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明政客-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官以为;开展互市的第一年;陕西悉数上缴所有的赋税;这也是一百四十多万两的白银了;下官还可以保证;陕西绝不向户部索要一钱银子;若是遭遇灾荒了;自行想办法克服;下官做出来这样的决定;已经是尽最大努力了。”

侯旬没有说话;看着杨嗣昌。

杨嗣昌微微摇头。

“苏大人;陕西卫所军士;特别是边镇的军士;每年需要拨付不少的白银;若是裁撤了这些卫所军士;想必这些军饷;可以为陕西所用;加上互市的利润;很不少了;再说了;苏大人到陕西之后;很快稳定了局面;老百姓都开始种粮食了;虽说不能够马上就上缴赋税;但也是能够收到一些的;这和以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了啊。”

如此的讨价还价;出乎苏天成的预料。

侯旬和杨嗣昌是代表朝廷的;和苏天成议论银子的事情;怎么说都是有些掉价的;当然了;这里面;肯定有皇上和孙承宗的原因;特别是兵部;直接归于孙承宗管辖。

“杨大人;裁撤卫所军士之后;巡抚衙门会上报详细的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拨付银两;朝廷也是困难的;陕西不会多要军饷的;下官算过了;陕西卫所军士和江宁营将士;每年需要的军饷是八十万两白银;除开江宁营的五十万两白银;剩余的三十万两;下官打算尽量的压缩的。”

“不知道能够压缩多少下来啊。”

苏天成咬咬牙;这讨价还价;也是需要付出一些的。

“下官表态;陕西每年的军饷;维持在五十万两白银的数额;余下不足的部分;巡抚衙门自行想办法补齐。”

“好;苏大人爽快;不过兵部也是有要求的;可不能够完全裁撤卫所军士;特别是边镇的军士;当然了;这是本官多心了;陕西有江宁营的护卫;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的。”

说出来这句话;苏天成其实就后悔了;三十万两白银;不是小数字;自己一句话;兵部就赚取了三十万两白银;和刚开始提出来的五十万两;没有多大的区别。

侯旬紧接着开口了。

“苏大人;陕西上缴赋税;这是另外的事情了;若是遭遇灾害了;户部也不敢说要求巡抚衙门强行收取赋税;这互市利润的事情;二百万两;可能是多了一些;本官看;就一百万两吧;这可是最低的限度了啊。”

侯旬和杨嗣昌离开之后;苏天成气得在屋子里转来转去;不过一个多时辰的功夫;陕西就损失了一百三十万两白银;如果自己能够坚持;最多拿出来一半的银子;就足够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户部和兵部做出来了让步;人家讲制定方案和管辖的大权;交给了陕西;这可以巡抚衙门;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来安排布置了;如此的情况下;不付出一些银子;恐怕是不行的。

朱审馨看见苏天成的神sè不是很好;默默的守在苏天成的身边。

自家的夫君;做出来太多的事情了;这些rì子;朱审熜戳瞬簧俚男牛行┧档搅松挛鞯那榭觯ㄋ仗斐勺龀隼吹囊恍┚龆ǎ约吧挛鞒鱿值闹疃啾浠诱庑┬爬锩妫焐筌案芯醯搅耍约业姆蚓欠浅p量嗟摹?br/》

过了好一会;朱审馨终于开口了。

“夫君;您一人在陕西;妾身不放心啊;妾身想着;还是让chūn屏和顾横波跟着到陕西去;也要照顾夫君的生活起居;府邸里的下人;也跟着过去一些;妾身听哥哥说了;夫君每rì里都是忙于署理政务;不能够照顾到自身;夫君是妾身的支柱;若是总在外面吃苦;妾身吃不香睡不好啊。”

苏天成点点头;单身汉的生活;确实应该结束了。

第五百三十一章变革的思想

(感谢书海云游仙人、帝国斜眼天下、金瑞投出了宝贵的月票,谢谢了。)

陕西裁撤卫所的事情,以飞快的速度传开了,这件事情引发的轰动,远远大于要求皇室宗亲进入朝廷做官。

卫所的存在有几百年了,尽管说这个规定早就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了,尽管朝廷已经不堪重负,尽管军户大量逃亡、甚至是哗变,但这个制度还是坚持下来了,而且朝廷不敢轻易有什么动作,这里面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

军队是绝对不能够乱的,若是乱了,王朝就面临覆灭的危险,大明朝延续这么多年,千疮百孔,早到了悬崖的边沿,很多的事情,都可能成为王朝轰然倒地的因素,这个时候,没有谁敢于动军队,相反,还要花费巨大的气力,尽量的维持住军队。

卫所制度和军户制度,延续多年,产生了很大一批的军官,这些军官属于既得利益者,明朝的军官属于世袭制和继承制的,军官的儿子中间,有一人可以继承军职,继承人在军官死亡之前,被称之为舍人。一般情况下,军官家庭如果没有特殊的变故,可以世代为官,他们不需要经过考试,众生享受恩科优给,可军户家庭却只能够世代当兵,有军功获得擢升为军官的,凤毛麟角。

出现这样的制度,也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表彰那些为建立大明王朝,出生入死的武将,想着他们的时代子孙,能够享受恩宠,能够更加的忠心于皇室,加上明朝养活军队。主要依靠军屯,军官和军士都在一个地方固定了。所以说,也不能够完全说这样的规定没有作用。

可任何的制度,都需要接受时间发展的考验,一旦不符合时代需求了,就需要做出来改变。可惜皇权通知,在这方面存在重大问题,先皇和祖宗定下来的东西,后辈子孙要做出来改变,可不是小事情,加之皇权统治的宿命,基本上是一代不如一代,想着王朝延续过程中,能够有人超过开国皇帝的。这样的情况几乎没有。

卫所制度和军户制度,明显不符合要求了,军屯不能够养活军队,朝廷无力支付那么多的军饷,导致的结果,就是军士的哗变,或者说卫所名存实亡。

更为恶劣的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卫所的军官,习惯了贪墨以及喝兵血。对上他们谎报军士人数,套取空饷,对下他们盘剥军士,集聚个人的财富,若是有人不这么做,坚持发展军队。反而成为了眼中钉,大家都要抵制和打压。

处于这样的情况下,大明朝军队的素质,可想而知了。

自万历年间以来,军队的素质急剧下降。除开在欺负老百姓方面有着不一般的能力,拉出去打战就是笑话了。

到了天启和崇祯年间,不少的怪事情出现了,朝廷放着卫所的军士不用,花费额外的银子,招募军士打战,这也是朝廷的无奈之举,卫所的军士根本无法打战,就算是拉出来了,也是到战场上送死,甚至会因为溃逃的事件,影响到大部队的军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所军士的发展方向,也令朝廷开始担忧了,一些卫所的军官,想办法敛财之后,开始控制卫所的军士,让朝廷的军队,成为了为个人服务的军队,朝廷的圣旨调不动这些军士,可卫所的军官,说话一言九鼎,长此以往,甚至可能出现割据的军阀。

大明朝的内忧外患太多了,朱由检明白卫所制度和军户制度的弊端,可他没有能力动手改造,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若是各地卫所军士都出现哗变了,不需要后金和流寇的打击,大明朝立刻轰然倒地。

这一次,苏天成提出来在陕西裁撤卫所军队,朱由检求之不得,放在以前,他也不敢表态,但有了强悍的江宁营,朱由检放心了,至少在陕西,就是卫所的军士哗变,也不是江宁营的对手,况且陕西卫所军士,包括边镇的边军,战斗力孱弱是非常出名的,说得不客气一些,有本事的军士,早就加入到流寇队伍里面去了。

苏天成敢于吃螃蟹,得益于对历史发展的认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认识,令苏天成格外的小心,他不会贸然动手的。

很快,传闻就出现了,陕西卫所之所以裁撤,是因为陕西过于的贫穷,养活江宁营都显得很是困难了,就更不用说养活卫所军士了,这样的情况下,陕西巡抚、江宁营都指挥使苏天成大人,迫于无奈,想到了裁撤卫所的军队,让江宁营的日子更加的好过一些。

这样的传闻,喧嚣尘上。

没有知道,这样的传闻,其实是苏天成自己杜撰出来的。

他不得不这么做,宁可自己的名声不好,也不能够引发其他地方卫所军士的反对,甚至是哗变,江宁营还没有能力控制到大明朝所有的土地。

内心里面,苏天成想法是坚决的,要趁着这次机会,彻底改变陕西军事现状。

所有的卫所,几乎都要裁撤,按照几百年之后的办法,设立军区,按照位置的关键程度,设立大小不同的军区,军区与地方上完全脱钩,依靠朝廷养活,军区严格控制在朝廷的手里,军士全部实行招募制,废除军户制度。

至于说军队需要种田来养活自己,这在苏天成看来,简直就是笑话,又不是民兵,种田干什么,军队的任务就是保家卫国,就是打战。

虽然在朝廷里面,苏天成建议江宁营一分为五,分别守卫五个地方,但实际上,他的想法,江宁营一分为三,边关放置一部分,西安府放置一部分,汉中府放置一部分,这样足够守卫陕西,护卫陕西的安宁了。

想想几百年之后,中国那么大的面积,面临方方面面的威胁,也就设置了七大军区,军队都放置在最为关键的地方。

这样做是有道理的,军队不骚扰地方,尽量减轻地方上的负担,对于自身的发展是有着很大好处的,军队驻扎的地方,一般都是军事禁区,闲杂人等是不准靠近的,若是这样的地方设置过多了,岂不是到处都是禁区了。

当然,苏天成知道,陕西裁撤卫所,最大的问题在于军官上面。

明朝军官的地位低下,和文官不能够比较,这里面有着朝廷重文轻武的思想,但与军官的自身素质,还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天启崇祯年间以来,指挥每一次的大型战役,都是文官作为统帅的,比如说熊廷弼、袁崇焕、洪承畴等人,说起来都是科举考试出来的读书人,纯粹军人世家出身的军官,很少有能够出头的,吴三桂这样的人,典型的奇葩。

军官素质低下,也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贪生怕死,就知道疯狂的集聚财富,历史上,明朝军队与流寇和后金鞑子的交锋,军官逃跑的情况,比比皆是。

处于这样的情况限制下,苏天成想着改变大明的状况,需要对卫所开刀。

苏天成也感慨自己的命苦,首先要对士绅富户开刀,接着要对卫所开刀,似乎处处都是在与富豪阶层做对,说实话,苏天成不是愤青,更不是仇富和仇官的人士,他所做的努力和改变,并非是彻底的推翻富人,相反,他很清楚,大明王朝必须要依靠这些士绅富户共同来支撑,任何的一个社会,都是有一层既得利益者的,想着天下人都是一样,人人都是非常幸福的,那是美丽的神话。

前世本来就是公务员,和同事之间探讨过很多的体制问题,包括资本主义社会,一样是寡头政治,只不过富豪阶层,在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之后,知道反哺社会,知道满足人的生活追求,也注意改善社会环境,在控制政治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

社会出现动荡和问题,并非是说富人太多,而是富人不懂得去回馈社会,不懂得去改善生存环境,甚至出现阶层固化的问题,在占据大量社会资源的同时,拼命的维护自身的利益,堵死了穷人奋进的道路、或者是获取财富的道理。

这才是苏天成认为的社会症结之所在。

苏天成也是从这方面做出来努力的,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宣传,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