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朝好女婿-第5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永一挥手,几个太监扑上来,拉着她就朝外面拖去。

    看到抢天呼地的马昂小妾,张永心中冷笑:跟咱家斗,你这个蠢妇,还差得远!

    如果苏木在此处,只怕要气得吐血:我写这道折子,不过是想重回政治中枢,这个什么孕妇,我根本就不认识啊!

    “好,太好了,苏木这折子说得真好,有理有据,定然能够说服内阁的。”正德又反反复复地看着那奏章,一脸的兴奋:“鞑靼可恶,连连入寇,朕可不是光挨打而不还手的圣人。”

    打铁趁热,张永忙道:“陛下,苏木如今只是兵部会同馆大使,职位低微,也只是正六品食秩,没资格上早朝,没资格进皇城的,又如何去和内阁理论。要不,给他换一个职司,也方便为君父效力?”

    一听到张永的话,正德的脸就冷了下来,淡淡道:“再说吧,你先将折子拿去内阁,叫阁老们议一议。”

    张永心中叹息:万岁爷这是还不肯原谅苏木啊!



第八百四十二章 愤怒的张太后

    夜幕低垂,慈圣张太后的寝宫里依旧灯火通明,来来去去都是人,但无论是宫女还是太监都无一例外地面带忧虑和惊恐。

    福王千岁病倒了,大约是天气实在太冷,又吹了冷风,千岁一回到皇宫里就开始发高烧,说胡话。

    要知道,他可是正德皇帝唯一的骨血,大明朝江山唯一的继承人。虽然他母亲出身不好,虽然万岁爷对这个懦弱的皇子也是心中厌恶,但张太后却这个皇孙的喜爱和宠溺,大家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于是,慌忙传了大医,又忙乎了老半天,千岁这才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但小孩子体温比起成人来要高些,病情也会反复。宫中众人不敢马虎,皆小心地在一边侍侯着。

    精舍之中,张太后正拿着苏木的折子仔细地看着。

    林森则小心地侍侯在旁边。

    “写得不错,苏木的文字越发长进了,大巧不工,浑然天成,倒有些宋朝时苏洵的味道了,哪一天也让他写一篇《辩奸论》出来看看。周昂小妾的事情,他做得不错。不过,以这种手段,只怕万岁爷心中不会欢喜的。陛下的性子,哀家最清楚不错,最讨厌别人的胁迫。苏木……这次却是下了一步臭棋。”

    在别人面前说起如此重大的军国大事,而且,看她老人家的样子,好象很关心苏木,林森心中一阵紧张。

    他猛地跪在张太后面前,重重地磕了一个头,突然哭出声来。

    张太后放下折子,惊讶地问:“林森,你怎么了?”

    不问还好,一问,林森声音越发大起来:“太后,太后啊,奴婢听人说,福王千岁之所以病成这样,那是被周昂的小妾带去水阁吹了风。当时,吕芳想跟着过去时候,却被那女子给赶开了。”

    “奴婢觉得,这个臭女人定然是心坏不轨想对殿下不利。若是殿下病重夭折,她又得了万岁爷的欢心……奴婢不敢想象下去……”

    “什么!”张太后悚然动容:“竟然如此,好个贱人,竟然胆大妄为到这等程度!”

    说到这里,张太后一脸的狰狞:“林森。”

    “奴婢在。”

    “马上让东厂的人逮捕周昂和他的小妾,严查,必须严查!”

    “是,奴婢这就去办。”

    林森刚走出精舍,太康公主就红着眼睛冲进来,大哭道:“太后,载垣怎么了,他若是有个三长两短,女儿也不活了……”

    儿子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这次福王病得这么厉害,太康什么顾不啦,大半夜的直接跑进皇宫里来。

    “住口!”张太后生怕女儿说失了口,威严地喝了一声,下令身边人退下去。

    等左右退下,屋中再无他人,太康还在不住地哭着:“太后,载垣病得好厉害,刚才女儿过去看过,那额头烫得跟火炭一样。太医下的什么药啊,根本就没有用处,要不,再换一个太医来看看?”

    “住口,不过是伤风感冒而已,就算是成年人,吃了药也得十天半月才好得完全,更何况是一个一岁多的孩子。”

    “太后,都怪你,都怪你。”

    张太后愕然:“怎么怪到哀家身上来了?”

    太康气道:“都怪母后你太娇惯载垣,女儿将好好的一个儿子放在太后身边,结果却养成这样。”

    张太后怒道:“混帐东西,反怪我没养好你儿子,我养你皇帝哥哥和你这么大,也不见你们有什么不对。你心疼儿子,哀家还心疼孙子呢!”

    说到这里,她的眼圈也红了。

    太康性子本就急:“太后倒是养的好儿子好女儿,又如何,皇帝哥哥不是被你老人家养得不能生育了吗?”

    张太后气得一张脸铁青,正要发作,看到哭成一团的太康,突然颓丧地坐了下去,叹息一声:“说起来,太康你身子也结实,那苏木更是魁梧雄壮,怎么生的孩子这么孱弱,不对啊。太康,你老实告诉哀家,福王究竟是不是苏木的。”

    太康大怒:“不是他的又是谁的,太后你当我太康什么人,我也是个贞烈女子,早就将苏木当成我的丈夫,自然要为他守住贞洁。”

    “守住……”太后冷笑一声。

    太康想了想,就道:“其实,这事女儿也想过。当时怀福王的时候,又想着要送进宫来。女儿一是惊恐,二是伤心,估计当是因为太忧郁,这才伤了娘胎里的载垣。”

    张太后一琢磨:“大概是这个缘故吧,太康,这些年苦了你。”

    太康抹了摸眼泪:“女儿不苦,只要福王过得好,女儿就算吃再多的苦也心甘情愿。”

    张太后恨狠道:“太康你的苦,这个世界上也只有娘知道,可恨那苏木却不晓得,依旧在会同馆做他的逍遥名士,世界上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情?”

    太康听她说起苏木,停止哭泣,看着张太后:“太后,你不要怪苏木,一切都是女儿的错。”

    张太后:“这事你也别管,哀家自有计较。苏木想逍遥,哀家偏不如他的愿。”

    太康:“太后……娘……”

    张太后:“得叫他回到中枢。”

    太后用手指点了点那本抄录过来的苏木的请用兵山西折。

    太康大为惊喜,扑到太后怀里,用手搂住她的脖子:“我就知道娘不会不管苏木的。”

    “体面些,都是做母亲的人了,还撒娇。”张太后面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

    这对于一个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来说,这份慈祥却是难得一见的。

    当夜太康就住在皇宫里,在福王床前守了一个通宵。

    接下来七天,她都没有离开。

    正如张太后所说,小孩子受了风寒,没十天半月好不了。福王的病情反反复复,到第五六总算退了烧。

    太康也熬得瘦下去了一圈。

    同时,苏木的折子在朝堂里激起了万丈波澜。

    “什么,让我依旧去做翰林院侍读,兼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做福王的老师,福王又没有被立为太子。”苏木接过圣旨,有些愕然。不过,他立即就明白过来。

    这是皇帝方便让自己进皇城,以便说服群臣同意对山西用兵之议。



第八百四十三章 苏学士这回是名副其实了

    翰林院侍都这个职位品级不高,只正五品,却能够随时出现在皇帝驾前,陪万岁爷读书。这可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官职,通常说来能够得到这个职位之人,都是天子近臣,将来很有可能被选拔入阁。

    比如当年的杨廷和,就做过弘治皇帝的侍读学士,并教导正德许多年。

    到前年,就被增补入阁做了大明朝的次辅。

    可以说,一旦做了这个官职,就是坐上了宰辅的直升飞机。

    看到这道省治的时候,苏木第一反应就是惊喜,继而得意。

    他入翰林院三年,散馆之后就从正七品升为正六品,如今投闲置散两年,就成为侍读学士。只五年就升到正五品,以自己的年纪,这个升官速度堪称惊人。

    传了出去,还不羡煞他人。

    “难道是正德对我苏木胸中的芥蒂已经彻底消除了?”苏木摸了摸嘴唇上浅浅的胡须,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切,不过是方便对山西用兵而已。

    而且,自己身上所兼的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一职,很有可能是太后的意思。

    所谓詹事府,就是掌管皇后、太子家族事务的机构,最早设置于明太祖洪武年间。

    洪武元年正月,中书及都督府议,仿元旧制设中书令,欲奏以太子为之。帝曰:“取法于古,必择其善者而从之。元人事不师古,设官不以任贤,惟其类是与,岂可取法?且吾子年未长,学未充,更事未多,所宜尊礼师傅,讲习经传,博通古今,识达机宜。他日军国重务,皆令启闻,何必效彼作中书令乎?”乃令詹同考东宫官,设少师、少傅、少保、詹事、率府使、谕德、赞善,宾客等官。

    詹事府由于直接管理东宫具体事务,又负责起教导储君的职责,官员对太子的影响最为直接,所以明太祖慎择其人,常以勋旧大臣兼领其职。

    明朝中期之后,詹事府的功能被逐步弱化,变成翰林院官员转迁之阶,不在负责具体事务。而太子的教育,则多由侍读、侍讲学士担任。

    不过,即便如此,詹事府的官职依旧具备强烈的政治意义。你只要进了詹事府,就说明你是太子的班底,是下一任皇帝龙潜时的旧人,将来必将受到重用。

    尤其是左庶子一职更是要紧,据苏木所知道的,明朝有名的大政治家大改革家张居正就曾经在裕王府邸担任这一要职。等到裕王登基之后,张居正就顺理成章地做了内阁辅臣。

    旁人若是做了这个官儿,只怕早就喜欢得难以自执,可惜,此刻的苏木只能苦笑了。

    说起皇帝龙潜时的旧人,我苏木不是已经做过一次了吗,怎么现在又去做福王的东宫辅臣?

    这不是捉弄人吗?

    “好了,圣旨已经颁完,苏学士领旨吧!”以前世人都称苏木为苏学士,不过是一种尊称而已,到现在才名副其实了。前来宣旨的太监笑眯眯地将圣旨塞到苏木手头:“陛下口喻,让苏学士你明日卯时到西苑豹房精舍候着,届时,陛下会与内阁众阁老,司礼监众监一道议论对鞑靼用兵一事。”

    “臣,苏木,遵旨。”苏木郑重地接过圣旨,问:“公公看起来面生,敢为尊姓大名。”

    “不敢,再下姓袁,在干爹张永公公手下听差。”袁太监见苏木说得客气,慌忙拱手做礼,然后又用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道:“干爹叫小的同学士说,这道圣旨是太后的意思。陛下那边,好象对学士还有些不满。干爹说了,学士明天在豹房议论的时候,得把细些。”

    苏木心道:果然如此,却不知道太后为什么要让我做福王的老师。

    就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赵葫芦忙上去,将一叠钱票悄悄地塞到袁太监手头:“小人送公公。”

    袁太监这才眉开眼笑地去了。

    又看了一眼圣旨,苏木不觉皱起了眉头。这两年他韬光养晦,一直呆在兵部会同馆里做小官,虽然也有跟官场上的人往来。但宫里的事情,却已经是两眼一抹黑。

    本以为正德皇帝没有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