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富春山居-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氏把药搁在桌上,笑道:“天王补心丹,活络膏什么的都有。什么药怎么吃都写在药包儿上了。待郎中来了,再问问他这些丸药姑太太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王翰林点点头,淡淡的说:“放这儿罢。你们娘儿两快收拾收拾去隔壁,莫叫人家等。”
柳氏便对着榻上的泥人儿露出抱歉的微笑,“姑太太歇歇罢,我和英华去去就来。”说完也不等王氏有反应,忙忙的走到英华院子里。
几个小丫头都站在廊上,看见夫人过来,纷纷过来行礼。柳氏板着脸穿着她们,径入女儿卧房。
英华坐在窗边一个软榻上,正在发愣,看见母亲进来,连忙站起来。
柳氏瞪了一眼站在一边的使女,那使女连忙退了出去。柳氏便问:“你又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了?”
“没有……”英华委屈又恼火的扭手指头:“我好好在书房收拾爹爹的书信,爹爹突然喊我说,问我肯不肯嫁给……嫁给……”
“张文才?”柳氏怒道:“你爹爹老糊涂了,怎么当着姑太太的面问你这个。”
“爹爹说是姑母要问的。”英华连忙回答:“爹说他不肯。”
“算他有良心。”柳氏松了一口气,在榻上坐下,冷笑道:“你没有犯糊涂答应罢?”
“我不肯……”英华涨红了脸,“我从来就没有想过嫁人。”
“虽然十五的女孩儿嫁人的就很不少。”柳氏慈爱的看着女儿,“可是咱们家不急。务必要慢慢儿挑个人品好的。你瑶华姐也是二十岁才嫁的,人家从前都笑话我把她养成了老姑娘。现在那些人要是晓得瑶华过的那样好,一定笑不出来。”
“娘。我不要嫁。”英华扭捏的揪衣角。
“不嫁也使得,咱们招个上门女婿。”女儿对姑太太的儿子并没有什么好感,柳氏很是快慰,便和女儿开玩笑,看女儿羞红了脸朝屏风后面躲,笑着啐了一口,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又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当年娘十四五岁的时候,家里也来了个远房表哥……”
“后来呢?”英华睁大眼睛,从屏风后溜出来,好奇的追问:“后来呢后来呢。”
“当时,我和你四姨娘五姨娘三个人一般儿大,表哥比我们大两三岁。”柳氏回想当年,凤眼微眯,笑道:“这位表哥和我们一起上学。他生的很好看,我们全家都喜欢他,你外祖父也觉得他虽然穷,可是有上进心,将来一定有出息。你四姨尤其待他好,与他做吃食,与他做衣裳。你五姨也待他极好。他在我们几个姐妹里头,跟四妹和五妹最为相厚。为着抢这个好女婿,四妹和五妹的生母差点都打起来了。”
“娘,后来呢?”英华巴着母亲的胳膊,“后来四姨和五姨谁嫁给那位表舅了?”
“一个都没有。”柳氏笑道:“四姨去求父亲,父亲便问那位表兄可愿意做他女婿,表兄说四妹和五妹他都喜欢,娶了一个就放不下另一个。他的意思是想两个都娶罢——你外祖父一生气,就把他赶走了。后来四姨就带着一点私房跑出去寻他,两个人过了一年,还生了一个孩儿,吵闹不休,四姨又带着孩子回来了。”
“那表舅呢?”英华歪着头推母亲,“快讲,快讲,他后来是不是回来寻四姨了?”
柳氏冷笑道:“他中了举,要和沧州府城另一户人家的小姐成亲。我和你五姨就在他成亲那天去砸了他的婚礼,坏了他的亲事。然后沧州人就都晓得他的为人了,没有人肯把女孩儿嫁他。你外祖父又使了钱,考评给了他个品行不端的评语,连殿试的资格都没有了。后来他再回头求你四姨,你四姨也不理他,另觅了良人出嫁,连那个孩儿都带了去。”
“这位表舅真是……”英华万万没有想到,说话温柔,性子平和的四姨也曾有过那样轰轰烈烈的过去,她很替四姨不平,可是又不好意思说骂人的话,只能皱着眉说:“他太坏了,怎么能那样!”
“他以为有点本事,”柳氏笑道:“当时我们家又待他太好了些,他就不晓得天高地厚了。这种才子什么的,最讨厌了。似你文才表哥这般,只见过你几面,就敢上门来提亲的人,只怕也不少。你以后遇着人莫要那般客气。省得人家自以为你看上人家了。女孩儿自己不晓得尊贵,人家就是正经来求亲,也不会拿她家当回事。”
英华回想昨日和李公子四目相接,霎时羞红了脸,郑重的点头。柳氏看女儿敲打的差不多了,便带着她重出大门,到隔壁做客。
芳歌已是等的久了,听得守门的来报,忙接到二门上,先对柳氏行过礼,就忙忙的拉着英华的手,笑道:“热不热?”
英华含笑道:“还好。让府上久候了,家里有点事略微耽误了。”
“无妨无妨,不过紧邻走走,几时来都使得。”芳歌微笑道:“是我等不及了,有好东西给你看。”她引着柳氏和英华到上房。柳氏和陈氏对行了礼,英华又对陈氏行礼。
芳歌在陈氏面前比英华在柳氏面前还要活泼,她拉住英华,笑道:“母亲,你们看戏罢,我带英华到我们屋里玩会去。”
英华初到人家做客,不敢造次,只微笑着看着两位夫人。
陈氏欢喜的嗔道:“你这个孩子,仗着爹娘疼爱你,在客人面前也这般无礼。”
柳氏便笑道:“英华也是个爱玩爱闹的,让她们两个玩去,咱们安安静静说一会儿话。”
芳歌笑嘻嘻把英华拉出来,顺着抄手游廊走到东角门,出来一个长夹道,夹道上搭着竹架子,架子上绿荫荫满架黄花和小丝瓜。英华不由止步赞叹:“以前住的那家人,真是会做人家呀。”
“哈哈,我大哥还说这个叫田园风味,再有趣不过。”芳歌大笑道:“其实不就是省几个买菜的钱么。过了这个丝瓜架,再转过南瓜圃,穿过那个养鱼塘,就是妹子的屋子了。”
平裳人家都是葡萄架牡丹圃荷花池,偏到了李家就成了丝瓜架南瓜圃养鱼塘,英华也大笑,跟着芳歌走。果然后面是个种牡丹花的高台,此时台上搭着一排竹架子,一般儿开着小黄花,底下结着几个拳头大小的的青瓜,蝴蝶儿翩翩,蜜蜂儿嗡嗡,风吹狗尾巴草摇来晃去,果然一派田园风味。南瓜圃对面有个不小的池塘,中间是一座小上的九曲桥,半塘碧叶半塘柳影,一根钓竿从树后伸出来,还有一只红蜻蜓落在浮子边才露出尖尖角的荷叶上。
“王小姐!”李知远从树后探出头来,微微一笑。那只才落下的蜻蜓振翅飞走了。
英华极是惋惜地看着那只蜻蜓远远落在一片大荷叶上,才回过头来隔着半边池塘行礼。她的白玉耳坠子在斑驳的阳光下,晶莹剔透,微微晃动,就晃进了李公子的心里。
一阵微热的风从池塘那边吹过来,荷浪起伏,英华和芳歌衣带飘拂,带着一群待儿穿过荷塘。芳歌好笑的瞄了哥哥一眼,却不停脚,拉着英华直直的经过哥哥身后的小径。
英华目不斜视跟着芳歌走路,心里却在不停的寻思:我昨日是不是做的过了,他会不会看轻我?
大伯中风(上)
芳歌的院子看上去也不大,五间正房之外,只有三间东厢房,西边一带白墙,留着六个石雕花窗,从花窗的格眼里可以看见荷浪柳风。倒是在正房后边还有一排小房,花树掩映中隐隐可见一个半掩的月洞门。
英华一路走过来,便晓得了东边原是主人的正宅。王家买下的西边院落,前两进想是书斋,后三进俱是安置族人的所在。似芳歌这五间正房后面,便有供使女们住的一排房子,不似英华的小楼,楼后两畦绿葱之外便是高墙。
芳歌的东厢三间并无隔断,一边儿是书架书案,墙上挂着一架古琴,一边儿窗下摆着两只大绣架,靠墙摆着两个架子,上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料子和一格一格分颜色的的绣线。一个妇人正坐在一张绣架前拈着针儿不晓得绣什么。
芳歌引着英华进来,笑道:“英华姐姐,这是我沈姐。沈姐,这是隔壁王大人家的二小姐英华姐姐。”
那沈姐抬起头,现出一张和芳歌八九分相似的面庞。英华看她年纪不小,芳歌待她又很尊重,再一回想那日芳歌两个听讲她受欺负又怒又急的情形,就晓得了这位沈姐必是芳歌兄妹三个的生母。既然是生母,那自然要格外客气些,沈姐站起来万福才到一半,英华已是抢着福了一福,笑道:“沈姨娘。”
沈姐手忙脚乱,没口子道:“不敢当,不敢当。”
英华待自己的生母这般客气,芳歌心里欢喜极了,把沈姐按到一张板凳上坐下,笑道:“沈姐,你坐罢,青阳到哪里去了?他这几日嚷着要见英华姐姐,偏英华姐姐来了他又跑的影子都不见。”
“青阳的功课还不曾完,怕是还在老爷书房。”沈姐才坐下又站起来,满面笑容道:“我去瞧瞧罢,厨房里待烧中饭,也要去看着。”
芳歌忙站起来,英华也跟着站起来,两个送沈姐到阶下,方回东厢闲话。
英华信步走到绣架前细瞧,那只绣架上绷着一块大红的锦缎,是一副将绣完的百子图,除去右下角的一个童子只勾了个轮廓,那九十九个童子眉眼各不相同,穿的衣衫也各式各样,童子们或是拍球,或是斗虫,或是放纸鸢,或是嬉水,俱都活灵活现似生人一般。英华在京城也曾见过不少人家都有百子图的屏风儿,却没有哪一副比得上这副好,配色又均匀,构图也恰到好处,人物儿又活泼,好像吹口气就能活过来似的。
英华自家没有耐性绣花儿,但这幅百子图实在爱煞人,她伏在绣架边细细赏玩,不住赞叹。
芳歌抿着嘴儿笑道:“这些都不算什么,还有更好的呢。”拉着英华到另一边,指着书桌上摊开的一幅画儿道:“英华姐姐,你看这是谁?”
这幅画儿用工笔细描出远山近水,杨柳依依,马车停在右下,当中一位丽人牵着一匹红色俊马,衣衫飘飘,神采飞扬。
那丽人的衣裳有些儿眼熟,眉眼更是眼熟,与英华镜中的模样像到九成九。英华快活的捂住了自己的脸,欢喜道:“这画的是我?画的真有些像我呢。”
芳歌只是笑,英华又问了一回,才答:“自然画的是姐姐,姐姐可喜欢?”
“喜欢。”英华抱住芳歌跳跃,“芳歌妹子,你画的真好。”
芳歌笑容满面将画儿卷起,道:“明日叫哥哥送到县里裱起来,后日妹子亲送到府上去。”
“谢谢妹子。”英华一边寻思要寻些什么稀罕物件与芳歌回礼,一边问:“妹子的工笔甚好,学了几年?”
芳歌笑道:“家兄曾在泉州正经拜过先生学画的,妹子偷学了几日,也只能画个绣花样子。”
“芳歌妹子的画很好了呀。”英华笑道:“我也学过几日,怎奈画山不是山画水不是水,先生无法只有罢教。”
芳歌有些不相信的看着英华。英华涨红了脸道:“实不相瞒,奴还不会绣花,针线上也不大会。”
芳歌愣了一会,笑道:“其实妹子学弹琴时,一口气气跑了三位琴师。母亲无可奈何,也只有罢手,那琴只有挂在墙上遮洞。”言罢和英华相对大笑,两个都觉得对方实在有趣,实是可以深交的好朋友。
且说柳氏和陈氏两位夫人闲话,左右不过说些娘家在哪里,还有哪些亲戚做了官之类的闲话。柳氏看芳歌很顺眼,陈氏看英华也合眼缘,两个做母亲的膝下都有儿子,都暗暗使劲儿要旁敲侧击小姐们的底细,也是越说越投机。管家带着戏班的班主一连上来几次,因两位夫人谈兴正浓,又默默退了下去。
那个班主急的了不得,一再恳求管家:“孩子们都妆扮好了,再不开锣,日头一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