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秦皇纪-第5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话如同雷霆似的,轰在所有人的心坎上,个个被雷得如同木桩似的。



“在你们的心目中,三王五帝周公是谓圣人,是吧?你们可知,他们为何成为圣人?”秦异人眼中精光闪烁,反问一句。



三王五帝功莫大焉,对华夏的贡献极大,是公认的圣人。然而,至于他们为何成为圣人,还真能把人给问住。



“君上,三王五帝之所以为圣人,是因为他们有大功于世,为后人颂扬。”淳于越想了想道。



“你这话虽是有理,却是不够准确。”秦异人却是摇头,道:“你只知他们的成功,却不在他们为何成功。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把握时代的脉络,知道该如何做才能还天下安宁,一句话‘与时推移而为功’。”



后人都在赞扬三王五帝周公,是因为他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造福于民,儒家更是把他们奉为教条,一个劲的宣扬要“法先王”。



然而,儒家却是没有看到他们为何成功,要不然的话,孔孟也就不会主张“克己复礼”,要求恢复周公那一套过时的政治理念。



“三王五帝之时,有他们那个时代所的脉络,有他们那个时代的需求。然而,三王五帝与我们眼下所处的时代已经差点好几千年,我们这个时代的脉络已与他们那个时代大为不同了。”秦异人扳着手指头细数起来,道:“三王五帝时,华夏不过中原那么大一块地方,而眼下的大秦疆域辽阔,是其数百倍;三王五帝时的口众稀少,而眼下大秦的口众众多,不下两千万,是三王五帝时的数百倍。已经山河巨变,若是我们再法先王,用三王五帝之法来治理我们这个时代,一定不会成功。”



“有理。”范睢、王翦、黄石公、尉缭、李斯这些具有卓越政治智慧的干才大为赞成这话,无不是重重点头。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他们那样的政治智慧,不少人大为摇头,不以为然。



淳于越大声辩驳,道:“君上,不法先王,无以为治,当今天下归一,必行先王之法,方能令天下安宁。”



此人的迂腐是出了名的,抱着圣人之法不放。



“没错,圣人之法不可废。”立时响起一片附和声。



如此想法者不在少数。



“淳于越,寡人问你,你三岁时所穿袍衫需布几尺?”秦异人却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再发一问。



“两尺。”淳于越很不想回答,却是不得不回答,因为他很想弄明白秦异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你七岁时所穿袍衫需布几尺?”秦异人再问。



“三尺。”



“十岁呢?”



“五尺。”



“如今需布几尺?”



“七尺。”



秦异人和淳于越一问一答,引来一众人个个睁大了眼睛,打量着秦异人,这穿袍衫与所议国事有啥干系?



“淳于越,如今的你还能穿儿时用两尺布所做之袍衫吗?”秦异人再发一问。



“不能。”如此明显的事儿,还要在这里相问,淳于越大为不屑,不住裂嘴角。



“为何不能?”秦异人又问。



“嗤!”淳于越讥笑一声,道:“如此明白之事,君上何须多问。”他已经不屑于回答了。



“你所说的明白之事,无非就是你的身胚更加高大了,儿时两尺布所做之衣已经不合你的身胚了。你明白这个理,为何就不明白三王五帝之时的事儿已经不适合于今日今时?”秦异人这才给出结论,道:“三王五帝时犹如你儿时,如今眼下时局犹如眼下的你,你可懂?”



“妙!妙!妙!”秦异人话刚落音,一片赞扬声响起,不少人微微颔首,大为赞成。



这比喻非常形象,三王五帝时代,是华夏的发端时期,很多东西处于萌芽状态。到了战国时代,可以说已经很有成就了,疆域更广了,口众更多了。



“这……”淳于越很想反驳,却是找不到词儿来反驳。



他要想反驳,除非他承认他眼下还能穿上他儿时用两尺布所做的袍衫。



“大秦要想治理好天下,就是要踩在圣人的肩上,如此方能站得高,看得远,深谋远虑,天下才会安宁,成就更大的功业。”秦异人掷地有声,道:“而不是如你淳于越所说,法先王,不顾先王所做之事对与否,一咕脑儿的照搬过来。圣人成功的经验,大秦可以借鉴;圣人的教训,大秦要吸取,这才是正确之法。”



“好!”一片叫好声响起。



经过秦异人这番解释与说服,很多人已经转过弯来了,大为赞成这说法。



“三代之法就是分封,分封的可怕后果,你可知?”秦异人冲淳于越,道:“分封的第一不利,不利于天子制约诸侯。诸侯有土地城池口众,有钱有粮,他们可以为所欲为,不听从天子的号令,更有人起兵与天子对战。这是周室旧事,这是周室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委。”



分封制不能有效控制诸侯,因为诸侯有土地城池,有口众,有钱有粮,就可以建立军队,有了与天子叫板的实力。



在东周之初,周天子与诸侯之间发生过战争,结果是周天子大败,因此事使得周天子的威信大减,不鸟天子的事儿层出不穷,就这样,周天子就不能制诸侯了。



“二不利,不利于廉洁,不恤国人庶民。”秦异人扳着手指头,道:“周公建雒邑,负成王会诸侯,一是为了查治绩,二是为了收取各诸侯的贡赋,也就是礼物。周室视礼物之轻重来定诸侯之忠心与否,这会失察,那些别有用心之人就会以此来蒙蔽天子。淳于越,你是饱学之士,当知此等事不知几多吧?”



“是,很多很多,可以说是层出不穷。”淳于越很不想回答,却不得不回答,因为这是事实。



“天子要收礼物,诸侯就要仿效,我收你收,到了最后,一切礼法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就成了盘剥,不恤民情了。”秦异人感慨一句,道:“山东之地疆域比大秦广,口众比大秦多,最终却是为大秦所灭,原委为何?因为他们盘剥无度,赋税不定,随时可以更改,国人庶民度日艰难。淳于越,你是齐人,你可知齐人是如何痛恨此等之事吗?”



“知晓。”淳于越额头上的冷汗流了下来。



秦异人说的是实情,谁都得承认这是真的。如此盘剥,就是从周天子开始的,周天开子要收礼物贡赋,诸侯能不收吗?



上行下效是也!



“分封制的第三个不利之处,就是没有才智之士出人头地的机会。”秦异人脸一肃,沉声道:“你们之中,不是所有人,也是绝大部分人有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吧?”



“是呀。”一片轰然响应声响起,如同雷鸣似的,不少人更是摇头惋惜。



“你们再看看朝堂上,范睢、黄石、尉缭、蒙骜、韩非、李斯、蔡泽、范增,他们都是山东人,他们之所以入秦,是因为大秦有他们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大秦之所以能给他们提供用武之地,是因为大秦实行的是郡县制,而不是分封制。”秦异人指点着范睢他们道。



范睢、黄石、尉缭、蒙骜、韩非、李斯、蔡泽、范增他们不是秦人,却是在秦国被重用,就是因为秦国没有进行分封制,而是郡县制,有才者可以被重用,无才者只能靠边站,不会出现“站着茅坑不拉屎”的现象。



这太有说服力了,淳于越身子一躬,道:“淳于越明白了,大秦当废分封,立郡县。”(未完待续。)



第八章革新举措



淳于越这人很是迂腐,历史上要求秦始皇效法三代之制,进行分封,因此而引发了焚书坑儒,令秦朝背上骂名。



如今,他却被秦异人说服了,终于意识到分封制的问题所在,赞成郡县制。



此人改变了看法,那么应该不会有焚书坑儒之事了。秦异人倒没有拿儒家开刀的想法,虽然儒家迂腐,不切时用,然而,儒家还是有其可贵之处。因为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是最善长粉饰的了,若是用得好的话,足以令秦国得到莫大的好处。



“君上,淳于越还有一事上奏。”淳于越在分封一事上没有得到奖赏,心有不甘,忙道。



“哦。说吧。”秦异人道。



“君上,如今天下归一,列国的文字不能用了,大秦当重订文字。”淳于越忙道。



“善!”秦异人微一颔首,笑道:“先生说得对,如今天下归一,列国的文字是不能用了。你们知道吗?寡人每天看奏章,这叫一个头疼,有用齐文写的,有用赵文写的,有用楚文写的,有用燕文写的,有用魏文写的,有用韩文写的。寡人光是请人来译,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这书同文是必然之事。”



终于提出了一条让秦异人赞赏的建议,淳于越大是满意,昂头挺胸。



“先生此议甚好,赏酒。”秦异人右手一挥,立时有内侍端来一爵酒。



淳于越先是谢过秦异人,这才接过酒爵,一饮而尽,痛快淋漓。作为名士,要是没有得到赏酒,那太没面子了。



“敢问君上,要以何种文字一统天下文字?”淳于越打量着秦异人问道。



“先生如此问,是有定见了,你以为何种文字为宜?”秦异人并没有回答,而是反问。



“君上,淳于越以为秦国的籀文为宜。”淳于越忙道:“秦一天下,秦之籀文推行天下最为合适。”



“没错。”一片附和声响起。



秦国统一了天下,秦国的籀文成为统一的文字,似乎是天经地义。



“不!”秦异人却是断然否绝:“以何种文字一天下文字,这需要饱学之士来考证。哪种文字是华夏的正统,代表华夏的传承,就用哪种文字一天下文字,并一定非要秦国的籀文。”



文字这东西不同其他的,看上去不是很重要,其实极为重要,这是一种传承,代表着华夏的文明,马虎不得。必须要进行考证,正统者,代表华夏传承者,方能推行天下。



历史上,秦始皇把秦国的籀文推行天下,那是因为经过饱学之士考证之后,一致认为秦国的籀文是最正统,最能代表华夏传承。原因在于,秦国所得之地是周室旧地,也就是岐丰之地,秦国继承了周室旧地后,同时也继承了周室使用的文字。



而周室使用的文字又是源自于商代文字,商代文字又源自夏代。是以,秦国的籀文是列国文字中最为正统的了。



“君上胸怀比大海还要宽广,淳于越佩服。”淳于越身子躬成九十度,毕恭毕敬的道。



秦异人不用秦国的籀文,而是要经过考证,选其最为正统,最能代表华夏传承的文字推行天下,这份胸怀极为宽广,令人服气。



“君上圣明。”殿中人无人不服,齐声颂扬,用词不是“英明”,而是“圣明”,由此可见他们是多么的服气。



就这样,这议事越来越融洽,气氛越来越好,人人抢着建言献策,畅所欲言。



最初的几天,来自山东之地的读书人、饱学之士有不少人被申斥了。因为他们还不太习惯秦国朝堂的整肃,说着说着就犯了指责攻讦的错误。过了几天,他们习惯了,就未再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所议之事,最初的分岐比较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达成的共识越来越多,分岐越来越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