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封神天下-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最为忠心的要数公旦、召公、散宜生等人。国中大事,有他们来帮助处理,为姬发减轻了不少负担。此外,太公也经常为姬发出谋划策。太公的一些建议,有时初看不佳,但做了之后,很快就会显出效果来。



例如兴建镐京的事。



丰京在沣水西岸,城邑临河,繁荣富足。但姬发即位之后,太公却劝姬发另建宫城。



“丰京有宫无城,虽聚仁德,但周国国力日盛,这样的地方,稍嫌不合王的身份。”太公向姬发建议道,“不如在沣水对岸再建一城,王上可以安居。”



姬发当即摇头。“父亲治国有方,西歧一带民众无不安居乐业。若我兴建新城,恐怕人们会说我要变动旧制,人心浮动。况且天下不稳,战事暗藏,财力还是用在军备上比较好。”



太公拈须而笑。“王上秉承文王仁心,又能考虑征战大事,这当然好。不过我建议另建宫城,却也有原因。”



他看看疑惑的姬发,解释道:“我在西歧久居,常常观察本地风水。依我看,丰京王气稍有衰减之象,地脉已经移转。况且丰京狭小,也需要有新的城邑来发展。我已经选好一个地方,在那里建宫城,必然得聚灵气,诸事顺利。”



姬发犹豫了一会儿。说到风水地脉这种玄奥的东西,他就不懂了。不过,自从太公来到西歧,就一直专心辅周,这些年所出的主意都给周国带来了良好的效果。现在太公既然认真地提起建宫城的事,他认为也应该仔细考虑一下。



第二天在堂上议事的时候,姬发向群臣提起了这件事。出乎姬发的意料,群臣十分拥护。一众文臣认为确实应该建个更大的城宫,一方面能吸引更多民众,让周国的中心地带更繁华,另一方面也与周国越来越强的实力相符合。武将们也表示同意,说是有此一城,守卫可以更严,武人勇士们也可以有地方呆,不容易惊扰民众。



于是这件事就决定下来。姬发把这件事完全交给太公处理。太公所选的地址,在丰京西南方二十五里,与丰京隔河相望。建基之日,太公亲自监督,在建造期间,他也时常来巡视,每次来时,手中总拿着一个上圆下方的铜盘,也不知有什么用。



正文 水晶卷二(116)



几个月之后,镐京已经初具规模。城方九里,旁有三门,城中道路九经九纬,左祖右社,面朝后市。与丰京相比,更为严整,也更具王者气象。丰镐二京之间,有一座桥横越沣水,把二京连接在一起。



令姬发惊讶的是,城还没建好,已经有许多民众从四方迁居而来,在镐京附近定居。又过了两个月,镐京内宫建好之时,附近已经聚集了上千户平民。当姬发在太公带领之下来观看进度时,确实吃惊不小。



“这是王气所聚,没什么奇怪。”太公这样对姬发解释道。



不过,直到镐京完全建成,太公才对姬发说知原委。其实,即使太公解释之后,姬发仍然半懂不懂。他只勉强听明白,地脉移转,天象合野,而丰镐二京夹着沣水相对,正组成一个奇妙的阵图,而这阵图对于王者基业十分有利。所谓天象、风水之类,姬发当然不懂,不过,在镐京建成之后三个月内,前来定居的民众超过万人,这已经在一部分方面证明了太公的话。



姬发并没有改动丰京,也没有废弃。丰京原有的东西,他都没有移动,而是留在丰宫中。这是为了尊重文王。而他自己虽然搬到更为宽敞的镐京之中,但饮食起居仍然遵循着昔日的行制qǐζǔü,不肯稍为奢侈。每个月有五天,他还要亲自下地劳作,和平民一起干活。



这是周国的祖制,也是周国的立国之本。



周国之所以在不长的时间中兴盛起来,其一是国主代代以仁德治国,其二就是对农垦十分重视。在西歧,和商朝一样实行井田制,但又做了改进,每八户人家耕种一百亩地,其中十亩为公田,二十亩供这八户人家居住。田间泷沟纵横齐整,田野井然有序,民众安居乐业,生活虽然比不上贵族,但也衣食不缺,其乐融融。因此,周国王室一向很获民众拥戴。



而与民众一同下田劳作,也是获得民心的途径之一。况且,在这种事情中,身为王者的人可以随时了解到民间疾苦,从而适时调整治国方针,革除弊病。



镐京建成之后,太公又安排建了典礼台。十天后,挑了个吉日,姬发便在群臣簇拥之下,举行了正式的登基仪式。



这一天,姬发一身盛装,面容沉毅,在臣民的欢呼声中,戴上代表君王的冠冕,正式继位为周国之主。



文王已逝,二京民众都是满怀悲伤。姬发又何尝不是心中悲痛?但他知道身上所担的重任,不敢轻忽。登基仪式庄严肃穆,盛大之中,奇'…'书'…'网又有潜藏的愤怒在涌动。姬发能感觉到典礼台下黑压压的人群中,千万双期待的眼睛。



他知道人们都希望他兴周灭纣。这件事也正是他最大的理想。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他还要联络各方国,要探听朝歌动向,要练兵扩军。在周国有能力与商朝对抗之前,他必须做得隐秘些,可不能凭一时之怒,毁了父亲半生的计划。



站在典礼台上,手持王杖,姬发望向东北方的天空,似乎看到文王和善而睿智的目光,纣王骄横暴躁的样子,还有……妲己略带忧郁的面容。



“快了。”他在心里告诉自己。







周国最近的频频举动,再加上殷商造成的天下混乱。局面趋势的发展,在一些已经估算出结果的诸侯国君主眼里,成为了一种新的选择。于是纷纷与周国缔结友好同盟。同时,姬发也借此机会,在孟津缔结同盟的同时,进行了一场周国的军事演习活动。让各诸侯国王储见到周国的实力,更为放心的附属他们。



正文 水晶卷二(117)



这天,各路诸侯又带领自己的人马来到西歧求见姬发。一同商议伐纣之事。姬发摇摇头。“伐纣之事必须暂缓。目前周国还不具备跟殷商相抗衡的能力,而且时机并不成熟。刚刚才收服了崇、黎和邘三国。现在最主要的是安定他们国内的民心,力持原来的发展,进行适当的管理。这样,才能真正收为己用。”



吕尚回来以后,详细跟他汇报了他出使邘和黎的经过。并把邘国令人惋惜,自刎而亡的桑德和梵梨与邑藏的故事详细说给他听。再加上回来途中对崇国的攻击所遇到的泾渭河传说,让他不胜唏嘘。最后,吕尚诚恳的建议道,暂缓对朝歌的进攻。先要巩固一下本国内政以及军事的填补。要与邘和黎的经济及军事挂钩,让其恢复到原来的运作,也做到能真正的收为己用。这样才能在往后的战争中取得先机。



吕尚也赞同地点点头。“臣昨日为周国卜卦,从卦象上得知,西歧灾难并没有过去。现在伐纣也还不成熟。必得等些时日。”



“灾难。太公。周国有何灾难?”姬发好奇地问道。



吕尚习惯性捋捋胡子。“具体的情况光靠卜卦已经不得而知。但西歧在立了国都,王上自立为王之后会出现灾难。这个是肯定的。王上不必担心。可以把它当作一个考验和试炼。勇敢的面对并解决它了,天下才能收归周国。王上才能稳坐宝座。”



姬发点点头。于是,在吕尚和姬发的劝解下。各路诸侯又带兵退出,回到了自己的诸侯国。



周国频频动静终于隐瞒不过,被传到了朝歌。得知此事的纣王在王庭上大发雷霆。



“周国。他居然称国号为周国,立西歧为都,自封武王。”纣王在王庭上来回走动,急促的脚步声也搅得台下的人惶恐不安。“为什么到现在才有人告诉我,周国扩张了国土,收了黎、邘和崇,得了他们的资源,大肆进行活动?阿?”



暴怒地吼声冲上云霄,王庭内的树枝仿若也跟着抖了抖般,一些年轻的大臣忍不住闭上了眼睛。



“王上请息怒。这个事情的发展虽然脱离了我们的掌控,但一样可以防范。”闻太师在一旁开口说道。



“太师有何意见?”



“举行祭礼,寻求指引。”



于是,纣王命贞人去询问卜人。卜人便开始了占卜。在甲骨钻或凿的底部加热,使其另外一面出现裂文。占人便解答贞人代替纣王所问的问题。史记录下整个过程刻在甲骨上后,呈现给纣王看。于是,就此占卜,选了一个日子,祭礼开始。



杀掉的牲畜不计其数,杀掉的奴隶也有着相当的数量。堆积起来的数量,程现出一定的图形。桌上点燃了几搓烟香,袅袅升腾。就在这个时候,上天突然凭空劈下一道闪电,劈裂了桌子,也劈黑了裂口。众人开始交头接耳,纣王也呆愣些许,只有闻仲,根据上天给予如此的启示,默不作声地摆开了卦象开始自行占卜起来。



卦象的结果让他更加呆愣不已,仰天长叹。纣王凑过来询问。



“太师,卦象如何?”



闻仲摇摇头,他没有告诉纣王,卦象的结果乃是商朝覆灭,周国兴起的征兆。纣王见他不言语,也就不再多说,走到一边,宣布祭礼结束。



闻仲与众官员一同回到了午门外,胶阁凑上来也询问纣王同样的话。闻仲还是不语。胶阁又道:“太师,祭礼之中上天突然劈出闪电。这个……是不是说商朝即将覆灭的象征?”听闻,闻仲的眼睛立即投去狠戾的精光,胶阁在精光的注视下哆嗦了一会儿,便也退到一边不再言语。如此,没有人赶上前询问太师祭礼之事。然后,殷商基业已尽,即将被周国覆灭的消息,也在王庭朝野众传开。



正文 水晶卷二(118)



闻仲回到自己的寝宫里焦急的来回踱步。卦象上的显示从来不会错。也就是说,殷商的灭亡乃上天注定,几百年的基业传承二十八世就此终结。周国的崛起也是上天的支持和辅佐的象征。他使劲摇头。



回到殷商已久,听着众臣子对他详细描述了妲己和纣王这些年荒唐的过往。虿盆内的白骨,炮烙上的精魂,无一没有殷商耿耿忠心。比干的剖心,商容的撞柱,无一不让人潸然泪下。这些臣子的死去,也代表了殷商的逝去。纣王无道,荒淫享乐。受被九尾狐附身的妲己的蛊惑,害尽天下苍生。让殷商的威严逐渐淡出了民众的内心,也让殷商几百年的根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叹一口气。一切等于是咎由自取。当年,他与比干力持纣王的正位,最终如愿以偿,却是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先帝托孤,命他好生辅佐纣王,持续殷商百年基业继续发展下去。到如今,看卦象,看天下,他又如何有脸面前去见先帝!!!



姜王后的死是最令他痛心的。如果他没有死,姜桓楚便不会反叛最后自刎,两位王子也不会冒死出逃。有姜王后在,用她独特的影响力总会让纣王有所收敛,结果……唉……有因就会有果。因果循环生生不息。导致出一系列的异变更是令人难以介怀。



殷商真的要失天下吗?



他真的无力回天吗?



不。他必须得放手一博。如若不逆天而行,又怎么能知道逆天而行的结果。他毕竟是殷商两代忠臣,岂可就这样轻易认输。



只是,周国网罗了各界好手,光凭他也是难以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