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活法-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少要有所提高。自然或宇宙授予我们生命的目的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在这个最大的目的面前,今生建立起来的财产、名誉、地位等没有多少意义。无论多
么出人头地,无论失业如何成功,无论积累多少财富,这些与提高心智相比都如同一介尘土
那样微不足道。 
宇宙意志决定了人类生命最终的目标,就是砥砺心灵,我们的一生就是灵魂不断修行
和提炼的漫长过程。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反复说了日常生活中的精进对磨砺、提高人性是多么重要。布施、
持戒、精进、忍辱、禅定、智慧,在每日的生活中要不断地留意这些被概括于释迦牟尼说的
“六波罗蜜”里的修行法,以使我们的灵魂不断提高。 
一直以来我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以上这些道理。正如刚才所讲,在迎来65岁的时候,
我想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又想拥有真正的信仰,于是决定出家,皈依佛门。 
在很久以前,我就想过60岁以后,从现在的职位上退下来皈依佛门。但是花甲之年,
恰逢手机事业刚刚起步,没能如愿地把工作交出去,在65岁时,我认为不能再拖延了,于
是退居二线,担任京瓷公司,DDI公司的名誉会长,终于完成夙愿。 
我原本把自己的人生划分为三个时期。一生的寿命为80年,第一个二十年里,是出
生来到世间,自立谋生前的时期。第二个时期为20岁到60岁的40年,是进入社会努力自
我钻研,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的工作时期。第三时期为从60岁后的20年,应该是为死
亡(灵魂之旅)做准备的时期。正如走向社会需要20年世间。 
我们的肉体会因为死亡而毁灭,但是灵魂将永存世间。我相信这一点,死亡其实意味
着灵魂新一轮旅程的开始。所以,在最后的20年里我再次思考人生的意义,为新的旅程做
好周密的准备。正是出于以上考虑我决意皈依佛门。 

无需完美,贵在坚持 
出家及其后的修行对我来说是即严肃又新鲜的人生体验。通过化缘行动,我深感佛的
大慈大悲,出家以后,如果说有新的认识,那就是修行需一如既往,持之以恒。 
有句禅语说:“悟道前,伐木、运水;悟道后,伐木、运水。”进入佛门以后,我依然
一边一心向佛,一边在尘世沾染风尘。但是我自己知道,其实我的内心已发生了变化。 
例如,通过修行,我再次痛感自己的不成熟。一直以来我作为企业的领导对部下或干
部进行指导,装模作样地训示,把本来明了的事理写在书里或演讲稿中,我感到潜伏在自己
心中的得过且过与令人嫌恶之处,需要进行深刻自我反省。 
我再次体会到,其实真正了不起的人在“无名的田野里”。我以为真正出色的人是那
些心灵美好的人。她们是住在街道小巷的心地善良的老太太,他们是在城市一角朝着目标奋
进的小青年。 
与那些名利双收、功成名就的人相比,这些无名的人更加“上等”,他们更具有同情
心和善良美好的心灵! 
反过来,不管如何努力修行,我们凡夫俗子都不能达到醒悟的境界,对此我深感痛心。 
在剃度仪式上,导师问我是否能遵守10条戒律,我的回答是“能保证”,这样出家才
得到认可,郑重宣誓持戒后才加入和尚的行列。尽管这样,我仍然认为我不可能完全遵守戒
律。 
无论怎样努力持戒、反复精进、几百小时坐禅,我也不能最终达到醒悟的境界。像我
这样意志薄弱、不能完全脱离烦恼的人,为了磨砺心智,无论怎样积累善行,恐怕我也不能
完全消除私欲,经常保持利他之心。无论怎样努力持戒也不能避免破戒。包括我在内的人类
是多么愚蠢、不完美的存在! 
但我认为,这也就够了,虽然最终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但是为此努力本省就值
得尊敬。 
对戒律有坚守之愿,必守之志;或者有真挚的反省、自戒之心,这些都非常重要。以
如此的心情度过每一天,即使不能大彻大悟也能足够地磨砺心智、拯救灵魂。通过出家和修
行,我更加笃信这一点了。 
神、佛或者宇宙意志并不是爱做过什么的人,而是爱努力做过什么的人。想做没有做
成,对自我能力没有达到自行反省,而且从翌日起又孜孜不倦继续努力,这样的人才能得到
拯救。 
只要努力遵守、努力做到就能磨砺心智吗?回答是“YES”。提高心智的愿望和行为才
值得尊敬,因为这是符合佛的慈悲胸怀、顺应宇宙意志的行为。 
新村美好的心理内核 
我认为人的内心有多重结构,是由多个同心圆分层组成的。从外层说起: 
1。 知性——后天掌握的知识和伦理; 
2。 感性——掌管五感或感情等的精神作用; 
3。 本能——为了维持肉体的欲望; 
4。 灵魂——是围绕在真我之上的现世的经验与孽; 
5。 真我——在内心深处,是核心部分。充满真、善、美。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真我”,周围缠绕着“灵魂”,而本能覆盖在“灵魂”外侧。
我们就是这样来到人世。例如,刚刚出生的婴儿,肚子一饿就想吃妈妈的乳汁,这就是位于
心的最外侧的“本能”在起作用。 
而且随着不断成长,在“本能”的外侧形成“感性”,还慢慢具有“知性”。也就是说
在人类出生、成长的过程中,内心从里到外逐渐变得多层。相反随着年龄的老去,从外侧起
逐渐“剥离”开去。比如痴呆的进程是,首先知识、理论等推论方面的知性作用减弱,产生
出孩子般的感情,不久感情或感性迟钝,本能开始暴露出来,最终本能淡薄,慢慢接近死亡。 
这里重要的是构成内心的核心部位的“真我”和“灵魂”。这两者有何区别呢?瑜伽

里也说真我,如文字之意,是指组成核心部分的芯,本真的意识。佛教中说的“智慧”,即
一旦大彻大悟,就能明白贯穿宇宙的真理,也可以说是佛、神的思想的投影、宇宙意志的表
现。 
佛教中说,“山川草木悉皆成佛”,亦即认为世间万物皆有佛性,所谓真我,就是佛性
本身,就是宇宙中存在的睿智本身,也意味着事物的本质、万物的真理,这些就存在于我们
的心中。 
真我就是佛性,因而也是及其美好的。它充满爱诚实和协调,兼备真、善、美。人类
是极其崇尚真、善、美的,那是因为人类心中存在具备真、善、美的出色的真我。正因为是
心中具备的东西,所以我们才不停地追求。 
灾难是洗去罪孽的清洁剂 
包裹真我的是“灵魂”。如果说真我是一丝不挂裸体,那么,灵魂就相当于覆盖其上的
衣服。衣服里面蓄积着格子灵魂所经历的思想、行动、意识、或经验等一切,也附加了自己
在现世中的一切思念和行为。 
宗旨,所谓灵魂,就指在多次脱胎换骨中积累的、无论是善意还是邪念、无论是善行
还是恶行,亦即包括我们人类“孽”的东西。它们作为灵魂,包裹着真我这个内在核心。从
而,真我是万人共同的,与此相对,灵魂是因人而异的。 
记得小时候妈妈曾说过我“你的灵魂丑陋”。在鹿儿岛,这样说是指性格不好或性格乖
僻,我幼小的灵魂里,就含有某种不好的孽,它曾经歪曲、玷污了我部分心灵。也许这一点
我的母亲当时就看出来了。 
那么,像污垢那样附着在灵魂上的“孽”又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深深教诲了我的是层
在我出家时关照过我的西片担雪老师(现在任临济宗妙心寺派管长)。 
将近20年前,京瓷公司在没有取得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制造、销售了用精密陶瓷生产
的人工膝关节,遭到舆论非议。 
其实事情的经过是,在医生和患者的强烈要求下,我们把已经取得了生产许可的人工
股关节应用到了膝关节。这并非我本意,但是,我没有作任何辩解,甘愿首批判。 
我在拜访西片担雪老师时说道:“因为这样一些问题,我身心疲惫。”老师实现读过报
纸已经知道这件事。我以为他会安慰我,结果,老师一开口便说: 
“辛苦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要活着,辛苦就是必然的。”接着,他又说,“灾难来临
时,不要消沉,而是高兴。因为灾难能够把以前附在灵魂上的罪孽消除。这一点灾难就消除
了你遗忘的罪孽,所以,稻盛,我应该祝贺你!” 
听到这里我感觉自己被拯救了。社会的批判、“天意的考验”这些我都坦率地接受了。
老师的一番话比任何安慰都有价值,我领悟到了人类生存的伟大意义。 
砥砺理智与良知在先,追求大彻大悟于后 
说起灵魂,或许有人多多少少表示抵触,但是我们耳闻或亲历的一些事情都应显示它
的存在。 
“临死体验”也算是其中之一吧。因疾病、事故等一度“死亡”的人,看着久卧病床、
接受治疗的自己,仿佛看到另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随后又恢复了呼吸。我的一个朋友就有
过这样的临死体验。 
这个朋友深夜心脏病发作被送到医院,心脏展示停止跳动,在医生们的奋力抢救下苏
醒过来。听说他感觉这一段时间自己漫步在鲜花盛开的草原上,不知为什么我迎面走过去问
道:“你在这儿干什么?”就在这个瞬间他突然恢复了意识,在病床上苏醒过来。 
听到身边的人讲这样的体验,我再次相信肉体和灵魂是可以脱离存在的。因为他说在
死亡边缘看见的景色其实是真实世界。肉体虽然死了,但灵魂好像在“另一个世界”里,感
受到那片风景真实存在。随意除肉体外,在另外的地方一定还存在着灵魂。 
根据灵魂轮回转世的佛教思想,我们是带着罪孽即前世的许多“污浊”的灵魂出生,

又在今生追加一些罪孽后死亡。并且,在它里面隐藏着叫做“真我”的纯洁、美丽伴有佛性
的永恒的心。真我如果直接表露,那么,人类就能像佛一样,有美好的心灵、有善思、有善
行。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真我周围包裹着罪恶的灵魂,甚至被充满欲望的本能包裹着……
像这样壁垒层层,阻碍着真我的显露。 
打禅或瑜伽等修行也是以磨砺心智为目的,它们像打磨镜头似的,从心的外层向内层
不断尝试剥落外层的壁垒。 
首先剥落最外层的知性到达感性,继续磨炼感性到达本能,再磨炼本能……直至最后
真我表露出来。从外向内进行彻底的心性的磨砺就是修行。所谓醒悟,是指彻底磨炼心智,
直至真我。 
假如这样可以通向真我,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所有的真理,得到佛的智慧。而且,
到达了真我的人,就不会为本能和感性所迷惑,能够尽力奉行“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
的人生态度。 
但是正如前面所述,普通人达不到醒悟境界。凡夫俗子几乎不可能通过磨炼心智实现
真我。那么,怎么办才好呢?我认为重要的是通过使用理性和良心抑制和控制感性和本能。 
遵从发自真我和灵魂的理性和良心,向内心灌输坚定的伦理观和道德观。也就是说,
坚持“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他人”的思维方式,不随心所欲地追求或贪图超出需要的“知足”
的人生态度。 
以这样的理性和良心抑制感性和本能,积善行德,就能磨炼心智,达到醒悟的至高境
界,修炼而成的高尚灵魂就永远不会随着肉体的而死亡而消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