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朝好女婿-第4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酒楼里出来,上了轿子,段炅本欲回家去。

    可一想到自己以前同苏木的过节,心中却有一股浓浓的恨意涌起来,身子一震:这却是一个好机会,如果把握好了,定叫了苏木名声丧尽,被革除功名,无缘参加今年春闱也是可能的。真到那时,才真真是大快人心,出了我胸中的一口恶气啊!

    恶念顿生。

    想到这里,段炅将头伸出去,对轿夫喝道:“去城西玉渊潭外,焦芳焦侍郎府!”



第五百九十三章 若是不中才怪了

    焦芳是这一期春闱的两大总裁之一,另外一个主考官是王螯。

    满朝的人都知道王大人身份尊贵,一向不怎么管事。而焦大人则是吏部左侍郎,执掌着吏部的日常事务,负责给全天下的官员发官帽子,位高权重,只差一步入阁为相。

    所以,今年这一场会试的主事人自然是焦芳。

    如果能将这一期考试题目泄露的消息告诉焦芳,不管是真之假,苏木免不了一场大麻烦。立即就会被焦大人给捉了,仔细盘问,一来二去,这一期的春闱也别想参加了。

    段炅的父亲和焦侍郎乃是同窗,以前在政治上也互相帮过忙。他能够进通政司做八品官,还是焦芳帮的忙,两家关系非常密切。

    特别是上次来焦府和焦侍郎误会尽去之后,段炅进焦府就好象回自己家一样。

    等到了焦侍郎府,早就有一个门房将他迎进客厅。

    待到段炅提到要见焦芳,门房笑道:“段大人忘记了吗,我家大老爷早在几日前就被接进贡院,不到考试完结,也回不了府。”

    段炅这才拍了一下额头:“这几日我忙着温习功课,累糊涂了,却是忘记了此事。”

    心中不觉一阵懊丧,本打算借这个机会好好地摆苏木一道,坏了他的前程。却不想忘记了这个关键,哎,好运的家伙,苏木,咱们的帐以后再算吧,今日且放你一马。

    正要告辞而去,就看到一个高冠鲜衣,貌白晳修伟的中年官员走了进来,很随意地坐在椅子上,端着杯子吹了一口气,就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

    看情形,此人同焦芳关系定然异常密,在焦府也非常随便。

    此人身上穿着大红官袍,看胸口的补子,竟是正六品的朝廷命官。

    段炅站起来,正要上前见礼。门房笑着介绍说,此人乃是吏部主事,张彩张大人,弘治三年的进士,和焦老大人乃是密友。听说焦侍郎收藏了一本黄山谷手写的《金刚经》,就找上门来观看。

    张彩听到门房这么说,哈哈笑道:“焦侍郎小气得很,让他拿黄庭坚的真迹一观,就跟要了他的命一样。本官也只能趁他进贡院,才偷偷过来看上一眼,你可不能告诉焦侍郎。”

    门房苦笑:“张大老爷要看,小人怎么敢拒绝,老爷将来回府,也不敢说。”

    听到此人的姓名,段知事心中吃惊。

    六部,或者说所有的中央机构中,吏部排名第一,负责官员任免。也因为如此,吏部尚书被人称之为天官。

    张彩这种吏部主事,负责部中文书往来和日常杂务,看起来也没什么。可因为联络上下左右,权力却是不小。

    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官,却极具能量,即便是一省的巡抚见了他,也要客客气气地喊一声:“张主事。”

    想不到这么一个人物竟然是焦芳这里的座上客。

    又想起最近京城的传言,说是焦侍郎将来有大用的可能。不然,怎么可能将他从南京那样的养老院调会京城,如今又做了会试的大总裁?

    听到门房这么说,张彩哈哈一笑,目光就落到段炅身上。

    见段知事长身玉立,风度翩翩,就微微点了点头。

    门房忙介绍说这位段大人乃是通政司的知事,张彩又是一笑,道:“年前你们通政司将邸报一分为二,有点意思啊,倒是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有了这个话头,段炅忙解释说这邸报乃是吴世奇所为,同知事们没有任何关系云云。

    他这一番解释,张彩听到仔细,时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好象是知道些什么的样子。

    等段炅说完话,张彩抚摩着胡须,道:“吴世奇这人,本官倒是听过,他在沧州就弄出了不小的动静。不过,他本就是个糊涂人儿,倒没什么才具。你们,通政司可有一个叫苏木的人?”

    听他提起苏木的名字,段炅刚开始时并没有在意思。毕竟苏木的诗词小说如今正红,尤其是那本《红楼梦》,卖到洛阳纸贵,京城中人几乎是人手一卷,苏木的大才子名声甚是响亮。

    换任何人,对这么一个人物都难免好奇。

    段炅恭敬地道:“回张主事的话,苏木正在我通政司做知事。”

    “那就是了,难怪邸报弄成这样。吴世奇命好,有苏木这样的人物做他的女婿。”张彩又是淡淡一笑,然后问:“段知事,马上就是春闱了,听说苏木要参加今年的会试,此事可真?”

    “啊,苏木是吴世奇的女婿?”段炅震惊了,他万万没想到这两人还有这样的关系。

    张彩:“也不算是,只听人说,苏、吴两家有个口头约定。只等苏木中了进士,才迎娶吴世奇家的女儿。毕竟,科举要紧,不能在这上面分心。”

    段炅惊得面容大变,深吸了一口气,平定下激荡的心绪,回答道:“是的,不但是他,就连下官也已经早在两月前去礼部报了名。”

    张彩见段知事和焦府关系密切,说话也随便起来:“以苏子乔的名声,想必这次会试定然是能中的,搞不好还要点翰林的。”

    段炅对苏木恶感甚甚,自古文人相轻,顿时有些不服气了,忍不住低低冷笑:“与苏木同事两月,依下官看来,苏子乔诗词话本乃是一代宗师级的人物,可这八股文章嘛,却欠些火候。”

    张彩一呆:“此话怎么讲,难不成苏木的八股文不成?”

    段炅淡淡道:“也不是不成,只能说他或许有中进士的可能。但如果要进一甲,或者考一个庶吉士,只怕不成。这两月,下官和苏木也经常切磋交流八股时文。依晚辈看来,倒是普通。”

    张彩皱起来眉头,忍不住喃喃道:“苏子乔若是点了翰林,倒也罢了,反正国家有制度。他一旦进了翰林院,观政几年,无论是下到地方,还是进六部,都是成例可循,也用不着我们吏部操心。可他若是仅仅中一个同进士,或者赐同进士,倒是让人为难了。”

    见张彩说得郑重,段炅心中咯噔一声,感觉到什么地方不对。

    就小心地试探道:“张主事,又有什么好为难的。直接下到地方上做个正七品的知县,或者在中央部院补个缺就是了。还有,会试这种事,谁也没把握必定能中,或许苏木名落孙山了呢?”

    接下来,张彩的一句话让段炅大惊失色。

    张彩摇头:“不会,苏子乔是不会名落孙山的,若是不中才怪了。”



第五百九十四章 张彩的为难

    段炅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小心地问:“张主事缘何这么说?”

    张彩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时口快,笑了笑,反拿眼睛看着焦芳的门房:“有的事情,段知事只怕并不清楚。”

    门房忙解释道:“段知事乃是我家老爷同年之子。”

    这句话的含义是,这就是自己人。

    而张彩和焦芳虽然是上下级关系,可两人却是政治同盟。两人一个是吏部主事,一个是吏部左侍郎。

    平日间,张彩以焦芳的得力助手自居。

    听门房这么说,张彩才笑道:“段知事的意思本官明白,科举场上的不确定因素实在太多。题目怎么出,主考官判卷的口味都直接影响到你能否中式。如果碰到你顺手的题目,就算在寻常的考生,也能轻易中了。反之,若是碰到你不擅长的题目,就算你是解缙在世,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

    “或许段知事以为本官说出这种话来,是因为苏子乔在诗词上的名声吧?其实,你倒是想得差了。”张彩缓缓道:“如果本官没猜错,这一期会试的题目必然是苏子乔最拿手的类型。”

    段炅大惊:“下官不明白,还请张主事解惑。苏木擅长什么题目,出题人又如何能够知道?”

    张彩:“出题人或许不知道苏木擅长作什么文章,可大总裁喜欢什么风格的文字,只怕苏木心中一清二楚,还没进考场,就占了个起首。”

    “大总裁,今科的大总裁不是焦侍郎和王大人吗?”说了半天话,春季的北京气候干燥。走了这么长的路,段知事只感觉口干舌燥,就端起茶杯浅浅地饮了一口。

    “是啊,关键在王螯身上。”张彩朝门房挥了挥手,那门房会意地退了下去。

    等他关上门,张彩才悠悠道:“王螯乃是一代文章大家,苏木在他手下读了半年书,几乎天天见面,你说,王学士喜欢什么样的文字,苏木会不清楚?”

    段炅满头雾水:“苏木天在王学士手下读了半年书,天天见面,怎么可能?没听说过王大人收了弟子啊,再说,王大人在以前乃是东宫侍讲学士,也没空闲教授学生啊……难道……”

    如同被一道大雷击中,段炅手一颤,杯中茶水荡出来,淋了一身。

    张彩正色地点了点头:“想必你也是隐约听说过,本官也是最近才知道的。当年正德天子在东宫的时候,苏木就随侍在陛下驾前。乃是万岁龙潜时,最最信重之人。本来,陛下登基之后,要许他一个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的官职,叫他替我大明朝理财的。无奈苏木没有进士功名,大约也是觉得这么去做官,要坏了名声,就坚辞不受。”

    “后来苏木之所以去通政司,大约是为了陛下亲政造势,并把握舆论。邸报那事,肯定是出自他的手笔,好象干得很漂亮的样子。如今,府邸报和御使台隐约有相提并论的架势。”

    “啊!”段炅万万没想到自己身边的一个普通同事,竟然这样通天的背景,整个人都被这消息震得麻木了。

    张彩没发现段知事的异常,叹息道:“正因为苏木这人来头不凡,咱们吏部还真有些为难了。他若是点了翰林还罢,自然去做他的储相,将来如何安置,也不是咱们插得上手的。可如果苏木没考好,却不知道该授什么官职。”

    “下到地方上做知县吧,陛下肯定不会答应。留在北京吧,给个闲职,万岁肯定不会答应。可若是放在户部这样要紧部门做郎中,立即就要被御使们骂得狗血淋头。”

    张彩笑得有点苦涩,叹息着说道:“咱们北方士子这些年被南人压制得厉害,如焦侍郎,不也在宦海浮沉了这么多年,如今才看到一丝亮儿。在南方士人看来,咱们北人根本就算不得读书人。苏木若点不了翰林,怎么安置他却是个大难题。此人可是陛下最看中之人,未来的朝廷新贵。夹在陛下和百官之中,咱们可不好做人做事啊!”

    他这席话将明朝南北士人的矛盾直接摆在台面上。

    在真实的历史上,正因为焦芳和张彩这些进士出身的北方官员受到南方官员的排挤,这才投靠了刘瑾阵营,最后随刘公公的倒台而彻底覆灭。

    段炅也没想到区区一个苏木的安置问题,竟然会让吏部如此为难,内心震撼的同时,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