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晴儿的田园生活-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不服不行,我揭发,以前秀水确实总去偷,每次还让子晴给她放哨,要不,她能有这么好的准头。不过,子晴搬走后她确实没去了。”秀英说道。

“好了,我们也别白偷了,打开看看能吃吗?”秋玉说道。

八月节正是吃柚子的季节,四个人边说笑,边吃掉了这四个柚子,也不知晚上几点才睡的觉,第二天回家,子晴的牙全酸倒了,只能吃豆腐了。

很多年后,几个人重聚在一起,回忆起这个夜晚,这个夜晚的歌声和笑声温暖了四个人,尤其是即将从青春少女走向人妇的三个姑姑,对她们而言,是完全放开了心性的少女的歌唱,是青春的一种肆意绽放,恐怕也是她们循规蹈矩的人生中为数不多的几抹亮色。

可惜第二日两个表姑就不让过来了,估计是彭氏觉得要是传出去,会影响她们的婚事。没几日,曾老爷子他们就回来了,子晴也就回到自己家了。

第七十章、灯笼

中秋前两天,沈氏和子晴去了趟城里,给周氏送些菜蔬和鸡蛋,沈氏还打算去买些过节的东西,到了周氏那,周氏的腿已经好了能下地,只是走路还是一拐一拐的,子萍又去隔壁了,说是在学绣花。沈氏婉转地提了一句“女孩子还是要放在自己跟前才安心,尤其是这么大的女孩子。”

“我家的子萍最乖了,从小就知道帮着我做事,打柴、打猪草、喂猪、喂鸡哪样没干过,如今在城里,好不容易能松快些,她要去隔壁学个绣花,我哪能还拦着?再说了,她也不去别处。”周氏说道。

“嫂子,我这不是担心么,咱家子萍一天天大了,今年都十二了吧,没几年该说亲了,女孩子还是要搂紧一些的好,再搂也没几年了。”

“可不是,我就这一个孩子,我时常也拘着她,不让她出去,隔壁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在家,她就是常过去陪着说说话,学点绣活,等再大一些,我哪里也不让她去了。”

从周氏家出来,沈氏叹了口气,说但愿没事,没事最好。接着又说:“可我心里怎么不踏实呢?”

“娘,你就是想多了,总想着这事,能有个踏实?”话说回来,这事不管也不好,万一将来真有个什么,还不得自责半辈子,可是,说了,人家也未必听得进去,这些都是子晴心里的猜测,哪里能摆到台面上来说,弄个不好,自己还要被泼个脏水,说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些,可见平常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一来还得连累自己亲娘挨骂。

从安州回来,子晴蔫蔫的,连子禄都看出有些不对劲来,说道:“晴儿,今儿放学回来二哥带你去捡松塔吧,该烧塔了,二哥还知道哪里的野鸡蛋多,二哥带你去找,回头二哥给你烤野鸡蛋吃,保准你能玩的开心。”

“二哥,我也要去,你们上次去抓泥鳅就没带我,这次你要再不带我,我就不给你们关门了。”子寿在一旁噘着嘴说道,子喜到底还是小些,只会学着说:“蛋,吃蛋蛋。”

子晴轻轻地拧了一把子喜的小脸,笑道:“好,姐姐给小四找蛋蛋吃。”

子晴的心情一下开朗了很多,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哼着小曲去给子喜蒸鸡蛋羹了。

中秋过后,子晴忽然想起来,自己原说过过年要卖灯笼的,可如今,天还是不遂人愿,晚稻插播以来,也就不痛不痒地下了点零星小雨,洋薯还马马虎虎,水田可是见干了,再不下场大雨,晚稻减产是必然的,庄户人家的日子不好过,谁能有闲钱买灯笼?

子晴转而一想,不如干脆就做高档的,卖到城里的大户人家,拿定了主意,子晴找了她三堂叔帮她砍了几根竹子,把薄薄的青皮片下来,因这青皮的柔韧度最好。子晴试验了一天,在子禄的帮助下,还真做成了南瓜状的雏形,而且,还可以随意的打开和合上,打开就是个南瓜,八瓣,合上就是四根竹条绑着,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空间。

子晴从沈氏那找出一块红布来,比划了许久,裁了两头尖中间大的两块小布,缝上去不行又拆下来,最后还是何氏比划了大小剪裁成了缝上去,才是那么一回事,子晴留一块活动布,掀开来可以往里放蜡烛,直接用砍下的废竹做蜡烛托,还省事。

子晴拿给沈氏看,显摆一下,把她的计划一说,“娘,你不是会打络子吗?你打上络子串在底下挂着,肯定好看。”

其实最好是大红的中国结,可惜子晴不会,反正是寓意吉祥的就行。沈氏一开始不同意子晴做这个买卖,架不住子晴的软磨硬泡,还有子禄也在一旁帮着说话,“娘,这个灯笼还是我和妹妹一起做的呢,你就让我们试试,你看,我们旧年卖对联不也是几个人合伙干的,又不是第一次了,我相信我们能成。”

“就是,娘,你怎么还不相信我,你看看我买的荒山,打理的多好,不也没浪费吗?再说了,也要不了多少银子的,实在不行,算我借你的还不行吗?”子晴继续磨叨。

何氏心疼孩子,对沈氏说道:“我看这孩子都魔症了,你就答应了她吧,依我说,这灯笼也有点意思,未必孩子就做不成。横竖你说这家底也是靠这孩子捣鼓出来的,你就再给她几两银子,能有多大的事?”

子晴见沈氏好不容易依了,忙跟沈氏要了五两银子,说要雇三堂叔做灯笼架,两文钱一个,主要是砍竹子剖竹子费事,自己一家人根本做不了,做这个架子三堂婶在家也能做,刚好给他家也找点进项。

沈氏同意了,笑着说:“有了这笔银子,你三叔家也能过个好年。”

曾瑞玉家的第四个孩子刚满月没多久,沈氏去送满月礼的时候,三堂婶还说今年多亏了沈氏的帮助,要不这孩子还养不起。

子晴做了个样品拿过去给三堂叔看,问:“三叔,你看这样的架子做两千五百个,到腊月前能做完吗?就是砍竹子剖竹子费事些,做起来倒不费事,这架子我三婶娘在家也可以做,很简单的,两文钱一个,你看可以吗?”

“不用两文钱,一文就行。不过你要这个干什么?还要这么多。”曾瑞玉接过去仔细看过了说。

“就两文一个吧,我要的比较急,你每天晚饭后就把当天做好的给我送来,你会记数吗?”

曾瑞玉摸了摸头,憨厚地笑了,“只会数到一千,不会记。”

子晴告诉他自己来计数,并且还说了,做一个,配一块直径一寸见方的小竹碗,就用废弃的竹子简单抠一下就可以了。说完,子晴递过去五两银子,谁知她三叔死活不接,非要做完了再给,说没见过这么大的银锭,还是铜板看着安心,花起来也顺手,子晴笑了,说:“那就一天一结账吧,你送多少来,就给你多少的工钱。”

曾瑞玉也笑着说:“还是这样好。”

次日一早,子晴就央沈氏陪她去城里,左右无事,沈氏让何氏也去逛逛,子喜快两岁了,走路很稳当了,再说,有这么些人看着,也不怕的。于是老老少少五个人坐了驴车到城里,先去周掌柜那送鸡蛋,一般沈氏都是攒好了两筐就送来,送完鸡蛋,一行人又去菜场转一圈,这次子晴又买五十来只小鸡,还买了六只羊羔,看到有卖橙子的,子晴先买了一个尝尝,一看味道还可以就买了三十来个。

把东西寄放在周掌柜那,几个人才去了布店,沈氏看一匹大红的绸缎,要一两六银子一匹,又看细纱,要八百文一匹,沈氏有些嫌贵,问:“掌柜的,还有便宜点的吗?不用最好的。”

掌柜的说没有,谁知旁边的伙计说:“掌柜,库房里不是还有那些布吗?”

掌柜的一愣,瞬时反应过来,说:“这位大嫂,库房倒是有一批大红纱料,送来的时候受了些潮,有的地方颜色不大正,不知您打算做什么?倒是可以便宜处理的,二百文一匹你就拿走吧。这批布,东家可真亏大了去。”

说完让小伙计抱来一匹,沈氏打开一看,颜色一尺浅一点,一尺深一点,做衣服确实不适用了,怪不得掌柜说削价处理,对子晴来说应该正好,灯笼分成八瓣,正好一瓣深一瓣浅,子晴拽了她娘的手让她娘俯下身来,低声耳语几句,然后沈氏问:“掌柜,您有多少匹布?我们都要了能便宜点吗?”

“一百匹,你们要全要了,我也好说话,一百八十文一匹,不能再少了。”

沈氏没带那些银子,就先要了五十匹,说剩下的哪天再过来,买完布,沈氏又从店里要了些彩线,东西太多,掌柜的让两个伙计把布给送到杂货店,周掌柜还特意派了辆驴车送他们回来。

晚上,瑞玉送来了二十个灯笼架,子晴给了他四十文钱,便央何氏裁剪,子晴缝,沈氏打络子,几个人分工做起来,子晴的工序最慢,等他俩都做完了,子晴才做了七八个。好在也不着急,慢工出细活,子晴的要求是务求精致。

第七十一章、卖灯笼

接下来的日子,曾瑞玉有时送五十,有时送三十,子晴每日都记账,灯笼架完成了多少,子晴又做完了多少等等,月底曾瑞祥和曾子福回来,子晴就让他们在灯笼上题字,什么“恭贺新春”,什么“万事如意”,什么“年年有余”,什么“吉星高照”等等,隔一瓣写一个字,晚上的时候,子晴特意点了截蜡烛试试效果,大家都说不错,尤其是每个灯笼底下都挂了一个沈氏打的黄络子,还真是有那么点意思。

“我家晴儿还真是能干,旧年元宵那天哥哥还说要扎一个花灯给你,哥哥的花灯没扎上,你倒是准备卖上了,你比哥哥强。”子福笑道。

“大哥,这第一个灯笼是我和妹妹一起做的,我还帮了妹妹不少呢。”子禄说道。

“是,小二也越发能干了。”子福摸了摸子禄的头,笑道。

忙碌的时光最易过,期间家里的洋薯、黄豆等收进来,子晴跟着忙了几日,收成还是可以,只是晚稻减产厉害,谷子基本是瘪的,沈氏只要了一半来喂鸡,剩下的让瑞玉拿去喂猪了。

到腊月初八曾瑞祥他们放假回来的时候,子晴翻看了记录,居然完成了三千一百多个。初十那日,子晴和子福拿了一对灯笼去找周掌柜,对周掌柜说有笔买卖想跟东家商量,想见东家一面。

“还真是巧了,我们老爷正准备回京呢,你要晚两天来还真见不到,这样吧,我去通传一声,见不见的我就没法做主了。你们半个时辰后再过来瞧瞧。”

子晴听了后,拉着子福又去菜场转一圈,仍是买些小鸡苗还有两只羊羔,倒是找到了几棵桃树,别的没发现什么新的东西。回到杂货店,东家已经到了,他旁边还站了个十来岁的男孩,一看就是个大户人家的少爷,枣红色的绸子长衫,随身还带着玉佩,旁边还有一个十一二岁的长随,不苟言笑。

子晴一进门还未看清屋子里的人,东家就问:“老周说你这次又有什么新东西送来了,我瞧瞧。”

子晴拿出折叠好的灯笼,当他们的面打开,东家看了看颇有些失望地说:“不就是灯笼吗?你这灯笼倒是够喜气,可也没什么特别的,要说是元宵节花街用吧,样子也太简单了些?”

子晴说:“谁说元宵节才能用?我这灯笼是专为过年准备的,过年在家里挂上两个大红灯笼,你不觉得特喜气特有年味?而且,我这灯笼是可以折叠的,不用的时候,你看,这样折叠收起来一点也不占地方,特别好保管,明年还可以接着用。还有你看这个。”

子晴走到光线暗一点的地方,点上蜡烛放进去,子晴转动笼顶的拉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