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重生武大郎-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都已经睡下,李纲仍旧在思索这个问题,久久难以入眠。

其实,如果仔细的研究后世的许多现象,肯定能够轻易的想通现在的这个问题——一切都是制度的缘故,就好比后世的中国农村,突然从农村公社变成包产到户,土地还是那样的土地,农民还是那群农民,种植技术仍旧是以前的种植技术,但是突然间收成就大大的提高了!在包产到户之前,中国绝大多数人吃不饱饭,那个艰苦的年代里,饿死的人比比皆是,有人说饿死了几百万人,甚至有人说饿死了上千万人,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确定的结论。而实行包产到户之后,仅仅一年的时间就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到了第二年、第三年农民手里就有了余粮,又过了几年,农民开始有余力去做一些副业,许多农民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现在高丽的变革和后世的中国农村一样,因为制度的改变,农业生产力突然有了一个突飞猛跃式的发展,农业收成变成以前的两倍,可以预计,这样的制度一直实行下去,农业问题将会彻底的解决,并且会有很多人口从农业中解脱出来,投身到工业或者商业之中去。

说起来,现在高丽的农业亩产量是远远不如后世的,在后世,小麦的亩产量可以达到六七百斤,高的甚至可以达到八九百斤,而现在只有一二百斤。但是和后世不同的是,这个时代人均土地面积要远远大于后世了。在后世,南北朝鲜的总人口加起来超过7000万,而现在的高丽只有500万人口。至于东北地区,人口就更加的少了,现在只有百余万,在后世这里可是有一亿人口的!所以现在的人均土地面积是后世的十几倍,如果东北开发出来,那东北的人均土地面积将是后世的几十倍甚至更多。

第二天清晨,李纲带着侍从离开了盐川县,他心中仍旧有些蒙蒙隆隆的,隐约觉得是制度的缘故,但是也不敢肯定,他仍旧是一副难以置信的模样。

一路从盐川往南而去,所过之处所有的乡镇、村庄都是丰收景象,农民们都异常的兴奋。除了将小麦运回粮仓之外,许多农民已经开始准备种植秋粮了。只是这个时候还没有后世的玉米、番茄等作物,现在只能种植一些高粱、秋荞麦,或者种植一些白菜、萝卜等等用于冬天食用。

“老百姓的收成虽然远远超过往年,但是官府得到的粮食未必会超过以前!以前的高丽,农税超过三成,现在大都督只收一成!我看,今年的粮税顶多和往年相同罢了!”在李纲一行人中有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这青年长的和李纲有些相似,此刻撇嘴道。

此人乃是李纲的侄子,名字叫做王杉,原本在中原老家,后来也被李纲接到高丽,现在也跟着李纲干一些公事。

听到侄子的这话后,李纲摇了摇头,道:“你错了,绝不是这样的!今年高丽的农税收入也会远远超过以前的!你忘了,无论是大宋或者是以前的高丽,有很多人是不交农税的!”

“这……”王杉一愣,然后很快反应过来。

在大宋还有以前的高丽,普通的贫苦农民当然要交税,但是一个人如果有了功名,则不用交税!一般的地主家庭,因为家里有钱,所以子女都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因此子女中常常有人能够考中秀才,甚至有人中举。一旦考中秀才,农税便是普通百姓的一半,而如果中举,则免除所有的农税。

大宋、高丽一大半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士大夫的手里,他们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不用交税,官府自然得到的农税很有限。也因此,无论是大宋还是以前的高丽都很难支持很多的兵力。大宋还好一些,商业比较发达,因此有商税作为补充,至于以前的高丽,商业也很落后,因此500万人口,10万兵力就让他们很难支撑。最后要不是面临灭国之战,根本不可能有20万以上的兵力的。

“这么多的粮食,能够支持数十万大军常年作战!加上我们梁山的士兵各个勇猛,不在那些悍勇的女真人之下!假以时日,这天下迟早是大都督的!”王杉少年心性,笑着道。

李纲点了点头,对此深以为然。如果仅仅是拥有士兵,可能未必能够夺得天下,现在高丽还治理的这么好,农业也这么发达,想要不得天下都不可能了。

他们一路上除了在地里看到农民之外,还能够看到很多官员。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了,很多官员都下乡检查秋收的情况,同时帮助农民处理一些田地里的纠纷。这在以前的高丽也是从来没有的事情。

数日之后,李纲一行人来到了平壤,这里也是高丽的重要城市之一。这里的人口数量不少,商业也十分的发达,到处都是叫卖的声音。

本来李纲等人在街上安静的走着,就在这个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之声,似乎有无数人在欢呼着什么!

“怎么回事?咱们过去看看!”李纲好奇的道。

当下李纲大步朝着前方而去,一群侍从急忙跟着他往前。走了大概有两里地,只见前方的一块空地上有一个巨大的戏台,十余名青年正在台上演戏,下面有许多青年、中老年人在看戏,刚才的欢呼声就是他们发出来的。

李纲也不由得停下了看了一阵,但是渐渐的他的脸色开始发生变化了。上面的戏曲内容竟然是大都督带领青年打倒高丽大王,同时还有无数的儒家弟子被打倒在地!整部戏曲中,竟然充斥着所谓的“人人平等”,所谓的“没有剥削”等等李纲看不惯的内容。

“怎么可以这样!”李纲心中狂怒。

当下他就要朝着台上冲去,旁边的侍从急忙将他拉住,所有的侍从都满头是汗。

“你们要做什么?上面的人演一些大逆不道的东西,本官想要阻止他们,难道也不可以吗?”李纲咬牙问道。

第二百六十三章青年串联1

?“大人,现在的高丽和以前不一样了!青年们很激进,在您看来大逆不道的东西,在他们看来却是无比的神圣。。您要是这么冲上去,即使您是军机处成员,恐怕那些青年也不会放过你的。”旁边的随从焦急的道。

“走,我们去县衙,去拜访平壤的县长!我要问一问他,为何允许这些大逆不道的戏剧在平壤上演!”李纲咬牙切齿道。

他带着一群随从大步朝着平壤县衙而去,平壤虽然是大城,可是在现在的高丽,它也只是数十个县城中的一个。现在的高丽,除了开京、仁川之外,其余所有的城市都是“县”,长官都是县长。

很快,他们进入了平壤县衙之中,在这里见到了平壤县令。这平壤县令叫做金强,是高丽族出身,本来也是进士的身份,以前就是平壤的官吏,梁山占据这里之后,因为他颇有才能,维持了平壤的秩序,所以才升为县长。

此刻李纲正双眼怒火的看着他,道:“金大人,那些青年们胡闹,上演一些大逆不道的戏剧,你也不去管管他们吗?据我所知,你也是儒家出身,怎么能容忍这些东西呢?”

金强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此刻苦笑道:“李大人,那些青年们我可管不了!他们上演的戏剧都是梁山思想改造小组编出来的,而且是梁山思想改造小组让青年们在各处上演的!您最近一段时间不在高丽,可能不知道改造小组有多大的权利,身为平壤的县长,我根本不敢和改造小组做对的。”

李纲皱了皱眉,站起身来,道:“我这就回开京,一定要说服大都督!”

他这一次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劝诫武栋,让武栋不要再推行所谓的“梁山思想”。之前的几天,他看到高丽丰收景象,一时间有些激动喜悦,所以险些都忘了梁山思想的事情。此刻这些青年们在平壤上演戏剧,让他再次清醒过来,他准备立刻赶路,一定要尽快回到开京。

在开京附近,武栋此刻正带着几个“故人”在欣赏田间的风景。

这几个“故人”当初可都是高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现在他们只能算是遗老遗少,平日里虽然过得不错,但是再也没有以前那样风光了。一个中年人,正是当初的高丽大王,王俣。他的身旁跟着两个老者,一个看起来接近六十岁,乃是当初的高丽重臣李浩然,还有一人已经七十岁了,头发花白,乃是当初的高丽太师金东清。

此刻他们都在田间,太阳很烈,王俣、李浩然、金东清都有些受不了了。

武栋则带着随从们和地里面的农民不断的交流,当他看到有一个老农已经60多岁了,仍旧背着锄头在地里干活,老农满头大汗,武栋不由得走了上去。那老农看到武栋,急忙下拜,武栋将老农扶了起来,仔细的询问,这才知道老农无儿无女,家里唯一的亲人是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孙子。他原本是有儿子的,只是儿子已经战死在了辽东,儿子死后,他的媳妇跑了,不知道去了哪里。

武栋听了之后十分的感慨,他把老农手里的锄头夺了过来,开始亲自帮助老农锄地。谁知老农却跪倒在地上,抱住武栋的腿,不让武栋这么做。

“老人家,我对不住你们。你的儿子是为了梁山而牺牲的,我有义务照顾你的生活,我也有义务帮助你干活。”武栋将老农扶起来道。

“大都督,您何等尊贵,怎么能干这些贱活呢?”老农激动的道。

原本老农对于儿子去世也耿耿于怀,甚至有些怨恨梁山和武栋,只是今天武栋的所作所为让他心中感激到了极点,心中所有的怨恨都消失不见。在古代,哪有一国领袖帮着农民干活的?别说一国领袖的,随便一个官吏都不可能帮助农民干活。

老农甚至觉得自己的眼睛都有点潮湿,急忙低下头去,掩饰自己的失态。

“什么叫贱活?无论工农商,都是无比高贵的职业,在我武栋的心中,绝没有贱活一说。来人,取100两白银交给老人家,还有,让村子里的村长适当的照顾一下老人家。今后可以让村子里的青年人帮助老人家干干农活。”武栋冲着身旁的人吩咐道。

那老农却又急忙阻止,道:“大都督,不用了。我家里现在有十几亩地,我老头子还能活十来年,靠着这些田地啊,我一定能把我孙子拉扯大!到时候,我家里可就又兴旺了!我不需要您的银子,大都督的好意我心领了。”

可是,不管这老农说什么,武栋还是吩咐手下去做这件事情。

从老农的田里离开之后,他心中仍旧很感慨。其实梁山的士兵有很高的抚恤金,只是这抚恤金只针对第一军团。第二军团全部由高丽人组成,而且是匆忙间走上战场,所以抚恤制度还没有确定下来。武栋将这件事情记在心里,准备回去之后立刻研究第二军团的抚恤制度,让高丽士兵和汉人士兵一样,享有同样的抚恤制度。

武栋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王俣一直呆呆的站在远处,他从生下来到现在,从来没有去过这样的庄稼地里,更不用说帮人干农活了。他觉得武栋有些难以理解,不明白武栋做这些干什么。

“大王,今后我们在开京城好好的呆着,不能有其他不该有的心思了。”李浩然则是叹息道。

这一路走来,李浩然已经看到了武栋在普通高丽人心中的崇高威望,现在再想复国根本就不可能,所以他让王俣不要再有那样的心思。

“李大人说什么呢?我怎么敢有那样的心思?”王俣吓了一跳,急忙朝四周看一看,看到四周就他们三人之后,他才松了口气。

看到王俣这个样子,李浩然心中更加的失望,心想王俣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