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非主流清穿-第4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淑嘉目视格格们的保姆,嬷嬷们依次告诉赫舍里氏格格都学了些什么。最小的只是启蒙,这个可以视作什么都还不太会,由着赫舍里氏来教。大格格、二格格快要出门子了,不用太费心,三格格、四格格都有些基础了。

赫舍里氏一想,觉得这工作也不很重,又请示了时间上的安排,便告退回去备课。

对于胤礽来说,女儿的教育问题比起朝政都还算是小事,他下了命令,就由着老婆去折腾了。赫舍里氏是仁孝皇后堂妹,淑嘉给她礼遇,胤礽也是乐见其成,还要说老婆够大方。

听了淑嘉在皇宫中的折腾,他笑谓雅尔江阿:“女人家就是事情多,她就是对师傅够好。”

雅尔江阿陪笑道:“皇家尊师,为万民表率,主子娘娘这样做,难道不是皇上所乐见?”

他是被胤礽叫来说广善册封世子的事情的,因主管宗人府,这样的事情还是要跟他走个过场的。

马齐、李光地等都是大学士,册封亲王世子的事情他们也要知道,都来开会,但是心情就很是复杂了。马齐顺着雅尔江阿的话往下说:“奴才犹记得太子初入学日,皇上亲携太子拜师之事。实在令人感动。”

李光地抽抽嘴角:TMD我当年做太子老师的时候怎么就没有赶上过好时光?!亲眼目睹汤斌被考到差点儿哭出来有木有?对了,还有那个倒霉催的徐元梦,差点连爹妈都被流放了!咦?他现被打到包衣籍里现在出来了没有?

胤礽心中得意,口上还说:“这些不都是应该的么?不说这个了,裕王的折子就准了罢。”说完还假意咳嗽了一声,笑容显得有点儿猥琐。

雅尔江阿拍完他的马屁,在心里把他狠狠吐槽了一顿:说你胖你还喘上了!你的黑历史谁不知道啊?大夏天的不让老师坐,把老师累倒的那个人是谁啊?可怜的老汤斌!

雅尔江阿看看没他什么事儿,回复一声,告退出来,他还得去宗人府去给广善办个备案手续。马齐就说:“裕王既立世子,须命内务府备亲王世子一应仪仗、用器、服色。又有,裕王世子将娶妻,世子福晋之服亦当齐备。其婚仪亦应依制添改。”

“就这么办。”

雅尔江阿是缓步退出去的,听了马齐这一声,不由暗笑:“老五老十二要犯愁了。”

可不是,钦天监算好了日子,按着进度办都打好了日程表了,现在猛然要改,男女双方都是不能待慢的人家,允祺、允祹两个平日里脾气还算温和的人也要暴躁那么一下了。

再暴躁也得认真干活呐,出了岔子就怕这位皇帝哥哥不是那么好说话了。

死催着下面的人去两家讨要准夫妻的衣服尺寸,拖来内务府总管商量怎么挤出时间来办事。眼看太子之千秋节、皇后千秋节、皇帝的万寿节又快到了,事情都扎了堆儿了,又添一事,气得他们在心里把保泰给骂了个狗血淋头。

保泰并不知道自己被两个堂兄弟给埋怨了,他心情很好,儿子要成家了,继妻还非常体贴地让他去为儿子求封世子。老婆这样贤惠,真是个好人,待淑怡更好了。两位老福晋知道此事,又看世子之位已定,不但对儿媳妇满意,对未来的孙媳妇也给了高评价石家教出来的女儿至少是贤惠的。

这样的情绪也影响到了广善。有了继母之后说不担心那是假的,又有舅家人偶尔添上那么一两句,即使继母素来表现不错,广善对她也是有点儿敬而远之。又有媳妇是继母的侄女儿,这感情就更微妙了。直到旨意下来,广善始觉平日里枉做小人了。

大家心里明白,侄女儿与亲儿子还是不能比的。淑怡能这样做,正是大度的表现。

淑怡长出了一口气,日子也就这样过了吧。打出了招牌,以后保泰、广善乃至老福晋都会照顾自己的儿子,宫里还有姐姐撑着呢,坏不了事儿。委屈不是没有,今天看来也算是值了。

接完了旨,保泰反而不好意思上了,淑怡只是说:“你先别高兴,大阿哥封了世子,他的亲事可就不是原先的办法儿了。得从头理一理,我原就额外备了份子,这会儿正好拿来用,却也还差了些。”

“我说呢,先时你叫他们多支了银子买东西,原来是早就……”这小报告是谁打的,就有待商榷了。

淑怡哼了一声:“咱们要是敢临时改了主意,内务府还不得把咱们怨死!”

保泰嘿嘿一笑:“他们要骂也是骂我,老五老十二嘴上功夫有限,就是说到我脸上,也没什么。”

淑怡真想翻白眼。

家事顺了,朝上依旧不顺。

括隐正在进行中,胤礽等的人来没来到。李光地是个能人,这一点胤礽知道,但是想让这个能人出一把力,还需要努力压榨他。胤礽等的这个人就是李光地的学生,杨名时。

这个学生还是真学生,称得上是胤礽的师弟。杨名时不但是李光地当考官取中的,而且在考中之后还继续师从李光地“受经学”。

此人为官称得上清廉,而且有着与施世纶一样的嗜好:爱为弱势群体撑腰。康熙有言“名时督学,有意弃富录贫,不问学业文字”。正是眼下杀富政策合适的执行者。

杨名时是李光地的学生,深受其器重,杨名时被拖下水了,说你李光地没掺和进来,谁信啊?

巧了,杨名时的父母接连去世,他从康熙四十五年开始丁忧,到今年正好期满。现在的人手,不用白不用。先给一官,试试身手,能行,就升去边远一点的省份做个试点。到时候我看你李光地急不急,对了,除非你死了,不然我就是不让你退休!

胤礽想得正美,李光地来了。

抱着本折子来了:“左都御史赵申乔参劾刑部尚书齐世武。”

唉唉唉,会试考完了,赵老先生阅完卷,向胤礽汇报完毕就算是禁闭期满了。他又干回他的本职工作参人!

祖国上下尸位素餐的官员都算是好人了,还有不少占据有利地势,拼命搂钱的。比如眼下正在互殴得一团糟的噶礼与张伯行,赵先生是汉人,清廉,与张伯行算是一路,仗义为张伯行助拳。

但是由于情况复杂,他的意见被胤礽放到了一边。与此同时,朝中满汉大臣,也开始各有偏帮。这已经很让胤礽头疼了,为些他不得不下严旨申饬:“天下仕子云集京师,尔得大臣互相攻讦,独不惧人言乎?”你们是在晚辈面前演小品搞笑的吗?统统闭嘴!

行,不帮张伯行、噶礼打嘴仗了,他们改为互相小摩擦了。说起来张伯行和噶礼真是坑了不少人,本来吧,大家在京里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有什么小意见也都埋在心里了。

现在好了,你是帮张伯行的、我是帮噶礼的,一下子立场又明确了。为了他们两个,别人的矛盾又加深了,不给参这两个人了,京官互相参了起来。

这其中一个比较显眼的就是托合齐,他是老牌太子党,位高权重,人品却极其不怎么地。步军统领管的事儿'·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多,尤其管着京城内外治安,于是托合齐自己就干起了收商户保护费的勾当。

在康熙四十六年的时候,被户科给事中高遐昌给弹劾了:“(托合齐)……自督捕裁,而所辖三营改归提督,悍将骄兵,毫无忌惮……提督干预词讼,奸民构弁兵,择人而噬,民不聊生……提督管理街道,纵其兵丁肆为贪噬,势压官民。”

当时康熙出于种种考虑,没治托合齐的治,只是说“司坊管街道,畏惧显要,止知勒索铺户,故亦归并步军统领。今既累商民,即以遐昌兼管,期一年责以肃清。”

高遐昌也有些能耐,居然把街面治理得不坏。让托合齐干瞪眼没办法,直等到现在,他终于抓到了高遐昌的把柄,他说高某人也收了一点点手续费,其实不多,托合齐能算得出来的也就几百两。这个数目对于眼下的贪污案来说,简直少到逆天。而且还是出自敌人之口,显见水份很大。

即使是掺了水份的数字,对于接触过了织造亏空数目的胤礽来说,也不算是什么大事儿,根本不劳皇帝亲自过问,发给下面的人去办就好了嘛。

这一发下去就出了问题:刑部尚书齐世武跟托合齐是一伙儿的,都是老牌的“无下限太子党”。

非要把高遐昌弄个绞刑。亏得这世上还是有通情达理的人,才把这事儿略缓了一缓,这一缓,就缓到赵申乔出狱,呃,不对是,是禁闭期满。

赵申乔是左都御史,言官的头儿。高遐昌是户科给事中,也是言官。

另附说明:齐世武、托合齐人品不好,名声不好,还是旗人。高遐昌人品不错,也没有显著劣迹。托合齐说他勒索,弄顶了天了,每户商家由始至终也只一间房交了二三百个钱。

赵老先生坐不住了,一状把齐世武给告了。

自家“亲信”是个什么德行,胤礽不说一清二楚,至少是心里有点数的,他开始头疼了。赵申乔告状,那是一状一个准,告齐世武冤狱,就是说托合齐是诬赖好人。

胤礽想掐死这四个人的心都有了:裹什么乱呐你们?!

作者有话要说:

'1'最有名的是吕后让惠帝娶了鲁元公主的女儿,还有一个不太有名的却是孙权让儿子娶了外孙女,大家可以百度。

'2'历史上此时,裕王继福晋已经死了。估计是日子过得不太顺,顶锅盖跑。

250宫里将要办喜事

九爷最近过得极其惬意,数钱数得很是欢乐,等回过神儿来,却又惊闻一个消息,匆匆往他八哥那里跑。

八爷却是个大忙人,难得休沐日在家里休息一下,又叫他家九弟扰了清净:“你如今倒成了稀客了,怎么想起来看我来了?”

允禟嘿嘿一笑:“我时时都想着八哥的,可惜八哥是个大忙人,平常我也不敢来打扰不是?”

允禩苦笑:“大忙人?也就是胡乱忙着罢了。”理藩院听着重要,却不是什么实权部门。对外关系固然重要,所谓外交无小事。然而对于眼下的政治形态来说,理藩院还不如工部要紧。

首先,蒙古人王公每年至少来京朝贺一次,与皇帝联系比较紧密,两下交好用不着他。其次,如果真要有不老实的,比如遇上葛尔丹,那就是兴兵对阵,理藩院也只是起辅助作用。如果遇上三额驸那样的,抓来关监狱的,理藩院就更是插不上什么手了。

他这日子过的:“白忙活也没什么成效,还不如五哥、十二弟,人家干了什么,大伙儿眼睛里都能看着呢。”

允禟又恭维了允禩几句:“您可别这么说。能一眼看出好儿来的,都是流于表面的。您管的这个,是不可或缺。”说得允禩一笑。

允禟又问侄子侄女怎么样了,允禩的快乐又真实了几分:“淘气得很!”

允禟提醒道:“前阵儿皇上还把我骂了,说弘晸到了读书的年纪我也没上折子。他如今想做个明主圣君,对咱们可是优容呢。您是不是也上个折子?别等他催。”

允禩肃容道:“这倒是。宫里师傅的学问都是极好的。”

说到儿女经,兄弟之间的亲情就更浓了,允禟也就东拉西扯八卦了许多:“咸福宫里的事儿,八哥听说了么?”

“宫外略有些余钱的人家,女孩子尚且要好生教养,何况宫中呢?”

“那就是真的了?大格格都快二十了,还上学,”允禟故作无聊地说,“听说,已经给她准备册封了?预备着下嫁蒙古?”由于只是传言,尚未确定具体何人,而对于蒙古这一块儿人员状况最熟悉的,无疑就是理藩院。

允禩也没有什么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