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朝好女婿-第3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候,苏木和吴老先生才有点傻眼的感觉。吴老先生是第一次在皇城里当官,而苏木以前在西苑东宫侍侯储君的时候,想吃什么,太监们都会抢着去弄。两人这才想起,今日却没有带饭。

    没办法,翁婿二人只得闷闷地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将清茶一杯一杯地朝肚子里灌。

    吴老先生还好,他官职高,有单独的办公场所。可怜苏木要同其他五个知事同处一室,看到众人吃得香甜,唾沫一阵接一阵地涌起来,只感觉这日子过得真是惨绝人寰。

    好在饥饿这种东西持续时间并不长,只要挺过去就好。

    强忍了大约二十来分钟,总算是缓了过来。

    苏木再定睛看去,五个知事的饭菜都非常简单,大多是青菜豆腐,显然日子过得不甚太好。这些人才华出众确实不假,不过,却不是怎么大富大贵人家的贵公子。否则,就不会来通政司做官,早就去油水充足的地方生发。或者,索性在家里读书,等中了进士之后再进仕途。

    正因此肚子里有才,手中无财,知事们大多是满腹牢骚,见了吴老先生这种非正经出身,又做过转运使高官的官员,这才羡慕嫉妒恨,同他顶牛也不奇怪。

    大约是将苏木归类到吴大人的阵营之中,知道他跟大家不是一路人,也没知事搭理苏木。

    苏木也不在意思,就抽出一份折子看起来。

    这一看,还真得了趣。

    这份折子涉及到一件风月案,说是一个女子因为家贫,被丈夫租给了邻村一个老光棍。说是生了孩子之后,再还回来。结果,女子生了孩子之后,大约觉得那个老光棍人还不错,就不肯回家,老光棍平白得了女人,也是心中欢喜,说是愿意出钱买下这个女人。女子丈夫不依,但又贪老光棍的钱财。得了银子,写了契约之后突然翻脸,同老光棍打成一团。这事最后闹到官府,县衙也觉得难办,就上报中央为该如何处置。

    “这事……好狗血啊!”苏木来了精神,又在折子中寻了半天,专挑这种内容读,也不觉得饿了。

    吃过午饭,个人都休息了大约一壶茶工夫。闹了一天,现在也该是处置公务的时候了。

    因为是新手,苏木也不多话,就在旁边观察。

    就连吴老先生也跑过来熟悉工作,照例收到了一片白眼。

    总的来说,经历司的工作分为两个部分:一,将大臣们递上来的折子归类,记载、归挡,然后交去相关衙门。内阁或者其他部院处理完毕之后,就会交下来,然后再由通政司转回去。其二,根据往来的折子和写邸报。

    五个知事最短那个也已经在经历使干了两个月,已然是熟手,处置起折子来很是麻利,倒让苏木想起邮局里的拣信员,不外是重复劳动,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倒是写邸报很有些意思,不但要有好文笔,还得有不过的政治嗅觉。

    这工作,自然是落到其中最有才学的几个知事头上,其中就包括段炅。

    邸报虽说带着一个报字,却不是后世的那种报纸。严格说起来,应该是一本杂志。

    苏木以前也看过不少邸报,这东西有点像后世的内参,必须是正七品以上的官员才有资格阅读。当然,这也不是正式规定,其他人想看,也是可以弄到手的。所有,每一期邸报发下去之后,像京城这种政治中心,有不少人回通过自己手上的渠道抄一份卖给需要的人,谋取利益。

    邸报的主要内容主要有三大块:一,皇帝圣旨;二,最近朝中所发生的大事;三、官员任免通知。

    碰到大比之年,中式进士的名单和三甲文章也在刊载之列。

    圣旨,张太后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由着文官集团们靠着惯性管理国家,倒是没下过什么旨意。不过,最近朝廷官员的任免倒是平凡。

    苏木背着手走到段炅身后,定睛看去,心中暗自点头:好字,这段知事虽然讨厌,可学问很是不错,这手字,即便是去参加殿试也能拿到好名次。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

    他正在写一份本月朝中大事的简报,文理通顺优美,很是了得。

    看了半天,苏木心中佩服,又站到另外一个提笔写报的知事身后,他所写的内容就没那么好看了。也就是一份官员任免的名单,不外是:上喻值更变换学政之期除江西学政XXX,福建学政XXX,广东学政XX。四川学政XXX等俱毋庸更换外,江苏学政XXX去安徽……诸如此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一般的八股时文还好。这种纯粹是拉名单的东西,看的时间一长,眼睛都花了。

    苏木是何等精明之人,只看了片刻,就知道这经历司的事情该怎么做了。

    忙了一下午,到下午四点的时候,一份府邸报总算弄好。

    事情还不算完,编好的邸报被一个书办接了,转去左通政使华察那边审核。

    华左使会斟情增删些内容,写下自己的意见,退回来叫大家重新弄。

    如此,反复几次,才算定稿。

    然后,定稿这才交上去,由上面印刷发行。

    不过,华察一大早上完早朝之后就溜号了,要想等到他的批复,最快也得等到明天。

    饿了一天,好不容易等到下班,天气又冷,苏木和老先生回到家之后,脸都白了,同时问小蝶:“可有茶食,先用些。”



第五百二十二章 疏远

    “还是小蝶你的饭菜好吃啊,以前在沧州的时候,本老爷无时无刻不想着你的手艺,只恨不得早一天飞回北京来,就为一口吃的。”苏木在干掉一桌子菜之后,喝了一口白菜汤,幸福地出了一口长气。

    再看那吴老先生,依旧不顾体面埋头吃喝。

    听到苏木的夸奖,小蝶笑得眉毛都弯成新月。没有什么比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爷称赞更叫她高兴的事情。

    小蝶:“老爷,吴大老爷,今日是你们第一天去通政司做官,怎么饿成这样,难不成皇城里的饭菜难以下咽?人家可是御厨啊,我一个乡下丫头,怎么好同他们比。”

    吴老先生闻言将头从一盘炒猪肝上抬起来:“不是难吃,是根本没有。本官和苏木都饿了一整天了,天气又冷,竟有些扛不住。”

    小蝶吃惊地张大嘴:“皇城中居然没有午饭?”

    吴老先生不悦:“我等做官的,自有俸禄。所谓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国家给了我们俸禄,吃饭自然要自己掏钱。”

    说着话,他有习惯性地要引申下去。

    小蝶有些经受不住,忙提起筷子,夹了一快糖醋排骨放进吴老先生的碟子里:“吴大老爷,你尝尝这个,看看和往日做的又有何不同?”

    吴世奇吃了一小块,点头:“是有些新意,多了一股辣味。恩,放了茱萸,用的应该是古法。”

    见老先生将注意力放在菜肴上面,苏木正色道:“说起御膳,其实没什么好吃的,基本都是垃圾,怎么比得了你的手艺。真若说到吃上面,皇帝其实挺惨的。时新蔬菜基本没有,比如冬季里的大白菜,夏天的茄子、四季豆。怕的就是皇帝一旦吃上了劲,大冷天的突然想吃黄瓜,御膳房的太监们岂不是都要去上吊?所以,宫中的伙食大多以肉食为主。且御膳都是蒸菜,在笼屉里一蒸就一整天,为的就是随时可以食用。你觉得,这样的饭菜好吃吗?”

    小蝶听得新鲜,张着小嘴半天,才道:“是挺可怜的,这么吃下去,还不吃出病来?”

    又给苏木的杯子里续了点水,道:“老爷且放心,从明日开始小蝶会给你们准备好午饭的,绝对让你们吃好喝好。”

    “说得本老爷跟饭桶一样。”

    吃过晚饭,苏木和吴世奇坐在书房里说了一会儿话。

    看得出来,那群知事们对吴老先生的鄙夷叫他很受打击。老先生精神状态很不好,叹息良久,才道:“悔不当初,这经历司的差事还真不好干啊!”

    他已经有些后悔当初去沧州了。

    苏木:“明日中午我要跟大人请个假。”

    “去哪里?”吴世奇有些不快。

    苏木:“要去西苑一趟,陛下有诏。”

    吴世奇:“那是得去。”

    一夜无话,第二日凌晨,小蝶早早地就起床为苏木和老先生准备好了午饭,分别装在两个漆盒里,看起来分量不小。

    这一天上午的总的来说还是挺忙的,通政司这种清水衙门。你若是要混吃等死,确实清闲。但真要想找事做,却足以让你跑得脚不着地。

    依旧是繁杂的文书往来,那群知事有意折腾苏木,不断地叫苏木将各种文书挡案送去相关部院,简直就拿他当一跑腿的书办使。

    如果是换成一般书生,早累得不成。

    但苏木却不以为意,他本就是个闲不住的,真叫他成天坐在屋里,反会憋坏。加上身体健康,跑了一上午,依旧神采熠熠。

    且,不断出入于各大部院衙门,让他对整个明帝国政府的运转有直观的体验,对于将来入仕做官也有极大的好处。

    正好碰到编辑这一期邸报的日子,一大早,左通政华察早朝回来,就把昨天编的邸报退了回来。上面用笔勾了几篇文章,大意是说选题有问题,不能直指今政之弊,不够客观,叫重新选一篇地方官员上呈中央的折子补上去,云云。

    至于其他地方,他也作了批示,叫经历司的修改。

    上峰的意见自然要执行,以段炅为首的知事们便开始着手选题、改稿。

    邸报是政府刊物,朝廷喉舌,若是做好了,可以直接保持舆论。

    做为人治社会的典范,明朝的舆论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以邸报为代表的官方观点、以言官为代表的文官意志和士大夫清议为标志的民间风向。

    其实,言官的谏言、弹劾折子高屋建瓴,只在朝堂。民间舆论因为信息不通畅,时效性也差。倒是邸报因为有官府的快递,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传遍全国,基本上,七品以上的官员人手一份。

    所以,掌握了这个宣传工具,就算是保持社会舆论的半壁江山。

    做为一个现代人,苏木知道舆论宣传的重要性。舆论可以救人、杀人,可以变黑为白变白为黑、可以做你想做而又做不成的事情,这也是张太后和皇帝派他和吴世奇来通政司的原因。

    因此,在小样退回来之后,苏木也凑了上去。

    可惜,段炅他们对苏木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脸色,都是满面的警惕。

    苏木问什么,他们都不予回答,眼睛里好象根本就没有这个人似的。到不是段炅他们对苏木有什么成见,实在是在他们眼中,苏木和吴世奇是一派的。

    知事们都是清流,对于吴世奇这个小人,都是心中鄙夷,多说一句话也是脏了嘴巴。党同伐异,苏木自然也在他们的孤立范围只内。

    这叫苏木有些急噪,眼见着离皇帝大婚亲政没多少时间,自己如果不能尽快把持住邸报的编纂权。不出事还好,怕就怕有不开眼的所谓正人君子上了什么弹劾折子,说一番“弘治必先正德”、“为人君者当如何如何”、又或者鸡蛋里挑骨头,直接指着皇帝的鼻子骂娘,骗廷杖。一旦他们的光辉事迹上了邸报,发行天下,立时就会名动天下。还有什么比这么成名更快的捷径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