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们心理上,会形成某种政治优势。就算是有,它的作 用又有多大呢?本书曾谈及曹光彪创立港龙航空,夸大港龙的中资背景,欲 在九七取代英资国泰航空。北京方面并不偏袒曹光彪,驻港中资权威人土荣 
… 页面 151…

智健亦未配合曹光彪,更厉害的是经济法则这只无情的手把曹氏拖入困境— —连连亏损,赤字急增,政治优势化为乌有,港龙易手国泰。      驻港中资,有些人不是凭真本事进来的,靠的是家庭背景;有些是观念 始终转不过来,把内地都要摈弃的旧模式搬来香港;有些人来港动机不纯, 为的是看世界,得高补贴,并牟取私利。      某省一家驻港公司,其负责人连证券、外汇市场的ABC都弄不懂,就把 带来的开拓业务的巨款拿去炒股炒汇,结果全军尽墨。      某家中资机构财务管理混乱,为工作人员贪污开了方便之门,工作人员 去澳门豪赌,去泰国逍遥,待闹出问题,这边才发觉财务漏洞。      某家由高干子弟组成的公司,拉港澳商界名人入股,并在港将公司上市, 市值高达10多个亿。据他称,背景通天,在北京没他办不成的事。香港某家 杂志说:他创造了一个神话,人们看到了陈松青的影子。又据悉,有的人本 不是高干子弟,拉虎皮做大旗,自称是“太子党”。       《香港概论》在有关章节指出:       “80年代以来,中资在港发展很快,在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 一些问题,诸如:中资机构数量过多,成份复杂(甚至有冒牌的);经营混 乱,管理不善;少数机构人员作风不正,营私舞弊,等等。这些缺点和失误, 使得中资的潜力未能充分发挥,一度遭受菲议,影响到中资的声誉。因此, 国务院及中国驻港领导机构于 1988年开始对驻港中资机构进行了一次整 顿。除了组织、制度上的整顿之外,着重明确中资在香港的发展方针,就是: 既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有利于香港的稳定繁荣,不是单纯为 了赚钱,不是同香港人抢饭碗。中资机构在香港有两个目的,一是起窗口作 用,引进技术设备,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二是从事转口贸易。中资投入香 港不是要占领香港经济阵地,而是要支持香港的经济和稳定繁荣。在过渡期 间和实施 ‘一国两制’之后,都是如此。”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在香港生存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由经济基本规律和游戏规则。从整体上 看,还有相当部分的中资机构业务及财务状况不尽加人意。个别机构,几乎 成了财政黑洞,年年须内地主管部门注资补贴。须知,交学费是有限的,学 期亦是有限的,抱着“反正不是亏自己”的观念,是极为错误的。      所幸的是,经过10多年的磨练,大部分中贤渐上正轨,稳步发展,必将 结出丰硕之果。      荣智健仅用数年时间,就把中信泰富经营成香港十大财团之一,实在不 简单。 
… 页面 152…

                   第七十九章 红色大亨 荣智健捭阖香江     荣智健是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之子。荣智健1978年来港,做生意的禀赋不 亚于荣毅仁。荣智健后加入香港中信集团,并成为主要负责人,他大举收购, 资产由最初2亿多,急剧膨胀到近500亿。荣智健公私兼顾,自己也是大富 豪,他拥有豪华游艇、名车、洋房,过着富有的生活,一时众议纷纭      中信、光大是驻港中资后起之秀,港刊称它们来头大,发展迅猛,与老 牌中银、华润、招商、中旅并列为香港中资六大巨头。      光大实业公司于1983年4月在京成立,董事长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内 弟王光英。同年8月,王光英在港设立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光大南北呼 应,最初营运资金1亿美元 (借款),现在拥有的资产额达200多亿港元以 上。光大在港的上市公司是光大国际,拥有6项物业。光大在京的主要资产 有京广中心、首光汽车 (出租)公司、王府饭店、和平宾馆等。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前董事长为现任国家副主席荣毅 仁。1979年中信在港设立分公司,1987年重新注册为中信(香港集团)有限 公司,中信在港上市公司的旗舰是中信泰富,主持人是荣毅仁的儿子荣智健。     数年来,荣智健在香港富豪金榜上数次提名,已脐身十大财阀之列,是 中资领导层中风头最劲的人物。      多年来,港人把内地来的国家干部称为“表叔”,表叔一词出自《红灯 记》中李铁梅的一段唱腔,含有正统、穷酸之贬意。表叔一词不适宜荣智健, 他的财富及观念,绝非港人意识中的表叔。                                    世家子弟     荣智健1942年生于上海,上有两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他是家中唯一 的儿子。祖父荣德生是清末商界翘楚、棉纱大王,是当时十大巨富之一。     父亲荣毅仁,1935年毕业于著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历史系,不久与杨鉴 清结婚。1945年,荣毅仁接管家族在无锡的面粉厂,其后又任数家家族公司 的董事。1949年,荣氏家族的人纷纷逃离内地。荣毅仁兄长荣尔仁去美国经 商,弟弟荣鸿仁去澳州,堂兄弟或去欧洲,或去南美,或滞留香港。      唯荣毅仁留在上海,成了新政权接管上海、维护局面安定的得力帮手。 抗美援朝时,荣毅仁带领工商界人士积极捐助。陈毅市长称他为红色资本家。      1957年,荣毅仁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一直到 1966 年文革爆发。     荣智健是含着银钥匙长大的。1955年荣家的资产公私合营,都未影响荣 家的生活。他们依然住在荣家公馆,家中有多个佣人和中、西菜厨师,红木 家具,古玩古瓷,父亲出入坐小轿车。荣智健10多岁学开汽车,是一辆红色 真皮座的敞篷英产Singer跑车。      1959年,荣智健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考入天津大学电机工程系。 其年,荣毅仁调北京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仍保留上海市副市长一职。      大跃进失败,中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荣智健在大学,生活自然不如在 家中,幸好口袋有钱,可去馆子吃肉。兴致油来,还邀上一批“营养不良” 的同学。在同学眼里,荣智健如过天堂生活。      大学毕业,荣智健到长白山的水电站任实习技术员。不久,文化大革命 
… 页面 153…

爆发,“我觉得我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文化大革命,在此之前我可以说 是温室里的花。”     荣毅仁成了专政对象,家被抄,古董被砸,荣氏夫妇被揪去批斗,家产 没收,利息冻结。荣毅仁被“解放”后,做了一年看门人。     父亲的“罪过”自然诛连子女,荣智健发配到极偏远的凉山彝族自治区 的小水电站,开山搬石,挑土打柴,什么粗活都干过,作为“黑五类子女”, 起居都有人监管。荣智健回忆道:“8年下放,吃了不少苦,也得益不浅。 人变得坚强了,对社会对人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眼界不那么狭窄。这些,对 我今天的工作很有帮助。”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打开了一线中国的国门,国家对有海外关系的 人政策有所松动。次年,荣智健调到北京的电力研究所,父亲的境况亦有改 善。     1978年,荣智健投靠香港的亲戚,只身来港。不久,妻子任顺弥及长子 荣明结、女儿荣明方来港团聚,1983年,三子荣明棣出生。     父亲荣毅仁持有香港的一些纺织股,原来这些纺织厂在上海,解放前夕 迁到香港。荣毅仁从未动过股息,经过近30年的增长,这些纺织股如今价值 不菲。     但香港的纺织业己进入夕阳阶段,荣智健毅然售股套现,用这些资本与 党弟荣智鑫、荣智谦开办电子厂。荣智健任厂长,产品销往内地,生意日渐 火红。荣智健的股份,由最初的1/3,增至6成。     这家电子厂被美商高价收购。荣智健一点也没有痛失江山的惆怅感,“价 格可以,何乐不为?”这家非上市的私人公司若要力保,可万一无失,荣智 健却没这样。     荣智健拿200万美元情款,在美国作了一项开拓性的投资——Venture Capital,从事电脑辅助设计。投资对路,两年后(1984年)在美上市,成 为美国此类公司上市的第一家。     荣智健见好就收,出人意料地将股权出售,套回4800万美元(3。7亿港 元),加上出售香港电子厂全部收回的5600万港元,荣智健身家已有4亿多 港元。     6年功夫,将资本翻了许多倍——可见荣智健是块经商的好材料。当然, 没有他父亲及海外亲戚,他的事业不可能这么顺。新移民中,不乏经商才俊, 他们均穷得叮当响,上哪去弄启动资本和高额借款?     荣智健放弃在美国做电脑富翁的志向,回港发展,不少人情出他的意向, 准备在他父亲开创的中信大展拳脚。                                  长袖善舞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9年元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荣毅仁,请荣出山,准备在政府 管理经济的重要部门为荣安排要职。荣毅仁婉言谢辞,提出一个在当时会被 斥为“资本主义复辟”的大胆设想,准备成立一家隶属国有,但又迥异于计 划经济的国营企业的“公司”,公司决策管理层是董事会,而不是党委会。     邓小平有一句在文革中被批得“臭不可闻”的名言:“不管白猫黑猫, 抓注老鼠就是好猫。”因此,务实的邓小平并不计较公司是归董事长领导, 
… 页面 154…

还是党委书记领导,他要的是公司在探索过程中的经验和业绩。邓小平说:  “人由你找,事由你管,全由你负责,干一番事业。”     荣毅仁获得邓小平特批的50万人民币开办费,邓还下令发还荣家财产, 追补储蓄利息。1979年10月,直属国务院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北京 中信)在京成立。当时中央的拨款还没下来,董事长荣毅仁自己掏钱租下宾 馆的儿间房做办公室,成员才10多人,没有公车,员工外出办事都是骑自行 车或挤公共汽车。      而到1993年,据传媒报道,总部设于52层高京城大厦的中信集团,总 资产达507亿人民币,拥有30家子公司,近3万职工,有投资企业约600 家。      香港中信,是中信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中信便在香港设立投资机构, 1985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中国国际投资 (香港)有限公司。     这一年,荣智健居留满7年,成为香港永久居民。     荣智健已卖掉自己的公司,来香港中信帮忙投资策划。他算得上公司的  “老香港”,并且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香港行情熟,人头熟,英语粤语皆 不在话下,显然比一些直接来自北京,据说与高层领导人关系密切的人更吃 得开。1986年,中信不少人提议让荣智健正式加入。     荣智健并非非得进中信不可,他有独立办公司的能力,自己赚钱自己花, 不受任何官方机构的制约。于是,荣智健提条件,第一,由他组阁选用人才; 第二,要赋予他相当的权力,不必事事汇报。荣智隍的要求得到董事会的认 可,荣智健正式加盟香港中信,出任董事。董事总经理是米国钧。      1987年,中国国际投资 (香港)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