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香港商战风云录(下)-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诱惑式的推销。笔者欲买一套西服,两次“轻微” 的不适身,被店家奉劝最好不要买,第三次才算买成。三是大商场设有儿童 乐园,大人可把小孩寄放在乐园玩耍,自己放心去购物。      笔者初次来港,闲聊中,把这“新发现”讲予香港的友人听,他们为我 的大惊小怪感到诧异:“做生意难道不该这样?” 
… 页面 101…

                    第七十一章 美食之都 快餐业同室操戈      香港荟萃了世界的美酿佳肴、风味小吃,餐饮业之盛,闻名于世。从70 年代起,快餐业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快餐业,西式不敌中式。中式快餐, 又以大家乐、大快活两大集团锋头最劲。这两家在业界,寸步不让,斗个你 死我活。更令人吃惊的,两家业主,原来还是同宗兄弟。兄弟间为何同室操 戈?      如果说股市是鳄鱼潭,那么,刘銮雄就是一只股市大鳄。      香港素有“美食之都”的盛誉。酒楼食肆、餐厅小馆,比比皆是,处处 闻香。据统计,香港有中西餐馆8000余间,尚未计无牌食档。      香港以华人居多,中餐馆占绝对优势;华人之中又以粤人为众,粤菜馆 遍地都是。粤菜以清淡为主,海鲜与靓汤是粤菜馆的招牌菜。粤菜另有潮州 菜、客家菜两个分支,潮州菜做工之精细,令洋食客叹为观止。      除粤菜,香港还有为数不少的吴菜(沪菜、宁波菜、苏州菜、无锡菜)、 川菜、京菜之餐馆。据香港的老食客称,凡是中国有名的莱系小吃,都能在 香江占一席之地。      西餐中,以法国的佳肴名酿最负盛名,其次是意大利风味的餐厅,英国、 德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餐馆亦有相当的名气。美洲的饮食,以墨西哥 拉美情调的餐厅为主流。亚洲菜,日本料理锋头最劲,其次是韩国菜、泰国 菜、印度菜、越南菜。香港饮食的国际化,在中国大地,找不到第二个这样 的城市。      香港的传统餐饮业,在任何时期都相对饱和,大体与人口及消费力同步 增长。餐饮业中,最引人注目的,是70年代快餐的崛起,在其后的20多年 间,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                                     西式快餐      快餐业的兴起,是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在外工作和旅行的人,需要 快速方便、经济实惠地解决饮食问题,人们没有时间,也不愿多破费,消耗 在传统的酒肆餐馆。      世界上第一间现代意义的快餐馆,是麦当劳兄弟于40年代在美国圣柏娜 第诺市创办。60年代,以麦当劳执潮头的快餐业风靡全美,波及世界。此时 的香港,快餐业仍是一片空白。学生及打工族早餐,往往是去小食档,或到 面包房饼屋之类的士多店外卖。      1972年,在美英留学、获博士学衔的伍日照回港发展。当他闻知美国麦 当劳公司董事长来港的消息,即与冯秉芬之子冯床挫前去洽谈,商议开办香 港麦当劳连锁店。      当时香港快餐店寥寥无几,不少人一时还接受不了自助餐的形式,仍抱 传统观念,认为进了店就应该享受侍候。肯德基家乡鸡曾来香港抢滩,最后 铩羽而归。香港不乏西方游客,而这些游客却独钟中国菜肴小吃。      麦当劳对合作伙伴非常挑剔,要求全球的连锁店都是一样的风格及风 味。合作方还需派员到麦当劳学院进修。因此,伍日照为联营公司总经理的 首间麦当劳,拖到1975年1月才正式开张,店面在铜锣湾的恒隆大厦,租约 
… 页面 102…

满期后搬至现在的麦当劳大厦。      麦当劳在全球享有盛誉,不过港人未必就买帐——大名鼎鼎的家乡鸡惨 败就是实例。在开幕前,伍日照在电视大做广告,稍后还举办急口令大赛。 麦当劳的急口令是:      “双层牛肉巨无霸,酱汁牛肉夹青瓜,芝士生菜加芝麻,人人食过笑哈 哈。”      急口令琅琅上口,很快传遍香港大街小巷,尤其是小学生,把它当童谣 挂在嘴边唱。麦当劳深入人心,开张一炮打响,食客爆棚。      同年岁尾,第二间麦当劳在浅水湾开张。      到1990年,香港麦当劳连锁集团,在港拥有53间分店,稳居香港西式 快餐业大哥大地位。      七八十年代,其他美式快餐、意式快餐、法式快餐,纷纷来港登陆。其 中较大的有:美心快餐集团(拥有45家分店),必胜客快餐集团(拥有30 家分店),意大利粉屋(拥有20家分店),等等。      目前,西式快餐在香港的市场占有率为2成。                                    中式快餐      显然,在香港快餐业锋头最劲的还是中式快餐,道理很简单,香港是个 华人社会。      不过,香港中式快餐业的开山鼻祖大家乐,在开业之初并不敢打“中华 牌”,一是因为中餐不太适宜快餐这一个形式;二是当时的西式快餐已初具 影响,声势渐渐浩大。      大家乐的创始人是罗开睦与叔父罗胜祥。他们原是经营粤式餐厅的,了 解到欧美快餐业兴盛,便决定在香港开一家中西合一的快餐店,与香港的西 式快餐店竞争。      1972年,首间大家乐快餐店在九龙佐敦道渡船街开张。为保无失,罗氏 将餐厅一劈两半,楼上是粤式面铺,供应云吞面、牛脯粉,仍是老派经营, 先吃后买单(结帐),侍者服务。楼下是西式快餐的翻版,采取自助餐形式, 顾客先买票,凭票自取饮料、汉堡包、热狗、炸薯条。由于价格低廉,出食 快捷,很受学生及上班族欢迎。      事实证明,罗氏以中式保西式的做法是多此一举,楼下的生意比楼上兴 旺。于是,大家乐在1974年,一连在旺市开了4间全自助式的分店。1975 年,大家乐进军中环。中环富人及高收入者居多,大家乐再获成功。“午餐 图快图饱,晚餐讲究口福”——道理在此。      70年代,是以麦当劳为龙头的西式快餐大举进攻香港的年代。最初的大 家乐,基本上是模仿麦当劳。罗氏叔侄心知肚明,要在竞争中屹立不倒,关 键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大家乐的特色就是中西台壁——走华人食客的服务路 线。     从70年代中期起,大家乐既卖汉堡包,又卖米饭,中式菜肴汤类有几十 种之多。大家乐这一招真绝,把路过的中外食客一网打尽。      大家乐很快就从香港的快餐业异军突起,登上同业霸主的宝座。到1993 年9月底,大家乐拥有110多家分店,营业额占同业的25%。      星桥先生在题为《今日港澳》的一篇文章中,总结大家乐成功的经验: 
… 页面 103…

     一、中西合壁,每家分店通常供应的食物品种高达100多种,市场定位 好。      二、各分店的食物大部分由中央食品加工厂供应,集中采购,然后送加 工厂先期加工,并严格检查,再由车分送到各分店,原料、配料全搭配好, 分店只负责最后的烹饪。这样,一方面能加强食物成本和质量的控制;另一 方面,每家分店可省却不少厨房设备,减少烹制人手,从而大大减少开支。      三、大家乐十分重视分店位置的选择,选址的原则是:商业区、购物区、 写字楼和住宅区附近行人较多的交通要冲。      四、创业之初,大家乐便十分重视整体形象及食物的宣传;初具规模后, 便开展一系列宣传攻势,频频在传媒曝光。因而,大家乐赶在西式快餐大举 登陆前拥有一个稳固的消费群体,其后开业的中式快餐店也只能望其项背, 勉强分得一杯羹。      五、大家乐善于吸收西式快餐之长处,采用现代企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 理。例如,各连锁店的装修和设计、招牌都有统一标准,菜谱价目表、收银 台、餐桌座应的摆放,厨房卫生条件及员工服饰服务等,都是引进借鉴西式 快餐店的做法。      大家乐的成功,形成了大家乐模式。之后出现的大型西式快餐集团美心, 就吸收了大家乐的做法,西式快餐不限于某一国的风味食物,并且供应一部 分中式食物。                                     两罗操戈      谈到中式快餐业,不能不谈大快活。这不仅仅是大快活在同业中排老二, 紧逼同业泰斗大家乐,更是因为两家同出一门,是一家人!      大快活的创始人是罗开扬兄弟与他的父亲罗芳祥。罗芳祥与大家乐的罗 胜祥是亲兄弟,他们的大哥是遐迩闻名的维他奶老板罗桂祥。罗桂祥的次子 叫罗开睦,罗开睦于1972年与叔义罗胜祥创办大家乐。      最初,罗芳祥和儿子罗开福也在大家乐工作。但没于多久,罗开福执意 独立创业,与父亲双双退出大家乐,于1972年底,在离大家乐不远的地方, 办了一家大快活。不明细的人,见两家店名如此相似,以为大快活是大家乐 的分号。其实两家店完全独立,仅仅在血缘上同宗,两家从开张至今,一直 是竞争对手。      在很长一段时期,大快活不敌大家乐,只能亦步亦趋,步其后尘。      那时,罗芳祥另一个儿子罗开扬,在纽约艺术学院修商业设计。毕业前, 打算在华尔街开办中式快餐店,用他学到的美术知识和商业理念灌输到生意 中去。不料,他的设想遭到父亲与兄长的竭力反对,兄长罗开福写来一封长 信,奉劝他不要书生意气,还是脚踏实地与父兄一道在香港从事快餐业。      1977年,由罗开扬主理并自负盈亏的大快活,在新界的工业城荃湾揭 幕。罗开扬在与 《东周刊》记者访谈中回忆道:“哥哥仍给我自由发挥的机 会,我便趁机将读番书的理念充分运用出来。”      作为大快活连锁店之一的荃湾分店,和父兄打理的大快活有较大不同, 门面风格及铺面装修、桌凳摆放和员工服饰,均由罗开杨一手设计。罗开扬 摸着石头过河,边执业边改进,到他在永乐街开设第四间分店时,借鉴纽约 快餐店的全新风格及方式,并引进电脑系统管理。 
… 页面 104…

     大快活入市较晚,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有人说大快活是大家乐的弟子, 刻意模仿。罗开扬否认这种说法,他认为,若要说老师,美式快餐店才是我 们两家的老师,人家搞了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是大家乐入市早一 步,先学一步,大快活迟一步罢了。罗开扬又说:外界传闻我们两家反目, 同室操戈,我们两家私下关系都不错,聚会时从不谈生意,只是在商言商, 健康地竞争。      两家的竞争,到80年代中期,才起根本的变化。大家乐董事总经理罗开 睦移居加拿大,位于由大家乐主席罗胜祥的女婿接替。      1986年,大快活董事总经理罗开福也移居加拿大,业务全盘交其弟罗开 扬主理。     从1987年起,大快活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平均每年增加10间左右的分 店。1991年,大快活上市,供股集资,实力大增。罗开扬兄弟占5成以上股 权,1993年身家达13亿港元。      罗开扬上台后,大快活由步大家乐后尘,改为步步紧逼,甚至针锋相对。      大家乐的宣传口号是:“永远一百分。”大快活麦芒对针尖:“大快活 精神,挑战无限分。”大快活的挑战,既是对自己,更是对大家乐。     在分店的布局上,两家的分店近在咫尺,形影不离。最初是大快活紧盯 大家乐,大家乐的分店设在哪里,不用多久,附近的街面,必会亮出大快活 的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