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如果这是宋史 作者:高天流云-第5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术赤等右军十月陷涿州,掠邢、洛、磁、相等州,转年正月陷怀、孟、卫等州后抵达黄河,进入晋东南地区,掠泽、潞,沿太行山西侧北还,三月拔石、岚等州;
  合撒儿等左军蹂躏整条海岸线;
  中路成吉思汗与拖雷出中都之南,十一月陷河间、沧、景,进入册东,第二年正月陷济南,进而分兵陷益都,远及于登、莱、沂等州。至三月,大军还驻于中都北郊。
  直至这时,才对中都下手。可以确定的是,这时金国再没有任何军队能支援其都城了。
  成吉思汗可以很悠闲地坐在中都城下,等着女真人作出决定。可是他却等不着老对手完颜永济了,这个激起他反抗之心,进而南侵金国的“庸懦”之人,已经成为了历史。
  这要从居庸关陷落时说起。那时中都大门骤失,上次的惨痛让完颜永济彻底慌乱。他忙不迭地调集所有兵力来护卫都城,这其中就包括上一次造成恶劣影响,还被他委以重职的胡沙虎。
  胡沙虎权右副元帅,领兵屯驻中都城北。
  这人一天到晚什么事都不做,只是打猎喝酒。完颜永济派人去责备他,敦促他赶快备战。他突然间暴怒,一把摔死了正在调教喂养的鹞鹰,带着军队就冲进了中都城。
  胡沙虎直入皇宫,把完颜永济给揪了出去。完颜永济就此下台,一个月后暴毙,新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孙子、金章宗完颜璟的哥哥完颜珣。
  完颜珣称金宣宗,胡沙虎要挟他把完颜永济废为庶人,以便为其抹去弑君的罪名。金宣宗觉得不错,这样也正好表明自己的上位很合法。
  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提到完颜永济的时候说他是“金国皇帝卫绍王完颜永济”,此人当了五年金帝,却没有庙号、谥号,金国不承认他是正统,和从前的完颜亮差不多。
  这时是当年的八月末,成吉思汗还在纵兵四野,中都城下只是蒙古军的一小部分,胡沙虎决定主动出击。还不错,他本人出战居然打赢了,可是脚却扭伤了,估计是非常疼,所以他回城养伤,部队交给从镇州城败回来的术虎高琪,严令其必须取胜。
  ——“胜则赎罪,败则斩汝。”
  术虎高琪被逼上了绝路。蒙古军是那么好赢的,居然只能胜不能败?!苦闷中术虎高琪回忆起不久前两人还是平级,这时居然被对方呼来唤去,这是为什么呢?
  无非是造反很好,照搬。
  十月间,术虎高琪率军杀进中都,让皇城第二次流血。胡沙虎被杀,军政要权落进了术虎高琪的手里。成吉思汗转年回到中都城下,城里的敌人已经更新换代。
  金宣宗、术虎高琪根本不敢应战,金国求和,把卫绍王完颜永济的女儿岐国公主嫁给了成吉思汗,并以金帛、童男女五百人、绣衣三千件、御马三千匹为献。
  蒙古满载战利品回返漠北,在他们身后是更加残破的中原大地。如果说上一次战争金国是元气大伤的话,这时几乎元气尽失。
  眼下的中都城,仿佛是汪洋中的一只孤独小船。城里自都统到谋克,高级军官不下万人,这非常像后世纳粹德国覆灭前的柏林,士兵基本没有了,抵抗的全是军官。不同的是,这时的中都城内人心涣散,“将帅皆不肯战”。
  不想打还是小事,重要的是生活都成了问题。
  中都城周边远至千里之外都成了大片的焦土,河南、河北、山东全被烧掠一空,连粮食都没法支援都城,何谈效忠?
  金政权名存实亡。蒙古军还在塞外虎视,朝发可夕至,这样下去,简直是坐以待毙。中都城无法再支撑下去,这已经是定局。
  金廷遂出现迁都的提议。
  中都弃守分为两派。以左丞相徒单镒为首的抵抗派认为固守中都才是上策,因为山陵、宗庙、百司、庶府全在于此,况且地势有利,野狐岭、居庸关、紫荆关等天险要塞只要防守得当,完全可以挡住蒙古军。反之如果放弃中都,则北路尽失,中原就失去了一多半。
  逃跑派以元帅左都监完颜弼为首,他们认为放弃中都才是理智的,而迁往南京府,即北宋原都城开封,则南有淮水,北有黄河,西面是千古天险潼关,足以防御以骑兵为主要战力的蒙古军。
  两边相持不下,新皇帝完颜珣没法决断。关键时刻一个消息传进中都,金国派去征讨辽东耶律留哥的四十万大军败了,女真发源之地失去了控制!
  金廷再也无法淡定,不只是蒙古,连契丹人都在卷土重来,这还商量什么,逃,立即逃。公元1214年五月,金宣宗留右丞相兼都元帅完颜承晖、尚书左丞相抹然尽忠辅佐金国太子完颜守忠留守中都,他则带着百官、后宫仓皇南窜。
  开封做国都到底好不好,百年北宋早是明证,这根本不必再论。但限于眼前形势,金廷再固守中都,不必蒙古军攻城,估计都会饿死。
  这就是现实。
  只有逃跑,以生存的名义。但是要跑就好好跑嘛,金国的皇帝不知怎么搞的,接二连三的不管谁上台,都有各种的不着调。
  完颜珣凝视车外,忽然想起随行的军队有很大一部分是杂牌军,这些都是正在造反的异族人,危急关头还带在身边,并且武器装备齐全,是不是太不安全了呢?
  他下令缴回杂牌军的马匹、铠甲,勉强留给他们兵刃。
  这个命令让本就军心不定的杂牌军立即哗变。他们杀了下令的女真军官,全军返回中都。中都城的完颜承晖闻变,派军封锁卢沟桥,防止叛军进城。杂牌军非常熟悉地势,他们分兵悄悄渡过桥南,两面夹击,大败中都守军。
  之后他们联络辽东的耶律留哥,向北进发投降蒙古。
  种种因素叠加,成吉思汗知道时机成熟了。他根本不必再次亲征,只需要派几员战将,就足以了结金国的中都城。
  成吉思汗以金国南迁败盟为理由,派大将三木合拔都及契丹降将石抹明安率军与中都杂牌军会合,南下围攻中都。
  同时,西夏新上任的状元皇帝夏神宗李遵顼也终于显示出了他的才干。此人严格遵守蒙古、西夏的主仆关系,派兵联蒙伐金。
  四面八方的坏消息,让金宣宗在开封城里也心惊胆战。他日思夜想,非常周到地考虑了局势之后,作出了一个决定。
  把皇太子从中都城调出来,火速送到他的身边。
  这让中都城,乃至于整个金国都明白了政府的潜台词——彻底放弃中都。城里的人心立即散了,之所以还能支撑,完全是因为留守完颜承晖是个坚定的金国主义者,誓死抵抗,再加上抹然尽忠这个及时树立起来的抗蒙英雄,提供了充足的抵抗热情。
  仅有这些是不够的,连金宣宗也清楚这一点,所以他迅速调集军力、物资向中都靠拢。金国元帅左监军完颜永锡率领中山、真定两州兵马,元帅左都监乌古论庆寿领大名军、西南路、河北众军兵马,御史中丞李英负责运粮,在参知政事大名行省孛术鲁德裕居中调遣下,图救中都。
  这些人都是去送死的,离中都还很远,就被蒙古军聚歼。粮食被蒙古军运到了中都城下,当场焚烧,加速了城内女真人的绝望。
  即使这样,中都城仍然坚守了近六个月。可以想象,这时的中都城内会是什么样的悲惨状况。没错,人吃人,所有还活着的人,都以人肉为食。
  再也挺不下去了,抹然尽忠趁着还能行动,及时南逃;完颜承晖服毒自尽,与中都城共存亡。至此,由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伊始,近六十年的金国都城陷落。
  这不是一座城的问题,它牵扯了整个江北大局。以此为契机,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系列的变化随之而起。包括河南、河北、辽东、山东,各种势力,连同民间的土豪、农民、流民等,都或主动或被迫地参与了进来。
  从北向南,先从最北端的辽东说起。
  耶律留哥战胜了庞大的金国讨伐军,自称辽王,进而攻破金东京辽阳府,尽有辽东州郡。他的部下劝他称帝建国,重立辽国。
  这是契丹人百年以来的夙愿,也是他进一步收拢民心、趁乱树立国际地位的好时机。千载一时,他需要做的就是接受。
  可他竟然拒绝。宁愿众叛亲离也要拒绝。他带着儿子薛阇去遥远的漠北草原投奔成吉思汗,声称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食言叛蒙。
  成吉思汗大为欣赏,漠北之外无数人对之鄙视。这样好的机会都不愿意直立行走,真是个天生的奴才。不是金国的奴才,就是蒙古的奴才。
  说这些话的都是数学不及格的人。多么简单啊,这时辽东的契丹人能战胜四十万金国主伐军,实力相当不俗。可这又怎样呢,真的能和金国相抗衡吗?
  根本不能。
  而金人举全国之力,仍被蒙古军摧枯拉朽般战胜,这意味着叛蒙必死,毫无前途!就是这么简单的对比,认识到了,算是明智;被所谓的千载一时迷了眼的,只能算是愚蠢。
  历史的进程证明了这些。
  耶律留哥父子在蒙古重新起家,几年后重回辽东,之前抛弃他的部下那不厮此时已经称帝了,却被蒙古军一扫而平。进而另一股找不到上级领导,孤独地在辽东立国的女真人蒲鲜万奴也被搞定。这个功劳被记录在蒙古大将木华黎的名下。
  木华黎是蒙古军人中的另类。他似乎不是在漠北草原上土生土长的蒙古人,他不粗鲁。成吉思汗在对待敌人时经常会蔑视地骂人、吐唾沫,可他不会。他温文细致,安静理智,仿佛是在汉地留学深造过似的。
  连他的战术,都层次分明,有着与漠北寒带民族野战截然不同的策略。于是他在蒙古开始攻入金国时就被成吉思汗委以重任,单独负责了超大面积的攻击权、治理权。
  如此被重用。他的出身却只是奴隶。
  如果说蒙古人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无与伦比的勇武,是因为有铁木真这样少有的大天才,那么木华黎也毫不逊色,像是个奇迹。不识字的塞外潦倒贵族,不识字的奴隶天才将军,这些都是无法解释的,可实实在在地存在,他们改变了人类的历史。
  木华黎的身影笼罩着辽东,很快就会向南发展,进而拓展整片中原地带。在那之前,再说一下河北、山东等地区的民间起义。
  久受女真人压迫的各民族,尤其是汉族,在金国中都陷落、金帝南逃的情况下,爆发了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间起义。起义军大多以“红袄”为号,史称“红袄军”。
  起义的原因很简单,生存。生存问题,多年以来一直存在。比如金章宗完颜璟时期为了享乐,使“腴田沃野尽入势家,茔墓井灶悉为军有”,将民间财富搜刮殆尽,底层的怒火早就点燃了,之所以没烧起来,只是因为那时金国还是东亚最大而已。
  此时金军虽然崩溃,可老百姓的日子更加难熬。一点都不夸张地说,那时黄河以北中原各地是真正的地狱。
  即使不为仇恨,只为生存,都得拿起刀枪。
  红袄军起义,规模较大的有益都杨安儿、潍州李全、泰安刘二祖、济南夏全、兖州郝定,其余的小股部队星落间杂,不下数十支。
  这些起义部队在蒙古军的攻击中产生、壮大,在蒙古军撤退之后,大部分被消灭,因为金国腾出手来了,可以分出军力去平叛。
  金国下了血本,派出了最精锐的、连国都危在旦夕都舍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