汉晚期,而白瓷晚于青瓷约四百年出现在北方,白瓷脱胎于青瓷。
青瓷与白瓷两者之间的特征区别:青瓷胎色较重,釉呈青色碧绿无瑕,白瓷胎色较淡,釉色洁白匀净。各种色釉的瓷器均是以铁、铜、钻、钦、锰、锑、铬等金属作呈色剂,如若将釉中这些呈色金属全部清除干净,特别是使含铁量降至最低点,就能烧出纯洁一色的白瓷。
黑釉瓷始于东汉,首先在南方出现,北方稍晚。黑瓷与青瓷,都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差别只是氧化铁含量及烧成温度的不同。
黑釉瓷的窑别有两种:一,建阳窑:油滴盏、兔毫盏。所谓油滴是指在黑色釉面上散布着许多具有银灰色金属光泽、大小不一的小园点,形似油滴而得名。
免毫分为金免毫、银免毫和灰免毫三种,其特征是在绀黑发亮的釉面上,并排闪现着一种带金属光泽的丝状条纹,形似小免的毫毛筋脉,又如细雨菲菲,垂流自然而得名。
二,吉州窑:剪纸、贴花、树叶瓷。吉州在江西省吉安永和镇,自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又因烧造地点名永和镇,也称永和窑。它创烧于晚唐、盛于南宋,民间俗有“先有永和,后有景德”之说。
其著名烧品为在黑色釉面上烧出形似海龟身上斑驳的“玳瑁釉”以及状似鹧鸪鸟胸部灿烂羽毛的“鹧鸪斑釉”。同时将剪纸、树叶纹饰装饰在黑色釉面上,独具神韵。
所谓剪纸贴花,是在黑色釉面上,以一种特殊的工艺手法,浮现出鸣鹊、飞蝶、奔鹿、鸾凤对舞,以及梅兰竹菊等各种不同花卉、珍禽的剪影。”
“最著名的黑釉瓷、是熠熠生辉的曜变天目瓷,天目指浙江天目山,曜变是指烧瓷时出现的窑变。曜变天目瓷是指、建阳黑釉瓷盏窑变后,在黑色的釉面上浮现出、大小不同的结晶斑,周围带有日晕状的光环,含有光辉照耀之意。
在世界陶瓷史上,这种“曜变天目”,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珍品,因为它是从数万件甚至数十万件黑釉中,偶然产生的稀有品种。”
起灵大叫一声道:“我知道了,你说的黑瓷我见过,原来我经常用这种黑碗喝茶,河南那里还有一种更大的黑碗,可以用来吃羊肉烩面。对不对啊?苟大教授。”
苟戊戌差一点吐了一口血,又咽了口吐沫,看都不看捣乱的起灵、接着说道:“我再给大家、简单说说陶瓷釉彩的分类,主要是釉下彩和釉上彩。釉下彩是指先在未施釉的胎体上用色料彩绘后,再罩一层无色透明釉,以一千二百三十度左右的高温一次烧成。
它的特点是色彩光润柔和,深沉雅致,此外,由于色彩不暴露在器物表层,在使用中不会被磨损掉。”
“陶瓷史上釉下彩主要有四大类:一、以氧化钴为主要着色剂的蓝彩,以元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为代表;
二、以氧化铁的褐彩和黑彩,以宋金时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