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论衡全译-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稽郡,越国建都在山阴,吴国建都在今天的吴县,余暨县以南属于越国,钱唐县以北属于吴国。钱唐的江面,是两国的界限。山阴县和上虞县在越国的界限以内,伍子胥被丢在吴国的江中,兴起的波涛就应该终止在吴国界内,为什么会进入越国的地方?怀恨愤怒吴王,却在越国的江中发怒,违反了一般的道理,这是伍子胥死后没有神灵的证明。况且水难驱使,人容易驱使。人活着凭的是筋和力,死了靠的是神和魂。伍子胥活着的时候,不能驱使活人营救和保护他自己,自己让自己死去,筋力消灭,神魂飞散,怎么能掀起波涛?即使像伍子胥这样的人有数百千人之多,他们也只能坐船渡江,不会只身越过江水。伍子胥的整个身体,在镬中被开水煮,骨肉被煮得稀烂,成为肉汤,怎么能掀起波涛危害人呢?
  【原文】
  16·14周宣王杀其臣杜伯(1),赵简子杀其臣庄子义(2)。其后杜伯射宣王(3),庄子义害简子(4)。事理似然,犹为虚言。今子胥不能完体,为杜伯、子义之事以报吴王,而驱水往来,岂报仇之义,有知之验哉!俗语不实,成为丹青(5)。丹青之文,贤圣惑焉。夫地之有百川也,犹人之有血脉也。血脉流行,泛扬动静(6),自有节度。百川亦然,其朝夕往来(7),犹人之呼吸气出入也。天地之性,上古有之。经曰(8):“江、汉朝宗于海(9)。”唐、虞之前也,其发海中之时,漾驰而已(10);入三江之中(11),殆小浅狭,水激沸起,故腾为涛。广陵曲江有涛(12),文人赋之(13)。大江浩洋(14),曲江有涛,竟以隘狭也。吴杀其身,为涛广陵,子胥之神,竟无知也。溪谷之深,流者安洋(15),浅多沙石,激扬为濑(16)。夫涛、濑,一也,谓子胥为涛,谁居溪谷为濑者乎?案涛入三江,岸沸踊(17),中央无声。必以子胥为涛,子胥之身聚岸漼也(18)。涛之起也,随月盛衰(19),大小满损不齐同。如子胥为涛,子胥之怒,以月为节也。三江时风,扬疾之波亦溺杀人(20)。子胥之神,复为风也。秦始皇渡湘水,遭风,问湘山何祠(21)。左右对曰:“尧之女(22),舜之妻也(23)。”始皇太怒(24),使刑徒三千人斩湘山之树而履之。夫谓子胥之神为涛,犹谓二女之精为风也。
  【注释】
  (1)周宣王(?~公元前782年):姓姬,名静,一作靖。西周君主,公元前827~前782年在位。杜伯:周宣王的大夫,无罪被杀。颜介《冤魂志》引《周春秋》:“周杜国之伯名恒,为宣王大夫。”
  (2)赵简子:本书《订鬼篇》作“燕简公”,可从。燕简公:春秋末燕国君主,公元前504~前493年在位。庄子义:燕简公的大夫,被燕简公所杀。事参见《墨子·明鬼》。
  (3)传说杜伯无罪被杀,阴魂出现,射死了周宣王。
  (4)子:根据上文,疑系“公”之误。庄子义害简公:传说庄子义被杀后,阴魂不散,用棍子把燕简公打死于车下。
  (5)丹青:绘画用的朱红色和青色。这里指文字记载。
  (6)泛:浮行。扬:显示。动静:这里是形容脉博一张一弛。
  (7)朝夕:即潮汐,早潮与晚潮。
  (8)经:这里指《尚书·禹贡》。
  (9)汉:指汉水,长江最长支流。源出于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中部。朝宗:诸侯朝见天子,春天朝见叫朝,夏天朝见叫宗。这里是比喻长江、汉水涌向大海,或比喻大海涌向长江和汉水。王充在这里是采用后一种说法。
  (10)漾:这里是水面宽阔的意思。驰:延缓、平缓。
  (11)三江:由于水经的地区不同而名称各异,因此历来关于三江的解释很多。这里可能是指北江、南江、中江,即指长江的中下游。
  (12)广陵:古县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曲江:即北江。流经今江苏省扬州市南的一段长江。古代因水流曲折而得名。
  (13)赋:汉代形成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与散文的性质。这里是作赋的意思。
  (14)洋:水大的样子。
  (15)洋:舒缓的样子。
  (16)濑:(l4i赖):从沙石上急流而过的水。
  (17)根据文意,疑“岸”前夺一“江”字。《黄氏日钞》引文有“江”字,可证。
  (18)漼:根据文意,疑“涯”形近而误。下文有“子胥之身聚岸涯”,可证。
  (19)盛衰:这里指月的圆缺。
  (20)疾:这里是迅猛的意思。扬疾:另一说作“阳侯”。参见《淮南子·览冥训》高诱注。
  (21)湘山:一名君山,又名洞庭山。在今湖南省岳阳县西洞庭湖中。祠(c0词):祭祀。
  (22)尧之女:传说尧有二女,一叫娥皇,一叫女英。尧将他们嫁给了舜作妻。
  (23)参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24)太:递修本作“大”,可从。
  【译文】
  周宣王杀了他的大臣杜伯,燕简公杀了他的大臣庄子义。后来杜伯的阴魂射死了宣王,庄子义的阴魂打死了简公。事理好像是这样,但仍然是假话。如今伍子胥不能使身体保持完整,像杜伯和庄子义做的那样去报复吴王,而是来回地驱赶着水,那点有报仇的意思,这是有知识的证明吗!社会上流传的不真实的话,变成了历史记载。而记载历史的文章,圣贤看后也会被迷惑。地上有众多的河流,如同人有血脉一样。血在血管中流动,脉搏显得一张一驰,自然而有节奏。众多的河流也一样,它们的早潮和晚潮一来一去,就像人的呼吸出气和进气一样。这些天地的本性,上古的时候也是有的。经书上说:“长江和汉水的潮水都来源于大海,尧、舜以前,它们从大海中出发的时候,水面宽阔、平缓;一流进三江里,大概因为江小,江床浅,江面狭窄,于是水急浪起,所以腾涌成为波涛。广陵的曲江有汹涌的波涛,文人曾作赋描述它。大江浩浩荡荡,而曲江却有波涛,到底是由于它江面狭窄的缘故。伍子胥在吴都被杀身,却在广陵驱水成为波涛,可见他的神灵到底是无知的。溪谷本来很深,水流是平静的,后来流经的地方由于河床浅沙石多,激荡成为急流。看来波涛的形成跟山间急流形成的道理是相同的。要说是伍子胥驱水成为波涛,那么又是谁在溪谷里制造急流呢?考察一下波涛涌进三江,江岸被汹涌波涛拍打,江心却没有涛声。如果一定要认为是伍子胥驱水成为波涛,那么他的尸体就该聚集在岸边。波涛的发生,随着月亮的圆缺而变化,其大小也随月亮的圆缺而不一样。如果是伍子胥驱水成为波涛,那么他的怒气也会因月亮的圆缺变化而成为他的节度。三江有时刮风,扬起迅猛的波涛也淹死过人,这样说来伍子胥的神灵,又成为风了。秦始皇过湘水,碰上大风,就问湘山祭祀的是什么神,左右的人回答说:“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秦始皇大怒,于是叫三千从事苦役的罪犯砍掉湘山上的树木并且践踏它们。那么说伍子胥的神灵驱水成为波涛,就像说尧的二个女儿的精灵变成风一样。
  【原文】
  16·15传书言:孔子当泗水之葬(1),泗水为之却流。此言孔子之德,能使水却,不湍其墓也(2)。世人信之。是故儒者称论,皆言孔子之后当封,以泗水却流为证。如原省之(3),殆虚言也。
  【注释】
  (1)当:对着。泗水:参见11·4注(4)。之:疑作“而”。《太平御览》卷五五六引《论衡》文作“而”,可一证。本书《纪妖篇》亦作“而”,可二证。
  (2)湍: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3)原:推究。省(x!ng醒):检查,考查。
  【译文】
  传书上说:孔子对着泗水而葬,泗水为之倒流。这是说孔子的圣贤德操,能够使水回流,不去冲坏他的坟墓。世人也就相信它。于是儒者称颂评论,都说孔子的后代应该封爵,并拿泗水回流作为证明,假如推究考查一下这件事,恐怕是句假话。
  【原文】
  16·16夫孔子死,孰与其生?生能操行,慎道应天,死操行绝。天祐至德(1),故五帝、三王招致瑞应,皆以生存,不以死亡。孔子生时推排不容,故叹曰:“凤鸟不至(2),河不出图(3),吾已矣夫!(4)”生时无祐,死反有报乎?孔子之死,五帝、三王之死也。五帝、三王无祐,孔子之死独有天报,是孔子之魂圣,五帝之精不能神也(5)。泗水无知,为孔子却流,天神使之。然则孔子生时,天神不使人尊敬(6)?如泗水却流,天欲封孔子之后,孔子生时,功德应天,天不封其身,乃欲封其后乎?是盖水偶自却流。江河之流,有回复之处;百川之行,或易道更路,与却流无以异。则泗水却流,不为神怪也。
  【注释】
  (1)至:达到极点。
  (2)凤鸟:凤凰。传说只有天下太平时才出现。
  (3)河不出图:相传伏羲时黄河中有龙马负图而出。据说圣王出世才有此吉兆。参见《汉书·五行志上》。
  (4)引文参见《论语·子罕》。
  (5)上文皆言“五帝三王”,故疑“帝”后脱“三王”二字。
  (6)《太平御览》卷六三引《论衡》文,“不”上有“何”字,可从。
  【译文】
  孔子死后,比他生前怎么样?生前能修养操行,谨慎地遵循先王之道,顺应天意,死后操行也就断绝了。天祐助他道德最高尚,所以五帝、三王为他招来吉兆,都应该在他活着的时候,不应该在死后。孔子生前被拒绝排斥,不被容纳,所以叹息说:“凤凰不飞来,黄河没有图出现,我这辈子已经完了!”孔子生前没有得到天的祐助,死后反而得到天的回报?孔子死,跟五帝、三王死一样。五帝、三王死后都没有得到天的祐助,唯独孔子死后得到天的祐助,这岂不是孔子的魂魄圣灵,而五帝、三王的精灵不那么神明了。泗水无知,它为孔子回流,是天的神灵让它这样做的活,那么孔子生前,天的神灵为什么不叫人们尊敬他呢?如果泗水回流是天想封孔子后代的征兆,那么孔子生前,功德应该符合天意,天却不封他本人,竟要封他的后代呢,这大概是河水碰巧自然回流。江河中的流水,有其迂回的地方,众多江河的流向,有时也会改变河道,这跟河水回流没有什么不同。可见泗水回流,算不上神奇的事。
  【原文】
  16·17传书称:魏公子之德(1),仁惠下士(2),兼及鸟兽。方与客饮,有鹯击鸠(3)。鸠走,巡于公子案下(4)。鹯追击,杀于公子之前。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5),得鹯数十枚,责让以击鸠之罪(6)。击鸠之鹯,低头不敢仰视,公子乃杀之。世称之曰:“魏公子为鸠报仇。”此虚言也。
  【注释】
  (1)魏公子:即魂无忌(?~公元前243年),战国时魏国贵族。封于信陵(在今河南省宁陵具),号信陵君。门下有食客三千。《汉书·艺文志》有《魏公子》二十一篇,今已失散。
  (2)下士:降低身份以谦恭的态度去对待地位低下的人。
  (3)鹯(h1n沾):即“晨风”,鸟名。一神似鹞的猛禽。
  (4)巡:转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