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新明之冒牌皇帝-第1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等,皇上,既然今天大家都到齐了,请你就现在看一下吧,您不是常说要提高‘行政效率’吗?”钟奇继续死磕。
  “哈哈,那朕就提高一下?好,王真,拿过来!”
  朱明复展开奏章,才看了一眼,展现出一种极为复杂的表情,然后匆匆将奏折放下,说道:“王真,给朕来根烟!”
  大臣见状,纷纷窃喜,知道皇帝陛下心情不爽时喜欢抽烟,如今当众抽烟,可见其心情不爽至极。
  别人不爽,自己就爽了啊。
  一根烟烧完,朱明复抬头,迷惑得说“钟奇,这奏折果真是你写的吗?”
  “是臣所写。”钟奇挺胸迎接这历史性的一刻,他甚至幻想以后史书上会记载着一刻,无数后人将看到一个大臣不畏皇权,坚决坚持真理的伟岸形象,这形象见逼真得跃然纸上,然后观者留下感动的泪水。
  “那你跟朕说说,你反对迁都的理由是什么?”
  “好。”钟奇虽然认为皇上这明显在拖延时间,但这样一个当庭宣讲自己主张的机会可是很帅气的哦。
  “皇上,臣认为首先,南京乃太祖所建的都城,地势险要,百姓富庶,是最佳之地;其二,迁都劳民伤财,有伤国本,一静不如一动;其三,东南才朝廷粮仓钱库,如果建都关中,不利对东南控制”
  “哦!”耐着性子听完后,朱明复脸色露出了极为惊讶的表情。
  百官心想皇帝这在“哦”什么呢,难道又有什么阴招要使出来吗。
  “钟奇,朕听懂你的话了,可你写的这本奏章朕却看不懂了,这样吧,你上来,还有震尚书也来,请震尚书把你的奏章当众读一遍,你看着他读,让他读给大家听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朱明复重重拍了下御案,语气前所未有的严厉。
  





    正文 第四十五章 迁都之争(四)
     更新时间:2014…5…30 9:25:05 本章字数:2932

震金书展开钟奇的奏折,开始读了起来。
  “皇上迁都之议,臣衷心赞同,盖金陵可为创业之地,而非守成之地也,金陵局促于东南,而非宅中图大之业也,法成周而绍汉唐,定都必在关中”(嘿嘿,这段出自顾祖禹的《读史
  方舆纪要》)
  震金书读得吃惊,心中暗骂钟奇无耻,欺骗了百官,用两面三刀的方式讨好皇帝,一旁钟奇听得大惊,嘴巴张得老大,仿佛噎住了,一直到震金书读到“必在关中”时,才反应过来,一把
  抢过奏章,呢喃到“这不是我写的,这绝不是我写的那份!”。
  朱明复给王真甩了个眼色,王真慢悠悠开腔了“钟大人,你说这不是你的,这上面不是盖了你的私章 ,还有这笔迹分明就是你的嘛,你不要当众抵赖了!”
  百官闻言纷纷聚了上来,抢过奏章围观起来,这钟奇的笔迹大家都认识,显然钟奇无耻背叛了他们。
  “皇上,臣冤枉啊,这真不是我写的!”钟奇跪倒在地,嚎叫得哭天喊地。
  “钟大人,你也别伤心,你看是不是这么回事,你原本就写了两本奏折,一本是反对迁都的,一本是赞同迁都的,然后看形势,哪方有利,你就拿出哪方的奏折,而你昨晚不小心拿错了一
  本?其实你真不是有意的?”王真笑眯眯说道,一幅关切至极的样子,其实字字皆如无形刀锋,杀人不见血。
  “肯定是这样的,钟奇你这个小人!”、“钟奇你这个文教罪人!”、“无耻之极,两面三刀!”、“伪君子!”
  官员的嘴里顿时涌出如潮的骂声,顿时把钟奇的自辩声淹没得没影了。
  此时朱明复脸上还挂着愠怒的表情,王真一幅职业表情,这两个阴谋的策划者没露出一丝马脚,让百官自己折腾自己。
  这是多么深刻的一种享受啊!
  良久,朱明复看到钟奇那小身板快撑不住了,遂清了清喉咙说道:“咳咳,大家各就各位,朕有话说!”
  百官恋恋不舍得收回自己的怒吼。
  “这件事情,大家都清楚了吧,钟奇你犯了欺君之罪,你嘴里说反对迁都,可送给朕的确实赞同迁都的折子,这欺负朕不识字吗?”
  “皇上,臣真没有啊,这简直真是见鬼了!”钟奇此刻想死的心都有了,他从未经历过如此名节尽毁的局面。
  “大理寺的人站出来,告诉朕按照《大明律》,这欺君之罪当如何处置?”朱明复眼光中瞬间布满杀气之云。
  这时,王真说话了“皇上,这钟大人啊,其实也算不上欺君,老奴估计他昨晚喝多了,把两本奏章中拿错一本而已,只能算是失误。”
  王真竟然出来为钟奇说话了,百官又一次惊呆了,这二人难道早就勾结在一起了?
  王真作为宦官集团的头子,钟奇作为文官集团的头子,二人向来是水火不容,不共戴天的,而今天王真不但没有落尽下石,还主动为他脱罪,这里面到底隐藏了什么?意味着什么?太值得
  深思深挖了。
  “哦,钟奇,朕问你事情是不是王真说的那样?”朱明复不耐烦都问道。
  王真在百官面前拼命向钟奇使眼色,表情颇为暧昧,就像两个同伙在串供,百官看得牙齿痒得发麻,真想上去把钟奇像猫吃一只老鼠一样一口咬死。
  此刻钟奇,浑身颤抖,他知道这欺君之罪是杀头大罪,他确实没欺君,可承认王真所说,自己又做实了是两面三刀的小人,可自己另外又无法解释这件事情,只好沉默不语,听凭发落。
  “皇上,刚才钟大人说了‘是的'〃王真忽然说道。
  “哦,王真,你耳朵真灵,钟大人说得太轻,朕没听清,你倒听清了啊!”
  “皇上,臣没说。”钟奇听二人唱双簧,脸皮薄,忍不住站起来说道。
  “那你承认欺君了?”
  “臣没欺君。”
  “那就是你拿错了。”
  “没拿错。”
  “钟奇,那你难道见鬼了啊!”朱明复把那奏章死命拍在桌子上,以一种极其震动人心的声响说道。
  百官被龙颜之怒摄住了,个个低头不语,其实他们乐于看到潜伏在文官集团的叛徒钟奇遭到极其苦逼的下场。
  “皇上,臣不知道,臣不知道,”钟奇无言以对,只能重复这句话,一时间他觉得天旋地转,然后天地全都一片黑了。
  “来人,把钟大人扶出去,各位大臣,朝会就到这吧!”
  大家都走后,朱明复掏出一根烟扔给王真,二人笑着抽了一根烟,君臣二人很喜欢这种胜利的香烟味道。
  最后,钟奇因送错了奏章被罚俸两年,下旨申斥,免去次辅职务,但半个月后,他又被调任为北平府尹,这再一次证明了钟奇怎么和皇帝作对都不会死的传说。
  但越是这样,在文官中他就越加臭名昭著,几乎与沈孝成并驾齐驱了。
  很多人都不明白朱明复为何一次又一次容忍钟奇。
  王真这次实在忍不住了,要求朱明复解释原因,不然东厂兄弟意见可大了,朱明复笑着说:“王真,你听过一句话内,熟悉的魔鬼总胜过陌生的魔鬼,何况钟奇还是个能够控制的魔鬼。”
  “魔鬼是鬼的一种吗?”王真睁大了眼睛。
  “对,是西洋的品种,大明暂时还没引进呢。”
  “皇上,你的意思是钟奇是你故意设置的反对派。”
  “不错,还有比这更好的反对派了吗,他耿直有威望,大节不亏,为人单纯,容易混弄,每一次行动都在我预料之中。”
  “皇上,你实在,实在太可怕了!”
  王真说的是真心话,他虽然极为擅长计谋,但这种无间道、苦肉戏、太极拳的综合版他自认为有点太坚深了点。
  也就是皇上不仅在培养自己的亲信,他还在培养自己的反对派,他的反对派是那些有着良好声誉道德,然而智力却不高的那些人,这些人足以在反对派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却不足以发挥
  重要作用,皇帝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反对派中杰出人才的涌现,从而降低反对派的整体战斗力。
  王真发现从今天开始,他又要对皇帝的智商进行重估,他表面上大大咧咧,嘻嘻哈哈,但背地里却在进行着一场又一场深奥无声的布局,这些布局很多都不为人知,直到关键时刻它才会爆
  发出来。
  王真知道,皇帝敢告诉他,就证明了皇帝布下的局绝不会只有这一个。
  何况,王真认为皇帝告诉他这个,难道不是对他的一种警告吗,即你虽然是特务头子,但朕暗中也布下很多天罗地网,你最好给我老实点。
  王真感觉到朱明复其实更适合做特务头子,他肚子里那些算计其实皇帝可能早就知道了,只不过自己目前的价值还在,只要有一天王真给皇帝带来的价值少于反对方给皇帝的压力,那么皇
  帝就会毫不犹豫驱除他。
  如今,他再一次咀嚼“伴君如伴虎”那句老话。
  





    正文 第四十六章 迁都之争(五)   
     更新时间:2014…5…30 9:25:05 本章字数:3071

钟奇被免职后, 原北平府尹梅景正生人内阁为新的次辅,虽然沈孝成能力更强,但官二代有官二代的优势,梅景正和沈孝成都是朱明复的亲信 ,但梅景正入内阁一定会顺利,而沈则一定会搅黄,道理很简单,百官碍于梅殷的威望,不好意思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自己也经常把自己的子女安排进衙门,潜规则大家都懂的嘛。
  在和文官集团的斗争中,朱明复连胜两轮,反对派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为了这次迁都,朱明复把钟奇这枚棋子的价值几乎用尽了,其实付出的成本也很大。
  文官集团在排除了钟奇之后,一时没有合适领袖,使得他们不能阻止有效的反击,这保证了朱明复的征兵和移民政策顺利得推行了下去。
  在特务机构的威逼利诱下,在明教和崇友堂的配合下,江南富豪人家的奴仆被搜刮一空,全部迁移到关中和西域以及更远的中亚去了,半年之内就运送了人口一百万,力度可谓惊天动地
  。
  那些稍有反抗的士绅都被东厂拿着他们走私逃税的罪证找上门去,最后只能乖乖就范,还捐助银两若干万两作为长途路费。
  反对迁都派的根基就是江南士绅,二者结成了当今之世最大的利益集团,就像后世gmd和江浙财团一样。
  朱明复枪口对准的就是他们,要干就从根基上干,剪除枝枝叶叶的解决不了问题。
  不过政治斗争中,枪口固然要对准,但力度却也要把握好,比如一直到这时朱明复的枪管中发射的都是橡皮子弹,只会把人打疼,不会把人打死。
  皇帝只是迁走他们的奴仆,破坏们的经济来源,并没有对官商集团本身动手,所以他们也暂时没有同归于尽之心,和狗急跳墙之举。
  但危机他们还是感受得到的,文官集团毕竟文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很快他们结成了一个同盟,还迅速选出了礼部主事萧仪为首的领头人,之所以选他是因为他年轻胆子大,而且出名
  的欲望老强老强,老官僚知道这个位置很危险,很可能是一次性的,所以纷纷让贤。
  在不知死活的萧主事策划下,文官们很快发动了江南所有士绅学子,于建文十七年的秋闱大考之时,发动了一场举子闹事。
  全国在京的举子们在他们老师文官的煽动下,全体罢考上街,喊着“要南京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