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朝好女婿-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木刚才已经成功地将正德说服不更改年号了,一来,他已经习惯了正德这个名字。如果他换个其他年号,还真有些不习惯,还是尊重历史吧!

    再则,朱厚照刚登基,就为年号的事情和文官们弄得脸红脖子粗,毫无必要。尚未亲政就得罪了整个文官团体,难免给野心家们机会。

    淮王已经死了,宁王将来也会受到朝廷的严密监视,不足为惧。可明朝的王爷中却不乏野心勃勃之辈,没有了宁王和淮王,鬼才知道会钻出什么王欲效成祖当年的靖天奉难。

    苏木的个人命运已经同正德皇帝牢牢地维系在一起,正德若出事,他这个东宫旧人也要跟着倒霉。

    心中正沉浸在说服正德皇帝喜悦之中,刚才皇帝这一句话,苏木也没细想,只道:“臣苏木乃是东宫行走,分内之事。”

    正德皇帝话锋一转,突然道:“苏爱卿,大行皇帝山陵崩,事发突然。朕也是仓促登基,朝中第一件大事自然是大行皇帝的葬礼。以前朕在东宫的时候,那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如今做了天子,这才发现这当皇帝真真是天下一等一的苦事,这家还真不好当。”

    他摇了摇头,接着说道:“这次大行皇帝的葬礼,户部计算过了,共需七十六万两银子。”

    苏木吓了一跳:“这么多?”据他所知,如今明朝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两百万两,遇到灾年,甚至只有一百余万。

    到万历年,经过张居正的隆万大改革,朝廷的太仓收入总算突破三百万两。

    光一个葬礼就要用去国家财政一年收入的一半,这也太厉害了点吧?

    正德点点头:“这些都是有制度的,当年朕被册封为太子的时候所用珠宝所费二十余万,再说,先帝操劳政务一辈子,怎么说也不能太寒酸了。”

    苏木点头,“是,先帝葬礼得大办。”

    正德的表情抑郁起来:“可是,户部现在只剩三十来万两,根本拿不出多的钱。没办法,朕只能将先帝留下的体己钱都掏了出来,这才将这个缺口补上。到现在,不但户部,连朕的内库都已是精光。要等夏粮上来,才能缓过一口气。”

    正德皇帝一边说,一边摇头:“当年,先帝在的时候经常叹息做皇帝难,做一个有为之君更难,朕还不信。如今,算是尝到这种滋味了。就算你大权在手,也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这皇帝和普通百姓一样,有钱怎么都好,没钱却是寸步难行。”

    苏木以前也是吃过苦,受过穷的人,听皇帝这么一说,心有所感,也叹息了一声,心道:废话,皇帝没钱也干不了事。想崇祯年的时候,李自成造反,眼见着就要打到北京成了。崇祯皇帝派使者请援兵,可户部的国库里两一文钱的差旅费都拿不出来。、

    历史学家黄仁宇也说过:明之亡,亡于财政崩溃。

    一个字,明朝是穷死了的。

    不过,苏木也是奇怪,皇帝今天召见自己,就为了年号一事和喊穷吗,好没来由!

    正德说完话,目光灼热地看着苏木:“这大明朝,不改革没有出路,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苏爱卿,可否还记得以前朕在东宫的时候,你所说过的一条鞭法吗?”

    “一条鞭法,臣说过吗?”苏木有些懵懂,他以前忽悠朱厚照的时候说过得话可不少,天文地理,市井八卦,吃喝玩乐,至于政治话题,好象也提过吧,实在没什么印象。

    正德兴奋地搓了搓手:“朕最近实在是穷怕了,回头一想,苏爱卿你所说的那个法子实在是好。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反正一句话,朕只要银子。至于钱到手之后,怎么安排,那就得看朕的心情了。弘治必先正德,这话没任何用处,弘治必先有钱。有钱以后,朕自然会再造一个太平盛世。”

    其实,这个一条鞭法乃是万历首辅的发明创造。在以前,明朝的赋税制度比较古板,有的时候收钱,有的时候收物。也就是说,你如果是渔民,就需要交纳一定数量的鱼做为赋税。张居正改革之后,不收鱼了,直接折合成现金。朝廷要吃鱼,自己花钱到市场上去买。

    还有,以前的河工和国家大型建设项目,都是征召民夫服役。现在不征召了,直接将劳役折合成现金,你交钱就可以免役。朝廷得了钱之后,自己去雇佣工人。

    用一个词就可以概括这个改革——货币化。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明朝才真正地确立了银本位制度,直到晚清。

    正德或许并未意识到这个大改革的意义,作为一个孩子,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如此一来,手头的现金变多了,也宽裕了,自然想大干一场。

    苏木吃惊的同时,心中也是有些震撼:这个正德皇帝表面上看起来荒诞不经,可内心中还是很有政治抱负的嘛!

    正德越发地激动起来:“苏木,你下去写个条陈呈上来,朕办完大行皇帝的葬礼之后就同阁老们议一议,如果可行,就推行下去。还有,这事既然是你的主意,而爱卿你有为朕立下大功,朕自然要大用。你看,牟斌、刘瑾、张永、王岳他们现在都已经得到奖赏,怎么能够落下你?”

    苏木心中一喜想;皇帝这是要给我封官封爵啊,太好了!不过,我现在还不是进士啊,现在进入官场,是不是太急了,总得要先进了翰林院再说,一步一步来,才走得稳健。可是……我明年未必能够中进士啊!

    想到这里,他身子一震:对,历史已经改变了,这次会试也延期到明年。如果我中了还好说,自然是前程一片光明,可若是中不了呢?为了保险,现在进官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正犹豫中,正德皇帝的一句话让苏木拿定了主意:“苏爱卿,朕已经颁下一道恩旨,让你去户部任浙江清吏司郎中。江浙乃是本朝的钱袋子,你的一条鞭法可从浙江和南直隶先搞起来。”



第三百一十九章 少年高官

    “户部郎中!”苏木抽了一口冷气,忍不住后退了一步,心中却有一种遏制不住的狂喜。

    明朝的政治制度比起前朝来,又许多不同,但总体还是继承了隋朝开始的六部制。

    所谓六部,就是礼、兵、吏、刑、工、户。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吏部和户部。

    吏部,顾名思意就是管理官吏的部门,类似于后世的中组部,直接发官帽子的。吏部尚书又被人称之为天官,在朝中的部院大臣们中排名第一,一般都由内阁首辅兼任。

    户部,掌管天下粮秣经济,就是后世的财政部,管钱袋子的。

    人事权和财政大权才是真要害的。

    户部管理财政,地方衙门,中央机关要想正常远转,都得看他们的脸色。而明朝的财赋大半来自江南,而江南财富大半来自江浙。

    苏木所在的浙江清吏司是户部头等的大机构,他若就任这个官职,立即就成为户部第一要员。

    正因为这个职务如此要紧,一般都是翰林院出身的学士们用来镀金的。在这个位置上干上几年,有了政绩,一般都会升任侍郎。

    而户部侍郎可是有资格入阁的。

    一听到这个任命,苏木立即明白了正德的打算:一,他这是在酬功,在重点培养我苏木,为将来入阁做准备;二,则是想等一条鞭法通过,就让我苏木在户部大干一场。

    “户部郎中,那可是司一级官员,将来还有可能做副部长,甚至入阁。正德,好哥们,够义气!”苏木心中这么想,欢喜得几乎要跳起来了。

    倒不是因为他是个官迷,实际上任何一个男人都是有雄心壮志的。如果能够站在高位,做出一番事业,进而影响这个世界,也不枉穿越一场。

    说句实在话,这么进户部做郎中,算不得是正经出身,即便将来做到部堂级的高官,或者封疆大吏,可资历上却先天要矮进士科官员一头。

    如果可以,苏木倒不愿意走这条路。

    可他也是没法子,对于明年的会试,他是一点把握也没有,如果勉强去考,如果中了,自然是一好百好。

    若名落孙山,还不得回过头来问皇帝要恩旨?

    只略一想,苏木心头就千肯万肯。

    为了保险,这个官就先当着吧。明年的会试一样要去参加,如果中了,就进翰林院。若不中,还是回户部来干就是。

    反正无论怎么看,这事对自己有益无害,何乐而不为。

    且在这一年时间中熟悉一下明朝的官场运作,建立人脉,积累经验。

    看到苏木面上的欢喜,正德也替他高兴,道:“朕政务繁忙,苏爱卿你退下吧,马上将条陈写好呈上来,朕就给阁老们看。等到大行皇帝葬礼结束,就可以去户部上任了。”

    说完话,就提起一把玉如意在磬上一敲,张永就进来:“苏木,请吧!”

    随着张永出了殿,到了一个僻静的书房中,里面早已经摆好了文房四宝。

    张永热情地给苏木磨好了墨,笑道:“恭喜苏郎中。”

    苏木再也遏制不住心头的喜悦,也笑着打趣道:“张相你这是在埋汰苏木吗?”

    张永现在是御马监管事牌子,又入了司礼监,也算是内相了。

    两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颇是志得意满。

    笑毕,苏木就坐到桌前提起笔慢慢地写了起来。

    文史不分家,张居正的隆万大改革在明朝历史中占了浓墨重彩的篇幅。实际上,在经过嘉靖几十年的折腾之后,等到万历皇帝继位,明朝的财政已经处于崩溃边沿,暮气沉沉,大有王朝末期的迹象。

    正因为有了一条鞭法,张居正一举扭转了整个颓势,将明朝的气运又延续了六十多年。否则,估计早就灭亡了。

    一条鞭法的大概意思苏木也是知道的,他所需要做的不过是将里面的条条款款照样抄下来就是。

    经过如韶泰、吴家父女、三辅臣这些名师的指导之后,苏木如今笔头了得,这一写就是洋洋洒洒数万言,一气呵成。

    当然,具体细则上还有些粗疏又待完善。

    不过,这就不是苏木改操心的事情。内阁若真有意进行这一大改革,有的是人才来斟酌推敲。

    等到写完,苏木肚子里咕咚一声,竟觉饥渴难耐,抬头一看,天已经黑尽,也不知道是什么时辰。这才想起,今日是正月十五,他可是答应过小蝶要回家陪她过年的。

    忙将稿子交给一个太监,请他转呈太子,就出了西苑,急冲冲赶回家去。

    出得西苑,天实在太晚,也找不到一辆车。

    今年的上元节因为弘治皇帝大行,新君登基,京城戒严,到处都是死气沉沉的,也看不到半点灯火。

    街上连个鬼影子也没有。

    没办法只能步行回家,这一走就是半个时辰,雪还在不住地下着,身上却热出汗来。

    眼见着就要到家,路过一个座小桥,前方突然有一点灯火透来,定睛看去,却是一个买馄饨的老人,担子上正冒着热腾腾的水蒸汽。

    挑子的一头挂着一盏大红灯笼,红红火火,看起来分外喜气。

    见苏木走上乔,那卖混沌的老人吆喝道:“馄饨,馄饨,公子,今天上元节,不来一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