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三国第一强兵-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谁能破之?

狭路相逢,勇者胜!

有能力破墙者,唯有勇将而已!

“贼将何人?安敢嚣张?不识河北颜良否!”颜良惊怒交集。

与关羽的对战,虽然占得了上风。但也消耗了他不少力气,眼见亲卫们士气如虹的冲在前面,还组成了阵势,他乐得顺水推舟的跟在了后面回力。他挡箭的办法看起来很威风,消耗却也不小,何况还是抡着大刀仰冲?

他虽被人评价为有勇无谋,但也不是真的没脑子,至少对体力第分配还是很有章法的。谁能保证青州军没有大将?他还要留着力气斩将夺旗呢,怎么可以把力气都消耗在当盾牌上面?

谁想到,就是这么一点耽搁。却造成了如此重大的损失。前队一共也就百来人,一个照面的工夫,三个指挥的军官竟然被一扫而空,攻势彻底瓦解了!他预料到敌军会有大将,可没想到,来的是这么狠的一位。

“南阳黄汉升是也!颜良匹夫,死到临头,还不速降么?”射声营的主将,当然只有黄忠。见颜良舞刀杀出。黄忠也不敢怠慢,收刀停步。不再追砍冀州士兵,横刀立马,严阵以待。

他行事稳重得很,从来都没有轻敌的习惯。太史慈的武艺,青州众将都有所了解,颜良能和太史慈战得不分上下,适才又击退了关羽,武艺之高,毋庸置疑。黄忠当然不敢大意。

实际上,他迟迟未出手,一方面是要坐镇中军,指挥箭阵,另一方面,他一直在寻找狙杀颜良的机会。

没有颜良,冀州军就不可能挽回败势。败而不馁也好。绝地反扑也好,都是颜良的勇武起的作用,他就是冀州军的主心骨。

颜良若是一直冲在最前面,无疑将成为黄忠狙杀的靶子。可他落在后面,前锋的攻势又如斯狂猛,黄忠看不过麾下将士的伤亡,也只能提前出手了。

不过,他的目标依然没有改变,擒贼先勤王,擒杀了颜良,冀州军也就不战自溃了。

“无名小卒,还不刀下受死!”颜良脾气本来就大,哪里受得了这个?狂吼一声,舞刀直取黄忠。

若来的是太史慈或赵云,他可能还会慎重一些,但黄忠是谁?只会放冷箭偷袭的无名之辈罢了。从他那花白的鬓发和胡须看来,似乎还上了些年纪,难怪一直藏在后面呢!此人怕是只有箭术精湛,武艺和体力,也就是那么回事。

趁乱杀几个小卒不难,想挡住自己这柄刀?做梦!

“来得好!”黄忠断喝一声,却没有挥刀迎击或退却的意思,只见他反转刀柄,双臂一展,竟然又把弓给拉开了,这一次,弦上搭的竟是三支铁箭!

“着!”两人之间的距离较短,即便以黄忠之能,也来不及将弓开满就将箭放了出去。

强开弓,连珠箭!

既快又准,三支箭分取颜良的面门、咽喉、胸腹三处要害,呼啸而来!

不好!颜良大吃一惊,心中狂凛。

他不是没想到黄忠会用弓箭狙击,二十步的距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以他的速度,眨眼的工夫就冲过去了,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拉满弓取准是不太可能的。不过,黄忠的箭术很有名,更有适才的三箭为佐证,他相信这点困难难不倒对方。

开弓无须太满,因为对方手中是一柄宝弓。

一般的强弓,就算把弦拉断了,也不可能拥有强弩投枪般的威势,这和箭术无关,而是纯粹的硬件问题。若只有一柄软绵绵的猎弓,别说黄忠,就算后羿或养叔再世,也不可能射出劲箭啊。

只有弓足够强,又有神力的箭手能挽得起,才能形成刚才的效果。这样的强弓,哪怕不拉满,威力也是很可怕的。

可颜良无论如何也没预料到,对方居然来了个三箭连环,这么快还这么准!他手中明明还握了一把刀啊!

颜良毕竟是颜良,千钧一发之际,他虽惊不乱,手中大刀一摆,往来箭上砸了上去。

三箭连环,也有先后,虽然这差距只是毫厘之间,但以颜良的眼力,倒也分辨得出,若真是同发同至,那就真的没法破了。

来势最急的,是奔前胸来的,颜良看得分明,手中也快,大刀准确的砸在矢锋上,将长箭砸落尘埃。看似威风,可实际上颜良也不好受,刀柄上传来的反震之力。震得他双手都有些发麻了。

心惊于黄忠的箭术和力量,心悸于生死一发的危机,心悔于小觑了对手,第二支奔面门来的长箭已经到了眼前!不及多想,颜良双手持刀,横刀上举,一式举火燎天架住了这记劲箭。

“当,当!”连档两箭,说起来像是很久,但在旁观者眼中。却就是一瞬间的事儿,刀矢相碰撞的两声大响,几乎是连在一起的。

一边箭术精强,一边招架得力,两边的士卒都不约而同的想要为自家主将喝彩。可就在喝彩声将出口未出口之际,颜良却已经到了生死危机的边缘……

第三箭,到了!

俗语说,旁观者清,但以此刻的情况来说。压根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只有颜良自己才知道,连环三箭之中。真正的杀机全在这最后一箭上!

连档两箭,他的大刀已在外门,再加上受到了箭矢的反震,他手上的动作多少有些减缓,这直取咽喉的一记劲箭,他是无论如何也来不及格挡了的。

他不愿意相信,但很显然,这是对手已经算计好了的,前面的两箭。只是铺垫而已!

既然挡不住,那就只能躲!百忙之中,颜良长吸一口气,腰腿发力,顺势使出了一个铁板桥,差之毫厘的避过了这一箭。

箭,几乎是擦着他的鼻子飞过去的。长矢带起的劲风有若实质一般,刮在脸上,烈烈作痛。一面庆幸着死里逃生,颜良一边在心中大骂。这青州,到底哪儿来的这么多怪物?悍勇绝伦的太史慈,弱点击破的赵子龙,现在有多了个箭术强的不似人类的黄忠!

无名小卒?混账,分明就是隐藏了实力吧?

挡两箭,避一箭,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但对旁观者,尤其是冀州军来说,他们的心情却经历了好几次波折。

先是要喝彩;结果看到了石破天惊的第三箭,于是,声音卡在喉咙里还没发出,就变成了惊呼;待颜良避过最致命的一箭后,又变成了庆幸般的嘘气,最终,所有未发出的声响化作了一声示警的高呼:“将军小心!”

小心?小心什么?颜良刚放松的神经顿时又紧张起来,同时他也有些摸不着头脑。疑惑持续的时间不长,当他直起身形的一刻,立刻就意识到了,到底要小心什么。

迎面而来的是,一片璀璨的刀光!

趁你病,要你命,

黄忠杀上来了!

颜良还没回过气呢,这个时候,就算杀上来两个小卒,他都得手忙脚乱一阵子,何况来的是黄忠?

生死关头,逼出了颜良所有的潜力,他奋力招架,勉强挡住了黄忠的攻势,却只有招架之力,没有还手之功。

几招过后,他心中更是叫苦不迭,黄忠强的不仅仅是箭术,他的刀法也很精湛。刀光展开,有如漫天雪花飘落,铺天盖地,无孔不入,既快,又狠。

这样的刀法,就算直接对战,也不在自己之下,现在,对方用连珠三箭开路,一气呵成的发动了猛攻,叫自己怎么抵挡?

颜良突然意识到,这是自己生平最艰难,也是最危险的一战,他咬紧牙关,苦苦支撑,不希望战胜对手,只希望自家的亲卫赶快上来救驾。

什么单打独斗?什么桀骜之气?都是扯淡,现在,保命才是最重要的,这么打下去,自己就死定了!

“救……快救将军!”也不知到底过了多久,苦苦支撑的颜良已经失去了时间的概念,天籁般的声音终于从背后传来。

有救了!颜良精神一振,已经开始变得散乱的刀法,重新严整起来,不止守住了门户,甚至还发动了反攻,并且逼退了对手!

咦?逼退了?颜良突然觉得哪里不对……

糟糕!下一刻,他恍然而惊!

对方强的可不仅是刀法,箭术才是黄忠的绝技!被这种神箭手拉开距离只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

“崩!”没有时间让他多做思考,熟悉的弓弦颤动声已经萦绕在耳边了。

听似一声,实则三声……又是连珠三箭!

“噗!噗!噗!”三声如中败革的闷响分出了先后,勇冠河北的上将颜良,连哼都没哼出一声,被三箭射了个正着!

其实,他若是奋力招架躲避,未必不能躲过一两箭,三箭全避开也未尝不可,但他知道,那是徒劳的。因为下一刻,雪亮的刀光就会再次将自己包围,弓刀双绝的战法未必无敌,但已经陷入了敌人的节奏,再继续挣扎又有什么用呢?

耳边传来了对手苍劲有力的大喝:“颜良授首,尔等还要垂死挣扎么?”

“跪地弃械,降者免死!”劝降声充满了整个山谷,颜良失去了最后一点意识,陷入了永恒的黑暗。

第三五四章宜在速决

残阳如血,火红的云彩仿佛火焰一般,将天空烧得通红。

低沉的号角声在军营内回荡,一缕缕炊烟袅袅升起,营外的临时校场上,一队队衣甲鲜明的士卒正收起旗鼓,排着整齐的队列,井然有序的返回军营。

除了急行军的时候,即便是刮风下雨的恶劣天气,操练也不能耽搁,有些时候,遇到这种情况,操练的量和时间还要有所增加。

不间断,且一丝不苟的操练,正是青州练就精锐的根本原因。

当然,每日操练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倒不是时间点不对,就和运动员正式比赛前也要热身一样,即便是战前,适当的操练也有助于保持状态。何况,正式决战的时间尚无法预期,这么早就取消例行的操演,能不能节省体力还是两说,但肯定会增加将士们的心理负担,加剧紧张情绪,反而得不偿失。

制约频繁操练的主要因素,是各种战略物资的耗费。

首先是粮食,活动量增加,人体的消耗就增加。通常来说,出营操练,就相当于战时,要给士兵发至少双份的口粮。如果士兵没有吃饱,军官还要高喊口号,狠狠操练他们,就等着背后中冷箭吧。

若要一直保持高昂的斗志,操练最好还要打赏,不仅要给士兵,还要给各级军官。如果表现优异没有得到赏赐,下次操练的意外事故就会显著增多,就是表现一般也要适当给一些。不然意外还是会增多。

军队的荣誉感若高到一定程度,打赏或可以减免,但粮食是无论如何也必须保证的。光是五谷杂粮还有所不足,时不时的还得有荤腥,单是这一项的消耗,就足以令诸侯们望而生畏了。

最后一点,操练必然还会导致战备物资消耗,弓弩箭矢不必说,肯定还会报损盔甲、武器,都需要拨款修理。哪怕是当靶子的稻草人也需要消耗钱或人工。什么物资,也不可能凭空变出来,总是要花费一定代价的。

所以,一支军队精锐与否,从其操练频率中,就能得出结论;操练频率则取决于后勤供应给力与否。

不然怎么说,打仗就是拼经济呢?

想练出一支精兵,光靠激励士气是不够的,精神力量发挥致胜作用这种事。偶尔灵光一现是可以的,但不可能成为常态。物质条件跟不上。就训练出一支精兵这种事,基本上只存在于传说或小说之中。

想要练出一支精兵,最关键的还是经济实力。

汉朝的武功,在汉武时代达到了巅峰,究其根本,就在文景之治的积累。有了这样的积累,刘彻才有资本厚积薄发,简拔卫霍,训练出了一支天下无敌的精兵。进而追亡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