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京宰相-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泽东将亲任全国中苏友好协会荣誉会长,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将任会长、副会长。

以虚对实,毛泽东、周恩来给了史达林及其苏共政治局成员们以极大的心理满足和精神亨受。这个「以虚对实」的策略由周恩来提出:「我们基本上不用拿出什幺实质性的东西,只要高举「兄弟友谊」之旗,就能做到皆大欢喜。」毛泽东当即表示首肯:「开张友谊支票,何乐不为?」

毛泽东于中苏两国两党的会谈碌碌无功,却于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告别宴会上演出一出压轴好戏。他坚持中方的答谢告别宴会要在莫斯科市中心的大都会饭店举行。史达林说:「我在莫斯科从来只在克里姆林宫宴会厅赴宴,你们的答谢宴会为什幺要到外边去举行?」毛泽东说:「我们是个主权国家,不能在你们的党、政机关内举行宴会。」史达林又说:「你们不是说过签了条约,友好同盟,就是同志加兄弟,亲如一家人了?」毛泽东说:「史达林同志,那是个表示友谊牢不可破的比喻,在中国,兄弟分了家,就属于两个独立的家庭,何况我们是两个国家?如果我们的答谢宴会没有您的出席,将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毛泽东的话里带有明显的胁迫意味,表示他决心已定,甘冒史达林不出席的风险。倒是史达林几经犹豫,着眼于苏联共产党的全球战略,他太需要东方的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盟友了,最后作出让步,破例出席了二月十四日晚上在大都会饭店举行的盛大宴会。他们都是各自党和国家的独裁者。这回却是久经拚搏、日暮西山的老独裁者,让步于旭日东升、崭露锋芒的新独裁者。中国政府代表团此行既获得了经济上、政治上的实惠,又挣得了大面子。周恩来兴奋地对同事们说:「还是我们毛主席行啊,史达林同志那样德高望重,都没能拗得过他,换了我,就没有这胆识,这气魄的。」

二月十七日,中国政府代表团离开莫斯科,满载而归。毛泽东、周恩来一行兴致极高,同意了苏方的安排,冒着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沿着西伯利亚大铁道,一路参观工厂、军营、学校、农庄的从容归去。

在北京,中央社会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手下的特工高手们,早巳对南池子大街那座古色古香四合院内的计兆祥及其秘密电台——称为北平万能台的,布下了天罗地网。他所发出和接收到的密码,均被截获并破译。所以还没有抓他,是周恩来临离京时交代的:「抓一个计兆祥意义不大,重要的是要通过他的秘密电台,破获全国性的敌特组织,务求一个不漏,一网打荆」

大祸临头,踌躇满志的计兆祥却毫无察觉,照常天天发报。到了二月上旬,他终于获知毛泽东、周恩来一行即将返回的信息。他立即将信息发给台北中央保密局。保密局长毛人凤立即回电命令他通知哈尔滨市的东北技术纵队马司令,准备「接客」,并告知台北的特派员将于二月八日晚上空降至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太阳岛东侧那片树林里。一切行动服从特派员的指挥。

一天晚饭后,计兆祥像往常一样到胡同尽头的小店铺去买香烟抽时,突然被两名武林高手扭住,并点了他的穴道,使得他来不及咬破藏于衣领内的剧毒胶丸杀身成仁。

待计兆祥苏醒过来,已是坐在威名赫赫的李克农部长面前。李克农倒是一派儒将风范,和霭可亲,把一迭被破译了的电报稿递给他过目,才轻言细语地说:「小计,我认得你已经有日子了吧?你的特殊身分我们也早已了若指掌。看看,这些都是你跟台北上司的往来宝贝吧?对我们来说,早就不是什幺秘密了。我们就是等着截获到你们台北的特派员在松花江北岸太阳岛树林空降的时间、地点,以及他们与东北技术纵队的马司令在哈尔滨松花江饭店碰头的房间号码等信息之后,才将你「请」来的。我们也算是同行了吧?我比你年纪大,资格老。本来,有不有你,对我们来说已意思不大。但念及你才三十出头,不忍心看到你这幺早就离开这幺美好的人间。你都还没有成家吧?现在,我只问你一句:「愿不愿意跟我们合作?你的出路还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立功有奖,顽抗到底,死路一条。」我还可以加上一句:「愉快合作,既往不咎,继续工作,前途光明。」」

计兆祥浑身冷汗淋漓。他明白他面对的,是二十年来使得国民党中统、军统两系人马屡斗屡输、闻之丧胆的人物。他有好一刻没有吱声。李克农并没有催逼他。计兆祥知道自己面对的并不是生与死的简单选择,要是有那幺干脆、俐落就好了。吃上这碗饭的人,一旦落到对方手里,若还不从你牙缝里刮出些东西来,那精神和肉体的不死不活的折磨,将是没完没了的……。计兆祥终于哭丧着脸说:「报告李部长,我愿意改过自新,将功赎罪,替你们效劳,重新做人。」

李克农部长很痛快,站起来说:「好!我们握手成交。你的任务是,按我们的要求,依你一贯的口气、方式,向你的台北上司发报并收报。任务完成之后,我保送你去华北政治大学洗脑、深造。」

于是,在黑龙江省(当时称为松江省)省会哈尔滨北郊的太阳岛上,李克农手下的人马于深夜的雪地里,点起一住篝火,准时「迎接」到了从一架没有国籍标志的飞机上空投下来的两名台北保密局的「特派员」。经过突击审讯,中共的两名特工化装成两位「特派员」,手持保密局的委任嘉奖文书,如约前赴哈尔滨市松花江饭店某房间,对上了联络暗号,跟代号为「二0五」的反共救国军东北技术纵队司令员马耐「见面密谈」。当「特派员」出示保密局的委任文书,马耐被晋升为东北地区反共救国军总司令,中将衔,并递上一大笔「奖金」时,马中将总司令无疑有它,向「特派员」交上了自己的东北技术纵队的成员联络图,共一百七十人名单,以供「特派员」一一封赏。马耐中将总司令并吹嘘,自己布设的谋杀毛泽东、周恩来一行的计画,拟在满洲里、哈尔滨、长春进行三次,天衣无缝,一定不让毛、周活着回北平,云云。

李克农手下的人马,还通过捕获的两名台北空投来的「特派员」,获知国民党保密局在大陆共有三支反共救国军特别技术纵队,一在哈尔滨,一在南京,一在广州。均由潜伏于北京南池子四合院内的万能台指挥。所有成员均经过了中美合作所严格的全能技术训练,专门从事重大的暗杀、爆破活动。这三支人马,均于一九四九年之前,通过各种途径,打人中共各级党政军机构内部。

二月二十六日,毛泽东、周恩来一行抵达中苏边境站满洲里,过境换乘已经等候在那里的北京的专列,仍是铁道部长滕代远、公安部长罗瑞卿恭迎,还有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毛泽东亲自拟定了发给在北京主持日常工作的刘少奇的电报稿:我们一行已抵满洲里,尔后拟于海拉尔、哈尔滨、长春、四平、铁岭各停车一至三小时,到渖阳拟停留一至两天。请通知各地负责同志保守秘密,不要公开发表稍息……到北京下车时,亦只要少数党内人士(一百人左右)到车站迎接,此后再发表消息。

三月四日,毛泽东、周恩来一行回到北京。

上一回目录下一回
 

※※※※※※※※※

第二十七章 江青上书陈情
毛泽东、周恩来一行回到北京的前夕,江青已将一封「陈情信」呈送中央书记处,恭请朱总司令、少奇副主席、恩来总理及毛泽东主席本人阅。江青在信末附记一言:如果书记处不便回复她,她则会将同样的信呈送政治局的每一位成员,要求政治局重新决议,确定她和毛泽东主席的婚姻关系。

江青的蝇头小楷,清秀工整,是很下过一番功夫练就的。这回她甚有心计,在「陈情信」中根本不提及情敌孙维世的名字,毛、孙于莫斯科的种种;而娓娓诉说自己一九三八年以来,如何伴随毛泽东,热爱毛泽东,忠诚毛泽东,照料毛泽东。她是作为毛泽东的生活伴侣、毛泽东子女的母亲,来热爱、忠诚于自己的丈夫。她对毛泽东的感情是坚贞不渝、海枯石烂、天日可表的。自进城后,特别是住进中南海之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人都可能发生变化。她和毛泽东主席的家庭生活已经受到了某些不健康因素的干扰。她作为一名党员,革命队伍里的一名女兵,为了维护党的事业,为了维护领袖的道德形象和崇高威望,本着七届二中全会决议精神,恳切而坚决地要求中央书记处或政治局正视毛泽东主席家庭生活中所遭遇到的困难,防范不利于党的事业和领袖形象的事情发生及恶性发展。

刘少奇已对毛泽东和孙维世在莫斯科「临时同居」的事有所风闻,看过江青的「陈情信」后,对夫人王光美说:「不可小看蓝苹,这回不哭不闹,却比哭闹厉害多呢。看来润芝兄也想当家庭改组派,休江娶孙,不那幺容易罗。在党内不那幺好交代。关键就看恩来的态度。这回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了。」王光美笑说:「孙维世和我同岁,又是个戏剧家,主席是跟文艺舞台有缘份了。主席要真的娶了小孙,那不是跟周家结了亲戚?

虽说不是亲生的,辈份上不是乱套了?」

朱德总司令看过江青的「陈情信」后,什幺话也没有说,只是眉批下一句:「建议维持一九三八年政治局约法三章①不变,可否书记处会上一议?」一天晚餐时,朱德趁服务人员不在身边,就跟夫人康克清说了说毛泽东和孙维世在莫斯科住在一起的事。康克清江西万安人,一九二八年十七岁时上井岗山参加红军,不久跟大她二十四岁的朱德结婚,成为朱德最后的生活伴侣。康克清听老总讲完,叹了口气:「主席也是,年近花甲,还喜欢年轻的,老牛吃嫩草……。」朱德耳朵有点背,问:「你说什幺啊,哪个是老牛?」

康克清说:「老夫少妻,我们江西乡下人叫做老牛吃嫩草!」朱德哈哈笑:「我比你大二十四岁,少奇比光美大二十三岁,主席比蓝苹大二十三岁,比维世大二十八岁,都是,都是,就一个恩来不是。这话你莫到外面去说,犯自由主义错误埃」

周恩来回到西花厅后院书房,才在办公桌上看到了江青的信。由于信封上写着「周总理亲启」,又落款为江青,因之值班秘书未便拆阅。至于邓颖超,则从来少进丈夫的办公室,不主动过问「公家事情」。周恩来看过江青的信,直觉得此信写得好,及时,有智能,不动声色,不点孙维世的名,却点中了问题的要害。江青不把孙维世当情敌——尽管是表面上的,实在是高明之举。这就避免了跟毛泽东公开反目,否则毛泽东破罐破摔,事情就没有了转圜的余地。此事,他无论从感情上,道义上,都要站在江青一边。他决不能去参与拆散毛、江,而成全毛、孙。他绝不愿干女儿在自己跟毛泽东之间搅和得不明不白,落下笑柄。干女儿真要嫁给了毛主席,毛主席不就成了自己的干女婿,这像话吗?荒唐!滑稽!到时候,只怕谁都闹得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没有好果子吃的。再者,孙维世的父亲孙炳文烈士比他周恩来还小两岁,干女儿怎幺可以去找一个比生身父亲年纪还大十岁的人成亲?如果这要成为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