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幻之盛唐-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据我所知,唐朝也不是完全不重视商路之利,从官民皆商的大社会风气来说就可见一斑,但似乎一贯以来是秉持着重北轻南的态度,重西域而轻南海,历代朝廷的注意力,也是更多是放在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征战、臣服的武功和荣耀,以及在与安息、大食、吐蕃这些传统国家,争夺掌控大西域势力范围,丝绸之
    益上。
    对广州的重视,也仅仅是三国两晋以来历代因循旧例,仅仅看做一个南方重要岁入的富郡,以及番国来朝的一个登陆口岸而已,除了在官本位上,肥缺所能带来的收益外,对如何拓展和发掘其中权益,从上到下,都是兴趣乏乏。
    而充满了风险与不确定因素的海路,对远在数千里之外北方的朝廷中枢来说,大部分时间内,只是作为一个能够提供珍奇物品和增加逸事趣闻谈资的,一个遥不可及的存在。
    但根据那位广州职官冯崇道,为了迎合我收集域外风情物志的爱好,专门委人寄回来的历代广州府志旧籍,却让我大大吃了一惊。后世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大多数都把眼光放在南宋以后,但是经过魏晋南北朝之后发展,到唐末黄巢烧屠广州之前,这段时间,作为南海第一口岸广州,也曾有过一段极其辉煌的时代。
    当时东西方海路,以上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地理特色,形成了东西方海路的自然分界。
    东段海路,从中土最南端的广州一直到红海海峡,可以说都是属于唐船的天下,因为唐船营造技术先进,船只巨大(最长可达二十多丈),而载重多(600…700),已经出现的水密仓、罗盘、可调节的多桅风帆等先进航海科技的应用,使得唐船抗风浪而续航能力强地优势。无人可及。
    以当时往返日本的遣唐使为例,从扬州出发顺风顺水也不过六个日夜,往新罗则更快只要两天,至于那位的倒霉孩子鉴真同学,纯粹是因为要效法前辈玄奘偷渡出关的壮举,偷偷摸摸的去日本,没办法光明正大的找合适的船只,又运气不好。遇上点风浪就吃不住了。
    因此,唐船在海贸的竞争中也有着先天地优势。见诸记载的海路航线,最远已经西抵赤土(下埃及地区),丹丹(又称努比亚)、南达婆利(又称马礼,今索马里岬角),摩伶(北埃塞俄比沿海)。拔拔力(也门亚丁湾)等国。
    因为这些国家常年相互征战攻打不止,大量人口成为对方的俘虏和奴隶,因此中土的昆仑奴(黑人)贸易,主要就来自这些地区,而摩伶国的马撒瓦港,就是其中重要的出口地。
    而最早见于中国记载地昆仑(黑人)诸国之一殊奈国的使者,从马礼国的桑加亚港出发,到安南都护属交趾国行程只用了三个多月。
    而过了亚历山大的西段,则属于阿拉伯和拜占廷两大势力的海军激烈争夺的天下,但自从二十多年前的君士坦丁保卫战中。阿拉伯世界十几万海军精锐,在瘟疫、寒流、和希腊火的多重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后,一直没能恢复元气。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只是依托占领的罗得岛、西里西亚等地区为跳板,以小股海盗船、走私船为单位的,对地中海沿岸国家进行地侵扰寇掠。
    而在数年前的改朝换代之战中,呼罗珊地区崛起,信奉什叶派地阿拔斯族的黑衣大食,取代了正统派(逊尼派)地伍麦叶王朝的白衣大食,仅存阿拉伯海军也在内战中进一步蹦解离析,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海路进行有效的封锁和控制,因此大秦(拜占廷)帝国的商旅使节。得以借助海路的便捷,屡屡大量往来中土。
    因为不在乎也不明白这些,所以宫里那位也表现的相当爽快,我只是派人稍微表达了一打算在海上讨点利头的意思,又以岛夷土人多凶蛮,兼之海路时有盗贼不靖为名,特别是二十多年前多国海盗掠广州地旧事为例,请自募民壮以护皇产,就轻易获准了,毕竟哪个宗亲的皇庄产业,里不是养了成百上千地附庸。
    虽然置军建制是不可能了,但在却特准在崖州置巡检,名义上属都水监使,但实际人手自行编配,养上二三千人不是问题,而且既然是海上巡检,还包括了没有具体数目和规格限制的水师。算是我真正的私兵,毕竟太偏遥之地,缺少对中枢朝廷产生什么影响和后果的可能性,不论是宫里的至尊,还是朝廷的大人也甚少海权之念,自然不会有多余的精力这个地方产生什么兴趣。
    而且根据诰命中的意思,大大鼓励了一番为国开荒好处,准以海南之地,尽拓尽取,也就是荒地开多少都算自己,只是同样文字上的错误,把海南变成南海,这样一来那些海岛,也在开拓之属了。
    有了这么方便之门,我当下吩咐口述拟书,交代了一些其中操作的重点注意事项。
    包括交代多带通晓观星地理测绘之人,出航每经一地,必考察山穿地理人文,绘制水文地形风貌,编列海图,越详尽越好,以备将来只用。要做这生意,就要做大做长远的。新物产和贸易线路,发现的越早,能够独占的收益就越高,读过近代历史的都知道,东南亚那些岛屿,可是世界有名铜、铁、锡等战略金属的富矿地区。更别说什么香料群岛、石油、橡胶、珍木、宝石列岛的美名……
    相比这些需要足够时间才能见效的预期,享有三洲四海的明珠,大陆公路枢纽,黄金与香料之城等等头衔的君士坦丁,对东方又有足够的渴求,也是一个重要接触的方向。
    当然,我首先需要一些代理人,犹太佬阿罗罕虽然好用,但是只适合做背后主要经办和管事的人,毕竟这个民族的自古以来的社会地位不高,希伯莱人聚敛财富的手段与贪婪吝啬之名,向来是当权者睽睽和掠夺的目标,我可不想千里迢迢的努力最后为别人做了嫁衣,而经过恰当的包装,一个从神秘而富饶的东方,成功满载荣誉和财富归来的贵门之后,更容易打开上层的局面。
    我正在自想自得,呵呵直笑的,刚消灭了碗椰子罐头的小丫头一头雾水,嘀咕“阿笑又傻笑了”的时候,一个惶然急切的声音伴随着急促的脚步声,突然在门外远远响了进来。
    “老大,江湖救急啊”。
第一百九十八章
    唐代的海南出产有金、银、珍珠、玳瑁、香料、槟榔、荔枝、龙眼、高良姜等、当时已经有“一年八蚕,三季两稻,十月种田,正月收栗”的记载
    敢在我家穿堂入室大声喧哗,也只有这位号称废话与呱躁之友的头牌小弟李祁。
    “老大你是如日中升的太阳,你是黑夜里的明灯……
    就见他明明一身没有丝毫杂色雪狐夹袍,却一手捏着夏天才用的描彩折扇死命晃点个不同,一手抓住我袍袖,用一种相当夸张的声音和表情,高声倾诉道“现在只有你能帮我了”
    “注意形象啊……”我皱起眉头,他这副表情,让人很想把什么东西丢在他头上“这叫什么素质……素质啊,你好歹是个王世子,也是主持一方的人了”
    他现在身兼数衔,负责好几个公开半公开的组织结社,虽然手下一大帮都是些官宦勋贵之后,但也能量不小,能让他着急的事情实在不多。
    “什么……谁敢在老大你家乱竖直啊,小弟我包打的他永远别想竖直了……
    “再说……老大啊……肠满怀,就想竖直竖直不起来了”他打蛇随棍上,扯淡起来“这事要没得解决,我全家老小都没有竖直的机会……
    “打住”
    待他缓过气来,我随又道“又怎么了,难道你趴墙头失风,让什么不能招惹的人抓了现行……女反被倒采花了……子,无法善后……去行院行乐欠了一屁股风流帐,给人找上王府……
    这厮很有我那个时代的西皮士之风,常常一些特立独行的举动,关于我那些专事奇巧,惑上邀宠的非议,也少不了他的一个帮凶的名分。因此,往往招惹了他汉中王老爹的怒火,就跑我家来避祸,上下已经见怪不怪了,一般找个公干的借口,派他去外地混一段时间,待家里的火气冷却下来再回来。
    听的我这一番话下来,每说一件,他面上愈青一分,愈加汗流浃背。,小心看着小丫头好奇宝宝的表情,变了几色表情才蠕蠕道
    “那个……些家事”
    我不高兴了,抓过扇子敲在他脑袋上,
    “你的家事与我何干,你还真以为我是什么都能管啊,大家都是宗室,什么事都有宗正府管啊”
    “这事比不得寻常”他扶了扶头冠,为难的腼着个脸说“我家小十三娘出走了”
    “哇,是侬侬不见了”小丫头吐了吐舌头,扒着我的膝盖凑过来,一脸的关切。
    “侬侬”
    我想了半天才想起,这是他家刚过完**礼的小县主,算是小丫头的堂姐妹,谢和小东西还应邀参加过她穿花戴簪的加礼呢。
    “你妹子翘家了,为什么”八卦是人的天性,我也不能例外,其中到底有什么内情“比如有什么心上人,或者是远大的追求”
    小丫头两眼亮晶晶的,显然是想起了我给她讲的那些才子佳人的人情故事。
    “难道侬侬也是为爱逃亡了么”
    唐代的女子为爱情与心上人私奔碧绿相当的高,几乎成为一种让人津津乐道的风尚,在历史中可是赫赫有名,远有前朝权臣杨素家伎红拂女,推倒大好前途贵族青年李靖相携夜奔的桃色事件,近有我手下,名门氏族的优秀子弟郑元和与长安名伎李亚仙,排除万难离家出走,独创一番事业的佳话。
    “身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如果是这样,你没什么好担心的”
    “不是这么回事拉”
    他脑门上顿时暴突几根青筋起来,哭丧着脸几乎要吼出来。
    “还不是吐蕃那桩事,府上那个长舌的多嘴,结果……”他突然想起什么悚然顿口不言,小心的看了眼小丫头,却被她反瞪回来。关于吐蕃秘约求亲的事情,知道的人相当有限,居然会被泄露给当事人。
    “没关系的”我摸了摸小东西的脑袋“月月不会乱说的”
    吐蕃求亲,这在许多人看来都是大好事,不但暂时消却了一个重大的边患,还有可能得到一个强援,虽然说还需要要与西北朝廷沟通,但是作为最直接的收益者,想必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的。
    最适合的人选,结果就落到了汉中王家刚过及弈礼的小县主身上了,按照惯例都是找个这样的旁支宗室封个公主头衔嫁过去,这也是汉中王家老二找上我帮忙的原因。
    只是按照他的想法,却并不是很愿意,毕竟前两任嫁到吐蕃的公主,日子都很不好过。
    象后世影视里描述的风光和
    是狗屁,纯粹为了宣扬民族大团而可以夸大的艺术加主嫁过去时,松赞干部已经有来自泥婆罗的正妃,她不但要受到那些妃子娘族的排挤和构陷,连那些权门宗贵也相当的敌视这个唐国的女子。
    虽然她为吐蕃带去了先进的工匠书籍物种技艺乃至大唐文化和宗教,但也因为带来的变化,极大触犯原有的利益阶层,招致了传统势力的仇恨和敌视。一辈子都在巨大的压力和各种阴谋算计中度过。但起码她在世的时候,还是唐吐关系最好的蜜月期,王玄策借兵攻天竺,也有她的功劳。
    而金城公主更惨,她出嫁的时候本来是嫁给吐蕃达江王子,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