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陈氏家族全传-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心而论,这个“CC”和“中统”头子所说的话,“长”则“长”矣,却还不算太“臭”。他以蒋介石的党、政、特务要员的身份和经验,确能抓着些痒处。问题只在于他尽管慷慨而言,大有“痛心疾首”之态,但若是查一下陈家兄弟和蒋介石的关系,在那个“性”字上面,虽不如孔、宋的亲密,又何尝逃得出“美其名曰亲友”的一关?其次,如果陈立夫以至于潘公展之流的“CC”头子,果真是只重“政治关系”而不重“经济关系”,他们那许多财产,究竟从何而来?他们又凭什么能在美国过其寓公生活?陈立夫这个“唯生主义”的“理论家”又何以维其“生”?所以,无论是蒋介石这样的“帝王”,或陈立夫这样的“将相”,虽有大小之分,但在实质上都是一丘之貉。
  当时,陈立夫还说:“我们的政治关系,要不同于外国那种纯粹办事的文制度,要把组织力量发展散布到任何一项事务工作里去,就是邮局、电报局和银行等等,也应该在内。只有这样的人事关系才可靠。”这几句话,倒颇能表达“中统”的目的,这个作为蒋介石鹰犬的特务机关,就是要把鹰爪和触须伸到任何地方、任何机关,一面加强其反共反人民的工作,一面也企图从强固蒋介石的统治基础上,强固其小集团的政治地位,并借此攫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尽管陈立夫口头上不满于“亲友关系”,但在“中统”的首要人物中,徐恩曾就是他的表亲,叶秀峰就是他的同学。可见他与他的主要部属,就离不开“性”宇和“同”字的关系。
  “中统”主要分子的来源,简言之,大致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蒋介石浙江官僚系统中的嫡系。徐恩曾、叶秀峰。张道藩(参加“中统”
  的一部分重要工作)、朱家骅(曾以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地位兼“中统”局长数年),就是这样的人,虽然他们有些不是浙江人,但属于这一官僚系统。
  (二)蒋介石“四一二”叛变革命后收买的叛徒,“中统”所使用的叛徒在数量上不比“军统”少,在使用的分量上还比“军统”重。如红九军的叛徒何畏(后改名何云),红二十六军叛徒杜衡和陈建中等,都属于这一类。(陈后是台湾蒋经国手下的特务头目之一)
  (三)国民党中央党校(后改为中央政治学校,又再改为中央政治大学)毕业生,经陈果夫、陈立夫选送到“中统”去的。其中被提拔到组长、处长级的如谢永存和跟在陈立夫身边的温麟等人。
  (四)由中央军校毕业生中吸收的分子。如王思诚、张志鹏、齐耀荣等都是。
  (五)通过“CC”组织,在各大学毕业生中选用的,如项本善、张兆翔、牛传钦等。
  (六)从反动帮会流氓集团中物色的,如陈庆斋、庆深庵(即庆玄)等,以及由国家主义派、改组派“行动”特务转入“中统”的。
  (七)由“中统”自办的训练班培训出来的,如青干班。江北训练班、海外班、侨训班等毕业生,在分配工作时有些就人了“中统”。
  (八)由私人介绍,经试用合格,成为正式特务的,如童世纲、胡祥林(朱家华介绍)、邓纫(刘建绪介绍)等。
  现在就这些主要特务,个别地谈谈。
  “中统”的大头目徐恩曾,交通大学(即原南洋大学)毕业,后来留学美国,学过电机工程,所以他除了以党官的姿态出现之外,还以工程师的姿态出现,抗战期间的“中国工程师学会”,他还是负责人之一。他平时也阅览英美出版的科技书刊,自己也常常开汽车,还夸说自己开长途汽车比一般司机开得好,并且会修理。所以不知内幕的人,还会以为他果真是个工程师,却不知道他是特务头子。
  徐恩曾家里本来有老婆,但是在抗战前,便与留俄学生中的女叛徒费侠(湖北黄破人)关系很密切。后来由徐恩曾的爪牙替他把条件讲好,他就抛弃了前妻,和费侠同居。通过费侠,徐恩曾又拉了留俄学生中的西门宗华和托派的叶青之流,为蒋介石政权效犬马之劳,叶青还自吹是“理论家”,做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副部长。
  徐恩曾不善于说话,笔下也极为迟钝,字也写得很差,连一个签字,也只有熟悉他笔迹的人才知道是他,否则绝对认不出是徐恩曾三个字。记得有一次,在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什么刊物上,刊了他的一篇文章,印出来的作者名字,竟变成“徐思予”,其书法之“精彩”可以想见。从此他也将错就错,凡是公开发表东西,就用“徐思予”作笔名。许多人看了这个名字,还不知道就是“中统”的特务头子。
  “中统”也和“军统”一样,对下行文下令,只用代名。抗战初期,“中统”
  局本部用“程恭”为代名,后来又改为“盛励”。“程恭”与“成功”谐音,“盛励”亦即是“胜利”。这些代名都由徐恩曾用毛笔写好,刻成签章,在文件上盖用。
  徐恩曾不像戴笠那样,经常要把自己打扮得威凌一切,而是有意装出一种儒雅书生的气派,以示斯文。他对人低声说话,而且常常满面笑容很少发脾气骂人,甚至重话都不大讲,在行动举止上也很少张牙舞爪的样子。因此可以说,从表面到骨子里,都是一个极“阴”的人,他对付人,也爱用阴狠的手段,使你事前不易发觉。记得有一次,他把邹韬奋找去谈话,座中除他们二人外,还有一个潘公展(“CC”
  高级分子,当时任国民党中宣部长)。徐恩曾和邹韬奋是交通大学的老同学,本来就是认识的,因此他用上海语音很重的普通话对邹韬奋说:“老旁友(老朋友)!你有你的政治见解,我完全同情你的苦闷,在这个年头,谁满意现状哩?我知道你不是共产党,我只希望你帮个小忙,你可以做到,就是希望你不要替共产党说话。这个要求总不算过分吧?”,你看,既说“希望”,又请“帮忙”,最后还来个“要求”一个特务头子这样地对待一个进步文化人,岂不“客气”之至?
  当时邹韬奋以锐利的眼光透过深度近高眼镜望着徐恩曾,坚决爽利地回道:“办不到!我不是共产党但我愿意投共产党的票,愿意说赞成他们的话,照法律应该有这个自由。我今天承你和潘部长在这里约见我,我没有别的希望,也只希望你们帮点小忙,做到或做不到在你们,我希望你们允许我有这个自由。”他以希望对希望,回了徐潘两人一枪。
  徐恩曾知道无法使邹屈服,不待潘公展插嘴,马上装出一副笑嘻嘻的样子说:“我一定拥护你有自由,不骂国民党的自由,好不好?老旁友(老朋友)!在此地吃吃便饭吧,快中午了。”
  邹韬奋并没有领这个情,立即起身告辞。待邹韬奋走后,徐恩曾即对潘公展说:“这种书呆子不要正面打击他,你们只公开敷衍他好了,等我来收拾他!”这种面较心毒、笑里藏刀的手段,就是徐恩曾的特色之一。
  徐恩曾对于叛徒,在表面上也总是以“客气”相待。比方何畏叛离出来时,徐即把他安顿在“中统”局本部顶里面饭厅后边的房子里,除生活日用一切供应之外,还把何畏的妻儿一起接来与何畏同住。徐恩曾本人还不时到何处看看,问长问短,装作关心。但与此同时,徐恩曾又关照杨为(也是一个叛徒)同何接近,谈理论,研究问题,表面上也一点不防备他们,但暗地里又叫第二组组长王思诚派人专门注意何畏。杨为的言动,并要每天用书面向局长室报告。他对何畏的暗中监视,足足持续了两年之久。这种手段,当然也不止对何畏一个用过。
  徐恩曾这个“中统”头目,也喜欢人称他为“先生”,因此特务们当面都不称他为局长,而只是“徐先生”长,“徐先生”短。说也奇怪,自从有了“蒋先生”之后,跟着又有“胡先生”、“戴先生”、“徐先生”……,这可能是一种由自卑和自尊心理杂交而生的心理。
  徐恩曾为人鄙吝,爱钱如命。他垮台以前,在据称属于“中统”这个“组织”
  的许多企业中,曾耍过各色各样的滑头。在不少民营工厂及汽车轮船运输公司中,也有他的干股。就为财利问题,再加上和“军统”之间的明争暗斗,发展到最后,终于弄出了中印缅国境交通线上的走私案件,被戴笠抓到把柄,向蒋介石告了一状,以致垮台。垮台之后,他索性大搞生意,曾做过贸易和运输生意,也办过农场,搞过打捞公司,在生财之道上,真是无所不为。
  在徐恩曾时代,有很长的一段时期,局长室的主任秘书孟九,他是徐恩曾的主要帮凶。孟九在“中统”始终搞内勤工作,老是坐在办公室批阅文件或同内部各头目接谈,很少对外活动。在孟九调出去之后,接替他的是朱家华系人物刘次肖,他是一个山东籍的老幕僚,在抗战中期已接近60岁。虽然其时“中统”是由朱家晔以中央党部秘书长而兼当局长,但它毕竟是“CC”所创的“事业”,所以朱系人物很少实权。
  第一组的组长,先是梁辅承,后是张国栋。梁辅承原来是改组派分子,在抗战初期至抗战中期,都很得徐恩曾的赏识,一时成为“中统”的红人。因为他不是“调查科”出身,也不是“CC”班底人物,而是半途参加的,所以被“中统”的老特务视为外人,而梁辅承本人却处处自以为是徐恩曾的亲信,因此相互之间,矛盾日深,后来终被排挤出去了,而由张国栋接替。
  张国栋是广西人,曾留学日本,原系第一组第二科科长。此人个子矮小,行动神态也像个日本人,连他老婆也像个日本人(一说是台湾人),他们夫妇谈话时也用日语。这个“中统”高级特务,对徐恩曾则绝对服从,做反动工作则拼命卖力,因此“中统”站得既稳且久。徐恩曾垮台之后,“CC”中枢还调他到内政部当司长。
  第一组的主要头目还有项本善,安徽人,南京中央大学历史系毕业,在校时已是“CC”分子。这个特务平时不多讲话,开会研究问题时,则说得出一套对特务有用的办法来。所以也成为徐恩曾最亲信分子之一,地位仅次于张国栋。他主管“中统”全国情报系统达5年之久。到1940年夏天,主动辞去,徐恩曾一再留他,他也不愿再留,最后终于闹翻。
  项之离开“中统”,是被陈诚挖走的。因其时陈诚把三青团中央团部抓到手,一心想建立自己的全套体系,也准备搞一个“调查处”,弄出一套特务组织来,他急于凑一个班底,就由项的同班同学郭骥(又名郭外川)把项接了过去。其时陈诚是战区司令长官,常住湖北,有一次项坐汽车去看陈诚,在途中翻车毙命。
  在第一组搞情报的主要特务,除了张、项之外,还有广东人陈积中,是项的助手。在第一组主持资料工作的,则是女特务陈文昭,她是一个叛徒。第一组全部资料编目和增删工作,都归她布置。
  第二组组长王思诚,是四Jll江津人,黄埔军校出身,与消孟九同时参加中央党部“调查科”是“中统”老特务之一。他所主持的第二组,与第一组都是“中统”
  的重要部分,其罪恶活动,与张国栋、淄孟九等相较,毫不“减色”。
  第三组组长先是高春,后是谢永存。高春在南京中央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