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富春山居-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瑶华接了英华的手要忙的事不少,何况她们才搬来,家里还有东西要添要买,家当还要理,也没空待客,梅十五娘不管事,她就把三位陈小姐送梅十五娘屋里去了。
恨嫁的陈小姐们和温良贤淑的梅小姐相处极为融洽,到傍晚陈守义来接妹妹时,四个女孩儿手拉着拉不肯分离,约了第二日一起去府城城隍庙烧香才算。
晚间瑶华和英华对毕家用帐,姐俩正想说几句闲话呢,柳氏握着几只卷轴进来,笑道:“师爷们把咱们家宅院的营造图都弄好了,你们瞧瞧,要是没有改的,就叫人备材料打地基去。”
英华忙叫杏仁她们几个过来收拾桌上的帐本,添烛移灯把几只卷轴摊开。先看瑶华的那张,进门处三间厅,靠着那座小山向阳朝山的山窝里盖了个带左右跨院的三进小宅。瑶华原来打算治宅的山顶却是空着的,标着一行小字,写明种杉树若干。
柳氏等英华给她姐姐解说完,才笑道:“虽然房子够住就好,不过呢,过几年梅十九郎长大了也要成亲生子,不管他有没有出息能不能挣份家业,我估计你们兄弟俩也没那么容易分家,山顶那块地留给孩子辈们盖房吧,等那些杉木成材了,孩子们也长大了,盖房子的木料就出来。山那边那一大块地也不是白空着的,回头拨个会做农活的老仆给你,带几个人种菜养鸡。再加上边边角角的空地种上果树,家用也不用愁了……”
“母亲。”瑶华抱着柳氏的膀子,感激的蹭着她,说:“母亲总当瑶华是小孩子,事事都替瑶华想到了。”
英华眼红,赶紧巴着她娘另一边的膀子,“娘,还有我呢,还有我呢,你也不管我。”
柳氏啐她,说:“你要的那块地歪七扭八,光石工就要比人家的多用十几倍,你还好意思说。”
英华那块地也被大改过了,地势低的地方挖了一个半亩大小的池塘,池边砌着石台。有山石的地方照旧,略为平坦些的地方都要削成平地,在图上看去如云梯一般一级一级,每一级边都有小字,写着种何树。最高点平整之后扩大,除去三层高的藏书楼,还添了一栋五间的平房,一路到山脚下大门边,都是石阶游廊,还点缀了三四处亭台楼阁。看用处呢,这是个得闲可以小住十天半个月的地方,若是要饮宴也有地方,比英华自己设想的要周全多了。英华瞧了也喜欢,学她姐姐拿脸去蹭娘亲。
柳氏满脸嫌弃地推开英华,道:“英华你给你二哥弄的那个不错,师爷们说不用改,倒是李知远那个,只盖几间草房,是不是省事?”
“他说那片竹林长的太好了,在竹海里读书最美不过。”英华说完又补了一句,“横竖我那边有藏书楼,他那边弄几个读书的草亭子,再弄几个敞亮的地方给书生们结社赛文就够了。”
柳氏晓得李家是财主,李知府极会做人家的人,还不至于要亲家帮忙治宅,李知远得了这块地,随随便便弄个玩意儿李知府才是真有面子,所以她也就不再提。把这几张小卷轴收起来,摊开一张大卷轴,笑道:“京里传来的消息,鼓励各州府自办书院。娘跟人家换了块地,打算把三省草堂挪的离京城近一点。”
那一大张图纸上,西边横七竖三画着十来栋草房,规模比现在的三省草堂要略大一些,中间用湖泊树林隔开,东边是三进的青砖瓦房小宅院,西边草房与草房之间点缀着泉石花木,只看图就觉得一股清逸之气扑面而来。
柳氏得意洋洋指着图笑道:“让你们的爹没事带着孙子外孙们读书,顺手捎几个亲戚家的孩子。咱们三省草堂不要书院的虚名,将来让天下书院的学生都觉得这里才是读书的圣地,多美。”
英华还没来得及拆她娘的台,瑶华已经道:“娘,这个,很花钱的,还是不要了吧。”
“学生只管半饱,要看书自己抄。别人要来教书也成,管饭不管饱,也没得薪水开。”柳三娘抱着胳膊冷笑道:“我们家这样是我们乐意,我们也供得起,想来沾光搏名声的,看他能坚持几年不要一个钱?不是进士,到三省草堂来,只能当学生!”
柳氏这话是嗔着从富春书院自立门户的那几位先生了。富春书院关了大门,那几位的书院也没开多长时间,自从王家搬到三省草堂来,那几位托人捎过一回话,说要来帮忙教书管事,叫柳三娘一句:“你们又不是进士,能教什么?”给堵了回去。
如今三省草堂只有王翰林和李知府两位是进士的做先生,这两个主儿,一个是不爱钱的,李知府是自家有钱的,又都是进士出身,正经学问闷在肚子里,估计要再在曲池地界找一个不爱钱又是进士又有学问的也难。
英华对着瑶华笑笑,瑶华心知肚明柳氏把她公公也算上了,就试探着问:“这里离着我们那边远不远?”
“离着你新家二三里路远。”柳三娘很开心瑶华这样问,喜欢道:“等你公公来家,请他没事也来转转,在家带孙子也是带,老朋友们在一处带孙子也是带,闲来打个谱弹几下琴,有事弟子服其劳,日子过的多舒心。”
瑶华含笑点头,她公公学问是真有,要不然也不会和王翰林气味相投做亲家,他老人家是真搂不来钱,致仕回家,弄几十个学生教着,虽然不挣钱,将来有一两个有出息,四郎和十五郎的路就宽了,这个比手头有钱还要强。
柳氏虽说是弄个草堂给王翰林给曲池乡亲考前辅导,一来是好心要为家乡做好事,二来,还是王耀祖大少爷不给力不会做人,现在王翰林收拢了一府的读书种子来培养,哪怕三年只有一个发芽呢,十来年下来也能给王大少攒几个靠山,将来他便是不得官,有事也有人主动伸手给他帮忙。柳氏和王翰林老了还要给儿女们铺路,瑶华这么想着,又有些心酸,她贴着柳氏,轻声道:“娘,你辛苦了。”
柳氏轻拍瑶华,笑道:“傻孩子,各人福气各人积,有什么苦不苦的。倒是你,有几个月不见孩子们,想吧。”
“嗯。”瑶华轻声道:“天天晚上都想。”
柳氏对英华使了个眼色。英华马上说:“我明日去府城就督办材料,叫他们赶着盖房。对了,姐姐,府上的家具是要花梨木的,还是要紫檀的?”
“杉木就成。”瑶华啐妹子,“又不是办嫁妆,要那么讲究干什么?到是你呀,出了大伯父的孝,你就该嫁了吧,你的嫁妆理好了吗?”

125理嫁妆这种小事
英华的嫁妆还真没理好。她的东西是真心多;自家娘攒的不算;舅舅舅母和五姨看见好的就给她买;说都不和她说一声;直接装船就送曲池来了。她不在家;杏仁只能把仓库里的东西收起来点一点,晴天晒一晒;别的事儿都不能干。杨氏和柳五姨都是漫天撒钱的主儿,这么今天半船明天半船的捎过来;要是都陪嫁出去,就多的就有点过份了。
一提理嫁妆;柳氏就犯愁。柳家现在缺管事的人哇;现在要是把嫁妆理好了,除了孝英华嫁出去,除掉一个能干的女儿,还要搭上杏仁那几个能看帐会办事的大丫环,一下子就少好几个人使呢。柳氏有心多留女儿几年吧,一来英华过了年喊十八,在曲池算老姑娘了,二来李知远今科肯定不能中进士,人家本来是个考得起的,纯是因为和王家结了亲的缘故这科不能中,说起来也算是耽误人家了,还要扣着女儿不嫁也说不过去。可是英华嫁出去,还能出李家门管柳家事?别人家的婆婆或者可以商量,陈夫人那个自家都极少出门的婆婆,想都别想让她儿媳妇抛头露面出头管事!
柳氏一纠结,理嫁妆的事也跟着纠结。这会儿瑶华提出来,英华就看她娘,柳氏长长叹息,抚着额头道:“这种小事,我真忘了。到时候随便弄个陪嫁单子来抄一抄罢。”
瑶华很清楚,柳氏的私房很多,将来肯定大头都归英华,其实英华现在的陪嫁就是个样子,意思意思大家看得过去,不过份也不丢人就成。英华和李知远相处的时候看得出来,这小两口好的蜜里调油呢。英华的年纪,在京城是不算大,京城的女孩儿们,十j□j到二十多出嫁的都有,她自己就是二十一出嫁的。但是在曲池,十j□j还没有嫁人,娘家不急婆家也急哇。她家小姑子比英华大两三个月,她婆婆这一二年急的都不行了,又不舍得女儿远嫁,又要挑个人品好长相好肯读书的,也不晓得托了多少亲戚打听。梅四郎要回家考试,她老人家听说亲家那边有一二百人跟着亲家复习备考,想都没想就把女儿打发着跟来了。自然,梅十五娘的嫁妆也是早就备好了的。
瑶华便道:“十五娘的嫁妆是女儿和婆婆一起理的,前阵子嫁到杭州沈家的十七娘的嫁妆单子我那里也有,要不要把她们的嫁妆单子拿来参考一下?”
英华看着姐姐,眼睛闪闪发亮。
闺女大了,留不住哇。柳三娘看女儿那个德性,心里又是笑,又是恼,还有几分不舍,啐道:“留来留去留成仇,出了孝就把你嫁掉。瑶华把你们小姑子的陪嫁单子取来我看看。”
瑶华喊她的使女进来,取了钥匙叫使女回家取来一个小匣。打开一看,里头搁着一大叠梅家女孩儿们的嫁妆单子呢。
英华翻了翻,很惊奇的问:“姐姐,你存这么多嫁妆单子做什么?”
“你姐夫叫我存的。我公公是族长,”瑶华笑道:“咱们这里留个根儿,将来万一梅家女孩儿遇到事要族里撑腰,不就能用得上?”
“梅家人真是心齐。”柳氏叹息道:“王家只管出一份小陪嫁,如今族田没有了,这几年都不会有田租,估计这一二年出嫁的王家女孩儿要得陪嫁都很难。”
瑶华微笑着说:“非那份小陪嫁不可的,自然能等几年再嫁,备得起陪嫁的,也没有谁有脸去族里讨。”
瑶华成亲时就没有要族里的陪嫁,她的嫁妆大部分是柳氏掏私房给她备的。因为嫁过之后就要跟着夫家南下赴任,所以房子田产家具都没有,二十四箱衣服之外,就是金珠宝石首饰,明面上的嫁妆单子差不多值两千两的样子,还给了八百两的银子压箱,其实柳氏偷偷给瑶华压箱底的金子足足有八百两。只是柳氏教的好女儿,都跟她一样会藏富,这个钱休说梅亲家不知道,连王翰林都只晓得夫人给大女儿备了点私房钱,至于数目他也不大清楚。
瑶华是柳氏带大的,看柳氏做事,深知藏富的必要性,她估量着英华的婆家很富有,把嫁到沈家的梅十七娘的嫁妆单子挑出来给柳氏看,笑道:“杭州沈家算有钱的,十七娘这份嫁妆,听说沈家人看见的都说体面。”
梅十七娘这份陪嫁单子上,除去家俱、器皿、衣裳、尺头、首饰若干之外,还捎着一个十顷地的庄园,剩下的全是书。除开头五页,后头开的书单子倒有二十来页。
柳氏翻了翻,觉得要是她家英华带着这样一份嫁妆嫁到李家去,估计也比满箱黄白之物讨婆家喜欢。她想了想,就道:“英华写个买单给杭州的瀚海楼,除去时卷什么的,他家的书每样给我来六份。”说完扳着指头数:“英华一份,雪珠玉珠两个转眼就要说亲了,她们的嫁妆也得攒,剩下的先存在三省草堂,要是过几年不流行陪嫁带书,家里也能用得上。顺便就叫瀚海楼照嫁妆单子的格式抄三本目录来。”
英华还没答应呢,瑶华的眼珠子在灯下滋儿滋儿冒绿光,屋里也没外人,她就扑上去搂住柳氏的胳膊,娇滴滴扭来扭去撒娇:“娘,女儿也要书。”
“干脆来十份吧。”英华这点随她爹,觉得买书用钱不算花钱。“瀚海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