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食王传-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光有这两样远远不够,所能节省下来的时间还是有限,满打满算,一家如果有三个劳力,三十亩的永业田,最多也只能省下二十天左右而已,一年的十分之一都不够

王况头疼了,二十天,其实做不了什么事情,还是只能用来开开沟渠修修路,对长期的利好是肯定的,但短期内是难做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谈不到真正的将劳动力解放出来

但是总得做,哪怕是能有一天的节约也是好的,大唐千万人口,一人节约一天,那就是千万天,集合起来也是不可小觑的

果然,蒲熙亮一见到王况画的禾扇图纸就知道是要做什么用了,嘴上大呼小叫的直叫妙,见到打谷机的图纸就不知道是做什么的了,不过,王况给的东西,绝对不会是无用的,自己只要将其做了出来,最后还是会知道结果的么

蒲熙亮自去忙去不提,王况又让人找请来了阎立德,阎老头为人是古板了点,但他毕竟已经间接的向自己示好,如果自己还是一味的捧着蒲熙亮和万海的话,那也太说不过去了一点

皇帝前些天找王况进宫去谈话的事,阎老头也是知道的,在陪李世民去洛阳的路上,他就不止一次的听到皇帝自言自语得找那小子想想办法,得找那小子想想办法那小子,自然指的就是建安侯作为工部尚书,能涉及到农耕的器械基本都和他脱不了干系,水利也是归他管,皇帝的心思,他又怎么能不明白呢,因此他一回来就关注着建安候府的一举一动

先是几天的沉寂,然后是蒲熙亮进了候府,呆没多久就兴冲冲的走了,自然是得了什么好东西了,这让阎老头很是有点吃味,还没等他吃完呢,侯府就派人来了,说是请他过府一叙

王况不上mén而是派人来请他,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建安侯有点拿架子了,但身为将作少匠的他却是不敢马虎,王况越是这样,就让他越是觉得王况要jiāo代他的,或者说要找他商量的事必定重大,重大到了不能相信他阎府家人的地步,所以,一接到信,也顾不得年纪大了,也不管建安侯府离他家用步行的话也不过一柱香的工夫,吩咐家人牵了马来,上马就走

王况jiāo给阎立德的图纸有厚厚一沓,第一张图很简单,一座房子,这个不用王况细画,阎立德知道怎么盖,但奇怪的是那房子上有四个大大的芭蕉叶形状的东西,你说像水车,是有点像,可水车也没这么高呀,而且水车外面是一圈,这个可没有

再下来的图纸就让阎立德看不大懂了,大大小小的棘轮,还要求棘齿面要打磨光滑,这个也不难,无非就是多费点工时而已但又有不少铁棍呀什么的,也是要求两端打磨光滑,要圆,还要两端不能有错位,也就是说如果两端各套进一个固定的孔dòng内后,这铁棍得转动自如

这就是机械上的同轴度问题了,如果一根轴的两端不同轴,可能只能转一各角度就会被卡住,再也动弹不得,这个在后世有车chuáng,并不是什么难题,但在唐时,只能靠匠人一点一点的研磨出来,幸好也不是做不到

中原及关中地区,并不如江南地区多河流,除了有数的几个外,其他的都是小河流,水流不足以带动大型水车,但这些地方还有个资源是可以用的,那就是风,王况要做的就是风车,关键的部件,就是个简易变箱

不敢抱希望,王况只想先做出一个样本来看看,到底所需要的费用是多高,风车的作用不是用来汲水,而是用来刍米,用来磨面,用来刍去谷子,麦子乃至黍米的外壳的,这样一来就能节省下不少的畜力,也能节省一些人力,只是,一切还需要验证,如果一个风车的造价高到没多少人能承受得起,也就只好作罢

暂时就只能先做这么多了,打发走了眼睛盯到图纸就舍不得挪开的阎立德,王况不禁叹了一口气

“夫君为何不试试让京畿一带也学了建安,养鱼养鸭呢?”王况连续几天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写写画画的,林颖芝每天都是抱着儿子陪在旁边,王况要做什么,她是知道的,想的是什么,她也知道,打谷机和禾扇对她而言并不鲜,建安就有,只是没推广开来而已,因为走得比较匆忙,所以只将东西jiāo给黄良后就出发了,也不知道效果如何

“养鱼养鸭,谈何容易呀,这个世上,总得有个带头吃螃蟹的,然后才有人跟着,在建安好办,大家都抢着吃螃蟹,但这是长安,怕是难”王况有自知之明,哪怕全天下再将他传的神乎其神,在没见识到效果之前,大多数人还是执观望态度的,而养鱼养鸭初期的收益不高,又不是程老魔王他们这些人能瞧得上眼的,总不能自己为了鼓动他们去养而夸大了收益?

这个从江南地区的养鱼养鸭的推广进度缓慢上就看得出来了,建安人养鱼养鸭成规模化也已经有几个年头,但到现在为止,还没扩散到扬州去,这里面,jiāo通不便是个原因,从一州到一州近的步行就要好几天,远的来回huā上一个多月也不鲜见,而那些能用得起马车的,大多都是有其他赚钱的营生,也是瞧不上养鱼养鸭这点利润的,所以消息传递得就慢

另一个原因就是王况怎么也改变不了的事实,那就是观念的落后,环境可以轻易改变,生产条件要改变也不难,最难的就是观念的变革,后世知识大爆炸的年代,改革开放都要用了二三十年才能改变人们的观念,但就是如此,在王况穿越来的那一年,还有不少的地区,依旧是恪守着故老相传的观念,比如说大学生去养猪这个在国外司空见惯的事就会引起一片争论,许多思想观念都要经过好多年才能被人接受,那就别谈这个时代了

自己养也不是不可以,但自己养的又如何能说服别人相信这个真的能赚到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个困苦人家,肯按了王况的指点去养,街坊都看到眼中,自然也就眼见为实了,如果是在建安,这个根本不成问题,王况只要放出一句话,说有个从来没有人做过的赚钱营生,保证来找王况的建安人是络绎不绝,但这是建安,王况可没自大到认为还能跟建安一样,虎躯一震,就有许多人跟着跑

“何不找牟掌柜试试?让他养鱼,反正他店铺里做鱼丸每天用的鱼是不少,chūn夏秋还好办,有河鱼,可一到冬天,鱼价就高起来了,若是夫君出面劝说,牟掌柜肯定肯做的”

“倒是可以让牟掌柜试试,还是颖芝心细不过这北地养鱼,却是要从头开始,气候不同,水质不同,前面很是容易亏了本的,估计这第一年,能少亏就不错了,想要收效,怕是没个两三年的mō索也是不成,还是要想个其他的法子的”这才是王况最头疼的问题,李世民在问王况有没有让那些农户们有活干的时候,王况第一个就想到了这点,也正是考虑到时间要长,所以当初只是一闪就过了,时候再也没细想

但现在林颖芝又提了出来,倒是让王况也想开了,对呀,当初自己也跟李世民说过,仅建州就huā了自己十年的时间,那么想要惠及天下,可就不是十年这么简单了,李世民又没规定自己的时间,还是自己钻了牛角尖了

!#

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四三二章用皇庄做试验(上)

更新时间:2012…8…2623:23:31本章字数:5072

e^看e^看第四三二章用皇庄做试验

既然时间这道坎想要迈过去是无比的困难,王况也就不再愁苦这个问题,总的来说,他已经做了许多,光是耕种法和番薯的补充,已经提前了至少几十年让天下百姓填饱了肚子,不必再每日为了吃而奔bō忙碌请牢记

人心都是不足的,尽管那些和知足常乐这个意思相近的警语是常被人挂在嘴边,但真正能做到的很少,随着目标一步步的完成,人们往往又会给自己提出一个高的目标,这是好事,社会的发展,正是由这些不足推动的,如果真的能够人人做到后世理解的“知足常乐”,那么人类离灭亡也不远了

什么才是真正的知足常乐?在王况看来,这个“足”指的应该是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满足,也就是说,认清了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如果目标达到了或者接近了这个能力所能达到的极限,那么就可以满足了,如果达不到,就应该去争取,知足常乐是提倡人们量力而为,而不是后世被人曲解了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那种阿q心态而这个“足”的标准应该是随着自身能力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着的,是告诫人们你只能吃两碗饭的量,千万不要硬撑着吃下四碗饭,那是要被撑死的

认清了这一点,那么只需要朝廷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内加以正确的引导,社会的发展度肯定是飞快的,社会的发展有个摩尔定律,具体内容王况不知道,只知道大意是发展度是有个加度的,而这个加度的值是一直在变大的,前提,当然是在没有负面影响之下

当不能吃饱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渴望的就是,要能吃一顿饱饭,那就满足了而当肚子问题不愁了的时候,人们就会想,要吃能穿的暖和了就满足了,而当温饱都解决了,那么住的问题也就提上了日程,而等住的问题解决了,就又会开始考虑到要吃得好的问题和jīng神层面的问题,然后是穿得好,然后是住得好,然后是行得好,然后是……,如此往复循环,要求越来越多,也就是需求越来越多,那么就会促使人们不自觉的往有所需的方面去从事生产

mō清规律就好办事,王况心中已经隐隐有了计划,所缺的就是吃螃蟹的人和能吃的螃蟹,只要这两个都有,跟风的人保证不会少

再有几天,王凌就要回建安赴任,早在王况到长安后的第二天,长孙皇后就让人捎了话来,说是让陈丫儿及林颖芝她们带着小一辈的进宫去一趟,尤其是点了小王晟的名只是王况忙着带王凌去认mén,然后又忙着接待回访的客人,林颖芝她们自然就要接待nv眷,也就一直拖延着没去,现在是要进宫了,好在只是林颖芝这些nv人们带孩子进宫去,不需要王况陪着,这让王况舒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有那么一丝丝的失落

让家人先和宫里确定了进宫的时间后,建安侯府就忙碌了起来,进宫不比去其他大佬家串mén,着装打扮都有讲究的,林颖芝好办,她本来就有一个长孙皇后送的凤冠,只要在衣服上下工夫就好了,而陈丫儿则是王凌晋司马,在建安也找不到好匠人来做一身行头,也就没做,按制,陈丫儿姐妹因为是平妻,不论大小,只论姐妹的,她们都随王凌的品级而有诰命在身,所不同的是,林颖芝的诰命是经过正式册封的,而陈丫儿姐妹的则是按制随夫的,所以在穿戴上会有所体现

进宫其实没huā多少时间,毕竟长孙皇后做为一国之母,能chōu时间来见一见,已经是不错的恩典了,几个孩子都得了赏,尤其是小王晟,因感于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将好东西送给长辈和还没影的弟弟或妹妹,长孙皇后又特地的多赏他了两件,把个小家伙乐得直嚷嚷姨姨真好

也不知道这小王晟是哪里学来的,王况兄弟三个绝对不会这么教他,陈丫儿他们也不会,但这个小家伙的嘴巴就是甜,见到和自己母亲年纪差不多的就叫姑或者叫姨,见到年纪和自己阿婆差不多的就叫阿婆,见到年纪和三丫头差不多的就叫姐姐,当然,只是针对nv人,若是面对的是男子,那就叫得中规中矩了得亏是长孙皇后,要是武媚娘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7 7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