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新列强时代-第2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干什么?”

吴可轻轻放下筷子,拿起旁边托盘里的丝帕擦了擦嘴,目光直视左宗棠明言道:“我想要河南一省军事指挥大权!”

“这个……”

左宗棠一时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目瞪口呆傻傻望着吴可,半晌才轻叹了口气闷声道:“梦臣,你这要求是不是有些……”

后面的话虽然没说出口,但那一脸‘不看好’的意味很是明显。

“呵呵,能不能成无所谓,反正河南的事儿咱管不管都成!”

吴可轻笑着摆了摆手,不在意道:“等朝廷的旨意下来再说,我就不信咱立了那么多功劳朝廷全都视而不见!”

左宗棠顿时无言以对……

确实如此,吴可自从当上安徽提督之后立功无数,除了升了几阶爵位之外再没获得任何好处。

反到是南征北战奔走不休,又是横扫淮南又是支援河南,就连长毛没发生内杠之前鼎盛时期也得忌惮异常。

如此惊人表现想要获得更大权力自然无可厚非,不说别的新任江南大营主帅钦差大臣和春官位品阶都压吴可一头,换做他左某人在位也会心生不满,尼玛和春何德何能能担此重任?

再说了清剿河南匪患又不是吴可份内之事,之前能无条件帮上一次已经很不容易,他又不是河南提督没这个义务接二连三出手。

至于朝廷会不会让他接手河南军务,左宗棠初闻时有些骇然,不过现在清醒过来稍一思量,便觉得这事还真有可能。

清军眼下最重要目标依旧是长毛乱匪,几乎能叫得上号的精兵强将不是身在两湖就是地处两江,要么就是弹压灾情严重的山东地方,别处根本就抽调不出得力部队入豫平剿捻匪之乱。

也就驻扎于淮北地区,实力强劲的安徽清军能够腾出手来,抽调一部甚至主力人马杀奔河南剿匪,而且还有能力平推那十来万兴风作浪的捻匪人马。

这时候,应河南官府之邀主动入豫剿匪,和接受朝廷命令入豫平叛的选择就不一样了,朝廷还真有可能给吴可执掌河南军事大权的名义和身份。

越想越是有激动,越想越是兴奋,理清此中思路后左宗棠再看向吴可的目光都不同了。

“呵呵,咱先不提此事,一切等朝廷旨意下来再说!”

见左宗棠如此神色显然明白自家用意,吴可轻轻一笑岔开了话题:“之前季高兄随张抚台入京,可有什么意外收获?”

“哪能有什么意外收获?”

说起这个,左宗棠脸上神色微变,愤愤然道:“朝堂衮衮诸位争权夺利倒是手段利索,我跟抚台大人进京基本上便是奔走于各家宴席之上,整日里昏昏沉沉的哪有功夫谈什么正事?”

也就在上月,左宗棠跟随张亮基入京述职。吴可自然没有浪费如此大好机会,暗中请求张抚台探一探朝堂衮衮诸公的口风,同时弄清楚朝廷眼下的重点目标是否依旧没变。

“对了,不知朝堂诸公对洋人之事怎么看待?”

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吴可勉强压下骂娘的冲动,不去多想左宗棠话中的愤慨,轻轻转了口风好奇问道。

“哎,说起这个就一肚子火!”

左宗棠一口闷干杯中美酒,将杯子重重顿在桌上愤愤不平道:“我跟抚台大人在不同场合不同的宴席之上提过此事,结果朝堂衮衮诸公却是很不以为然,认为洋人不会大动干戈目前最重要之事,依旧是清剿长毛乱匪!”

“哎呀,这帮家伙真是……”

吴可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说朝堂衮衮诸公鼠目寸光吧,太平军确实还是朝廷心腹大患。说他们主次分明吧,眼界不免有些狭隘看不清洋人的狼子野心。

“难道就没一个看出洋人的不轨举动来的?”

吴可有些不死心,一边提起酒壶替左宗棠杯中满上,一边好奇追问道。

“倒也不是!”

左宗棠摇了摇头一脸郁郁,举杯轻轻跟吴可碰了一下,一边轻抿杯中美酒一边闷声说道:“京城当中有些年轻官员确实有提出过防备洋人有可能的动作,只不过他们位卑职低说话根本都不顶啥用!”

“呵呵……”

闻言吴可除了冷笑还能说什么?

尼玛朝堂上那帮大臣们简直就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洋人的动作那般明显那么恶劣,竟然全当没看见只一个劲的把矛头对准太平军。

当然也不能说他们的目标不对,但眼下太平军已经没了往昔凌人气势,势力跟地盘一缩再缩离灭亡不远,这时候还紧抓不放准备一鼓作气将之拿下是应该的,但也不能一味忽视外界危险吧?

“难道你们没跟那帮朝臣提醒洋人可能的手段?”

郁闷了一会儿,吴可又忍不住好奇问道。

“谁说没提?”

左宗棠情绪有些激动又有些失落:“可他们不信呐,还暗地里嘲讽咱杞人忧天。还说什么洋人乃见利忘义之辈,只要给足他们好处就不会乱来,反倒要咱放下心思一心对付长毛,不要胡思乱想坏了朝廷大计!”

“嘿嘿真真可笑,给足洋人好处咱们又要付出多大代价?”

吴可闻言脸色难看,将空酒杯重重顿在桌上不满道:“洋人一次又一次提出修约还想要更过分的条件,难道朝堂衮衮诸公都能答应么?”

说着他连连冷笑:“真要能够答应的话,事儿也不会闹到眼下这等地步,说白了不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说到气愤处巴掌‘砰’的一下重重拍在桌上吓了左宗棠一跳,只听吴可压低了声音怒道:“洋人在香港的动作那么明显,难道朝堂之上真的一点风声都没?”

“怎么可能?”

左宗棠跟着冷笑道:“朝廷手里的信息,可比咱们暗地里打探到的情报更加详细和充分!”

见吴可嘴巴一动想要说些什么,他挥了挥手阻止道:“可惜两广总督叶抚台跟柏提督太过自信,上折向朝廷拍胸口打包票他们可以解决,不需朝廷担心云云哼哼真是好大的口气!”

“自作聂不可活!”

吴可心头恼怒冷哼出声,对于姓叶的这位两广总督他稍微有些印象,好象这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刚开始,便被英国军队俘虏送去印度当了猴子,简直丢人丢到姥姥家了。

“梦臣你之前提出暗中准备的做法是对的!”

左宗棠不知叶大总督以后的悲惨命运,只以为吴可气愤之下胡言乱语,他自然不好跟着拼盘堂堂的两广总督,只好尴尬的岔话题道:“朝廷对于洋人几乎一点防备之心都无,真要是出现了梦臣你所言那般情形,洋人战船直逼津京那后果可不堪设想!”

“呵呵,所以我现在急需扩大势力范围呀!”

吴可眨了眨眼轻笑道。

“愕……”

左宗棠顿时愕然无言以对,心说你小子用不着这么无耻吧,明明是官迷心窍偏偏说得这么冠冕堂皇,难道不掌河南军事大权就不暗中准备对付洋人拉?

“梦臣,等你亲自去了京城就知道具体情况了,你可要做好心理准备!”

左宗棠没继续这个话题,而是一脸郑重语重心长叮嘱道。

按照计划,吴可用不了多久便会赶赴京市述职,他生怕这小子耐不住心头火气做出啥得罪人的事儿来,所以才忍不住提醒了句。

“季高老兄放心就是,这点分寸我还是明白的!”

吴可呵呵一笑点了点头,端起酒杯晃了晃乐呵呵道:“喝酒喝酒,咱不要被这些烦心事打扰了喝酒的兴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第364章看热闹

河南巡抚上报朝廷请求派兵支援的折子,在朝堂上引起一阵不小波折……

河南作为大清腹心之地自然不能出乱子,河南官场上下被朝臣们好一通批判,尼玛能不能让人省点心?

同时对于安徽提督吴可的不识相也非常不满,尼玛既然河南巡抚衙门向你求援,丫的你就老老实实答应或者拒绝就是。

眼下竟然要求河南巡抚通过朝廷下旨,尼玛的要好处也不着|乳齿直白吧?

没谁是傻子,尤其朝堂上精得不能再精的朝臣们,或许他们的眼界不过宽阔,但在揣摩人心上的本事,起码吴可还得再混个十年八年官场,才勉强有可能赶得上这些老狐狸的水准。

不过这手段虽说直白了点但确实够委婉,也让咸丰帝和朝堂衮衮诸公想起吴可的赫赫战功,觉得这家伙虽然没文化了点可确实有能耐。

这就是吴可想要达到的目的,赤落落的阳谋摆在明面上,要么下旨顺便给他点甜头尝尝,要么拒绝他也没损失什么。

等到吴可在三千精锐亲兵护卫之下赶到京师述职之时,得到的就是朝廷命令河南周围的陕西,山西还有直隶清军一部支援河南清军平剿捻匪。

而吴可本人,除了他这一系的汉人大臣之外,其它朝臣几乎没给他啥好脸色看,摆明了的下马威。

说起吴可所在派系,基本上都是以汉人朝臣为主,夹杂少量不得志的满蒙小官僚,势力不大不小但也不容外人轻易挑衅。

他本就是跟着张亮基混出头来,自然成为张亮基这一系人马的核心成员。

没办法,眼下虽然太平军闹腾得厉害,但湘军刚刚遭遇重大挫折,淮军还不知道有没有组建之时,朝廷兵权依旧牢牢掌握在满清大臣手里,朝廷对于汉族大臣的防备依旧严密。

像吴可这般能做上一省提督,并手握实权的汉族大臣真心不多,而且还得接受省城八旗驻防将军的监督防备,日子其实没想象中滋润。

幸好此时正值乱世,八旗和绿营人马被太平军揍得淅沥哗啦满地找牙,这才有了汉族大臣迅速崛起并掌握实权的机会,不然放在和平时期吴可想崛起得如此迅速,估计还得再杀上几万叛匪贼寇再说。

在朝堂之上有了自己人帮忙说好话,让他在京师之时不至于太过孤立,日子虽然不算好过但也说不上艰难。

来之前已经有了遭受冷遇的心理准备,吴可倒是对此并不怎么在意。除了面见咸丰帝于朝堂述职时让他好好感受了一把满清特色之外,其余时间基本上跟张亮基上次入京差不太多游走于自家派系重量级大臣的宴席之间。

至于河南匪患他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任由朝廷调兵遣将动作频频,不发表任何意见也没啥特别举动,好似一个完全无关的旁观者一般。

这样的表现自然让某些想看热闹的朝臣不爽,与吴可碰面之时少不了一阵冷嘲热讽,吴可对此却是毫不在意,只大义凛然表示服从朝廷命令希望河南剿匪顺利云云让人抓不住任何把柄。

开什么玩笑,河南那十数万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中的捻匪真那么好解决?

作为邻居他表示这个玩笑一点都不好笑,就是安徽清军出征助剿,也得小心翼翼出动主力人马。不是捻匪战斗力有多强,关键他们人数实在太多。

所谓数量引起质变,这一点安徽清军上下知道得尤为清楚,怕的就是几万十来万被击溃捻匪青壮不管不顾一头冲入淮北地区,到时候淮北地区好不容易维持的良好局面将一夜崩溃。

话说淮北地区一直都在努力接收流民,不管是河南的还是山东的。经过一年时间的不断努力,淮北地区接收的外省流民总数超过两百万。

这样的手笔就连朝廷都轻易做不到,更不要说一边接收数量庞大的流民,还能继续发展淮北地区经济,妥善安置流民使其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等等举措,那真是功德无量让人震撼。

可那都是因为安徽清军上下做好了完善的接收准备,而且于之前就有大量的前期准备已经做好,这才能分批次一波波接收外省流民入皖。

关键就在一个提前准备和计划上!

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