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司马懿吃三国-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陇山,那绵绵的山梁上驻扎着五万大军,而这支大军正是他有生以来一个最强的对手的部众。他在十日之前毅然留下数万大军围住祁山作饵,以引诱对方上钩,同时日夜兼程,火速赶到上邽抢夺对方的“粮仓”,以补给自己的有生力量。却不料对方对这一切计谋洞若观火,也随后及时追踪而至,在上邽原有的留守将士配合和策应下,迅速进驻了小陇山营寨,控制了制高点,对蜀军形成了俯攻之势,大大制约和压缩了蜀军在上邽的作战空间,使蜀军处于被彻底监控的状态。

诸葛亮想到这里,不禁深深一叹。他们已经在这里和自己的军队对峙近十天了,只要自己的军队一出营到上邽原上割麦,对方就居高临下,倾巢出动,猛力攻击,始终使自己的队伍无法安心收割到足够的粮食。但他们又从来不与自己的主力部队进行大规模正面交战,完全是像毒蛇一样游击个不停!虽然自己这一方的兵马数量远远胜过了他们,但是由于他们占了地利,所以战争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他们手里。这个事实,即使自己是多么地心有不甘,诸葛亮也不得不忍着被打落牙齿往肚里咽的那种痛苦,自我肯定这一点。他远远地望见了对方军营上空高高飘扬的中军军旗上绣着的“司马”两个巨字,不胜惆怅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道:“想不到我诸葛亮统领精兵十余万,纵横天下,所向无前,却拿司马懿这个奸猾无比的老乌龟束手无策!”

姜维站在诸葛亮身后,咬了咬钢牙,沉声说道:“这司马老儿枉称是魏国大帅,却是胆怯如鼠,只知躲在营寨里不敢出来应战——丞相,干脆我们明天组织大军从小陇山脚下对他们发起大反攻,看他到时候下不下山应战!”

诸葛亮略一沉吟,轻轻摆了摆手,道:“匹夫之勇,何足为恃?小陇山地势险要,居高攻下易,居下仰攻难,只怕他们没有下来应战,我们就已经损失了不少精锐!这一战策,实不可取!”说到这里,他语气顿了一下,又道:“司马懿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对手哪!本相听到来自魏国内部的探子报告,他在伪魏朝中一向是以刚明勇毅、杀伐决断的行事风格而闻名,从来是雷厉风行、铁腕无情。然而到了关中与本相为敌,他却是一味隐忍沉潜多方示弱,转变成了一种瞻前顾后、小心翼翼的作风,几乎与本相以前听到的关于司马懿的印象判若两人。你可知道,他这是为何?”

姜维摇了摇头,脸上表情一片茫然。

诸葛亮沉默片刻,悠悠说道:“这说明了司马懿是在韬光养晦。正所谓‘鹰立似睡,虎卧似病’,他一直是在麻痹本相,一直是在伺机而动。待到时机成熟,他便会对本相猝然发起最后的致命一击!而且,为了这最后的致命一击,他在事前可以像韩信那样俯身甘受胯下之辱,也可以像勾践那样咬紧牙关卧薪尝胆!这一切的一切,岂是你我其他对手所能做得到的?唉……想不到本相此番北伐,竟遇此劲敌,实乃大汉之不幸也!”说着,抬起头来望了望天际,却见得浮云当空、红日隐隐,不禁怅然道:“伪魏境内前不久发生了郭逆太后一党与曹氏宗亲两股势力猝然受挫事件,朝局动荡、人心不稳,我们本来是可以利用这些大做文章的。但是没想到,他们国内出了这么大的两个乱子,最后竟然全都被化解于无形,伪魏江山依然固若磐石——莫非真的是魏贼气数未尽?本相提兵北伐,真的是过于操切了?”说罢,满面愁云,挥之不去。

突然,诸葛亮似乎想起了什么似的,转头问姜维道:“前几日李严来信,说岑述和张恒已经出发运送着粮草过来了,算起来在这一两天内应该到了呀!怎么还没音讯呢?另外,现在我们军中余粮还可应付几日?”

姜维面色沉郁,道:“我们军中现有的余粮还可应付七日,再加上从上邽原里抢来的粮食,最多也只能撑到第九天。岑述他们押送的粮草这几日再不到位的话,我们就有大麻烦了。”

诸葛亮用手中鹅羽扇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道:“这几日只顾着和魏贼挑战、抢麦,竟把这件大事给疏忽了。传本相的命令,让王平速带一万人马急往汉中前去接应岑述他们的运粮队伍,千万不能发生任何意外。”

姜维应了一声,便欲飞身离去。

正在这时,忽听得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从二人身后传来。诸葛亮回头一望,见是一名小校从大营那边飞马驰来,奔到近前,滚鞍下马,颤声说道:“丞相,大事不好了!岑述将军他们从成都押送过来的粮食在半途中被一支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魏军给抢了!护粮将军张恒临阵战死,运粮的八千人马亦损伤殆尽,只剩下岑述将军和几百名蜀军兄弟拼死力战,才杀出重围赶来向丞相报告!岑述将军自知无颜来见丞相,现在正负荆自缚于大营内听候丞相回去发落!”

这番话犹如晴空一个惊雷,震得诸葛亮脸色大变,全身晃了几晃,险些跌倒。姜维大惊失色,跨上一步,急忙伸手扶住摇摇欲倒的诸葛亮,带着哭音唤道:“丞相!丞相!”

诸葛亮面色苍白如雪,勉力站定了身形,静立片刻,仰天长长一叹,缓缓说道:“本相现在才明白,原来司马懿这最后的致命一击便是到我们背后去劫北伐大军的粮草!厉害,厉害……

“唉,本相本应该想到的啊!这一次运粮过来,本相只顾着去和魏贼抢占上邽,竟忘了派人去接应岑述他们……不应该啊!实在是不应该……”

他一边喃喃说着,一边连连顿足。

姜维急道:“丞相勿忧!我们可速速派人回成都去让李严再次调运粮草过来!”

诸葛亮神情有些黯然,轻轻摇了摇头,道:“李严来信声称此番押送过来的粮草足够我十万余大军食用两个月,几乎已倾尽了国中粮库的底子,他是再也筹不到多余的粮了!唉,这次竟被魏军悉数劫去,实在是损失惨重!而且,就算李严又能飞快地运粮过来,司马懿一样还是会坚守不战,拖到我们再次弹尽粮绝,不攻自退!”

姜维一听,不由得怔住了,嗫嗫地说道:“既然如此,这……这该如何是好?”诸葛亮亦不再多言,让胸中激荡的心潮慢慢平复下来,举步缓缓向大营走回。其实,他心底还有些话没对姜维细说。前天,留在成都的丞相府主簿蒋琬来了一封密信,告诉他李严似乎在得到了宫里的支持下,竟然将国库中用来战时备急、换取粮食军械的三十万匹蜀锦,擅自拿去从东吴那里换了许多珍珠、美玉、玳瑁、象牙回来献入皇宫大内,取悦皇上。这让诸葛亮心中甚是震怒。他没想到李严为谋私利而刻意逢迎君心到了如此忘国灭公、不念社稷之本的地步,他也没想到皇上为了贪图一己之享乐竟不惜听取奸臣谄媚之言而大兴奢靡浮华之风。北伐出师未久,而国内竟生出这等上昏下佞、荒怠无道之事,怎不让诸葛亮心底的后顾之忧愈思愈炽?想当年东周列国争霸时期,越王勾践为求复国灭吴而能卧薪尝胆,甘受百苦——皇上如今身负光复汉室、一统天下之大任,岂可不效法古人,励精图治以求奋发有为?一念及此,诸葛亮恨不能立刻身生双翼飞回成都对皇上耳提面命一番!

这时,忽又听得一声马嘶,又是一名小校骑马飞奔过来,手里似乎还高高扬着一封信札。诸葛亮一见,不禁一愕,停下了身形。倏忽之间,只见那小校奔到他面前,一跃下马,双手捧上那封信札,道:“禀告丞相,这封信札是我们刚才在半路上截下一名魏军信使后从他身上搜出来的,奉请丞相过目。”

诸葛亮沉吟片刻,伸手接过那封信扎,慢慢拆开,认认真真仔仔细细观阅起来。看着看着,他的脸色却是阴晴不定,变得十分复杂,口中还喃喃自语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也罢,姑且信他这一回,反正本相撤军时都会留后招的,将计就计吧!”

此刻,司马懿和司马师也正站在小陇山顶的瞭望台上俯瞰着上邽那一片麦原和麦原后面屯扎的蜀军大营。

他远远看到蜀军大营那边的麦原上几个黑点似的人影正在慢慢移动,便微微笑着用手指了指他们,对司马师问道:“师儿啊,你猜那几个人里有没有诸葛亮?”

“一定会有诸葛亮的。他此刻想必已然得知孩儿与牛金将军一齐劫走了他们的粮草,恐怕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呢!”司马师含笑答道,“粮草被劫,蜀军必然人心大乱,不敢恋战,父亲为何不趁此良机立刻发起大反攻?我们忍辱负重地等待了这么久,不就是盼着这一天快快到来吗?”

“不必急在一时,再等一等看。孩儿呀!你把诸葛亮想得太容易对付了!实话说,凭我大魏关中大军目前的真正实力,要想一口就把他们全部吞下,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司马懿微笑着摆了摆手,淡淡说道,“饥饿的猛虎才是最可怕的!他们巴不得和我们拼命大干一场后再风风光光地退回汉中去呢!”

“那……父亲大人的意思真的就是要让诸葛亮无粮自退,我们也不去主动追击他们了?”司马师诧异地问道,“父亲莫非真的怕了诸葛亮?竟致如此优柔寡断!这几个月来,我们和诸葛亮一仗不打,便放他回去,恐怕陈群、华歆那一帮老朽又要借机发难,对父亲百般羞辱了……”

“什么?我会怕诸葛亮?”听到司马师这番话,司马懿脸上慢慢现出了深深的笑意。他们不知道,我司马懿早就在二十多年前就和诸葛亮交锋过了。不过,不是在充满刀光剑影的战场上,而是在运筹帷幄之中。那时,赤壁大战刚刚结束,诸葛亮的“隆中对”方略因其成功实施而为魏国谋士界所瞩目。司马懿当时还比较年轻,官居丞相府军司马,掌管丞相曹操的军旅后勤工作,刚刚才进入曹操的智囊团。一向爱好谋划大事的他,怎么会放过仔细研究“隆中对”方略的机会?经过深思熟虑,他洞察到“东和孙权,北拒曹魏”是这一方略的核心内容。欲破“隆中对”,必先破坏吴蜀联盟。诸葛亮抓住了一个“和”字大做文章,而我们也可以抓住一个“离”字狠下工夫!司马懿想,乱世之中,人心易变,有利则合,有害则离,此乃人之常情,况且吴蜀联盟中不利于团结的因素太多了,如关羽对吴人的骄横态度、吴将对蜀人的强烈不满等……只要抓住时机,便可一举破之。但这些策略,他虽思之烂熟,却深藏不露,耐心地等待合适的机会将它们抛出来一鸣惊人!

机遇总是垂青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时隔十年,建安二十四年十月,蜀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出发,北进中原,一路上连战连胜,锋芒直指许都。曹操支撑不住,便召集群臣商议准备迁都以避关羽之锐气。看着一个个曾在曹操面前大言炎炎的同僚们在蜀军强大攻势的震慑之下吓得唯唯诺诺一筹莫展的模样,司马懿知道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已经到来。他静了静心神,从乱成一团的百官群中挺身而出,向曹操进言道:“都城,乃国之根本,不可妄迁。丞相镇之以静,自可安定人心。至于关羽来犯之事,我有一计可以退敌!”

华歆、贾诩等一干大臣乍见司马懿越众而出,已是十分惊讶,又听他讲自有妙计退敌,个个面面相觑,甚是不信。当然,对司马懿这番超常之举,心存讥笑者亦是大有人在。

曹操冷冷说道:“讲来听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