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清明上河图-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俊虽然屡战屡胜,心里却不知道怎地,只是闷闷不乐。此时见了姚端文书,才知端底。他心中已是明白,这个麾下大将,经此数战后,绝不可能再居于自己之下。而皇帝与枢府的命令,也是拿姚端与张俊相同对待,在战事安排上,有时候还以姚端为主,他所将兵马虽然超过姚端,竟俨然是对方地副手。
    此时已是深秋,眼看冬至不远,河东就是后世山西,天冷的极早,十几天前,代州等地已经飘过小雪,太原府附近,也已是树木凋零,寒气袭人,已是极冷天气。
    张俊帐中,放了几个铜盆,摆上木炭,火苗喷舞,热气散开,虽然牛皮帐外寒风拍打,将大帐吹地噼啪做响,帐内却是温暖如春,丝毫不觉寒意。
    张俊正值壮年,却很好享乐,火盆之余,又是命人在自己睡榻上放置狐皮,躺在上面又松软又暖和,手中金杯不停,过不多时,已是微醺。
    他将姚端的事放下不理,又问了些自己营中的军务,见过几个大将,看看天色已晚,便是准备歇息,却突地想起一事,便向一罗姓参谋军官问道:“潼关那边情形如何了?完颜宗弼也不是无用之辈,这一次战事由他总责,长安一败,河东再败,他也一点半法没有?”
    那参谋陪笑答道:“那宗弼也是没有办法,长安大败消息传过去,宗弼暴跳如雷,当即命人狠打几次,只是潼关谷道千里,咱们沿途多次截击,金兵又不善攻城,士气早沮,此时又闻奇兵失败,军心更是不振,曲端大帅又在关城附近多置神臂弓床子弩,敌人一近,就是万箭齐发,根本近身不得,就得死好多人,这样一来,金兵更是不成。加上天气渐渐转冷,敌人几十万人,人吃马嚼更是支应不开,听说金国上层也是吵成一团,宗瀚要退兵,宗辅等人说要再打一打看,宗弼听闻河东战事又起,更是手脚大乱,潼关那里不但没有危险,只怕金人稍不小心,还得再败。”
    “唔。”张俊自鼻腔中哼了一声,并没有这参谋军官想象中的那么欣喜,只是答应一声,表示知道。
第五十五章 李显忠
    寻常参谋自然不知道张俊的心思,曲端威望资历都远在张俊等人之上,听说皇帝有意在军总管之上,设立都总管,统领两军,甚至三到四军,十几万人,尽统一将麾下。
    自宋开国之后,还没有哪个大将,可以一人统领十几万大军,征战疆场,张俊尽管自知机会不大,身为总管大将,仍然不免心动。
    他自知在皇帝跟前并不得宠,甚至讨嫌,而大臣中真正交好得力的,也并没有几个,所以唯有保存自己军队的实力,多立战功,这才有机会上位,而曲端打的越顺,功劳就越比他大,而他张俊的机会就越小,听闻潼关战事顺利,却教他如何欢喜的起来。
    见主将闷闷不乐,诸人看看天色已晚,互相使个眼色,一个个站起身来,向张俊道:“大帅,天色已晚,早点安歇最好。”
    张俊不置不否,只挥手令道:“你们退下吧,我自有分数。”
    “是,末将等告退。”
    各人唱个肥诺,掀开帐门,依次退出。
    帐风掀起处,一阵冷风袭入,张俊滚烫的身体被冷风直扑上身,不禁打了一个寒战,正要让人快些将帐门闭紧,却见自己的中军官面露喜色,左手扶着腰刀,右手把住帐幕,向着张俊喜道:“大帅,大喜事!”
    张俊精神一振,翻身坐起。向他问道:“怎么,太原来人了?”
    那中军官点头道:“正是,城中连夜派人前来见大帅,想必是要投降了。”
    “好,传见!”
    张俊先是喜上眉梢,突地又想起自己大将地身份。不禁收敛起笑容,放下手中酒杯,又命人传请刚刚走掉的几个心腹参谋和将军,到得帐中。准备一起参谋军务。
    过不多时,帐外靴声响起,有人禀道:“河东路副将、承宣郎李显忠求见大帅。”
    “进来!”
    牛皮帐帘挑起。一个身形高大的青年将军,身着铁甲,口呵白气,虽然冻的脸色发青,却仍然昂首挺胸,气宇轩昂。
    待他进来站定,各人看的仔细,却都在心里暗赞一声。眼前的这员小将,年纪显然不过二十出头,当着满帐大将。却是神色如常,气度从容,再加上生地俊俏,身形高大,站在各人身前,竟是让人觉得不敢轻视。
    “他们倒真的会派使者!”
    张俊心中也不免嘀咕,眼前这员小将。如此年轻就有这样的气质举止,只怕过得几年,连自己也压不住他。
    却又不免疑惑。这青年将军显然报的是在大宋时地官职名衔,三四年前时却没有听谁说起过。有人能十六七岁就做到副将,承宣郎。
    他心中猜测,不免就用眼神上下打量对方。
    李显忠不知他意,只是按着规矩,恭恭敬敬的向着张俊行礼参拜,又再次报名请安。
    张俊看着这李显忠跪倒在自己面前,不知怎地,心里只觉快意,嘴上却是道:“李将军请起,陛下早有旨意,军中将领相见,但行军礼便可。”
    “哦?陛下有此诏命?”
    李显忠显然是对皇帝更有兴趣一些,依命起身后,听说废跪礼行军礼的命令是皇帝亲下,却是眉梢一挑,显地极有兴趣。
    不待张俊说话,李显忠又笑道:“大帅和各位将军胸前铁牌,肩头金星,这也是陛下的诏命所制吧?我在金人军中,也常听他们说起,先前说是多此一举,几个月下来,才觉得大宋禁军越来越军纪森严,指挥如意,以前接仗,要么宋军胜,要么一败而不可收拾,现在可好,就算是战场上金人战了便宜,也会有各级军官出来指挥,层层坚定,如同磐石一般,牢不可破。是以从靖康五年起,想再打一场大胜仗,当真是难了。现下提起来,就众口一词,都说是陛下英断,金人也琢磨着要学习着改良”
    “那是自然,上下分明,容易区分兵将,当真是清楚明白的多了。”张俊语气森然,又道:“还有军将法,将失其军逃遁者,斩将,军失其将而逃遁者,后队斩前队!”
    见李显忠愕然,张俊嘿然一笑,弹弹自己的衣袍下摆,又道:“还有很多军法,小子回得我禁军军中,且有得学习了。”
    李显忠并不喜欢张俊的语气,却对赵桓的种种改革很是敬服,便是默然不语,只算是接受了张俊的说法。
    张俊也很满意对方的反应,与这个爽朗英俊的青年将军相处,唯有用自己的威权来打压住对方,才能让他地心情更加愉快,看着沉默的对方,他又问道:“你不是汉人吧?”
    李显忠眉头微皱,虽然很不情愿,却仍然躬身答道:“是,末将不是汉人,是党项人。”
    “果然。”
    张俊露出满意的笑容,心中的疑问
    有了答案。
    朝廷对夏人用兵,自然也需要分化拉拢西夏内部的不同势力,使得党项人的内部分裂,削弱它自身的力量。因其所故,宋朝对河东熙河地区地党项人,特别是党项贵族,都极尽拉拢之能事,只要稍有机会,就封官赐爵,使得对方叛离西夏,归化大宋。
    这李显忠能在十六七岁就成为副将,如果是宋朝禁军中的寻常士兵,辛苦厮杀,浴血疆场,只怕熬一辈子,都未必做到副将,就是军将世家子弟,也不可能有如此快的升迁,唯有归化地党项人,才能如此。
    看到张俊脸上露出如释重负地神色。李显忠先是神情一黯,英俊地脸庞也黯然失色,稍顷过后,却又是昂然抬头,向着张俊道:“末将家族,自大唐以来就世袭苏尾九族巡检。”
    “哦?”
    不但张俊动容。帐中其余诸将,多半是关陕出身,虽然未必与夏人直接交通,却也知道眼前这青年将军。实在是出身富贵。这九族巡检,其实等若是后世明清时的土司,掌握一地百姓的生杀大权。对朝廷只是虚礼尊敬便可。而这李显忠的家族,还是唐朝时就做到这个位子,显然是党项人中的豪门大族,怪不得此人如此气度举止,原来是如此出身。
    “原来如此,张某失敬了!”
    连张俊也不敢再怠慢此人,虽然仍端坐不动,却是拱手一礼。
    要知道如李显忠这样地党项豪族,归宋则宋廷不会怠慢,就是在宋朝不如意。回到夏国,也必定极受尊礼,出将入相等闲事耳,张俊知道厉害,便再也不敢与这李显忠为难。
    事实也确是如此,李显忠父子忠于宋朝,先是在延安府失陷后。被迫投降金人,然后设计企图执金元帅完颜宗弼,事不成。则又执金将撒里昌归宋,结果被金兵追击。除李显忠外,全家二百余口悉数遇难。李显忠痛悔之余,知道难得宋朝之力,便亡归西夏,假意为夏国效力,后领大军二十万进攻关陕,击擒撒里葛,报仇后,夏国授他以招讨使的高官要职,李显忠并不动心,毅然归宋,显忠一名,就是赵构亲赐。后来历任淅东招讨使,太尉,宁国军节度使等职,完颜亮攻宋时,宋军军心不稳,一听得是李显忠前来主持军事,全军振奋,士气大振,死后,谥为忠襄。
    其一生事业,却也当真是波澜壮阔,虽是党项贵族,却一心忠于宋朝,为后人所敬。
    此时的李显忠,一生命运自然也随着赵桓的改变而改变,虽然延安失陷投降金人地境遇没有改变,归宋的决心却是下的更早,而宋军堂堂正正之师已经直杀到河东,他自然也不必出奇计去擒杀金国大将,历史只是转了一个小弯,改变地却是无数人的命运。
    见张俊等人面露忌惮,李显忠也不愿对方在自己家世上多留心思,便岔开话题,只道:“大帅,末将奉太原知府张孝纯大人之命,前来复命大帅。”
    事关军情,张俊也极是上心,身体微微前倾,向他问道:“怎么?”
    虽然明知对方一定愿意重回大宋,却仍然不免面露紧张之色。
    李显忠微微一笑,答道:“末将原是在完颜撒离补帐下效命,得知大帅一直攻到平晋,金国诸万户合议,决定弃守平阳,止留韩常的汉军拖住我大宋禁军的攻势,其余金兵悉数返回太原防守。末将只是因熟悉地形,被命率领小股骑兵,先行返回城中。与此同时,自云中调来女真守兵,充实城中防备,末将到时,云中守兵已至。同时,还倚重张孝纯大人的威望才干,命他以伪齐尚书右承的身份,自云中到太原,以他家人性命做胁,命他用心守城,直到金兵主力返回城中为止。如此一来,城中原本的汉兵已不是主力,城门已经完全换了女真兵来守,张氏兄弟,也并不能做主。知府大人命我知会大帅,想轻意破城,绝非易事了。下一步如何走,请大帅重新再做决断。”
    张俊静静听完,原本兴奋的脸色已然不见,待李显忠说完,他就用嘲讽的语气向着李显忠道:“张孝纯为大宋守太原二百五十三天,难道还要为金狗也守上一年?”
    “知府大人绝无此意。”李显忠并不激动,只是微微摇头,微笑着道:“知府大人说,先降已是一误,绝不再误,只要大帅还要冒险攻城,他必定会做内应,虽百死而不悔。”
    他紧接着又跟上一句,又道:“末将虽不是汉人,却也愿意如此,只需大帅一声令下,大好头颅,愿为大帅所用。”
    李显忠将军是我最佩服的将军之一,显忠之名其实不是文中地时间该用,提前用了,大家莫怪。
第五十六章 将军无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