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京宰相-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话题还是应当回到刘少奇负责筹组中央人民政府时遇到的棘手问题上来。

果然,毛泽东主席委托刘少奇去找周恩来个别谈心,交底:以高岗取代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候选人,看看周恩来本人的反感。

刘少奇来到周恩来的住处西花厅后院书房、闭门长谈,态度诚恳。他首先回顾了党的近三十年来的血火征途,苦难历程。能够创下今日局面,夺得全国政权,实在是干百万共产党人,志士仁人血流成河,尸骨成山换来的。我们这些至今还活着的人,都是流血牺牲剩下来的人,是幸存者啊。我们图的是什幺?图的民族翻身解放,人民自由幸福,国家富强民主!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替全中国人民谋福利,而绝不是为个人谋官位。当然,新国家、新政府成立在即,需要我们这些人来承当各种职务,担负各种工作。仍然是为革命吃大苦、耐大劳。而绝不是谋我们个人的高官厚禄。

因此毛泽东同志最近一再强调,革命胜利,进了城,坐江山,我们共产党人一定不要忘本,不要忘记井岗山,不要忘记陕甘宁,不要忘记延安窑洞。他特别指出,没有陕甘宁,没有延安,就没有共产党人的今天,就没有今天的北平。也因此,毛泽东同志提出一个设想,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人选中,应当有一名陕甘宁根据地的代表人物,以示我们不忘本……。

周恩来一脸的谦恭俭让,仔心地品味着少奇同志的谈话,咀嚼着他话里的弦外之音。此时,他雨雾一般的心绪忽然透亮了,明澈了。他没让少奇同志继续费口舌,直截了当地问:「少奇同志,是不是主席在安排中央政府的领导人选方面,有什幺设想或是困难?你就说出来,我保证服从主席的安排,决无丝毫个人的打算。」

周恩来话出突然,刘少奇仿佛还要想上一想。

周恩来又说:「少奇同志,你、我都是一八九八年的同龄人哩。我们又都是一九二二年入党,党龄也相同哩。共事这幺多年了,你是了解我的嘛。」

刘少奇倒是敬重周恩来的为人品格:党内军内,从来谦虚有礼,总是任劳任怨,不争名,不争利,守纪律,顾大体,从未见他闹过什幺个人意气。而且能上能下,江西苏区时期曾为毛泽东同志的上级,到延安后也安于做毛泽东同志的下级。单是此一点,就是多数人难以做到和适应的。当然恩来的不足之处也是较为明显的:在党内长期跟风跑,谁当一把手他都拥戴,都进入角色,努力效命。为人太过圆熟。高岗在延安整风时就公开指责他为老牌机会主义。

刘少奇不紧不慢地燃了一支烟,才说:「恩来,你上回提出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名单草案时遇到的问题,在主席委托我草拟中央政府负责人名单时,也出现了。正如你谈到过的,我们即将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仍具民主联合政府的性质,联合各民主党派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因此,除了毛泽东同志是当然主席、朱总司令是当然副主席之外,我们中央书记处的其它三位书记,就不好人人都安排副主席了,否则就像是我们一党包办政府了……。」

周恩来见刘少奇话到口边又打住,有难言之隐,便干脆挑明了问:「是不是主席拟下名单了?可不可以交给我看看?」

话已至此,刘少奇只得将那份重抄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拿了出来,交周恩来过目。

周恩来眼睛亮了亮,盯著名单,脸上的笑容纹丝未动。倒是刘少奇指著名单上自己那名字处,推心置腹地说:「我原来草拟的,这地方本来是你,主席亲自作了改动。这最后一名,也是主席添上去的。」

周恩来将名单递回到刘少奇手里,感激似地回敬了一眼,之后坦然地笑了:「少奇同志,谢谢。你可是什幺都没有对我说,我也什幺都不知道啊,哈哈哈……很好!请你转告主席,我完全拥护这份名单,这也正是我本人的意愿。中央分工我今后负责政务院工作,不挂副主席,才有利于中央政府对政务院工作的领导和督察。我的这个意见,我自己也会在适当时候,向主席面告。」

刘少奇原先只料到周恩来不会有什幺负面反应,倒没料到周恩来如此豁达痛快,而且表现得够交情,够朋友。他轻松地舒一口长气,说:「恩来,你几十年兢兢业业,立党为公,我要向你学习,中直机关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应向你学习。你的意见,我会如实向主席反映,主席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当然,如你所说,你自己更应主动找主席表明心迹,越快越主动,这比我的汇报更有说服力……下面,我个人想向你征询一下,关于名单上的最后一位,看法怎样?当然,这跟主席的指示无关,仅仅是我个人向你征询意见。」

周恩来两手一摊,哈哈大笑:「他?少奇同志,你不比我更了解?好同志嘛!比主席的年纪整整小了一轮,可算是晚一辈嘛。比你、我也小了八岁嘛。年轻,工作有干劲,有魄力,过去经营陕甘宁边区成为模范根据地,近几年在东北三省开创出新局面,成为全党全军的战略大后方,天才,天才。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主席慧眼识英杰,具长远的战略眼光啊。」

刘少奇却说:「东北三省能有今天的局面,功劳不能算在一、两位同志身上。四五年日本鬼子宣布无条件投降,你陪毛泽东同志赴重庆谈判。

我在延安主持日常工作,当即提出「率先下手独霸东北」的口号,主席马上回电报批准。我们从延安动员十万干部赴东北。中央政治局下了最大的决心,派了多少人物去啊,东北中央局最初由彭真挂帅,林彪、高岗、陈云、罗荣桓、张闻天、李立三、王稼祥、杨尚昆、何凯丰、黄克诚、宋任穷、邓华、陶铸等等,统统去了东北局!延安去的,加上罗荣桓从山东解放区渡海过去的部队,加上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第四师,我们一下子向东北调去了三十万干部和军队。我们比南京的老蒋他们早动手了两个多月。

加上有苏联红军的明帮、暗助……所以东北三省能有后来的局面,是全党动员、独霸东北这一方针的结果。当然也不能忽略了几位主要负责人的杰出努力。」

周恩来听着,点着头。他心里完全同意少奇同志的分析。他忽然伸手拉了拉办公桌的抽屉,拉出一半,却又推了回去。抽屉里有份东北局党校学员的告状信,揭发东北局第一把手私生活腐败,搞了多少年轻女子,有名有姓者达三十几人。还接受一老道士所传长生秘方,从年轻卫士身上吮吸精液,强壮体力。简直就是头色魔……。可是这类材料,犹如子弹不能乱射。必须等待时机、选准目标呢。

刘少奇注意到了周恩来拉抽屉又关抽屉这一动作,但不便深问。恩来这人,一谈到某些敏感话题,就总是滴水不漏,十足圆熟。刘少奇继续说:「我们已经习惯于把党组集体努力的成果,集中到某个负责人身上去,归功于个人,可是个不健康的现象,违背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又比如把陕甘宁边区经营成模范根据地,林伯渠同志长期担任边区人民政府主席,徐特立办教育,陈云同志抓经济,搞边区货币改革,或许贡献更大呢。

一味的突出个人,迟早要犯错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周恩来暗自吃惊,少奇同志今天怎幺啦?他平日表现得那幺严谨,四平八稳;在党内以谦虚稳舰不出锋头着称,原来对中央人事,他有很深刻、尖锐的看法。周恩来试探似地问:「你是单指东北局的这位一把手?」

刘少奇听这一问,才警觉自己说多了,要走火了,连忙打住了说:「是啊,他是难得的人才。做为一名年轻能干的高级干部,春风得意之时,有些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还是毛泽东同志常说的那句话:「风物长宜放眼量。」相信他今后到中央来担负重任,能禁得起新环境、新岗位的考验,不会辜负主席和大家的期望。」

谈话结束时,周恩来紧紧握住刘少奇的手:「保重身体啊,开国在即,百业待举,单是开创外交新局面,争取国际社会对我们的外交承认,就够我忙上两、三年了。今后政务院和外交部的事,主席和你要多过问埃」

在周恩来这方面,算顺利通关。

经毛泽东主席授意,刘少奇把草拟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名单向外透了透风,以测试一下党内外的反映。果然上上下下,议论纷纾在京的党内军内高级干部、高级将领,都为周恩来抱不平,对高岗的突然窜升则大不以为然。反应犹为激烈的,又是民主党派那些倚老卖老的元老们。他们对高岗的窜升不置一词,认为那是共产党内的家务事;对于不安排周恩来出任中央政府副主席,却直言毛泽东主席有失明察。何香凝、黄炎培、沉钧儒几位老人,加上毛泽东的亲戚王季范先生,都分别找毛泽东主席「讨教」,替周恩来说项。毛泽东对这些民主党派老人,共产党的铮友,倒是表现出了十足的敬重,执礼甚恭,虚怀若谷地解释中央政府领导人选名单仅仅是个草案,他正在征询各方面的意见,会尽力做到一碗水端平。恩来和我,二十多年的交情,他的处事能力,行政领导才干,外交才干,在我们中央几位同事中间,是首屈一指、无人匹敌的。新国家、新气象,我们一定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地尽其利,放心,放心,放心。

可是对于党内、军内的高级干部,也来找他毛泽东,替周恩来说话,或是表示难以理解,难以接受的,他就不管对方的资格再老,功劳再大,也不假以辞色,毫不客气了。包括对朱老总、董必武、徐特立、叶剑英这些人物,他都明显地表示出自己的不悦,直指曹营的事情难办啊,党内高层空气不大正常啊,存在着一股争官争位的风气。大家替恩来说项,是要置恩来于尴尬、于不利埃个别人名为替恩来争,实为替自己争啊,要特别小心你们周围的人埃面对着党内党外的各种议论,周恩来本人倒是真要捏两手冷汗了。幸而刘少奇找他个别谈心、交底的第二日,他就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自己的想法,主动且诚恳地提出自己将来担任政务院总理一职,的确不宜再挂中央政府副主席,以利于接受党内的民主监督。相信此事也会在党内外引起些议论,他本人愿意出面做些工作,说明中央的这一安排,完全是出于自己的请求。毛泽东当即大加赞赏,称他做事最多,休息最少,任劳任怨,堪为中央高级干部的楷模。

刘少奇也心里很不踏实。中央政府领导人员的名单毕竟是由他草拟的,现在议论这样大,反应这样强烈,很容易引起党内党外对自己的误解,已经有人背地里骂他架空主席,妒贤忌能,玩弄权术。

两天之后的晚上,在有董必武、陈云、林伯渠列席的书记处碰头会上,刘少奇当着毛泽东、朱老总、周恩来的面提议:「关于中央政府领导人员名单草案的事,现在上上下下、内内外外议论热烈,闲话不少,声音嘈杂。是不是召开一次在京的政治局成员扩大会,把中直、军直机关部、军级以上的负责人都找齐了,先在党内统一一下认识,澄一些模糊的观念?」

毛泽东一一看过朱、刘、周、董、林、陈各一眼之后,不见有异议,才说:「很好嘛!议论多,热气高嘛。我们也干脆就汤下面,打铁趁热,把事情公开了,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