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青铜时代的终结战争-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赋的主要意思。
宋玉是个文学弄臣,会下半身写作。他的这两篇《高唐》、《神女》赋,描写的全是性爱,还夹杂了淫秽情节。虽然两赋之中,只说楚怀王、楚顷襄王两人先后于梦中与巫山神女交接,但很可能暗示折射了现实生活中爷俩都在巫山泡同一个妞的事实。总之,宋玉为楚怀王、楚顷襄王两代人写这种性绯闻的东西非常卖力气。
楚顷襄王拿着宋玉写的赋,一有时间就翻出来温习,品味自己是怎么跟老爹泡一个妞的。就这样,整天想着泡妞的事,不干政事了——“襄王好乐而爱赋,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这是《战国策》对他的评价。
(不过,不干政事也好,干政事也就是琢磨着怎么收税、刮地皮。)
终于郢都失陷了,云梦已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了。再想去云梦和巫山泡妞,也去不了了。楚顷襄王逃到东方,无力刷新政治,只是听凭腐朽顽固的贵族政治势力,继续败坏楚国的政治和经济,他能做的,只有“东伏于陈”,偶尔在宋玉的赋中细细回味巫山神女的风情,以舒缓长夜的无聊。
“如何一梦高唐雨,自此无心入武关”——他没有心思攻打武关以内的秦国人了,这是诗人李商隐对他的叹息。
宋玉先生二三事:
由于宋玉没志气(他跟另一个辞赋家屈原的区别就是喜欢拍领导马屁),所以群众关系不好。有一次楚顷襄王问他:“宋玉啊,你的作风是不是有问题兮?老有人打你的小报告呢。”
宋玉说:“没错。他们这是嫉妒我。我给您讲个故事吧。有一个歌星到咱们郢都来开歌友会,先唱了段儿《下里巴人》:‘来——大家跟我一起唱,好不好?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呕呕呕偶!!!’下边数千歌迷一起跟着他吼。
“接下来他又演唱《阳陵采薇》,这个调子有点高,但还是有好几百人应和着。接下来唱《阳春白雪》,只有几十人跟着哼哼罢了。唱最后一个歌,唱到‘以牙嗦——这,就,是,青,藏,高——嗷嗷——嗷嗷嗷嗷——’的时候,下面鸦雀无声,大伙全哑巴了。”
“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我这人瑰意奇行,超然独处。世俗之民,怎么能理解我的崇高境界呢?他们打我的小报告,全是嫉妒我啊。”
楚顷襄王点点头。
宋玉创造了“曲高和寡”的成语,过了没几天,群众又来反映——一个楚大夫叫登徒子的向楚顷襄王揭发他:“宋玉这个小人,模样不错,说话又逗,有点儿歪才,而且性欲特别强。我提醒您呐,千万别叫他出入后宫。您也不乐意戴绿帽子吧。”
楚顷襄王把这些话告诉宋玉以后,宋玉立刻对登徒子施以连本带利的恶毒攻击,说:“我小的时候,出过国,中原最漂亮的郑卫妞,最风流开放的邯郸女,整过容的韩国妞,我都阅览过,从来都坐怀不乱。谁说我好色啦!你知道,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靓女,莫若我们街道。我们街道最勾魂的,那是我们东边邻家妹妹。东邻妹妹,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阳城、下蔡的干部群众全流鼻血。但是,此女登在墙头上,对我进行人身偷窥,整整三年,天天对我释放电眼诱惑,我至今没答理她。
“可是,可恶的登徒子却不然,他的媳妇鸡窝头,兔子嘴,招风耳,老虎牙,走路偏瘫,身上长疥,屁股长痔,丑得惊天动地,可歌可泣。可是登徒子偏还喜欢她,跟她一连下了五个崽儿。大王您看看,这家伙有多好色!” 
于是,宋玉又蒙混过去了。这个有着自恋狂倾向的机灵善辩的奶油小生宋玉,一次次凭借着诡辩,顶回了人民群众的揭发检举,算是很成功的文学弄臣。而“东家之子”,就成了美女的代名词——所谓“邻家妹妹型的美女”。李白也说:“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   
楚顷襄王失去郢都以后,偏安于东壁江山,“东伏于陈”。秦国人觉得楚国还欠揍,就打算乘胜利之声威,继续摇撼楚国这颗枯木上的落叶,直到把楚国这跟桩子扳倒。
这时候,楚国有个叫“黄歇”的人,正在秦国出差,赶紧上书秦昭王,试图凭一封书信,阻止秦人的数万大军。这个黄歇,也是战国四君子之一,后来被楚人封为“春申君”的。据说春申君黄歇是楚顷襄王的弟弟,跟其他四君子一样,都是国君的弟弟或侄子。也跟其他四君子一样,春申君后来长期专楚国之权,骄奢淫逸,对于楚国的进一步没落,“功”莫大焉。但是现在的春申君,还比较年轻,智商忽高忽低,他给秦昭王的上书,就分析入理,丝丝入扣,很值得一看。秦昭王看完一遍,居然被折服了,息止了秦国大军。我们看看他这封信是怎么写的。
最一开始,黄歇说:“臣闻物至则反,冬夏是也;致至则危,累棋是也。”一看这路子就明白了,他是想用道家“持盈保泰,月满则亏”的道理说服秦昭王,告诉他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反方向发展,棋子垒到了高处,就会崩溃。秦国已经很强大了,如果再继续攻楚,物极必反,反倒就要倒霉了。
“大王不记得从前的吴国了吗?吴国光看见伐齐之利,就听信越国的怂恿,攻打齐国,虽然致胜于艾陵,却因力量消耗过大,旋即回国之后,被越人擒于三江之上。”这是典型的物极必反的例子,希望秦人不要走吴国覆亡的老路,不要穷追楚国猛打。
接着,黄歇又列举了智伯的例子,不外乎也是物极必反,智伯自大好胜还不够,偏要并吞赵魏韩,结果自己完蛋了。所谓弦紧则断,水满则溢,物状则老,过刚则折······(中国这种句子可多了,算是国粹。相反的句子则是激流勇退,持盈保泰,等等,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之类。总之,这都是道家的理论。)
用这种道家的话来糊弄书呆子,当然可以奏效,但对于雄心勃勃以吞天下的秦国,叫他学习“乌龟缩头蛰伏法”,不再打楚国,秦昭王当然不肯。还必须以厉害相说。于是黄歇分析了天下大势,他认为秦国攻楚属于“远攻近交”,而远攻近交是错误的战争路线。
为什么错误呢?
黄歇说:有大害三。一,如果秦与楚两国“兵构而不离”——意即两国之间胶着在一起,兵战不休,那么中间地带的韩、魏就会趁机自我壮大。秦远攻楚,所攻得的土地秦国无法接收,只能赞助给中原的韩魏,肥了韩、魏两国。(这就像二战期间,同盟国与轴心国两大对垒交战,第三世界国家就被两大阵营中的某大国倚重,于是趁机闹民族独立。中国当时之进联合国,也是美苏对抗,美国为了压苏的结果。)
不仅如此,当年孟尝君促齐、秦鏖战,北方的赵国乘机外出拖油瓶,吞灭了中山,这是“近交远攻”的害处之二:假如秦远攻楚,秦楚两国构兵不休,东方的齐人也会乘机外出拖油瓶,夺得齐国附近的泗水流域土地。
终于,总结上述两大害处是:“秦王破楚以肥韩魏而劲齐”,意思是,秦王攻楚,却不得不把攻占所得的地区都增肥赞助给了中原的韩魏,而齐人趁机略地而复强。那么,黄歇说,“天下之国将莫强于齐、魏。齐、魏复强,虽然不能称帝于天下,却足以禁止秦王之称帝天下。到时候您还怎么办呢?后悔都来不及了!”
秦昭王看到这里,已经没话说了,称赞到:“善!”
第三害处:秦人攻打楚国东壁江山,必须借道韩魏,那么就要拉拢韩、魏做自己的同盟才行。但这是秦人的一厢情愿。韩魏真的是甘心雌伏,听命于秦吗?难免它们不扮演越王勾践的角色,暗中乘秦国之虚弊而攻之,把秦国从高头大马上拉下来。
黄歇说:“韩魏现在雌伏于您的座下,欲与您一道攻楚。但他们其实是在欺骗您。您信任他们,就好比吴国之信任越国。我们知道,秦国没有累世恩德给予韩魏,韩魏却有累世积怨于秦国。韩魏的父子弟兄接踵而死于秦人之手的,已经不下十代了。韩魏的土地残于秦,社稷坏于秦,人民刳(解剖开)腹绝肠,折颈断颐(脸颊),身首分离,尸骸暴野,父子老弱束手为秦人所俘虏,相望于道路,这都是秦人的所赐。那些流离失所的韩魏人,只得当要饭花子和小保姆(仆妾),盈满海内(意思是满海内都是要饭流离的韩魏人。够惨)。韩魏对秦人的怨恨,不下于越人之与吴人。您却信任韩魏,借韩魏之道,联韩魏之兵来犯楚国。臣恐怕一旦兵出之日,韩魏临阵倒戈或者断秦人之后路,行勾践报吴之旧事,秦军还能全身而返吗?大王难道一点都没顾虑吗。”
读到这里,秦昭王出了一身冷汗,赶紧中止了“借道并结合韩魏深度攻楚”的作战计划。黄歇这一封信,居然折服了秦昭王,息止了秦国大军。
事实上,楚国的东壁江山确实远离秦国,长驱去打,确实是无厘头。实际上,秦国最后是在灭亡了近处的中原韩魏两国以后,才兴兵灭楚的。这是后话不提。
不管怎么样,黄歇一封信为楚人争得了几十年苟延残喘的时间。黄歇作为一个纨绔膏粱子弟,却能把勾践、夫差历史兴衰教训,道家的理论,纵横家的眼光(远交近攻,还是近交远攻),总结得完整深刻,并能致至实用,一席话而退秦国数十万之兵,真可谓“折冲于樽俎之上,却敌于谈笑之间”。黄歇之有胆有识,是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小青年向他学习的。(就怕这信不是他写的,是他门客代写的。)
所谓“折冲”,冲就是“冲车”,攻城器械,冲撞城门用的。在谈笑之间,折断敌人的攻城冲车,岂不伟哉。不过,黄歇的智商很不稳定,后来他官越做越大,越吃越胖,被封为“春申君”以后,智商都变成脂肪了,浑浑噩噩起来,再没聪明了。
反观设想一下,如果请儒家学者来给秦昭王写信,说服老秦休战止兵,儒家会怎么说呢?我们记得当年周武王伐纣的时候,伯夷、叔齐这两个儒家推崇的大圣人,扣马头而谏阻,说的不过是“子不可以伐父”,儿子不可以打爹,以臣弑君不仁,不可“以暴易暴”,仁义万岁万岁万万岁,和平和平再和平等等腐儒之见。说完一点儿用没有,差点被周武王举起大斧子给咔嚓了。儒家只论道义,终不能以利害相说。 
齐国残废,西方的秦国一极为大,苏秦说的“齐秦不合,天下无忧”的东西两极悬衡的安全态势,已经随着齐国的破败而不存在了。那么,天下就该有“忧”了。
事实确实如此,秦昭王看看齐国不能制约他了,天下没有自己的敌手了,于是在殴打了老楚,夺得楚国西半壁江山之后,又开始把矛头掉向正东,大力削弱中原地区。
公元前273年,“秦、韩”对“魏、赵”的华阳大战爆发了。
这场血战的背景是这样的。最先,魏国看到秦人一极独大,于是就像现在的欧洲要建立欧盟来对抗一极独大的美国一样,魏国人也积极与北边的赵国谋求战略联盟,想建立一个先秦版的“欧盟”,以求抗秦自保。为了拉赵国入盟,魏国人说要献上邺城(西门豹治理过的)作为见面礼。
赵国大喜,宣布与秦人自渑池会之后的媾和关系破裂,背秦而结魏。随后,魏人自食其言,不肯兑现邺城给赵国。赵国则顾虑魏会利用秦、赵关系恶化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