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美国人:殖民地历程-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士兵们在开始了解他们的职责时却要回家了,因而经常需要在面对敌人 
的情况下招募一支新的军队。美国的军事失败中,可以由归因于军队的不稳 
定性的事例不止一次。理查德·蒙哥马利将军于 1775 年 12 月下旬急促地对 
魁北克发起损失惨重的突击,其原因就在于他的新英格兰部队的全体士兵将 
在 12 月 31 日午夜服役期满,他确信他们不会和他多待一天的。 
美国的武装公民是极为匆忙地集合到军队中来的,他们 之不可信赖和 
缺乏训练,使上自华盛顿下至战场上的中尉这批英勇的革命指挥官提心吊 
胆,使大规模的作战计划成了十足的痴心妄想。民兵一次次从战场上逃跑, 
他们一路上散布失败主义。华盛顿警告说,民兵的支持者“差不多以美国失 
去自由为乐,。“我庄严地宣告,我从未见过一个事例足以支持那种认为民 
兵或未经训练的军队就适于投入真刀真枪的战争的观点。我认为,他们作为 
轻装的分遣队对于在森林里进行的小规模战斗是有用的,但是不能发动或持 
续一场重大的攻势。……新近的卡姆登战役给这种理论作出了令人伤感的评 
论。一开火民兵就逃跑了,让大陆军四面受围,寡不敌众,于是不得不为脱 
离险境而战,而不是去赢得胜利。”1781 年 2 月 1 日,丹尼尔·摩根在他 
战胜塔尔顿后只几天功夫就惊呼:“天啊!许多人在附近地区无所事事悠悠 
忽忽,这就是我们在战场上没有更多士兵的原因。”正值格林在康沃利斯的 
英军面前撤退这一战争的关键时刻,爱德华·史蒂文斯求助于他自己的部队, 
但没有用。 


在渡过亚德金河之后,即使连民兵也算在内,我们已不能自夸是一支超过八百人的作战部队。 

这个数字的很大一部分是我指挥下的民兵,他们的服役期限已到。我知道极需要把这些人多留 

几天,一直留到格林将军营中派来的军队作好准备为止。这也就是将军要求我努力完成的。我 

检阅了他们并就这个问题向他们讲话,但是使栽感到十分耻辱和吃惊的是,没有一个人同意留 

下。他们的回答是,他们是服满兵役的好士兵。如果国家得救与否取决于他们再留十天或十五 

天的话,我也不相信他们会留下来。民兵不愿干。他们最大的努力,是拼着身子吃苦挨过服役 

期。 


但是许多民兵不是这样严于职守的;他们在期满前经常回家。开小差是 
常事。对于一些战役的军事战术的得失难以评价,因为人们不能确定革命军 
的“损失”究竟有多少是由于开小差而不是由于死亡或被俘。在 1777 年 8 
月 16 日本宁顿战役前几个星期,开小差的,或者更正确他说,失踪的人有 
四百多名。差不多在同时,纽波特被围,几天里民兵开小差的有五千人,以 
致沙利文部队大为削弱,不得不放弃任何进攻的想法。在许多场合,例如 1779 
年 3 月在萨凡纳附近,1781 年 10 月在约翰斯顿,以及在其他地方(要提的 
地方不胜枚举),大批民兵仓皇逃跑。虽然 1781 年 3 月 15 日美国人在吉尔 
福德县府附近的人数要比英国人多百分之五十以上,但民兵大批逃往森林, 
以致英国人获胜。有经验的丹尼尔·摩根将军敏锐地预见到这一点。他警告 
纳撒内尔·格林要注意“大量民兵的问题”,并建议说,“如果他们作战, 
你就会打败康沃利斯,如果他们不作战,他就要打败你。”“把民兵放在当 
中,在他们后面部署一些精锐部队,命令他们可对为首逃跑者开枪。”格林 
听从了摩根的建议,但是对北卡罗来纳和弗吉尼亚两地民兵的忧虑仍很普 
遍。 
这样一支杂乱无章、纪律松弛、补给不足的军队,怎么能成功地和一个 
军事大国的组织完善的军队作战呢?说真的,我们怎样说得清这样的军队竟 
然赢得最后胜利的道理呢?许多英雄主义的行为、勇敢和牺牲,使战斗的美 
国人的记录增添光彩。美国非职业军队的将军们那种非正统的想象力(同英 
国指挥部职业军队的刻板截然相反),给予殖民地居民一种惫想不到的有利 
条件。但这仍然难以说明为什么英军在约克敦战役后那么快地投降。今日最 
有说服力的答案是:不是美国人打赢了,而是英国人失败了,或者说是英国 
见到它的事业从长远看并无希望而干脆放弃了。美洲的地形(加上殖民地的 
分散,意味着那儿没有要害地带会给英军切断)使英国人认识到他们没有能 
力打败美国。在革命的头四年里,人口最多的城市——波士顿、纽约、费城 
和查尔斯顿——都落入了英国人之手,被英国正规军占领,但并无决定性的 
影响。美国的中心到处都是,又到处都不是,它存在于每个人自身中。此外, 
法国给美国的民兵和非正规军提供了极重要的帮助,美国与法国长期结盟的 
幽灵使英帝国提心吊胆。 
也许这场战争的重大军事事件中最典型、最不祥的要算是突然解散军 
队。1781 年 1 月,也就是康沃利斯军队在约克顿投降前十个月,兵变涣散 
了宾夕法尼亚的军队;再一次,在 1783 年 6 月和平即将来临时,暴动的士 
兵控制了费城大陆会议所在地的火药库和办公室,威胁要用武力来取得他们 
的薪钢。在这种骚乱的气氛中,大陆军赶紧解散,华盛顿将军于 12 月 4 日 
向他的军官们挥泪告别。武装的公民迫不及待地自我解散返回民间,没有什 
么关于革命的事情比革命的这一结局更富于美国色彩的了。这一点正像美国 
历史上以后几次战争那样,“战争的结束”和军队的消亡大体上是同义的, 
而这一同义是灾难性的。 
在美国的民间传说中,战斗的第一声号令、“武装农民”的奋起、民兵 

  的突然出现,它们与华盛顿的告别演说以及军队的最终解散是协调一致的, 
  它们将始终是最持久和最动人的象征。关于军队的实际管理的史话,却是忧 
  郁的和丢脸的,差不多是战争编年史上从无先例的。 
   然而职业军队的弱点已经预示了美国制度中的力量。没有军人素质的美 
  国人自由地选择了一位将军作为他们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成了“战争时期 
  的第一号人物,和平时期的第一号人物,他的同胞心目中的第一号人物”, 
  但是把政治权力交给一位军事领袖的含义,在这里和在别处非常不同。美国 
  的军事典范不是凯撤而是辛辛那图斯①,不是在他所献身的战争任务中取得 
  赫赫成功的智勇将军,而是不得已地离开他的烟草地的种植园主。 
   在战争即将结束时,美国军官企图建立一个组织,使他们的友谊、回忆 
  和传统(也许还有他们的政治势力)永远保存下去。他们意味深长地决定称 
  他们自己为辛辛那提会。华盛顿担任了它的领导,虽然他十分勉强,因为他 
  对这个组织心存疑虑,希望早日看到它解散。这个组织在一般人民中间引起 
  了对形成军人阶层的强烈担忧,他们在这个世袭的军人团体里看到了一个危 
  险的贵族政治的中心,一个君主制阴谋的中心,该会同君主制精神意气十分 
  相投,以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允许他的官员组织分会并佩戴辛辛那提勋章作 
  为军人的勋章。 
   辛辛那提会从公众的记忆中逐渐消失以后很久,另一项美国军人制度进 
  入了许多美国人的家庭。这就是紫心军功奖章,它是由华盛顿于 1782 年 8 
  月 7 日发布的一项通令所设立的: 


   本将军一直希望在他的士兵中培育高尚的抱负,并希望发扬和鼓励每一种军功,兹命令:凡一 

   经作出任何非凡的、值得奖励的行动,得允许该行动者在左胸饰上佩戴用紫色的布或绸做成的、 

   边上镶有狭缎带或滚条的心形奖章。不仅异常勇敢者应给予适当奖赏,而且赤胆忠心者和履行 

   重任者亦应如此。……凡因功受上述殊勋者得如军官一般,享有通过警卫和步哨值勤处的特许。 



   在一支爱国军队和一个自由国家里,走向光荣之路由此对所有人敞开、本命令亦可追溯到战争 

   最初阶段,并可彼认为是一个长期不变的命令。 


   虽然后来的联邦宪法将进行战争的权力授予中央政府,但美国的军队从 
  未完全统一过。州民兵,以后称为“国民警卫队”,仍然居于重要地位。他 
  们使效忠地方的精神、种种惯例和形形色色的军事标准(这些最终将产生各 
  种各样的问题)得以保持下去。经过内战和两次世界大战,和平时期的民兵 
  或“国民警卫队”的地区中心仍然保持着,所以许多人仍然和他们的邻居并 
  肩作战。 
   由华盛顿开始,美国历史一再提供了——特别是在弗吉尼亚王朝衰落以 
  后——战场名将最后出任最高文职的例子。英国在十八和十九世纪间几乎不 
  担心军事政变,即使如此,英国的军人也很少担任首相,而把军事上的成就 
  转为政治上的发迹,在那里几乎闻所未闻。但是在美国这是平常的事,可以 
  不假思索地举出以下突出的例子:杰克逊、威廉·亨利·哈里森、泰勒、格 
  兰特、西奥多·罗斯福和艾森豪威尔。这些人中有的并不是在正规军而是在 



① 辛辛那图斯(Cincinnatus,公元前五世纪),古罗马的民族英雄,战时任执政官,胜利后即解甲归田。 

——译者 

地方民兵中开始发迹的。他们的军功——从专业军人的角度看,甚至离表面 
上的成功还差得很远——实际上证实了他们作为无差别的美国人的成功。正 
因为美国没有军人阶级,这种公民兼军人的人才容易在美国的政治主活中取 
得地位。 


◆·☆ ─ ☆·◆·─ ☆ ─ ★ ─ ☆ ─·◆·☆ ─ ☆·◆

本书由论坛【罗小猫】为您整理制作  

更多txt

  本作品来自互联网,版权归作者所有!

◆·☆ ─ ☆·◆·─ ☆ ─ ★ ─ ☆ ─·◆·☆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