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盛花-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九月,大军在高昌城之外叩门之时,忽然有一个让人匪夷的消息传来,高昌王麴文泰听闻大军来袭,被吓得一病不起,没几天便死了——这大概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吓死的君主了。
之后的几个月,西域苦寒,迎来了高昌国一带地区近百年来最冷的一个冬天,大唐的军队虽冒苦寒驻守城外,但是军备充足——尤其是在大败突厥后,南英命人抢了突厥的粮草和衣物供给,并且整军之时添置了很多过冬物品,所以大唐军队,只是围,而不攻,一切安好,大约住个一年半载都没有问题。但高昌城所有供给都被切断——虽然高昌长久有准备,粮草充足,但是过冬的衣物和薪柴完全不够,不多久高昌城内风寒盛行,士兵染病的也不计其数。
此时唐军聘请了西域各地的郎中,在城外布医施药,但凡平民百姓来投,一概给予救治,并赠予过冬衣物若干。高昌士兵来投的,需投诚于唐。
大唐的怀柔政策,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本来就是高昌国主不仁,向大唐称臣之后而又投靠了西突厥。对于百姓和普通军士来说,唐朝是天朝大国,兵强马壮,仁义而治,本来没有唐军来袭,如此寒冬也很难安然度过,而此时的情况,不容高昌反抗,从情理上也不应反抗。
终于在高昌被围四个月之后,贞观十四年初,高昌国的太子率文武官员,开门投诚,高昌终为大唐所灭,置为高昌县,次年设安西都护府。
大唐四周小国被大唐之威所慑,而西突厥拦截唐军受到重挫,一时之间再也不敢有国家结盟突厥。
此战终结,立下奇功的定是江夏王李承裕——南英。而他此次远征身先士卒,料敌于先,救下无数将士的生命,还有当地的平民百姓。一场原本会生灵涂炭的大战,前半段血腥而激烈——重创了西突厥大军,后半段传奇而平和——吓死了高昌王,围困了高昌国四个月,果真兵不血刃的进驻高昌。
当贞观十四年的七月,他骑在战马上,一身银铠甲,同各路将领们进入长安城之时,长安万人空巷,争相目睹江夏王的风采。
那年,所有亲自去看的人都记得,记得马上那个仙人下凡似的的人物,他面如冠玉,眼神高贵而温和,周身脱不去战场上所带来斜睨众人的气势,却奇异地有一股儒雅干净的脱俗气息,他嘴角微微的笑着,眼神里却隐着期待——似乎是他唯一的一丝人间烟火之气。
那身后的将领看向他或同他说话时,都是敬重而亲近的眼神和语气,连侯君集这样的元老重臣也是十分佩服欣赏的神色,而他却谦和得仿佛刚刚行猎归来一般。
彼时,皇上率文武百官在正和门,亲迎此次出征归来的将领,大军驻扎在城外的军营,而侯君集和南英亲率各路将军、有功军士,一路风光进了长安城。
我央了李世民,也悄悄地换了男装,站在人群的角落里,遥望着这一路人来。
我想,我也一辈子没办法忘记那个时刻,马上坐着的南英——银甲披身,万众瞩目,正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那个人,却整个人淡得出奇,仿佛一切都是虚妄,一切都不在乎。
远远的,南英就向人群扫来,一眼就发现了我,遥遥地看着我,暖暖地,融融地,全是开心的神色,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我看到不是这个坚毅的、唐军统军的灵魂人物,而是原先把好玩的东西拿到我面前带着些得意和开心的那个少年。
这一场传奇的战争,世人都知道是如何起始,可究竟是为何结束,这个年少得志的王爷,究竟想了什么,用了什么计策?这一切的一切只是埋在滚滚的历史尘埃里、西域的漠漠黄沙中。
可是我却再清楚不过,千军万马,心若九转,大漠烟沙,金戈铁马,竟是为谁争天下?
58
58、第五十七章 江夏王妃 。。。
贞观十四年在大胜高昌和西突厥的胜利中度过。江夏王居功至伟,加封一品定北侯,食万户邑,加领陇西兵权。侯君集加封一品忠国侯,加食三千户邑。副帅薛万均加封二品忠勇侯,加食三千户邑。一众将领封侯者数,过半出自南英麾下,值得一提的是先锋程笛杀敌奋勇、领兵有功,一跃被封为英骑将军,位居三品。
众人见江夏王随将多有封侯,原本的护卫阿笛竟也一战而成,直接拜将,顿时明白了上头的风头,显然是要重用抬举这位军中的新贵,皇室的贵胄。
而一时间朝中的重臣权贵们都热络起来,江夏王年少得志,而并未娶妻,虽然是前齐王之子,先前出身有些争议和让人担忧,而经此一役,事情再明朗不过,谁能将女儿嫁过去做王妃,哪怕家门低一些的官员也想着女儿能嫁去做侧妃,都是荣耀。更何况江夏王才满天下、风姿无二,哪家的女儿不期盼?
而入秋以来皇上的一道圣旨更是搅得朝臣家眷们闹踊跃起来:凡从二品以上的官员,家有适婚年龄的女儿的,统统要承上画像,文章字画,才艺展示,各方评价信息,似是要大费周章地挑一名女子出来。
宫里也多了很多进宫请安的朝臣家眷,带着女儿们莺莺燕燕的,多半是奔着杨妃而去,谁叫皇上下旨,令杨妃主持挑选一名气质高贵、端庄大方,性子贤淑坚毅,才华高雅的适婚女子出来。
这一日南英下了朝,特求了旨,和大哥一道来给我请安。大哥陪了我们到了园子里,走了没有几步,就对我道:“明空,我去更衣,稍稍就回来。”可不知为何神色间全是不舍和隐忍……只剩了南英和我。
我们在叶子翩翩飞落的树下默默站了一会儿,谁也没有先开口打破这份宁静和默契。秋日间天高气爽,天空蔚蓝而无云,一时间只能听见叶子簌簌落地的声音。
最后还是南英先开口,"好一阵子没能见到你了,所以央了武大哥和我同来,这个是给你的,我在西域时买的,你一向喜欢新奇玩意,我想着你一定会喜欢。"说着他递过来一个精致之极长条形的小盒子,我默默接过来打开,果然。
长长盒子里并排躺着七个琉璃熔煅而成的小面具,每一个面具是一个不同的表情,平静、微笑、开怀大笑、鬼脸、生气、哀伤、哭泣,每一个都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流光溢彩。唐代的中原还没有琉璃锻造技术,只有西域才有此等精美之作,琉璃面具在阳光下更是剔透生辉,我欢喜之极,看向南英。只见他一瞬不瞬地看着我的表情,全是温和之意,叫人无法相信这就是让突厥兵败让高昌国闻风丧胆的那个人,南英轻轻低语:"你看这些面具每个都那么生动,这些表情,每一个我都见你做过。。。。。。 "
我的心弦被轻轻地撩拨,手指轻轻的碰触过每一个面具,原来这样……
“小姐,”新兰疾步走过来,“杨妃带着一帮人往这边来了。”
杨妃一帮人说话间熙熙攘攘地已到了跟前,我淡淡的立在原地,躲是来不及的了,只盖上盒子轻轻握在手里,向杨妃福了一礼,“杨妃娘娘万福。”
南英也行礼,杨妃很是客气地抬手,对南英道:“原来是江夏王,真是凑巧,怎么和武媚嫔一道?”
南英也客气,但很简短地道:“臣和武大人一起进宫给媚嫔娘娘请安。”
正说着,大哥不知从哪儿出来,过来也给杨妃见了礼:“杨妃娘娘千岁,臣更衣片刻,未能及时给娘娘问安,娘娘恕罪。”我见杨妃目光略沉、有些失望之色,心里更是厌恶。
但杨妃笑笑说:“武大人客气。媚嫔妹妹,相请不如偶遇,我带了一些个大臣的家眷游园子,既然遇到,不如一道吧。”
我这才注意到,杨妃身后除了内侍宫女,跟了几个衣着华贵的贵妇,另外最打眼的是两名十五六岁的少女,一名着葱绿的衣衫,身材高挑,打扮朴素而大方,气质娴雅,生得又很美,一双眼睛温柔端庄,让人看着舒服。另一个女子,身着粉衫,身材较为圆润婀娜,气质甜美,也是美人,毫不逊色于绿衣女子,大眼睛忽闪忽闪,十分灵动。二人看到我们——其实是看到南英和大哥,皆是羞得红霞飞上云腮。
我顿时心里有数,原来是大臣家眷诰命夫人们带了女儿来讨好杨妃,为的可不就是身畔的这位江夏王。我略微沉吟,回道:“多谢杨妃娘娘美意,可明空兄妹三人许久没见,想说些私话,娘娘听了无趣,还是不叨扰娘娘了。”
我已说得够清楚明白,都隐约看见南英微微皱眉,饶是不赞同我这么直接地不给杨妃面子得罪于她,他哪知道我早已得罪光了杨妃,不差这一件了。
谁知杨妃并不接茬,反而道: “妹妹深居简出,每日陪王伴驾,难得有机会见到,而且正是皇上交代的差事,来见见大臣们的女儿,妹妹难道不应该出一分力,而且江夏王和武大人也不算是外人,一起不碍的,本宫并不介意。”
杨妃心思深沉,浑然不理会我的意思,自说自话,但我也不能一味反驳,毕竟她在宫中地位特殊,我还未接口,南英淡淡地说道:“微臣也觉得不错,不如同游吧。”
我看向南英,我怕他麻烦,他倒是想看看给他的王妃人选可能会是何人,心里有些气恼,但是面子上却看不出什么端倪,只道:“是。”
好心情都被破坏光。杨妃一面走一面介绍,指着绿衫的少女道:“这位是任城王李道宗嫡出的女儿慧玉,过年就满十六岁了,人人都说慧玉聪敏大方,贤名远播。”任城王虽是李唐远房的皇室子弟,但出身显贵。
李慧玉婷婷袅袅的福身而拜,不卑不亢,朱唇微启:“臣女参见媚嫔娘娘,见过江夏王、武大人。”
我抬手道:“免礼。慧玉小姐果然是好颜色,好气度。”李慧玉虽大方得体,但毕竟是少女心思,被人当面这样夸,还是有些羞涩的神情,忙道:“娘娘过奖,早闻媚嫔娘娘风姿无双,聪慧过人,今日一见慧玉心服。”我听了一愣,她是真知道我,还是客气?看向新兰,新兰抿着嘴笑,几不可见地摇摇头。
杨妃看我们两个一副惺惺相惜的意思,眼底有些不悦,但未动声色地打断,指着粉衣少女道:“这位是司空——闻谙大人家的嫡出女儿,是我的甥女闻语扬。语扬十五岁,琴棋书画、笛筝歌舞、文章刺绣,无一不精,是长安出名的名门闺秀。”
司空位列三公,这个女子出身也是高贵,一身华丽粉衣的闻语扬娇滴滴地,对我福身,声音婉转好听,柔酥入骨:“语扬拜见娘娘、江夏王、武大人。”
我笑道:“免礼。语扬小姐声音果然同名字一般婉转悠扬,人也生得美,殊色照人。”说完我挑衅看向南英,眼神似在说,你真是好福气,这么多出身高贵的美女争着抢着要嫁给你呢!
南英神情淡淡,却是暗笑在眼底。大哥在一旁看了,眼神暗了又暗。
杨妃笑着出声道:“陛下让择选出一名出色的女子,依我看就是这两位最出众了,妹妹觉得呢?”
我心里憋闷,难道要让我给南英选老婆吗?面上却不动声色,只附和道:“娘娘说的没错,两位小姐出色,皆是女子中的翘楚。”
杨妃笑得更得意畅快,道:“呵呵,不说这些个了,改日还是要到御前请皇上定夺。妹妹怎么穿得如此清减?完全不似妃嫔,不知道的,还道是哪家未出阁的小姐。”我心里更堵,没有答话,一时杨妃面子上有些下不来。
南英忽然出声道:“确实是,杨妃娘娘贵气逼人,雍容华贵。媚嫔娘娘无需雕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