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花与剑之宿缘-第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到龙腾后的李晔显得亲热异常,毕竟生命快到尽头了,能见到今生独有的一个朋友,谁又能不激动呢?
见到龙腾后的李晔竟是热泪盈眶,紧紧抓着龙腾的手,眼中尽是不舍。
龙腾也是触景生情,想起之前与李晔的相识到相知,不禁感叹不已。自己这个身为君王的朋友,就要离世了。这样算来,自己尚在人世的朋友,还剩几个呢……同时那天兔死狗烹的想法也有了几分动摇。
两年一过,李晔便驾崩了,就在大家都欢欢喜喜地过着新年的时候驾崩了。
举国哀悼。
李晔算是一个十分勤政为民的君王,整天为国事操劳,这事在大臣们有意无意地宣传下百姓都是知道的,当然大臣们是真心想为皇帝树立形象还是只是为了溜须拍马就不得而知了。
这么一位圣明的英主英年早逝,百姓们都是很痛心的。
而身为太子和唯一一位皇子的李枳,年仅七岁。
留下七岁的李枳即位,李晔自然是不会放心的,于是他在临终前拉着一位真正心腹的大臣含着泪托孤,并写下了一份让他们必须遵循的遗书。
那位大臣在李枳即位的当天便看了遗书,并说给了李枳听。
由于是李晔亲自托孤的,李枳自然把这位大臣当成了父亲一样遵从。
于是李枳便按照父亲的吩咐行事。
首先,他派人把皇上御用的宝剑送到了益州龙腾面前,遗书中说龙腾看到了就会明白了,让他们不必多管。
是的,龙腾确实看到就明白了。
李晔最终还是放心不下他,李晔还是要他死!
狡兔死,走狗烹。这果然是百年不变的历史定律,岂能是一句友情就能避免的!自己真是天真。
龙腾想到此不禁露出了一丝苦笑,那次看望病危的李晔时的场景却鬼使神差地浮现在脑海中。
原来……当时的李晔是因为这样才感到不舍的,看来他对我还是有愧意的,但是,他为了自己独子,为了他的大唐江山,却还是不得不让我死。
龙腾深吸一口气,随即叹了出来,抬头看了看天,竟露出了笑容:“呵呵,天空真是晴朗,记得当初投靠他时,也是一片晴朗……”言罢坦然握剑走入了房中……
龙腾死了。
龙腾死了!
益州军,这支龙腾亲手带出来的军队,原本就只对龙腾有忠心的他们,此时已起了一丝反意。
当日花玲见到含笑而终的龙腾,竟也随他而去了,而崇亮则在击退不落帝国的当天便已退隐,也就是说,现在的益州军是群龙无首。当初由李晔带出来的老兵老将不是被带到了长安,就是已经战死了,龙腾临死前却没有由谁带领益州军的事,不知是当时没有想到,还是他刻意为之。
陶达呢?当时陶达就在龙腾房内,陶达只说了这么一句:“我早就把保护大哥的安全当成了一生的信念,在泰衣他们死后我就更加坚定了这个信念,既然现在大哥要死,我自然也不会独活!”
龙腾当时则盯住陶达半晌,也只说了一句:“好兄弟,同生共死!”
龙腾用御赐宝剑自刎后,陶达也用此剑了结了。
这一切都在朱晃的预料当中。在得知这一系列的消息后,他笑了,笑得很开心。天下,仿佛已经到了他手中。
龙腾死后没多久,秦无伤便奉命前来益州,召集了所有的益州军。
他是龙腾将军的好友,益州军自然是知道的。他对龙腾的死表达了十分难过之情,这个当时是真心的,不过后来说的话却是朱晃交代的。
他说:“龙腾将军死了,是当今天子逼死的,益州军身为龙腾亲手带出来的子弟兵,怎能无动于衷?难道要在这儿等着朝廷的改编吗!若是想要报仇,可随我一起攻往长安,讨伐当今天子!若是不敢,立马去做老百姓,绝不勉强!”
这种时候,身为精锐的益州军自然不会有一人打退堂鼓,顿时齐声大喝:“报仇雪恨!报仇雪恨!报仇雪恨……”
杀气逼人!
看来天子逼死龙腾的行为确实让这些子弟兵恨之入骨。
“好!看来你们都是热血汉子!明日就由我带领大家攻向长安!”
益州军都知道无伤与龙腾的关系,也知道无伤的才能,虽然比龙腾有些不及,但总比群龙无首好了太多太多。
益州军就这样被搞定了。
李晔临终前由于思维有些退步,暂时想不出对付朱晃的方法,而他自己的时间又不多了,于是只在遗书中应付方法里写了两个字:安抚。
所以李枳十分听话地对朱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安抚,但以朱晃的为人又怎会吃这套?他暂时没有动用汉中军,因此也没有丝毫谋反的嫌疑,明目张胆谋反的却是益州军,他这招“驱虎吞狼”,“借力打力”用得倒是十分符合他的为人。
虽然如今的朝廷军要对付益州精锐很是困难,但为了大唐国威,却也不得不倾尽全力去压制。
于是益州军在无伤的带领下屡次击破天子军,攻城略地,兵锋直逼长安!
而此时,朱晃却忽然以救援天子讨伐叛军的名义发兵前往长安,一路畅通无阻。
朝廷众官员及天子李晔竟然没有看出朱晃的用意,还兴高采烈地对朱晃报以期望。又或许是他们实在没有办法了,只能选择相信那个狼子野心的朱晃了。
益州军开始攻打长安。
长安身为国都,自然是有名的坚城,加上城内李晔亲自带出来的五万守军也不会是酒囊饭袋,因此在攻城过程中益州军损失得很快。当然,这也是朱晃计划中的一项。
既然要取皇位,自然不能留下益州军的,现在驱使益州军前去猛攻,也好顺便消耗城内守军的实力。等到益州军消耗殆尽后再略施小计,城中那班无能的大臣与天子就不会再守得住长安的。
天下已无英主,自当由我即正位,传大统!
一切都进行地很顺利。也许这就是历史的必然吧,朱晃总算如愿以偿地取得了皇位,这个自己亲手打下来的江山,显得异常得可爱。
当然百姓是必须要安抚的,名也不能不正的。于是朱晃以天子暗弱,无力把持朝纲为名,暂时继承帝位,待天子日后长大成人了再交还,然后将李枳软禁了。
等到李枳长大成人后,朱晃早已稳固了江山,并把自己“圣君”的形象展示给了天下百姓,那时候谁还会记得这个正统的李枳?
大唐自此灭亡,朱晃改国号为“大梁”。
疆域减少了近一半,南方大片土地都被各方起义军侵占,并各自立国号,于是南方便有了很多个小国。“五代十国”由此拉开帷幕。
目前朱晃的兵力要想彻底清除起义军是办不到的,若是去了,一定会遭到各起义军的联合抵抗,那可是得不偿失的。
不过对付不了这些起义军,对付已差不多是一具空壳的不落帝国自然是绰绰有余,虽然现在的情况即使歼灭了不落帝国,也是没有多余的精力占领它们的土地的,但为了不让不落帝国有修养生机日后东山再起的机会,朱晃还是决定让无伤率军前去歼灭不落帝国。
现在身为世上最牛猛将的秦无伤带领十万精锐大军前往讨伐不落帝国。
派了这十万大军,长安几乎已经是一座空城了。朱晃不是不怕起义军趁虚而入,他这么做只是为了给起义军制造一种假象,这种随手就派出十万大军的行为会让那些起义军误以为其实长安还有很强大的兵力。以起义军们的那些鼠目寸光,自然不会看出朱晃此时的“虚”。
秦无伤果然不愧“猛将”一词,到达不落帝国境内后,竟然在一月之内荡平不落帝国!
凯旋而归。
然而此时风光无限的秦无伤却忘了龙腾到底是因为什么而死的了。
要等到大梁修养到能讨伐各起义军的程度,不知要多少年,而那时候,估计朱晃都已经不在人世了,而朱晃的后代有没有那个讨伐的能力,则只有历史知道了。
金戈铁马,逐鹿天下,一将未成,多少须眉入骨化。对明镜,望天涯,一夜红颜变白发。
秋风落叶,残剑飞雪,愁绪未绝,无数巾帼洒热血。顾长空,凝夕玦,云散空留孤独月。
今何在?年少逍遥风流。
何以忧?多情苦闷离愁。
花已谢,痛惜落英缤纷不复留。
雪满山,空留一腔热血在心头。
(全书完)
后记更新时间:2012-11-2717:32
总算写完了,心里大松了口气,这块大石可算是放下来啦。
其实这部书的模子我早在六年级时就开始着手了,期间修改重写了很多次,现在的这次才算是正式完成。
不管有多少人看,或有没有人看,至少我完成了这个心愿。
个人认为,这书的文笔虽不怎么样,但剧情还算说得过去的,作为我的处女作,能写成这样我已经很满足了。
也许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样的结局,我曾经也动摇过,要不要别让忆如死,但后来还是没改变结局,因为不那样的话,忆如就不是忆如了,虽然本人也不喜欢悲剧的结尾。
舍友挺鄙视这书的,他比较喜欢那种主角很强、不窝囊、不受人欺负,并且有三个老婆以上的。说实话,我自己也没自信,这剧情确实不怎么吸引人,但我还是不会改的。还是那句话,毕竟这是处女作,比较有纪念意义。
当初写这个完全是兴趣使然,而写到后来却不觉成了负担,让我很是惭愧,至于以后还会不会写,我也不确定,看还会不会再有兴趣吧。
感谢在我写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多支持的读者朋友与初中同学们,是你们的兴趣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动力,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到现在。同时还要谢谢“总意见”陈思宇和赵佩(我们是玩手游《美色江山》认识的,他们的游戏名分别是“秦无伤”和“崇亮”,嘿嘿,你们懂的……书中的猎群香、梨顷辰、无始天君、慕容银雪等等都是“美色”里朋友的角色名,在这里感谢他们带给了我名字方面的灵感……)
书中我留下了几处伏笔:逆落、清欲、寒琳。这三人的去所归宿我都没写,至于原因……不想说了,读者自己去理解吧。
告一段落了,我也要安心地过我那自由自在的校园生活了。
版权所有,如果有想搞续集的朋友的话,我会很开心的,哈哈。

w。/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