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之谋天下-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乡久考不中,父母又叫豪族权贵害死。族人因此甚是惧怕,都不敢为其出头。他寒窗苦读,识文断字,可就因着这一件事,连在家乡给人抄书写信的活计都做不下去。赵川也是个偏激的,自认才华出重,只是没人赏识,别看现在天下乱成一锅粥,可寒门出身的人,若无人举荐,终其一生也就混个四品左右。那还是正经考上进士,号称天子门生的人呢。他不过一秀才,凭什么上位?难道巴结一堆处处不如他的权贵子弟,给人当十几年幕僚,然后再混个小官吗?赵川不甘心。
他离家后,就往北走,起初他想投的是镇北王,那也是皇家血脉,一方藩王。手中有权有兵,在乱世中,行情上佳。但是,到了幽州之后,赵川放弃了。无它,镇北王那里缺人,但他们的政策并不向寒门倾斜。除了左长史魏明远麾下招人,别的地方,镇北王都是紧着世家豪族的人用。
赵川不能说镇北王不对,毕竟魏明远一直在招人手。那里只要家世清白,再会个几晨字,能正常描述出一件事,便可入职。似他这种秀才,许是还能当个小吏。赵川并不满意,小吏啊,他在哪不能干呢,可吏升官近乎奇迹,大周朝开国之初尚有高于三品的小吏出身,可现在能超过八品的都没有。而且,赵川这人看着魏明远的招人要求,就觉得不大对头。在幽州城里蹲了二个月,他把身上银子都花出去了,交了一群狐朋狗友,多少还是得了点消息。稍一分析,就感觉这哪像招什么吏员啊,倒是像细作偏多。
既然这里不能出人头地,赵川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北方。这段日子,他也没白在幽州城里混,除了打听镇北王下属组成,还结交一些商队。自从突厥和镇北王谈和以来,边境贸易就开始活跃。商人逐利,哪怕镇北王严令不许铁器盐茶出城,可许多人还是能穿空子的。由其镇北王和主要官员都往京城赶,另外一些留守人员还要时时注意冀州,那里还有许多大周朝官员正在软禁中,不得不小心。所以幽州走私不多,也不少,刚刚卡在魏明远的底线上。这其中,就有往拖和台部落去的一小撮人。因为楚阳支援,拖和台那里产羊毛衣物,这东西在北方一带很受欢迎,自然有商人愿意倒卖。赵川就顺着这条道去的,其实他都想好了,哪怕突厥人不用他,也要挣二个钱了,在幽州城里花费实在太多,本以为能进镇北王府里,寻个长史,在其手下当个幕僚之类,结果事没成。可他几乎把变卖家产的钱都花光了,再不挣钱,只好喝西北风。
等到了突厥大王子拖和台的部落,赵川惊呆了,不是不好,是太好。在化外之地,竟然还有如此繁华之所,真不可思议。在这里转了几圈,稍稍了解了鱼干毛衣等物,又见拖和台这里对文化人的重视,他喝了点酒撞撞胆气,正经找上拖和台。
赵川自荐成功,当时谈话人很少,怎么吹的别人是不知道。但自从赵川在拖和台身边后,楚阳的人渐渐被调离重要岗位。本来拖和台与楚阳合作就不是太和谐,不过是互相需要,在族人们吃饱喝足,渐渐靠着毛衣等事物富起来后,拖和台已经跟原来契丹本地人找了好几场了。
不是说现在他的领地不稳,而是楚阳故意只让利给拖和台的手下部落。诚然突厥人多,可架不住利大,羊毛在草原上值个什么,制成毛衣又是多少倍的利?这直接导致突厥人和契丹人越来越大的矛盾。拖和台太富了,为了得到更多,更便宜的羊毛突厥人对契丹的压榨也越来越大。在军队眼皮子底下没人敢说什么,但远离军队,凭什么不抢呢。左右杀了也就杀了,只要手尾处理的好,谁嫌钱多呢。
赵川给拖和台的第一个主意就是独吞。赵崇峦让大王子干脆把这技术掌在手里,靠着这个,不光是发财了,单看哪个部落不听话,就不收他家羊毛。或是直接威胁周边部落,直接对不听话的进行制裁,拖和台借此为草原共主,多好的一件事?
赵川的话简直给拖和台打开一扇门,拖和台是真欣赏此人,他给了赵崇峦足足五百金。但堂堂突厥大王子也不是吃素的,他没敢先对楚阳的人下手,不是拖和台够信义,而是楚阳很聪明地把厂坊建的离海边太近。这种地方骑兵不太好进攻,在没把握把拿下前,拖和台不想冒险。不过,他开始有意识的招一些中原文人。拖和台身为外族,招来的人也不是什么精英,顶多是些个秀才童生什么的。这些对脸面也不大看重,拖和台安排这些人开始逐步替换。楚阳对拖和台的影响一直在缓步减少。
这位大王子可不是省没灯,他觉得,在存够粮食之前,对着楚阳的海军还是客气些的好。如今的旱情虽然缓解了些,可明年呢?如果还这样,那么拥有海军的楚阳绝对不得罪了。
至少,在他把手里的钱全换成粮食,够族人吃半年前,还是不能跟楚阳撕破脸。左右那作坊就在海边摆着,又没长腿跑了,他怕个什么?
赵川虽然得了拖和台五百两黄金,但拖和台并未完全听他的。而后,又来了一批批的文人,这让赵崇峦很焦急。他可不想走了九十九,就差那一哆嗦。于是,正好吴江的消息传来,他再次向拖和台献计。
“大王子,如今中原地区各位王爷打得难解难分,而陈儒之子已经快出幽州,咱们完全可以立其为小皇帝,叫他做个傀儡,借此入主中原。”
拖和台半晌不出声,要说他没南进的想法,这不现实。可问题在于,他手中兵力不足。如今他只有六七万人,可他父汗还没死呢,还有个二弟布和在一旁虎视眈眈,想要南下,起码再来十万人!
摇摇头,拖和台把赵川的提议拒了。可赵川不甘心,这段日子在拖和台这儿,他可是体味到权力的滋味了。如果不能入主中原,难道他后半生天天在这里看人放羊?他还想着回乡报仇呢。
“大王子,即使现在用不上这个小皇子,咱也可先把人收在手里,等您准备充足,再行发兵啊。”
哐!拖和台突然一脚把赵川踹飞:“赵川,你什么意思?非叫我收留陈儒的儿子!”
“殿下,奴才可没私心啊。您可知,若是留下这小儿,哪怕是个死人,也可做为借口,光明下大的攻入中原。纵观历朝历代,有多少草原人光凭拳头打得下中原?可若有了借口,哪怕是个假的,咱都可得部分汉人支持!”
拖和台思前想后,他觉得这事可行。
“那你派人去吧。但万不可大张旗鼓的叫人知道。”
拖和台对此可有可无,他若南下,所缺人马必需把二弟找趴下,然后再从父汗的所以领地征兵。这事没个几年下不来,不过赵川愿意为他未雨绸缪也不错。正好等他把草原统合了了,中原估计打的也七零八落,正合他南下。可这事万万不能叫镇北王知道了,听说陈儒本人都叫他杀了,其它皇子都看的很紧,推己及人,那几个皇子估计也活不得几年。若叫他知道自己手里还有陈儒血脉,拖和台摇摇头,他现在不想跟镇北王开战……
赵川磨刀霍霍等吴江自投罗网,可拖和台严格要求不许暴露,给了楚阳族人机会。楚绩可不怕暴露,他倒底跟着楚阳时日久了,多少也能对楚阳的心思揣摩一二。第一时间就把人赚在手里,等赵川得信时,那边早上船了。这里可不是拖和台经营无数年的突厥领地,契丹人虽是附庸,可同时也有自主权,若非拖和台手握重兵,又有突厥大汗做后台,拖和台想完全控制也不容易。楚绩当年可算得上是第一时间跟拖和台合作的,拖和台手中的治政人才多数都出自楚绩安排。赵川还是太嫩,动手早了。
但吃了个哑巴亏,赵川心里不服,他对楚阳心生不满,总觉得楚阳这人不过是个撞大运的,若是他有点什么问题,还怕这边的东西不落他手里?拖和台的顾虑根本不是问题!
是的,这人叫拖和台又招的几个秀才逼急了,有点急功近利。虽然为捉吴江,他手中有些突厥细作,可把手伸那么长,想要做了楚阳也不容易。但人少有人少的办法,他分出几个人,借着商队去了徐州。
作者有话要说:

☆、魏明远朝令夕改

楚阳借了拖和台的鹰奴发展情报,无法否认,突厥人在里面起了关键作用。所以赵川的人隐藏的够深。
突厥人没那么多心思,可赵川有,他借着便利,往金疮药里下料,又往楚阳府里下手,这事他觉得做的挺顺。
赵川对楚阳动了小心思,但他从没想叫楚阳死。拖和台现在离不开楚阳,叫一群旱鸭子下水,赵川可没把握。所以,在楚阳受了刺杀后,赵川手下当时挺高兴的,可后半夜,就有人传来消息,楚阳出城了。这个点出城,赵川的手下也害怕了,这人现在倒底怎么样了?楚阳身边全是军队,人也不在府里,黑灯瞎火的,他们也不好再联络自己人。可楚阳的死活关系着拖和台如何对待北边的作坊和舰队,这情报拖不得。都没向上面请示,他们私自一边跟踪楚阳,一边问问徐州鹰奴能不能进军营打听消息。
主帅生死,多少可从军队里看出一二,这会儿他们也不怕暴露了。郑飞的接应队伍发现后边有人跟踪,而后追丢了的,正是他们。谁让这些人能借上徐州鹰奴的力呢。等中午楚阳用情报,徐州也无大乱,赵川的人才定了神。楚阳卧病在床,他们可以功成身退。
如果只是这样,楚阳还是能抓个蛛丝马迹,但是,赵川的动作跟另一群人不谋而合,这些人正是魏明远的人。自从认定陈儒表里不一,心思深沉后,镇北王核心队伍对于陈儒的后手,猜测就多了。而楚阳这个人,就上了魏长史的案头。因为地处京城,对楚阳的调查,最方便的就是从吴江入手。偏偏吴江手里的银子是楚阳的功劳,魏明远私下里对陈儒夺位,心里就在一直在嘀咕。投入大量精力后,楚阳这个人在他心中慢慢丰满起来。可越是清楚,魏明远心里越发冰冷。从他手中的资料来看,楚阳是真不简单。
因为京城刚打下来时,魏明远为了自家王爷开路,借着陈儒的死,逼反了一些老臣。他们就没注意陈儒宠臣吴江。吴江后来逃跑,魏明远根本没放在心上。
镇北王的事业多么繁忙,他身为左长史,哪怕有洪山相助呢,工作量也没法再少了。能知道楚阳厉害,且是陈儒心腹就够了。魏明远认为,只要在镇北王稳定北方前,南边的楚阳很有存在的必要。
他需要楚阳占住青徐二州,只要南边不统一,对自家王爷就是好兆头。这也是充州那里大将兵马众多,魏明远却一直不支持镇北王招降的主要原因。
可是,万事没有不变的时候,拖和台对战镇北王长达十几年之久。从大王子刚爬上马背起,二家就没消停过,难道只有突厥人往镇北王身边插细作,镇北王这方就干看着?魏明远在拖和台身边也有人,不过,因为他们少了老鹰做邮递员,慢了些。而陈儒的儿子跑了,正是突厥那里传过来的消息。而楚阳欲立那小儿做皇帝,则是徐州传来的情报。等这二边情报一对照,魏明远气得肝痛。你说他怎么就把吴江放跑了呢?捂着胸口,魏长史喘了半天。他年岁大了,还要天天熬夜,这心口痛的毛病,自殿下南下后就没好过。
当初北军定计,王爷先平定北方再南下。可楚阳那里的情况魏明远一点也不敢小看。楚阳若是个废物,那徐州怎么回他手里的。如今有了小皇子在手,如虎添翼。充州还不直接迎接王师?还有他们这北军上下,由于冀州软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