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清弊主-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刚回到毓庆宫,包福全就进来禀报道:“户部尚噶敏图在外候见。”

胤祯不用想,也知道他是来询问那七千万战争赔款的事情,略微沉吟,便吩咐道:“让他进来。”

不一时,噶敏图便快步赶了过来,请安见礼之后,他起身便躬身道:“恭喜皇太再建殊功。”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伸手让座,而后含笑道:“可是为那七千万巨款而来?”

“奴才这点小心思,难逃皇太法眼。”噶敏图微微笑着道:“二百二十万两黄金,户部上下眼睛都是红的,奴才前来探问一下,心里也好有底。”

“你倒实在。”胤祯含笑道:“海军是朝廷经制之师,这批黄金按理是应该在户部落帐,不过,你也知道,现在要用银的地方太多,海军建设、军费,天津、噶罗巴的开发,澳洲移民,低息放贷,各省建社学、义学,农学院,整顿旗务,这处处都要银,你来的正好,帮着合理分配一下,将各项都做个预算。”

噶敏图一听,登时就觉的头大无比,经十四爷这一说,不仅一文钱落不下,还有倒贴的可能,他沉吟半晌,才道:“十四爷,您如今已是身为太,奴才觉得不应再有公私之分,您看这样如何,在户部将您提倡经办的事情另立帐户,另辟部门,收入和开支都让专人负责,这负责的人就由您来指定,如此一来,所有的钱在名义上都从户部经手,说着也好听,也能有本明帐,大家也都能清清楚楚知道太爷为朝廷做了些什么。”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这话实在,如今已是太,连俸禄都没有了,哪里还能再如之前那样公私分明,略一沉吟,他便道:“这事你安排,负责的人我考虑下,下面的人手必须要忠厚本分的,胆敢贪墨,就不是辞退那么简单,不仅要杀头,可能还要灭族,当然,我会另加俸禄,不让他们吃亏。”

噶敏图听的心里一惊,这主看样不是说着玩的,以后户部会不会也是如此?他忙含笑道:“太爷放心,奴才一定千挑万选,优中选优。”

话音一落,包福全便在门口乘着话缝儿禀报道:“上房王掞、富宁安二位大人在外求见。”

胤祯微一沉吟,便知二人有可能是为《江户条约》而来,当下便吩咐道:“请他们下午再来,就说我马上要去小汤山行宫给皇上请安。”

说着,他又转头对噶敏图说道:“各个项目都要有专人负责,不要混淆,以便于清查,再有,海关如今每年上缴的关税,都有一部分黄金,这些黄金不得外流,不得私自兑换银两,必须如数上缴国库。”

 第521章 天下共主主

小汤山行宫*

进入六月,天气已有些酷热,康熙也在太医的建议下将每日的行走锻炼改在早晚各一次,一大早起床后,在后院绕着花园行走半晌,沐浴后,又让太医推拿针灸,忙完之后,才开始练习左手写字,随着行动和精力的恢复,他已经不再听书休息,而是让李德全念一众大臣的密折,并亲笔进行回复,当然都是极简单的,诸如‘朕躬安,知道了,已阅’之类的。

有道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康熙不想因为自己的中风而导致各地人心不稳,通过对密折的回复,可以让地方一众封疆大吏安下心来,这事他不想让别人代劳,如今虽然恢复情况良好,但日后右第521章天下共主主手肯定是不能劳累的,左手字必须得让一众臣子熟悉起来。

就在康熙吃力的回复地方封疆大吏的密折之时,京城快马已将早朝的情况送了过来,康熙搁笔看了一阵,不由露出一丝微笑,老十四驾驭朝会的手段有长进,能够先发制人,及时的制止事态的扩大,看来还是要多经历一点风波,才能快速的成长起来,略一沉吟,他便吩咐道:“将这些都撤了。”

不出意料,老十四肯定马上就会赶过来,他可的好好休息一会,在太监的搀扶下来到院子里,康熙舒适的坐在躺椅里,微微的摇着,海军征日,瞒着朝廷上下,这事确实有些欠妥,不过,也怪不得老十四,真要将此事拿到朝堂上,定然是个争论不休的局面,太平年月,谁愿意打仗?

对这种事,他是深有感触的,平三藩、征台湾、抗击沙俄、三征准噶尔,哪次不是反对者众。不是他力排众议,乾坤独断,哪有今日大清之昌盛?

想到这里,他不由有些感叹。大清如关,鼎定中原之后,满蒙贵族就开始安于享乐,第521章天下共主主不思进取了,一众汉臣更是惧怕战争,好在老十四还算争气,不仅有野心。而且会赚钱,海军征日,不仅不花一文国帑,反而还给朝廷倒赚七千万两银子,这是大清入主中原之后,从来未有过的战例。

通过此战,老十四可谓是给所有的王公勋贵、文武大臣开了眼界,战争。不再是劳民伤财,不再是穷兵黩武,而是能够给朝廷带来巨大财富和利益……书友上传更新}能大力提升朝廷威望和实力!想来,也正是因为看到了这点,朝中众臣才会反应如此激烈,他们是担心日后老十四继续绕过朝廷而发动战争,将他们完全闲置起来。

正自想的出神,李德全蹑手蹑脚的走了过来,轻声禀报道:“皇上,太子来了,在外求见。”

恩,来的好快。难不成是骑马来的?康熙微微怔了一下,才道:“宣他进来。”

胤祯在外已经稍事洗漱,听得召他觐见,忙整理检查了下朝服朝冠,而后快步走进院子,请安之后。却未起身,而是摘下朝冠,躬身道:“今日早朝,群臣刻意攻讦儿臣秘密征日一事,群情汹汹,儿臣情急之下,诿过于皇阿玛,罪该万死,还请皇阿玛严责。”

康熙含笑道:“不是诿过,确系朕的疏忽,此事不必再提,平身,赐座。”

“皇阿玛宽厚仁慈,实乃儿臣的福分,儿臣谢皇阿玛不罪之恩。”胤祯叩首谢恩之后,才捡起朝冠,从容落座。

俟其坐定,康熙便道:“《江户条约》朕有两点不明,一是为何要日本禁神道教,二是日本和亲一事,你是如何想的?”

对于这两点,胤祯知道康熙是肯定要过问的,早就有准备,当下便从容回道:“回皇阿玛,儿臣在上海就曾听闻与日贸易的商人提及,日本在佛教没有传过去之前,信奉的是神道教,在儒学兴起之后,他们将崇拜天照大神的神道教义与朱熹理学相结合,强调尊皇忠君,主张神道教独立,从而形成了一些学派,并得到大力发展,日本武士作战英勇,不惧死亡,便是受其影响。

全面禁止神道教,必然会极大促进佛教的发展,如此,一方面可以抹杀日本武士的血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遏止他们尊皇忠君的信念,将军幕府,其统治的力度和号召力都要远逊于日本的倭皇。

至于让日本派谴王室公主、将军府公主、各地藩主的姬前来和亲,则是受郑成功的影响。日本是一个极度崇拜强者的岛国,郑成功的母亲系日本人,日本也因此对郑成功极为崇拜,为此还专门编写了一部《国信爷合战》的戏剧,在日本广为演出。

另外,日本的天皇虽然号称万世一系,但是却曾经出现过多位女天皇,甚至有母女两代天皇的情况,足以说明他们皇室的血脉混乱。”

听到这里,康熙已是明白过来,老十四这是想通过有日本血脉的子孙彻底的统治日本,或者是分化日本,甚至是融合日本,不能不说老十四想的长远,但是,二十个日本女人,会不会多了点?老十四如今才多少女人?再有,大清历来重视血统,满汉尚且不能通婚,纳日本公主为妾,会不会招致物议?老十四可是皇太子,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口子一开,下面的王公勋贵如何去约束?

康熙自己的后宫虽然也有不少汉妃,象老十五、老十六两人的母妃就是汉人,可他毕竟没有大张旗鼓,反而是多加掩饰,抬了旗籍才纳入后宫的,老十四这二十个日本女人却是搞的轰轰烈烈,唯恐天下不知,这却有些难办。

康熙心里也清楚,老十四之所以要把这条堂而皇之的写在《江户条约》的正约之中,是为日后的子孙正名,便于日本朝野上下承认血脉的存在,便于日本人接受,也便于其子孙对日本的统治,可是这有必要吗?

日本才多大点地方?有多少人,何以老十四对日本如此重视?瞥了胤祯一眼,康熙才淡淡的道:“日本一蕞尔小国,偏居海外一隅,地不过弹丸大小,虽然素有野心,但所倚仗者,不过是海峡天险,否则,灭其国,易如反掌,如今,既有强盛之海军,举手投足间便能令其臣服,何以还要对其倍加重视?”

“回皇阿玛。”胤祯躬身道:“日本虽是蕞尔小国,仅占据弹丸之地,却拥有三千万人口,瞬间便能集结十数万敢死之士,如今虽已臣服,不过是无奈之举,儿臣窃以为,其对大清之威胁,远胜西北,想我大清,当年何尝不是偏居辽东,举族亦不过数十万之众,一旦风云际会,便席卷中原,鼎定天下。

日本有三千万之众,不仅多有敢死之士,而且极善学习,实不可掉以轻心,儿臣不仅要封死日本,断绝其与外界之联系,还准备将喇嘛教传入日本,双管其下,彻底弱化日本。”

听胤祯如此比说,康熙不由无语,这些年来,老十四的眼光越发显的长远独到,极少有失误之处,他既是如此严防日本,定然有他的道理,不过,这和亲之事,该如何处理?

略微沉吟,康熙才道:“日本如今是大清藩国,日本派遣公主和亲,那其他藩国,如朝鲜、安南、暹罗、苏禄、缅甸等一众藩国,会否亦要求派遣公主和亲?咱们是宗主国,即便分彼此,亦不可悬殊太大,如此一来,这后宫岂不成了一众藩属国女人的天下?

再有,即可纳藩属国女子入宫,那汉人,藏人、维人、回人这些女子纳不纳?不纳,于理不合,纳,我满族血统又如何保障?后宫会成何等光景?”

胤祯亦未料到康熙竟会由此及彼,由一个日本谴送公主和亲居然牵扯出如此大一篇文章来,未免有些猝不及防,略一思忖,便暗笑康熙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康熙自己后宫的汉人妃子就不下二十余人,却转头来问,该不该纳汉人?

略一沉吟,他便回道:“回皇阿玛,儿臣以为,各藩属国但凡请求,都不应该拒绝。”微微顿了一下,他又缓缓说道:“皇阿玛非一族一国之天子,乃是天下共主,统御华夏,抚有万方,岂能拒绝一心向往华夏文明的众藩属国联姻之请?

汉,藏、维、回各族皆是大清子民,何分彼此,允许这些女子抬旗入宫,有利于聚集民心,亦利于大清一统万年。

至于血统,可规定诸皇子不得擅自娶外族女子,再加上秘密立储制度,足以保障皇室的血统纯正,各王公勋贵爵位承袭,亦可沿袭此法。”

一口气说完,他便静静的等待康熙的反应,这番话,他并非有备而言,乃是被康熙问了个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只能是按照自己的思路说,他自知说的颇为大胆,也不敢看康熙的脸色。

康熙面上神情毫无变化,心里却是暗自不满,朕登基亲政数十年,所做所为,难道是一族一国之君的表现?微一沉吟,他不由瞥了胤祯一眼,老十四这番话与他上次说的民族融合暗暗相合,这小子是真的想来个民族大融合?

不过,他说的也有理,若是大清连纳几个藩属国的公主也畏首畏尾,又如何配称宗主国,又如何称得上是天下共主?(未完待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