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狱中白领-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收到判决书的时候,李平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未来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差距。她决定放弃对周旭的那种柔软的感激。
  这种放弃在李平度过了7年狱中生活以后,第一次向我这样一个陌生人得以表露。
  “主要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刑期太长了。如果短一些也可能我会考虑。”李平对我说。
  无期徒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与死相差无几的概念,但是对她这样一个真正自己已经死过的人来说,已经算是幸运了。
  能留下生命,对于当时的李平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虽然那奢侈是与绝望同时摆在她的面前。
  李平决定斩断跟周旭的来往,她不想藕断丝连,她觉得那样对周旭来说是不公平的。
  即使是那个时候的那些个想法,李平也是基于对自己的理解和宽容,她从心里不太喜欢周旭,她不太想苦着自己,即使是在监狱。她明白,她当时对周旭的所有感情都是因为在她最最落魄的时候是周旭安慰了她。
  在她出事后最困难的时候,周旭是第一个站出来关心并帮助她的人。周旭给了她钱、给了她面子,周旭在当时也给了她力量。她
  之所以决定与周旭断绝来往,关键的问题是她没有把握,自己将来刑满释放以后能够嫁给他。
  李平内心里对爱情的浪漫追求并没有泯灭。可这对于周旭来说,实在有点残酷。
  “而且万一他等我了,我出去又不跟他了,这太不道德了。”李平说:“因为我没有把握将来有朝一日自己真能嫁给他。”
  周旭现在已经26岁了,而李平的刑期至少还有十多年。她觉得让周旭等下去非常不切合实际,从心理上、生理上都不够道义。
  但是,李平想跟周旭断绝来往的努力并没有成功。她自己说,人是会变的。虽然理智上她觉得自己和周旭的情感来往是不会有结果的,但是情感上她控制不了自己。
  “过去我曾想,即使是他真的等了我好多年,我也不会因为感动而嫁给他,因为那样对他对我都是不负责任的,但是最近我好像有点动摇。”李平这样对我说。
  她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心理变化,是因为身边曾经发生的一件事。
  和李平同样在监狱文艺宣传队有一名女犯,因为男朋友而犯罪进了监狱。可以说她是因为爱而做了她自己本不可能做的一件事。她进了监狱以后,男友也被处决,一度她非常痛苦,发誓自己今生不再触摸爱情。
  偶然的机会,她青梅竹马的一个男同学得知她的事,那位男同学已经大学毕业,做了某报记者。通过关系,那位男同学到监狱探视了他,跟她取得了联系。后来每个月那个记者到监狱看她。
  应该说那位男同学对她是非常有感情的。但是,这名女犯却怎么也找不到同样的感觉,
  她对李平说,除了感激她对那位男同学并没有爱情。
  李平觉得她们两个人的情感当时是非常相似的。
  但是,那名女犯前年刑满出狱,出狱3个月后,就嫁给那个记者了,一年以后还生了孩子。
  非常凑巧的是,这名女犯的小孩正好出生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成了一名幸运的“某某宝宝”。就在孩子出生的时候,电视台直播了孩子出生的全过程。李平在电视里看到了她曾经的狱友——那位幸福无比的妈妈。
  这位女犯出狱以后的变化,对李平的影响很大。



13。巧遇知音



  偶尔在北京新生报上,李平读到了这名男犯写的一篇文章,又在偶然的情况下,这名男犯得知了李平的相关信息,两个人都有一种监狱中巧遇知音感觉。
  李平说,在狱中这7年,她的个性发生了太大的变化。过去她是一个非常不善于与别人交流的,尤其是刚进监狱的时候她几乎不跟任何人讲话。每天参加生产劳动,回到监舍就自己坐在那,有时候本来好好的就哭了。管教问她因为什么总爱哭,她也不说。
  她说那个时候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她都非常绝望。一想到自己要在监狱里度过自己的大半生,她就觉得自己没有必要再活下去了。
  后来她听说同案被枪毙了,于是想:“至少我活着!我还有机会。”
  目前李平的余刑还有15年,她和周旭的关系能不能进一步发展?十几年之后,周旭能否真的选择李平?周旭的家人是否同意周旭的选择?李平自己也无法做出判断,毕竟刑期太长了。
  就在本书定稿之前,我得到消息,李平和本市某监狱的一名男犯建立了联系,这名男犯当年为了满足女友的需求而犯了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偶尔在北京新生报上,李平读到了这名男犯写的一篇文章,又在偶然的情况下,这名男犯得知了李平的相关信息。两个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愿望互相联系,两人都有一种在监狱中巧遇知音感觉,于是他们开始相互写信,相互鼓励。
  信的内容都是经过双方监狱检查过的,众目睽睽之下,他们不可能谈情说爱,但是他们的信件来往相当频繁,或许那是一种只有他们自己才能领悟的一种快乐,一些内在的情怀旁人无法读懂。



*曾莉:女研究生去美回国做生意,诈骗6亿元


  她从湖北的一个小城市考进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后直接考上了研究生,拿到硕士学位后,她去了美国。在美国,她结了婚,生了孩子,还把母亲接到了美国。这在她所生长的小城里,几乎尽人皆知。她被当成许多孩子效仿的榜样。然而,由于家庭的矛盾导致最后的婚变,使得她在美国生活了两年之后,不得不留下年仅一岁的儿子,带着母亲回到国内。偶然的情况下她又遇知音,闪电结婚一年后,她与丈夫双双入狱。  她因犯诈骗罪犯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她的丈夫以同样的罪犯被判处无期徒刑。


1。有期徒刑15年



  “你肯定觉得生活在监狱里的人,都应该是愁眉苦脸的,其实不是。那种状态早在案件审理之初就已经过去了,到了监狱以后,都基本上能够正视所发生的一切了。所以你在狱中看到我们一个个每天还有说有笑的,其实那并不说明我们就不痛苦,却相反,我们非常痛苦,这种痛苦不是用言语能够表达清楚的。”(引自她写给本书作者的一封信)
  她从湖北的一个小城市考进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大学毕业后直接考上了研究生,拿到硕士学位后,她去了美国。
  在美国,她结了婚,生了孩子,还把母亲接到了美国。这在她所生长的小城里,几乎尽人皆知。她被当成许多孩子效仿的榜样。
  然而,由于家庭的矛盾导致最后的婚变,使得她在美国生活了两年之后,不得不留下年仅一岁的儿子,带着母亲回到国内。
  回国之后,她觉得实在无颜见江东父老,悄悄把母亲送回老家之后,她又回到了北京。
  北京毕竟是她读书就学的地方,她的母校没有抛弃她,但是她不愿意再回母校。
  她在北京的大街上流浪了一整天,找了一间平房租住下来,开始了她真正的漂泊。
  就在她觉得自己山穷水尽的时候,她认识了一个公司的老板。
  这个老板比她大8岁,一直未婚。相识三个月之后,他们结婚。丈夫把她安排在自己的公司里,负责办公室的一些事务性工作,同时兼任公司里的会计。
  一年之后,她和丈夫同时因涉嫌诈骗被刑事拘留。
  案件审理了整整4年。最后因犯诈骗罪,丈夫被判处无期徒刑,她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如今,她在监狱已经度过了整整6年。虽然她的改造表现不错并因此获得了减刑,但是,她仍然有8年铁窗生涯,要她慢慢度过。



2。采访中,她滔滔不绝



  采访中,她几乎有问必答,不回避任何问题,但是,她滔滔不绝的语言中,想筛出我想要的实质性的细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曾莉是南方人。身高也就1米5多一点,身材属于胖乎乎的一类。她的皮肤非常白,且白中透着粉红。眼睛不大,但是睫毛很长。因为她胖乎乎的娃娃脸,总让人觉得她是一个尚未长成的小女孩。表面上,没有人能够想象得出,这样一个类似未成年的小女人会在性别上占有什么优势。
  像其他女犯一样,她的头发很短。头发虽然短,但给人的感觉却非常女人。说她非常女人,并不全是因为她娇小的身材,更重要的是她讲话的声音和她的行为举止,那一举手一投足,还有她讲话的声音,真的让人觉得很柔软。
  说这样一个女人,诈骗6亿元人民币,没有人敢相信。
  我是在见到曾莉之前就了解了她的基本案情。管教民警告诉我说,她是研究生。在女子监狱,大学毕业的女生有几个,但是研究生毕业的却很少。而曾莉,不仅是研究生,她还去过美国,在美国生活了整整两年。她的儿子至今仍在美国!
  这是怎样的一个女人?!我不禁在心里生出许多的好奇。
  当曾莉走近我的时候,我发现她比任何一名我曾经采访过的罪犯都要规矩:说话必喊“报告”,回答问题总要先看管教,而且在接受采访的整整一上午的时间,她始终双手放在双膝上,很少动弹。
  我试着以开玩笑的方式提示她,稍微放松一点,坐在旁边的管教也表示同意,但曾莉却说:“没关系,我习惯了。”
  就那么坚持着,如同她讲话的声音,她始终让人感觉不到她的情绪。即使是提到孩子的时候,她也是一个腔调。我突然感到她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人:她不麻木,但是她能做到不表现,而那又非同一般人的“老于事故”。
  没有人能看得出来她心里想些什么,更没有人能预料到她能做些什么。
  当一个人站在你的面前,你无法看清楚她的颜面,她的脸上洋溢着热情,而你又分明感觉到她的冷漠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感受?
  我试着了解她的心理感受,试着了解她在经历了那一系列的人生体验之后,她对人生的看法和势态。
  用监狱管教的话说,曾莉非常配合了我的采访。
  我无法说她不配合。
  在整个采访中,她几乎有问必答,不回避任何问题,但是,她滔滔不绝的大量的语言中,想筛出我想要的实质性的细节并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位监狱管教曾对我说,在罪犯中间,那些杀人放火的暴力犯,其实最简单,最容易采访,可是那些经济犯,尤其是诈骗犯,要想让他们说出点真话,的确不容易,您得费点劲。
  在我采访完曾莉之后,我对这位管教的话有了点相同的感受。
  从犯罪类型上来说,曾莉是我采访过的惟一的诈骗犯,她能就任何一个小的问题跟你聊上半个小时,而你对她所讲的一切几乎不知所云。
  于是我打断她的话,不住地打断她,有时候甚至让我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够礼貌。我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让她直逼主题,回答问题的实质。
  我真的觉得我已经完全尽力了,到最后我甚至觉得她的回答已经有点坦率了。
  这就是曾莉。
  她让我明白了,她那么一个小女人怎么就那么大的能量,敢于面对6个亿的资金,面不改色心不跳,在被公安部门抓获之后,还能那么理智的对警官说:我没有罪。
  不管怎么说,曾莉是一个非常少见的人。她的性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