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反特反谍奇战写真-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附近设有电讯侦测总台,由军统所派的特务肖坚白任总台长。苏联派有一个副总台长和几十名技术人员,在南岸汪山 建有两幢宿舍专供苏联人员住宿。该所结束后,该处改为军统汪山农场。这个所虽是由军令部出面,实际是由军统主持与苏联进行合作,专门侦收和研究翻译日本陆空军无线电通讯密电码的。苏联方面提供了一批供侦收 用的电讯器材。名为合作,实际上是彼此都想把对方侦译日本密电码的技术 学过来,而把自己懂得的一套又不要让对方学去。戴笠曾把留学苏联的中共 叛徒谢力公、吴景中等人派去担任该所的科长(苏联方面派副科长),其他 一些工作人员也大都是由戴笠选派去的军统特务。

戴笠一方面指使派在该所的电讯部门特务去偷学苏联人员在这项工作中的技术方法,同时还指示他们应多方设法去和苏  联人员接近,想从中收买 拉拢个别的苏方工作人员,妄想在苏联内部去布置情报工作。戴对谢力公抱 有很大的希望。谢的俄语很流利,一向长于交际应酬,戴特别拨出在赣口街 附近的一座小洋房交与谢,作为联络苏联人员之用。谢的举止很阔绰,一切 交际费用都由军统支付,曾花了不少的钱,但却没有听说得到什么结果。当 时郑介民的老婆为此常发牢骚,说郑兼任该所副所长,却远不如该所的科长 阔气。郑在兼任副所长期间,平日也很少过问该所的工作,一直交由军统去搞。 有人偶尔问到他这个所的情况时,他总是神秘他说:“这是秘密,暂时还不 宜公开,将来等到对日作战取得最后胜利,一定会有惊人的成绩在报上公布 的。”实际上他有许多问题也弄不大清楚,除了邀请苏联人员赴宴时他去参 加一下,他连设在南岸的侦测总台都没有去看过一次。谢力公有事也是直接 找戴笠请示,有些事告诉他一声,有些连事后都不和他谈,他也从来不去追 问。

拥有四枚外国勋章

1940 年夏天,蒋介石叫戴笠加强军统在南洋各地的特务活动,戴因郑对 南洋情况较熟悉,要他赴甫洋一带视察,开展军统在海外的组织工作。他认 为这些地方都是英国的殖民地范围,必须与英国有密切联络,以免引起英的 不满。他去视察时,英方面特派两名特务随他一同前往。同年秋,通过郑与英接洽,决定成立一个“中英情报合作所”,英国派 特务安德逊到重庆正式商谈中英情报合作问题。蒋介石决定用军统负责与英 国合作,戴笠即推荐军统特务武装部队头子、军委会别动军司令周伟龙兼任 该所主任,安德逊任副主任。中英情报合作所成立时,戴笠在军统局举行纪念周上特别称赞郑“为军 统发展国际情报工作做出新的贡献”。这个所设在重庆小龙坎红糟坊周家湾别动军司令部旁边。合作内容主要 是由军统向英方提供有关日本陆海空军在中国沿海及大陆活动的情报,其中 着重于日本空军的情报。军统曾应英方要求,派了一个特别工作小组,先后 在香港、印度(日寇占港前去印度的)工作,专门侦测日空军的活动和研译 日空军的密电。当时英方对这个工作组很重视,并多次想派人学习军统侦译 日空军密电的技术,军统始终不肯把这个部门所取得的经验向英方提供。1942 年,戴又要郑以军令部二厅名义派军统特务李汉元、吴文字等 10余人去缅甸工作,还由英方派遣几名特务随同前往。

郑最得意的一件事,是 1942 年 1 月间,他对盟军在新加坡的作战方案 提出自己的意见,后来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当罗斯福和邱吉尔决定要保卫住 盟军在远东的军事基地新加坡时,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英国上将魏菲尔在 新加坡召开同盟国军事会议,商讨保卫新加坡的计划,蒋介石除了派杜聿明 等前往参加外,还派郑介民前往担任有关情况方面的联络。郑去了之后,不 但没有受到魏菲尔的重视,连当时新加坡英军总司令对他也很冷淡。他只是 和魏菲尔总部的一些高级幕僚人员有所接触,并没有正式参加这次会议。一 向非常骄傲的魏菲尔,在这次会议上坚定表示:只要缩短防线,集中兵力, 确保新加坡是决无问题的。郑介民却向魏总部的幕僚人员提出了他的不同意 见。他认为新加坡是绝对没法防守的,不如集中力量坚守印度尼西亚,使之 成为西南太平洋盟军的反攻基地,坚守印尼比坚守新加坡  要有把握。当时 他的这些言论,完全没有受到魏菲尔的注意。郑从新加坡回到重庆,又把这一意见向蒋介石提出,蒋对他的话相当信任,曾正式转达魏菲尔,也同样没有被采纳。 还不到半个月,日军便集结大量海陆空军猛攻新加坡。这个为英国经营多年、费资达 6000 万英镑建成的所谓远东第一巨港,加上有 6 万多名防守的 英军,只有 10 多天时间,便于 1942 年 2 月被日军攻陷,魏菲尔仓皇率领总 部人员逃往荷属爪哇。

这时,不仅在蒋介石和在重庆听到过郑意见的人,认为郑果然“料事如 神”,连魏菲尔在致电蒋介石的时候,也有悔不听郑言而遭此惨败的表示。 蒋便再度派郑去爪哇与魏联络。这次魏菲尔的态度便与以前完全不同,据郑 回来时说,连魏菲尔都亲自去机场迎接他。不过这次郑却没有看得准,当他 刚从爪哇回到重庆,正预备再去的时候,日军又乘胜向印尼大举进攻。不出 一个月,爪哇也被日军占领。魏菲尔只身乘飞机逃往印度,防守印尼的几万英军和魏菲尔总部军官都成为日军的俘虏。 在一败再败以后,西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部也一度宣布解散,魏菲尔仍回原任——驻印英军总司令。以后蒋介石还经常派郑去印度和魏菲尔联络。 后来英国派蒙巴顿在锡兰任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时,郑也曾去锡兰和蒙巴顿 联络。在协同对日作战中,郑曾提出过不少的意见。

蒋介石认为郑在和盟军打交道时还有一套办法,以后又指定他参加在重 庆举行的中美联合参谋会议。当时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美军驻华总司令的魏 德迈,对郑的印象也相当好。

郑对军事问题一向爱提出他的分析和判断,虽然有时估计错误,但偶尔 也能说中几件。他最爱向人夸耀的另一件事,是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日期被 他猜中了。  1944 年夏,郑和魏德迈总部的一些美军将领们谈话,大家预测 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许多美军将领们谈的都不着边际,只有郑指出 6 月初 很有可能。当时大家也只是认为姑妄言之,并没有人相信他的话。

隔了不久,盟军果然在 6 月 6 日那天从法国诺曼底登陆。消息传到重庆, 许多听过郑那次谈话的美国军官立刻想起他事前说的日期完全正确,见到他 的时候都称赞他是神机妙算,居然能这么准确地计算出盟军登陆的日期。这 时他便大卖其野人头,瞎吹一顿。魏德迈听到这些话以后,还当面称赞过他。 原来,他这次猜中的根据,主要是从整个战局来看,认为第二战场开辟不能 再拖延,而且各项准备也已就绪,不会出今年。至于日期的确定,他是根据 英伦海峡每年 6 月初天明前涨潮最大,在那几天登陆最适宜。他一面向人夸 耀他学识渊博,一面也暗示他消息灵通。郑的这些预言虽然受到一些人的重视,使他沾沾自喜。但他的老婆却常常当着许多人的面揭他的底。每当他正津津有味地向人说这说那的时候,他 老婆往往从旁插嘴叫别人不要信他乱吹。一次她说:“抗战开始,他认为香 港最安全,把贵重物品和行李寄存在香港,可以保险,结果香港很快沦陷, 东西全部丢光。”她越说越气,用手推他、捶他,要他把东西还来。他这时 只是苦笑一下,还是继续向人讲下去。

中美合作所成立之初,原来听说除由戴笠兼任该所主任外,还准备由他和美特头子梅乐斯一同为副主任。以后不知是什么原因,他这个兼副主任的 职务一直没有落实。郑在中美所虽然没有兼任职务,但他却非常热心于中美所的种种活动,并常与梅乐斯往来。中美所第一、第二次签订合同时,他都参加了。他在重 庆期间,每逢中美所举行集会和盛大宴会时,他和戴笠都是以“主人”身份 来殷勤招待美国特务。席间,他总是喜笑颜开,用些滑稽幽默的话来逗美特 们开心。每 当戴笠不在重庆时,有关中美所的问题都由他出面与梅乐斯商谈。 许多美特都喜欢找他聊天,并当面称赞他是“一位很有风趣的人物”。

戴笠死后,梅乐斯从美国到南京吊唁,郑特意从北平赶到南京,一连和 梅乐斯长谈了几次。他希望再度恢复美蒋特务合作,梅乐斯也表示在对付中 国共产党方面愿意再尽一点力量。以后不知是什么原因,直到全国解放,美 国还没有把这一组织恢复,使他很失望。最后,美国才同意在保密局内成立 一个“中美办公室”,继续进行支援军统的反动活动。

郑对美国“特使”马歇尔,恭维备至。马歇尔九上庐山,他几次参加迎 送。有次马歇尔夫妇去找蒋介石,他跟在两乘大轿后面走了 10 来里路。那次 他穿着整齐笔挺的军装,连外衣都为汗水湿透。他有支气管炎的老毛病,每到冬天发作得最厉害。所以路上被弄得上气不接下气,支气管炎大发,回到 南京医了很久。他老婆埋怨他,他却认为这次当马歇尔的跟班,是有很大的 政治意义的。郑介民在和马歇尔的往来中,虽然极力为这个伪装的“和平使者”到处 吹捧,但后来他认为马歇尔帮助蒋介石还不够积极而在背地里有些埋怨。有 次他在保密局对几个处长级的大特务发牢骚,说许多事没有能够按预定的计 划弄好,使国民党吃了许多亏。郑介民和司徒雷登虽然早就认识,但关系不深。1932 年,郑在北平任特 务处华北区区长的时候,用以掩护的职务是北平军分会的上校参谋。当时司 徒雷登任燕京大学校长,交结的都是国民党的达官显贵,对这个上校参谋并 不着在眼中。郑虽然很想巴结,也没有巴结得上。司徒雷登这个“中国通”被日本人囚禁了几年,于 1946 年继赫尔利担任 美驻华大使。这时,郑的地位也和过去不同了。彼此都感到需要拉拢一下, 但又不便直接去找对方。当郑向保密局办公室主任黄天迈谈到这件事的时 候,黄告诉他司徒雷登也早有意和郑谈谈。黄是燕大学生,曾任国民党政府 驻巴黎总领事,抗战期间投入军统当特务后,当过军统局第一处副处长、海 外区区长,主管海外情报。抗战胜利后,黄天迈在平津专搞国际情报工作, 主要是和美国驻平津人员进行联系。黄和司徒雷登的秘书傅泾波是燕大同 学,两人私交甚好。当傅带黄会见这个老校长,谈到他在郑介民手下工作时, 司徒雷登便在黄面前称赞郑是“国民党中有数的军事谋略家”。郑听到这样 称赞他,更是急于希望能早日同这个被蒋介石尊为上宾的新大使见面。据黄 天迈说,当他和傅泾波联系好以后,郑第一次去见司徒的时候,两人一谈就 是几个钟头,越谈越有劲。郑介民在北平时,司徒雷登每次来平津活动,郑都赶去迎接。司徒在南京过 70 岁生日时,郑没有来得及赶去,便叫人买了一个漂亮的寿幛送去,并 专电向其祝寿。郑介民善于讨好帝国主义,也深为蒋介石所嘉奖,并且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