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杨康的幸福生活-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铁掌帮帮主一时间陷入了两难之境。



第十一章内外交困



公元1219年秋,宋国皇帝赵扩在皇宫内遇刺身亡,终年五十二岁。



这对宋国而言是极大的震动,宋国承平曰久,虽然国力孱弱,却极少发生宫廷政变或者刺杀皇帝的事件,这和宋国以儒治国的理念有关,儒家思想把皇权视为天授,不容置疑,相对而言,西夏和金国虽说也在推行汉化,不过仍然保持着草原民族的野姓,更相信自身的实力。



在追查刺客的同时,朝中众位大臣和宫中的杨皇后开始商议新皇帝的登基事宜,太子赵昀在先皇遇刺时受到波及,受了轻伤,好在经过太医诊治后并无大碍,否则还要另选储君,没有人怀疑太子殿下和刺杀有关,皇帝身边的宫人可以作证,太子殿下被那刺客打飞了出去。



杨康正在东宫中养伤,这伤并不是裘千仞造成的,而是他自己打伤的自己,否则很难解释为何被打飞出去还能完好无损,伤势不轻不重,修养个半个月就差不多了,不会耽误新皇登基的大典。



一不小心又要做皇帝了,看来穿越者就是有皇帝命啊!



未来的宋国皇帝陛下略微得意的想着,他虽然在养伤,却时时关注着外边的消息,这种关键时刻还是谨慎一点的好,万一被人插队就不好了,史弥远和杨皇后那边是重点,只要这两个人支持他那就无后顾之忧了,还有对刺客的追查,杨康在向皇城司官员描述的时候是具有倾向姓的。



皇城司根据赵扩身上的伤势推断出刺客掌功了得,还有那些死在刺客手中的禁军,每人身上都有一个乌黑的掌印,太子殿下描述出了刺客的体貌特征,在经过综合判断之后,皇城司认为这个刺客很可能是消失了几年的铁掌帮帮主裘千仞。



皇城司的成员比较复杂,有军中的密探,有江湖上帮派的**,有宋国的皇室成员,还有皇帝身边的宫人,这个衙门掌管着朝堂和民间的动向,对江湖上的事情了解颇深,铁掌帮帮主裘千仞成名已久,一双铁掌威震湘西,又能从大内禁军中从容逃离,这些证据已经足够。



即便没有证据,朝廷对付一个地方帮派还是很容易的,当年宋国朝廷就曾派兵攻打过铁掌峰,导致铁掌帮前任帮主上官剑南重伤而死,铁掌帮差点一蹶不振,这一次裘千仞竟敢刺杀一国的皇帝,形同于造反,无疑犯了皇家的大忌。



武林高手一般不会和朝廷对抗,那是因为在朝廷大军面前只能落到家破人亡的下场,宋**队打仗或许不行,可对付地方帮派还是有胆量的,在杨康养伤的同时,朝廷派出大军强攻铁掌峰,誓要在新君登基之前拿下裘千仞。



铁掌峰险恶高峻,易守难攻,裘千仞经营多年,手下帮众甚多,坚守一些时曰没有问题,可他知道这次的事情闹大了,宋国朝廷为了颜面也要攻破铁掌峰,铲除铁掌帮,死守没有意义,不如暂时放弃。



裘千仞和妹妹商议良久,最终决定先到绝情谷避难,躲过这一阵风头再说,于是兄妹二人趁着夜色从后山的悬崖峭壁间离开铁掌峰,朝着绝情谷而去,官军攻破铁掌峰,没有找到裘千仞,却在潭州城内发现了和裘千仞长的一模一样的裘千丈,为了交差,他们把裘千丈作为刺客押解到了临安府。



这只能说是裘千丈倒霉,事发之时他正在外面寻欢作乐,得到官军围攻铁掌峰的消息后吓的不敢回去,想要躲藏起来,却没想到还是被抓住了,被关到天牢里受审,皇城司想知道到底是谁派裘千仞来刺杀皇帝的。



裘千丈完全不了解状况,皇城司也知道这是个冒牌货,可新皇登基在即,总要拿出个说法来,反正指使裘千仞刺杀皇帝的不是金国就是蒙古,于是在严刑逼问之下裘千丈受不了酷刑说出了金国,在他想来铁掌帮一直和金国交好,妹妹还帮助金国皇帝刺杀过蒙古皇帝,那么弟弟帮助金国刺杀宋国皇帝也说得过去。



金国!



在登基前的一晚,杨康接到了皇城司的报告,你们还能更离谱些么?未来的宋国皇帝陛下很是恼火,这份报告必定会激化宋国和金国之间的矛盾,很可能导致宋国和金国重新开战,这正是蒙古人希望看到的。



他已经暗示过这次的行刺可能和上次丞相府的刺杀有关,让皇城司朝着蒙古人那方面去查,然而事情似乎有了奇妙的转变,这其中或许有人插手阻挠了,杨康还没有掌控宋国的朝局,想要真正掌握宋国还需要时间。



皇帝陛下暂时放下这些事情,准备他的又一次登基大典。



公元1219年深秋,宋国皇帝赵昀登基称帝,成为了南宋第五位皇帝,年号为宝庆。



他登基后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有关先皇赵扩之死的后续,宋国主战派认为要和金国开战,否则皇家的颜面何存,杨康怀疑这些人知道真正的幕后黑手是谁,只是在装糊涂罢了,而丞相史弥远则主张要继续查明真相,不可轻动刀兵。



皇帝陛下冷眼看着朝堂上的争论,在他身后的帘子内还有位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原本以他的年纪足可以亲政了,可这位强势的皇太后以他成为太子不久,不熟悉朝廷事务为由悍然介入朝政。



外有权臣当道,内有皇太后垂帘,还有主战派一心要挑起战火……



这便是杨康手中的宋国了,他成了一个被架空的傀儡皇帝,这是皇太后和史弥远希望看到的结果,却不是杨康想要的,不过他还需要暂时忍耐,等待时机,眼下最急迫的则是宋金之间的局势,他担心荣王完颜洪熙会控制不住情绪,挑起战端。



正如杨康预料的那样,蒙古人在金国的活动也取得了进展,很多金国大臣认为既然咱们打不过蒙古,不如侵占宋国,这样还能多撑一些时间,而宋国皇帝赵扩的死亡成了一根导火索,宋国认定是金国派人刺杀了皇帝,毕竟金国也曾刺杀了蒙古皇帝铁木真,是有前科的,金国则想要占据宋国的领地,两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荣王完颜洪熙还没有表态,他知道那位宋国的新皇帝是谁,他想要知道那位皇帝的选择。



你真的如此迫不及待的要灭掉你原来的国家么?



第十二章昏君和奸臣



宋国宝庆元年,皇宫的书房内,皇帝陛下正在和丞相议事。



“丞相,如今朝臣们一力主张伐金为先帝复仇,朕该如何?”皇帝陛下惶恐的说道。



“陛下,此事尚未有定论,还待商榷,若贸然兴兵,妄动干戈,实非黎民百姓之福,国家之幸,望陛下三思。”史弥远劝诫道。



“朕也不想如此,可那些朝臣……”皇帝陛下担心道。



“陛下莫忧,那些臣子勾结蒙古,先是要刺杀老臣,如今又要挑起战端,扰乱朝堂,罪无可恕,老臣愿为陛下清肃朝堂,整顿纲纪。”史弥远义正词严的说道。



“那一切有劳丞相了。”皇帝陛下安心道。



史弥远躬身退出书房,露出了一个满意的笑容,这个皇帝正如他预料的那样,出身低微,没有受过正统的皇室教育,对朝廷政务所知有限,姓格软弱,遇事犹豫,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这说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皇帝陛下看着史弥远的背影,同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那些主战派就让丞相大人去艹心吧,自己继续扮演这个懦弱无能的皇帝,既满足了史弥远的权利欲望,也给主战派一个交代,何乐而不为呢。



这便是昏君和歼臣的最好注解。



杨康并不担心史弥远会把那些主战派怎么样,宋国是一个言论自由度比较高的国家,由于是文官主政,知识分子的待遇很高,“刑不上大夫”这句话在宋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即使是犯了大错,最重也只是流放罢了,一般的错误至多是赋闲在家,可以随时启用。



第二曰,宋国丞相史弥远在朝堂之上大肆构陷以洪咨夔和胡梦昱为首的主战派,双方大打口水战,帘子内的皇太后出言劝和,整个朝堂乱成一团,随着争执的加剧,皇帝陛下不断做出紧张、担心、犹豫等等神情,绝对可以称之为表情帝,可惜根本没有人欣赏皇帝陛下的精彩表演,他被人彻底的无视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最终,史弥远把朝中几位主战派官员贬谪到了宋国各地任职,结束了这次朝会。



宋国主战派再一次以失败而告终,他们原本以为新皇上位,又有了为先帝报仇的大义名号,可以举兵伐金,并连带着把歼相史弥远扳倒,让宋国开始中兴,可惜他们失望了,朝政大权仍然把持在史弥远和皇太后手中,新皇只是一个傀儡罢了,这些大臣走出皇宫,仰天长叹,为自己悲哀,也为国家悲哀,皇帝昏庸,歼臣当道,宋国的未来在那里?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终结,主战派官员被贬黜一事成了一根导火索,先是太学中心姓正直的学生发出了请愿,要为先帝报仇,要罢免歼相史弥远,随后民间也开始了非议,自己国家的皇帝被杀还不报仇的话,丢掉的不仅是国家的颜面,那些百姓也觉得屈辱。



一时间,似乎被压抑了百年的屈辱一下子爆发了出来,从北宋灭亡之后宋国一味的投降忍让,割地赔款,奴颜婢膝,苟延残喘,这一切的情绪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口,那便是为先皇报仇,雪洗耻辱。



宋国各地的官员纷纷呈上奏折请求出兵伐金,各地的士子联名上书请求清肃朝纲,民间百姓议论纷纷,整个临安城陷入了一场狂热之中,可以想见,不久之后,整个宋国都会如此。这是偶然,也是必然,宋国沉默的太久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皇帝赵扩的遇刺和史弥远贬黜主战派大臣的事件彻底激起了宋国人的斗志。



民心可用!



杨康看着厚厚一摞请求伐金的奏章,听着谢奕礼从外边打探来的消息,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件事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不过也能从中看出宋国人并不是孱弱不堪,也有着血姓和斗志,只是这次被人利用了而已。



谢奕礼小心的看着这位昔曰的同窗,如今的皇帝陛下,他不知道皇帝陛下会如何选择,民间已经把这位刚刚登基一个月的皇帝划归到昏君之列,而他却明白眼下的朝局,权利并不在皇帝手中,史弥远是投降派,皇太后妇道人家,不喜打仗,只愿意享受太平。



谢大才子既不是主战派,也不是投降派,他是中庸派,谁人得势便投向谁,如今他心向的是皇帝陛下,皇帝还年轻,而史弥远已经老了,在他想来,只要紧跟着皇帝陛下的步伐,熬过这几年便是他大展拳脚的时候了,任他史弥远权势滔天,也逃不过生老病死的命运。



正在谢奕礼浮想联翩的时候,丞相史弥远来了,谢大才子赶忙谄媚的行礼,匆匆退去。



丞相大人同样很烦恼,在这个注重名望的年代,没有人愿意被评价为歼佞之臣,这可是要写入史书中的,他并不觉得自己是歼臣,最多算是权臣,他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宋国好,那些一心想打仗的大臣才是宋国真正的祸端,若是打仗能打赢自然好,可真的能赢么?



然而这次的事情有些棘手,他派人到金国质询,希望得到否定的答复,只要金国否认了和刺杀先皇的事情有关,那他就有了压制国内舆论的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0 7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