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006[1].05-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上。
蛇大孔大,陈太学发现,自己虽然挣了钱,但细算下来,送出去的也真不少!那些钱本来是他陈太学的,却不得已拿给别人用了,这让他很不甘心。他盘算着从别的方面去想些法子填补一下。从材料上节省已不可能,如果再节省,他修的房子就会变成了豆腐渣;除此之外,如果不打一打农民工的主意,还有什么法子好想呢?
意识到这一点,陈太学很矛盾。赖掉冉老头等人的工钱那件事,一直是他心里抹不去的阴影,他怎么能再做对不住工人的事情呢?那天,他独自坐在工地上的办公室里,不停地提醒自己:你也是农民,也是从下苦力过来的,可不能对他们胡来。同时他又不停地为自己开脱:我又不是赖他们的钱,我只是打算像其他包工头一样,工资压一个月再发。在高州承包建筑的老板,只有陈太学才是当月发工资,陈太学知道农民工挣下的钱,是家里的柴米油盐,是孩子的书学费,是老人的棺木,也可能是命。耽误了一个月,孩子就可能没法上学,躺在医院里的病人,就可能被赶出去,从此一病不起。陈太学懂得这些,所以他不愿意拖欠农民工的工资。
可他现在想,情况哪里就有那么严重呢,以前不准农民进城打工的时候,不照样在活人吗?我家里那么穷,不照样把儿子送到高中了吗?
这么一想,他就定了心,也开始隔月发工钱了。
陈太学的本意,是想把钱存在银行多得点利息,可事实上,隔月发钱的好处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目前,随着开发项目的不断增多,农民工的流动也越来越频繁,高州城规定,如果农民工想离开,只要提前一月向老板打了招呼,他离开时就必须把工钱全部付清。对老板们而言,要应付这办法实在太容易了:你来打招呼的时候,我不同意不就得了。不同意就等于没打招呼,要走人你就走吧,反正有一个月工钱你是拿不走的。
说实话,陈太学这事还做不出来,只要有人来打招呼,他都同意,到时候都把钱如数付给你。可是,离开他工地的人越来越多了。以前工人们对陈太学是巴心巴肠的,就因为他能当月发钱,现在他也压工钱了,许多人失望了,就不想跟他干。对此,陈太学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想我也做得仁至义尽了吧,凡是打了招呼的,我都把钱给了,平时待你们也和和气气,哪像其他老板,动不动就黑脸,就骂人,可你们却不领情,要离开我,拆我的台。
从那以后,再有人来打招呼,陈太学就不同意了。
这样工人们即便想走,到底又舍不得那一个月的工钱,只好被迫留下来。
但也有不得不走的。在陈太学的工地上,有个叫沈志国的人,三十七八岁,满脸络腮胡。他本来是砖匠,可那段时间,高州连降暴雨,山洪骤发,从红旗桥到陈太学工地的这段路,有长达六十米被从翠屏山下来的洪水冲毁了。车过不来,水泥也就运不到工地,因此,包括沈志国在内的一些人,就临时做了搬运工。搬一袋水泥,可挣一元钱。这对农民工而言是相当诱人的,只是水泥太沉了,随便一袋都是百多斤重。沈志国好像生怕别人把水泥搬完了一样,不断地告诫人家,你气力小,你不行!那些人的气力的确都不如他,刚把袋子扛上肩,脖子上的青筋就绞成了绳子,迈步的时候,两条腿撇成了两个括号。可既然能挣钱,既然自己没被当场压垮,就都沉静无声地挣扎着。
沈志国见码在桥头的水泥越来越少,很焦急,于是把两袋扛在肩上,左肩一袋,右肩一袋!
第二袋水泥上身的时候,他的头晕了一下,同时觉得自己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他定了定神,朝前走了两步,这一走,他听到身体内部发出吱的一声,像气球被锥破了的声音。紧接着,一股生铁的气息从喉咙里蒸了上来。他使劲吞了几口唾沫,把那股热辣辣的味道吞回去了,又继续朝前迈步。
当他把肩上的重物卸下去的一刹那,那股类同于生铁的气息又蒸腾起来,而且异常坚硬,他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就从嘴里冲了出来。
那是一口殷红的血。
这口血本来早就要出来的,可它好像明白,如果它出来了,沈志国就不可能将这两袋水泥扛过来,于是它顽强地留在了沈志国的身体里,最后一次为他长劲,帮助他挣了两块钱。
沈志国看着地上的血花朵一样枯萎,古怪地笑了一下。他知道这是伤元气了,按他老家的说法,是伤“统子”了。伤了“统子”就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他有些害怕。可是他几乎就没有多想,用袖口把胡子尖和嘴皮上的血丝抹掉,抹了两把洒落出来的水泥,把吐出的血埋了,又朝桥头走去。
尽管这次他只扛了一袋,但他明显感到不行了,那袋水泥在他肩上变成了石头,变成了铅……没走多远,水泥袋就自己滑落了,随即,沈志国又吐出了一口血。
带着金属质感的腥味儿,在空气里弥漫。
这回有好几个人看见了,他们都扔了肩上的东西,大呼小叫地跑过来,把他扶进了工棚。
吐血是有惯性的,只要开了头,别说下力,就连咳声嗽也会把血咳出来。沈志国就是这样。他没有恐惧,只有忧伤。在工地上,沈志国的话最少,也只有他从来不谈自己家里的事情,谁也不知道他的境况,只是从他一年到头都不穿袜子看来,反正是好不了的。但是,你身体都弄成这样了,还图个啥呢?大家劝他回去算了。
事实上他自己也想回去,即便死,也死在世代祖居的村落里,可再怎么说也要再坚持一个月,先打声招呼,下个月走的时候把工资领全。
陈太学知道沈志国吐血的事,沈志国去他办公室,还没开口,陈太学就说,志国,我理解你的难处,你也要理解我的难处,谁管理这么大一个工地,都不容易。沈志国说陈哥,我知道,可是我没办法呀。陈太学说,你还是没理解我,你没办法,未必我就有办法?你想想,要是我在你这里开了头,别人都跟你学,大家都走了,我不就成了光杆司令?你走不走是你的事,反正我又没赶你。沈志国说陈哥是没赶我走,陈哥待人好,可我实在挺不住了。陈太学脸色阴下去了,声音也放大了:我吃亏就吃亏在待人好!你挺不住,我也不强迫你留下来。
沈志国本来就不会说话,这时候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舔了几下嘴唇,走了出去。
他没有离开工地。
但几天之后,他又吐了一次血,而且吐得特别厉害,不得不走了。
直到沈志国离开工地大半天,陈太学才听说,他站在办公室外面,望着熙熙攘攘的红旗桥,想象着沈志国背着帆布包慢吞吞地跨过桥去的样子,身上的某一处震动了一下。
那天接下来的时间,陈太学一直都很郁闷,一直都在为自己寻找理由。他卢到了他故意给张保国输钱,想到了陪张保国去“做保健”,觉得你沈志国虽然白干了几十天,可你在我面前,不像我在张保国面前那样低三下四吧?同时他也想到了儿子,听说儿子也在建筑工地上,也受着老板的盘剥。想到这里,陈太学直想哭——既然我儿子都在受罪,你叫我怎么说呢?
想到这些之后,让陈太学震动的地方感觉迟钝了,更不像当初赖掉冉老头他们的钱时那么心痛了。但他还是很郁闷,很迷惑,因为他拿不准,自己找出的这些理由,究竟算不算理由?
冬天到来的时候,陈太学的母亲走完了她生命的里程。那个孤独的老人死在冬日的早上。那天她起了床,把猪食煮好——煮猪食的时候,她照例和做饭的媳妇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锥心刺骨地互相攻击,自从陈福离家出走以后,两个女人攻击得就更加厉害了——就搭根凳子到门外去,靠着黑乎乎的木板墙坐下来。那时候,毫无热气的太阳正升起来,可死亡却降临到这个老人身上了。死亡来得很突然,简直不知道它是来自天空,来自大地,还是来自老人的身体内部,它一来就把老人笼罩了,弥漫了……
2007…4…16 5:34:16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涢水客
等级:版主
文章:8826
积分:49440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1月29日第 14 楼
母亲的丧事办得很奢华,光响器就请了九拨,这在大荒村是前所未有的。但陈太学回到高州城后,喉咙里老是埋着一只苍蝇,吞也吞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这主要还是与他儿子有关。邻近村子里来“坐夜”(吊丧)的,都要问起陈福,这真是往陈太学的心窝里扎针。何奎的父亲还是像往常一样,咬着根竹烟筒,开口闭口“我儿子说”。村里谁家婚丧嫁娶,都在几层院坝里放了八仙桌,饭时当餐桌,饭后供人打牌和闲聊,只要何奎的父亲在哪张桌上坐下了,四周就围了许多人,向他打听国家大事。本来是母亲的丧事,结果倒成了那老头子的新闻发布会了!
陈太学不愿意想这些,可又不能不想,想起来就不能不伤心。只要他早就不责怪儿子了,只责怪自己。他觉得这都是因为自己的钱还不足够多的缘故。他相信只要有足够多的钱,大荒村人就不会把何奎的父亲放在眼里的,就会跑到他陈太学的腚下来舔肥的!
那些天,陈太学持续不断地做同一个梦。他在梦中张开两臂飞翔,大河与群山在他肚皮底下影子一样划过。但是,不管他飞多长时间,飞多少里程,天气都是惨淡的,又冷又湿,而且后面还有人追赶。他看不清追赶者的脸,只觉得有一股阴气,使他恐惧得不敢有片刻的停留。醒来之后,他的手脚都麻木了,梦中的情景却刻骨铭心。
要是我有很多很多的钱,就没有谁敢在后面追我了……想到这里,他无端地叹息了一声。
翻年过去,高州新城已初具规模,张保国也在这时候当上了建设局副局长,分管项目部。
这年初夏,张副局长传达了上级振奋人心的号召:开发翠屏山。
翠屏山海拔不过四五百米,在群山簇拥的川东北,它根本就不能称为山,不过是土丘罢了。这片土丘位于城南,面积广大,形体浑圆,夏秋时节,野花盛开,香飘数里,高粱、玉米和水稻迎风滚动,住在城里的人,经常站在窗口,欣赏那绿浪滔滔的壮丽景色。到了冬季,外围的高山阻挡了来自大巴山和秦岭的寒流,因此翠屏山上依旧是草色青青,千竿挺秀。其“翠屏”之名,就是这么来的。正由于它的美,有关部门觉得,让它长不值钱的杂树、野花和庄稼,实在可惜。开发是早就定下来的,只是不能随便规划,要是在上面修普通商品房,简直辱没了那块地盘。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最终决定:利用山上良好的自然风光,修个别墅群!
这是高州城“民心工程”的一部分(命令刚刚发布、“高州市小康示范村”的石碑就立在了翠屏山口),因为别墅是给山上的农民修的。山上有数百户农民,多少年多少代了,他们都住在木屋或者土坯房里,漏风漏雨,既不舒适,也不安全;住进别墅就不一样了,那些农民就一跃进入超级小康了。按高州城的现行房价,老城每平米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