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顺治之路-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早就把女儿定出去:皇帝才三十出头,后宫女人又少又老,皇帝守孝三年,看见自家水灵灵的漂亮姑娘,一个高兴封个妃子什么的;不就赚大了?因此,这三年里,除了年纪实在太大没有办法拖下去的姑娘们或者庶女外,基本没有什么出嫁的,一个个都等着选秀。

    福临却是没有太大的期盼。说实话,若不是太后日日在他耳边唠叨子嗣之类的话,他根本就忘了还有选秀这回子事。

    “皇帝啊,看,玄烨多可爱。”

    又来了!福临最近很怕进慈宁宫,无它,混血玄烨实在是太受宠了。大大的眼睛,雪白的圆鼓鼓的小脸蛋,特别是他拍着小手嘀嘀咕咕的说些外星语的时候,简直是可爱到爆,绝对能俘获从八岁到八十岁所有女人的欢心。贵太妃恨不得每天都把他到处带着炫耀,慈宁宫就是个主要的秀场。不说布木布泰、仁娜和他的一众嫔妃了,就连珊瑚和雅莉齐都喜欢得不得了。

    玄烨正是爬行动物一枚,丝毫不怕生,很快就蹬蹬蹬的爬到福临身边,抓住他衣服的下摆,抬起小脑袋卖萌。福临摸摸他有些自然卷的头发,在心里默数三个数。

    “皇帝,你看看,宫里的孩子都长大了。最小的雅莉齐都成了个大姑娘,皇家的子嗣重要啊,若是再多几个像玄烨这么乖巧的孩子,哀家就是眼睛闭了都满足了。”

    布木布泰的声音适时响起,福临几乎都能背了,果然,接下来就是长篇大论的劝他选秀扩大后宫的话语,福临都不用抬头都能知道,仁娜此时的笑一定是苦的。

    福临随便扯了个理由离开,盘点了一下自己的孩子们。福全虚岁十六,景额十三,珊瑚十二,永干九岁,雅莉齐八岁。

    他不缺孩子嘛。福临发现自己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已经有得够多的了,更何况福全和景额年岁渐长,已经学着在朝堂上旁听了,他不觉得有再生几个孩子的必要。更何况,他已经有六个女人了,足够了。

    于是,皇帝答应了选秀,却一个都没有给自己的后宫留,反而一头扑在了海军的建设上。由于台湾收复得早,福临又放了陈近南回到厦门和台湾一带。陈近南是个人才,他用了几年的时间,恢复了台湾的生产,又敏锐的发现了台湾有利的地理位置,经营起了商队,带领台湾老百姓集体致富,得到了众人的爱戴。

    福临怎么可能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他一道诏书将陈近南召回京城,同时带回的,还有陈近南手中的海军将领。

    有了商队,自然会有军队护卫,台湾的军队便是海军了。福临控制了火器的生产技术,台湾也要向朝廷购买火炮之类,就算再有钱,也不敢真的和朝廷对抗,更何况,朝廷也是不缺钱的,真的打起来,分分钟能灭了这个海岛。因此,就算再不舍,陈永华还是泪别台湾军民,带着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几个将领,一齐奉诏到了北京。

    皇帝对他们很是客气,赏赐了官位和宅子,并破格将陈永华提拔为大学士,专管教育,兼职管管对外商贸。至于他带来的几个人,统统被安排在海军中,协助训练。

    福临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现在海运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与此同时,许多副产品也增长了,例如说海盗。

    顺治十一年的时候,海盗数量还不是很多,约莫几百人,也就有三五拨比较重要的窝点,而现在,海盗大大小小的有了两百来窝,人数飙升至上万,其中大部分是外来的。有日本、朝鲜、暹罗等等地方,甚至还有偏远的欧洲人,偏偏他们语言不通,然后很有默契的选择了官话来作为他们的官方语言,让福临又好气又好笑。

    海盗做的是无本生意,风险大收益大,再加上他们可以高价走私军火,有些做大了的海盗船上都配备了先进的火炮,而商船也都情愿出高价请海军来护卫,以保证自己的安全。

    大清的官方商船海盗们是不敢惹的,纷纷跑去劫一些小点的商船,或者是其他国家的民间商队,也有被俘虏的,便很自豪的宣称自己是大清人士。大清皇帝的护短天下人皆知,闹得葡萄牙荷兰这种国家也不敢随便杀,统统往福临跟前送。

    大清人高塞看着这帮肤色各异甚至连眼珠都有着不同颜色的海盗们深深的郁卒了:大清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混血儿好不好?你们要不要这么明目张胆的冒充大清人士?你们的籍册呢?你们的身份文书呢?统统都没有,还好意思自称大清人!

    可是,有容乃大,对外来人口要客气,这是儒家思想的良好传统。高塞还是上了折子,让皇帝来做最后决定。福临倒是很爽快:他们想做大清人士,行啊,大清随时欢迎大家。不过,既然做了大清子民,那就要遵守大清的法律,海盗是要砍头滴。

    这帮海盗最终还是丢了性命,这让其他做海盗的不满了。大清的官话很难学的,他们辛辛苦苦的学来,还不就是为了背靠大树好乘凉?如今这棵大树用实际行动表示自己是靠不住的,还亲手杀了这么多兄弟,反了丫的!

    顺治二十五年六月,东海海盗头领苏阿豹带领手下一千五百人攻打琉球,琉球吃紧,向大清求助。福临派海军将领李海领兵出征,解救琉球,如果能顺便将苏阿豹的老窝端掉最好。

    李海就是陈永华带来的一个将领,本名叫做李二狗,陈永华以海为名,给了他一个能上得了台面的名字。他母亲是怀着孕的时候被海盗掳走的,他出生在海盗窝里,一直被呼来喝去,直到一次海盗内讧的时候,他才趁乱带着母亲逃到台湾,做了一名普通的水兵。之后他凭借着自身的本领,又遇到了知人善用的陈永华,才一步步的爬到现在的地位。

    李海对海盗有一种天然的痛恨,驾驶着最先进的战船,从金门出发,迎击苏阿豹的海盗军团。而皇帝的这次行为却得到了大力赞同,保护从属国不受海盗侵扰,这才是泱泱大国该做的事情。

    与此同时,吴三桂在缅甸称帝了,国号大周,建元昭武,定都仰光,并将仰光改名为应天府,耿精忠和尚可喜都被封为一字齐肩王。他特地派了使臣,向福临表示愿意世代作为大清的从属国,大家当一辈子的好朋友。

    朝廷分为两派。一方表示支持吴三桂,这不就是变相的让大清“万国来朝”么?再说,吴三桂占领了其他的地方,这也是弘扬大清国威嘛。另一方认为,吴三桂的行为实在太不道德,侵略了其他国家,还大大咧咧的称帝,皇帝应该予以唾弃,不能这么纵容下去。

    两方开始拉锯战,谁都说不赢谁。福临只是说了几句话,就把这场争端给压了下去。

    “缅甸心挂前明,吴三桂征讨又有何错?缅甸王后代体弱,吴三桂替他主持大局,又有何错?如今缅甸永为大清从属,年年进贡代代称臣,又有何错?”

    皇帝是站在吴三桂那一边的。这个事实让反对派们都傻了眼,不过他们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准备在未来的日子里潜移默化的将皇帝给影响回来。至于现在,福临派了专人去缅甸,庆贺吴三桂称帝,还同意了他的从属国请求。

    理藩院已经忙不过来了。现在的对外事务越来越多,原本的理藩院只是对着蒙古各部落以及周围的一些从属国,现在要面对远在欧洲的诸国,还有奥斯曼帝国,沙俄等,人手捉襟见拙。福临很干脆的成立了外交部,让高塞全权负责,顺便还把景额塞了进去,让他跟着学习。

    景额每天被各种不同的语言搞得头昏脑胀。现在欧洲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和法语,英语也有了一席之地,当然,更多的是土耳其语,这些弯弯曲曲像蚯蚓一样的字母,让景额恨不得重新躲到娘胎里去。仁娜心疼儿子,不停的给他送点心送汤水,珊瑚很自然的跑过去蹭吃蹭喝,然后发现了自己的语言天分。

    教导景额法语的是一名传教士,他惊讶的发现了一个天才公主。珊瑚和景额不同,她只是顺便旁听,很快就能用法语说一些日常交流和对话,偏偏一个字都不会写。就这种速度已经让传教士很是高兴了,当即跑去向皇帝请示,想要将珊瑚公主也收做徒弟。

    福临根本没有什么女孩子要养在深闺的看法,问过珊瑚的看法后,答应了她一起学语言的要求,顺便答应她,如果她能学好了,就可以去外交部工作,专门接待使臣的家眷。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个泱泱大国的皇帝变了,绝对会影响到世界局势的。吴三桂在这里得到了心心念念的皇位,会善终的。

 第一百零九章

    顺治二十五年秋;李海大获全胜;将苏阿豹的海盗窝点给剿了以外;还顺手端了几个小团伙,将海盗多年的积蓄统统搬了回来,抢了个盆满钵满。

    福临是个手松的;当即赏赐了不少给李海以及他的海军们;让人看着格外眼红。李海更是发了财,他们本身就抢了许多好东西了;再加上皇帝赏的;一个个都成了高富帅。皇帝还允许他们衣锦还乡;虽然他们中许多都没有父母了,可家乡还在啊,父老还在啊,以前的穷小子因为做了海军,这么光鲜亮丽的一炫耀,顿时改变了老百姓“好男不当兵”的看法。

    不得不说,福临当政的时候,军饷还是挺高的,其实也就是因为国家富有。海路也好,陆路也好,都需要不少人来护卫,镖局生意空前好了起来,自然也有了许多纠纷。福临便在兵部下面设立了一个部门,专门管理镖局的,全国的正规镖局都要经过考试,拿到证件才能行走。而镖局的镖师每年都要集中培训一段时间,锻炼他们的拳脚,免得辜负了客户的托付。

    这自然又是很大的一笔收入。朝臣们对皇帝层出不穷的赚钱法子已经麻木了,不管怎么说,能弄出钱来是好事,更何况皇帝并没有与民争利,也没有不停的去修建行宫之类的,更没有说是让哪个宠妃的亲戚占着高位耀武扬威,最多就是对多尔博更偏爱一些,对一个皇帝来说,这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因此,福临的提议只要不那么过分,通常情况下朝臣们都表示赞同。提高军饷,严打军队,也是这么贯彻下来的。

    军队一直是个苦地方。当年在福临的影响下,多尔衮也是用的强硬的方法来进行管理,那个时候的八旗也是能打能抗的,吃苦耐劳。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八旗的战斗力渐渐减弱,反而是以汉人为主的绿营军以及火器营显露了出来。

    火器的控制非常严格,毕竟这玩意儿的杀伤力太大,体积又小,藏在靴筒里谁也看不见。满人是少数民族,刚刚出了火器这种东西的时候,宗室联名上书,不允许汉人沾上一星半点。在这种事情上福临很少和宗室作对,也就答应了下来。可八旗中的孩子有不少腰间别一把火枪,然后到外面去耀武扬威,甚至还有用火枪打死人的事件发生。福临大怒,想要下手整治,偏偏这些人又都是沾亲带故的,没有办法要他们的命。福临干脆试运行了后世的征兵行为,并出台了一个严格的火器管理制度,凡是私用火器打架斗殴的一律严格处理。一开始,宗室们还不乐意,福临直接将商路的股份分了一些给他们,还分得不均匀,他们的注意力顿时被商路拉了过去,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管火器的事情。

    经过十几年的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