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战国时代-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一十千米)十五个城市,封给公孙鞅,号商君。
  3 齐国、赵国(首府邯郸【河北省邯郸市】),攻击魏国。(趁魏国新败,落井下石。)
  4 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国王(十九任宣王)芈良夫逝世,子芈商继位(二十任),是为威王。

  公元前三三九年 壬午

  (图略)
  本年无记载。

  公元前三三八年 癸未

  (图略)
  1 秦国(首府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国君(二十五任孝公)嬴渠梁逝世,子嬴驷继位(二十六任)。公孙鞅的后台既倒,立刻就被噩运抓住。被公孙鞅割掉鼻子的太子师傅嬴虔的党徒,检举公孙鞅阴谋叛变(“诬以谋反”模式),嬴驷下令逮捕。公孙鞅仓卒逃亡,投奔魏国(首府大梁【河南省开封市】),魏国拒绝入境,把他遣返秦国。公孙鞅回到商(陕
  西省丹凤县)於(河南省西峡县),集结他的党徒和民兵,北上攻击郑县(陕西省华县)。秦国政府派大军迎战,把公孙鞅生擒,用五马分尸(车裂)的酷刑,把他处死,公孙鞅的家属,无论男女老幼,全部诛杀。
  最初,公孙鞅担任宰相,刻薄残忍,曾经在渭水岸上审理诉讼,立判立决,杀人无数,渭水都成了一条血河。十年宰相,怨恨他的人日益增多。他的好友赵良前来求见,公孙鞅问他说:“你看我治理秦国,比百里奚如何?”赵良说:“一千人俯首听命,不如一个人敢于表示异议,如果你承诺不杀我,我可以直言无隐。”公孙鞅承诺,赵良说:“百里奚(公元前七世纪虞国【山西省平陆县】人,晋国【首府翼城·山西省翼城县】灭虞国后,俘虏百里奚。当晋国国君【十九任献公】姬诡诸,把女儿伯姬,嫁给秦国【首府雍县·陕西省凤翔县】国君【九任穆公】嬴任好时,把百里奚当做陪嫁侍从。百里奚不甘屈辱,伺机逃亡,逃到楚王国的宛城【河南省南阳市】,被以打猎为生的山地人捉住,命他养牛。嬴任好早就仰慕百里奚的才能,得到消息,打算重价把他赎回,恐楚王国留下自用,就以索取“逃媵”【媵,陪嫁】名义,用五张黑羊皮交换。然后任命他担任高级国务官【上大夫】,世称“五羖大夫”),不过楚王国一个微贱的奴仆逃犯,嬴任好把他从牧牛的卑贱地位,擢升到万人之上,秦国国境之内,除了国君,没有人比他更有权势。当宰相仅六七年,却向东攻击郑国(首府新郑【河南省新郑县】),取得胜利。晋国一连三任的国君,都由他选任(二十二任惠公姬夷吾、二十三任怀公姬围、二十四任文公姬重耳),并至少有一次使楚王国免于灾难(史迹不详。《左传》前六三二年,晋军在城濮【山东省鄄城县西南】大败楚军,嬴任好教鬥克回楚王国,谋求和解。或许指此)。百里奚当宰相,虽疲倦也不坐车(古时乘车,是站在车上。只有一种特制的“安车”,才可以坐。“安车”专供老弱妇女病人和贵族之用),虽炎夏盛暑,在车上也没有遮盖。到各处视察,从来不带一大群侍从前呼后拥,戒备森严。百里奚去世,秦国男女失声痛哭,孩子停止歌唱,农妇停止捣米。而你,却恰恰相反,开始的时候,由于国君宠信景监的介绍,这种进身的办法,已不受人尊重。掌握权柄之后,欺凌贵族,残害人民。嬴虔闭门不出,已八年之久。而你又杀祝懽(史迹不详),又用黥刑对付公孙贾。《诗经》上说:‘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你干的这些事,可不能算是得人。而且,你每次出门,一大串警车在后押阵,雄壮武士在左右保护。侍卫人员,全副武装,箭上弦,刀出鞘,夹道奔驰。这些派头排场,没有准备好,你就宁可呆在家里。《书经》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你干的这些事,可不能算是恃德。你的富贵跟早上的露珠一样,霎时间就会化为乌有。可是,你不但不醒悟,反而贪图商、於的富庶,独霸秦国政府,培养人民的愤怒。一旦国君嬴渠梁死掉,秦国用什么方法对付你,恐怕不能想象。”公孙鞅不认为如此,五个月后,巨变发生。

  公元前三三七年 甲申

  (图略)
  1 韩国(首府新郑【河南省新郑县】)宰相申不害逝世。

  公元前三三六年 乙酉

  (图略)
  1 宋国(首府睢阳【河南省商丘县】)设立在太丘(河南省永城县西北)的宋国地神祭坛崩塌。
  2 邹国(首府邹邑【山东省邹县东南】)人孟轲,晋见魏国(首府大梁【河南省开封市
  】)国君(三任)魏  。魏  问说:“老先生,你不嫌遥远,跋涉千里而来,有什么有利于我们国家的建议?”孟轲说:“你为什么总是把利挂在嘴上?我所追求的,只有仁义。你说:有什么利于我们国家?官员们说:有什么利于我们家族?平民们说:有什么利于我个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上下互相斗争,国家就发生危险。而追求仁义则不然,从来没有充满爱心的人会忘掉他的亲人,也从来没有充满道义精神的人会把他的君主放到脑后。”魏  回答:“你说得对。”
  当初,孟轲是孔伋的学生,曾经提出问题说:教育民众,第一件要先做的事是什么?孔伋说:“先训练民众追求利益。”孟轲说:“高贵人士教育民众,应教育民众仁义,你为什么会有这种主张?”孔伋说:“仁义是最高最大的利益。官员没有爱心,人民便无法过平安日子,人民没有道义,则大家崇尚诈骗,就成了最大的‘不利’。《易经》说:‘利益,是仁义的最后目标。’(利者,义之和也。)又说:‘追求利益,才可以使生活安定,培养更高的品德。’(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这正是最大的利益。”
  司马光曰:
  孔伋、孟轲的话,看似相反,其实相成。只有仁义的人知道仁义是最高利益,不仁不义的人却不知道。孟轲对魏  率直的褒扬仁义,而贬谪利益,对象不同而已。
  柏杨曰:
  司马光认为孔伋的说法跟孟轲的说法,是一样的,我们不以为然。孔伋认为最高的利益,就是最高的仁义,二者浑然一体。元首追求国家的利益,他就是一个仁义的君王,追求国家利益如果不是仁义的君王,难道是残暴的君王?孟轲大刀一挥,劈成两半,一半是“利益”,一半是“仁义”,使二者互相排斥、尖锐对立。什么叫“仁义”?又什么叫“利益”?修桥筑路是仁义还是利益?发展商业是仁义还是利益?从孟轲跟孔伋的对话上,可看出孟轲并没有被说服,反而一直坚持。孔伋虽然是老师,却没有学生吃香,孟轲的思想——强调“义利”之辨以及简单粗糙的二分法思考模式,影响中国知识分子至巨。

  公元前三三五年 丙戌

  (表略)
  1 秦国(首府咸阳【陕西省咸阳市】)攻击韩国(首府新郑【河南省新郑县】),占领宜阳(河南省宜阳县)。

  公元前三三四年 丁亥

  公元前世纪·前三三四年 齐魏称王,战国时代开始
  公元前四世纪·前三三四年 楚灭越·十一国并立
  (表略)
  1 齐国(首府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国君(四任)田因齐、魏国(首府大梁【河南省开封市】)国君(三任)魏  ,在徐州(山东省滕州市南)会晤,互相承认对方是国王。(自此,齐、魏分别建立王国。田因齐即一任威王,魏  即一任惠王。)
  柏杨曰:
  司马光认为三家瓜分晋国是一大巨变,礼教、等级、名分,全部崩毁。事实上当然不是那回事,因为他们仍然都在周国王统御之下,而周国王本来就有权擢升任何一个人当国君。依司马光的标准来评论,本年(前三三四年),齐、魏国君忽然宣称自己成了国王,才是真正的巨变。从此以后,两国国君跟周国王一般高,平起平坐,公然成为可怕的叛逆,却并没有产生司马光所预料的效应,反而这种当国王的风气,使其他封国纷纷跟进。战国时代,遂进入跑道。
  2 韩国(首府新郑【河南省新郑县】)国君(六任)昭侯(名不详)兴建一座高门(可能是兴建一个宫殿的高门,也可能像巴黎凯旋门一样,兴建一个纪念性建筑),屈宜臼(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国务官,时正在韩国)对昭侯说:“我认为你绝不可能走出这个门,为什么?因为不是时候。不是时候的意义,不是指日子时辰不对。人生在世,有时顺利、有时倒霉。从前,你曾经顺利过,却没有兴建高门。去年(前三三五年),秦国(首府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占领宜阳(河南省宜阳县西)。今年(前三三四年),韩国大旱,你不厉行节约,体恤民困,反而豪华奢侈,好像国强民富一样,这是亡国的措施。所以,不是时候。”
  3 越王国(首都姑苏【江苏省苏州市】)国王(六任)姒无彊,攻击齐王国。齐王(一任威王)田因齐派人游说姒无彊,告诉他攻击楚王国(首都郢都)的利益更大。姒无彊遂倾全国兵力,向楚王国进攻。楚王国猛烈还击,越军大败,王国瓦解,楚王国乘胜并吞故吴王国(江苏省、安徽省)全部领土,东方疆域,遂直到浙江(钱塘江)。越王国从此在历史上消失,残留的贵族,内斗不息,有的自称国王,有的自称国君,各率自己的部落,流散在海滨一带,分别向楚王国臣服。(越王国自姒勾践称王建国,共一百六十四年而亡。从此,楚王国领土大增,直抵东海及台湾海峡。)

  公元前三三三年 戊子(1)

  公元前四世纪·前三三三年 苏秦游说六国路线
  (表略)
  1 楚王国(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县】)攻击齐王国(首都临淄【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包围徐州(山东省滕州市南)。
  2 韩国(首府新郑【河南省新郑县】)高门完工,国君(六任)昭侯(名不详)逝世,
  子威侯(名不详)继位(七任)。
  3 最初,周王国首都洛阳(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人苏秦,晋见秦国(首府咸阳【陕西省咸阳市】)国君(二十六任)嬴驷,提出兼并天下,统一中国的大战略,嬴驷拒绝采纳(嬴驷刚杀了公孙鞅,正厌恶外国政客)。苏秦遂去燕国(首府蓟城【北京市】),向国君(三十七任)文公(名不详)提出跟前一个大战略恰恰相反的另一个大战略,他说:“燕国所以一直没有卷入战火,是赵国(首府邯郸【河北省邯郸市】)在你们南方作为屏障的缘故。秦国如果攻击燕国,战场在秦国的千里之外。而赵国如果攻击燕国,战场却在赵国的百里之内。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却担心千里之外的祸患,这是错误的想法。我愿主上跟赵国结盟,和平共存,燕国就永远没有灾难。”燕文公大喜,资助苏秦车马行装,请他帮忙。(《战国策》:燕文公说:“我的国家太小,西面是强大的秦国,南接齐【首都临淄】赵,齐赵也是强国,今天先生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既然缔结南北合纵同盟可以使燕国得以获得安全保障,我愿举国相随。”)
  苏秦到了赵国,向国君(五任肃侯)赵语说:“世界上,山东地区(崤山以东)没有一个国家比赵国更强,秦国看作眼中钉的,也只有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