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江山如此多骄-第2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起哈哈一笑道:“能让庐陵君害怕我,我白起也算没有白活一世,好,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今日就让我送朋友一程吧!”
    赵括将双锤一晃,道:“赵括也正是此意,今日武安君如果身死,赵括必定每年都会去君上坟前拜祭一番。”赵括说着一个健步前冲,双锤一前一后砸向白起。
    白起道了声多谢,大棍上撩,架住了赵括的双锤,两个人打在了一处,赵括心有旁骛,还得分心为赵卒着想,因此并没有占上风。
    许哲带着三四万赵卒向丹朱岭方向进发,很快就和秦军撞在了一起,面对龙精虎猛的秦军,状若乞丐的赵军如何能抵挡住,一个对撞赵军就损失了数千人。
    赵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只好把白起向赵军所在的方向引,白起焉能不知赵括的心思,自然不会让赵括如愿,只要他多拖延一会,赵军的死伤将会更大,白起放跑赵括一人可以,却不想赵军逃出生天。
    赵军此时没有什么战斗力,三四万人不长时间就剩下了两万不到,死伤很是惨烈,就在这个时候,战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只见秦军阵后响起了厮杀声,这让秦军有些措手不及,抬眼望去却是赵军廉颇的旗帜,一支万人左右的赵军切入战场,很快和被困的赵军汇合在一起。
    赵军这一万生力军的加入,给突围增加的有力的砝码,廉颇,李牧,冯亭,廉霆,冯劫等赵军将领带着这一万赵军开路,当真势如破竹,很快就冲出了秦人的包围圈,这并不是秦军打不过赵军这一万人马,而是秦军的兵力此时很分散,让廉颇等人钻了空子。
    白起看到这一幕,心知已经没有了阻拦的必要,这些赵军兵力加起来还不到三万,缺少装备给养,对整个战局已经没有翻覆能力了,只要堵住他们回邯郸的道路,翻不出几朵浪花来,因此白起下令停止追击,免得己军再增伤亡。
    正文 第四百一十八章【战败后的赵丹】
     更新时间:2008…12…29 10:02:10 本章字数:2335
    赵括对于廉颇等人的出现既惊喜又觉得意外,等赵军来到丹朱岭下的时候,赵括才有机会问,道:“将军怎么在这个时候出现在秦军后阵呢?难道是能掐会算吗?”
    廉颇苦笑道:“君上就不要说笑了,我哪里会掐算啊!而是近月来我每天都派人潜出故关打探秦军的动静,君上走后秦军对故关的围困就不那么严密了,冯劫回来后又熟悉地理,因此我军对秦军的动向知晓的很清楚,当平阳君战死,遗书赵军投降后,秦军的所作所为非常让人起疑,最后还是李牧判断出了白起要杀俘,我们才舍命前来拯救,没想到君上也来了,否则倒是全军覆没的下场啊!”
    赵括叹息道:“现在也差不多,这几万人能不能回到家乡都很难说啊!我们现在要粮草没有粮草,要道路没有道路,白起绝不会让我们返回邯郸的。”
    廉颇点点头道:“军中还有战马六百余匹,全部宰杀吧!应该能支撑三五日,我们好好的想想下一步怎么办。”
    赵军士卒在丹朱岭下宰杀战马制作肉脯的时候,赵括和廉颇等军中高级将领聚在一起商议对策。
    蒙骜首先发言,道:“诸位大人,秦军如今扼守住了长平通往邯郸的道路,我军想要返回邯郸只有两条路,第一就是翻越太行山,第二是斜插野王取道魏境,不论走哪个方向都不大容易,太行山根本就没有路,虽然翻过太行山走不远就是邯郸,可是以我军现在的状况,只怕连一半的路程都走不了,强行出发能够活下来的士卒只怕十不足一啊!”
    一旁的廉霆一皱眉,道:“斜插野王也不现实,秦军只怕早就在那里驻防重兵了,魏人也不是好相与的,我看还不如翻越太行山呢!”
    冯亭摇头道:“太行山不容易翻越啊!上党人都没有完全摸透山岭,大军冒然进山,实在不是稳妥之策,最起码我们没有足够的粮米。”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不过谁也没有好办法,哪条路看起来都行不通,最后众人把目光都落在了赵括和廉颇身上,等着这两个人拿主意。
    赵括深吸一口气,看了一圈,道:“翻山,不管怎么看这都是一条捷径,只要我们翻越太行山就有生路了,别人能办到的,我们一样可以做到。”赵括想到了后世时候有一支伟大的人民武装,在太行山上创造了奇迹,既然已经有过成功的先例,同样是人,他相信赵军也能行的,因为和那支人民武装比起来,他们只是翻越过去而已呀!
    廉颇也赞同赵括的观点,按照廉颇的经验来判断,秦军肯定会乘胜进击邯郸的,不捞够足够多的好处,秦军绝不会罢兵,还是尽快回转邯郸为好。
    一声令下,赵军上下开始清点兵力,准备翻越太行山,此时赵军还有两万七千余人,除了廉颇带来的近万人马还有些力气外,余者基本都算作伤号了。
    蒙骜将整军的任务交给身边的副手后,来到了一处颇为僻静的地方,这里已经有十几个青年军官在等候了。
    蒙骜看了看这十几个人,道:“诸位都是从邯郸来的,相信大家对自己的任务都很清楚,我在这里也不废话了,大家尽力而为,无论如何也要在恰当的时候把气愤扇动起来,事成之后,毛遂大人必有重赏。”
    那十几个人一齐点头,为首的一名青年军官,道:“大人放心吧!我们都知道该怎么做,临离开邯郸的时候,夫人也叮嘱过我们,我们可以保证只会成功,不会失败。”“一起看文学网首发,请支持正版阅读,支持作者创作,您的一次轻轻点击,温暖我整个码字人生。”
    蒙骜看着这十几个军官各自回到了自己的营中,心头没松反倒沉重起来,他也是离开邯郸的时候被毛遂叫去,被告知了一项伟大的计划,也可以说是阴谋吧!当时把他吓的脸色如土,话都说不完整了,可最后毛遂还是赢得了他的支持,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的考虑,人总是想要往高处走的,他现在是赵括的家将,即便得到了赵括极大的重用,最后也还是赵括的家臣,为了光耀蒙氏一族,他觉得冒险值得,另一方面是他觉得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在毛遂说服他的时候,他才知道围绕着赵括产生的利益集团的力量是多么的大,首先是财力,绝对富可敌国,其次是人心人望,赵括一样不缺,最重要的是赵括还有军方的支持……
    蒙骜不是没想过事后会得到赵括的责罚,可毛遂说的对,当造成了既定事实后,赵括不见得会反对,因为很多人的身家性命都交给了他,他能眼看着那些人倾家荡产,一命呜呼吗?显然是不会的。
    赵括整军打算翻越太行山不提,单说赵军长平战败的噩耗传到邯郸后,这座以民风豁达著称的城池,完全沉浸在了愤怒,哀伤和惊惧当中,悲恸之声激荡在邯郸上空。
    从王宫的高台上远望邯郸街市,满目都是面色悲苦,身穿丧服的老人和妇女,哀风阵阵的街头,一堆一堆的冥钱还冒着青烟,到了晚上,隐约的啼哭之声让人辗转难免,不能入睡。
    长平之战,赵国先后战死了五十万大好男儿,赵丹心中的痛疚无法用言语形容,他觉得正是他的失误才使赵国遭受了如此重大的打击和屈辱,使赵国百姓承受着有史以来最为沉重的灾难,而他所认为的失误是不该接受韩国献来的上党郡。
    “廉颇误我,赵括误我,赵豹误我……”赵丹不认为自己在用将的问题上有错误,他认为是为将的人没有做好。
    赵丹已经三天没有见任何人了,他白天呆呆的望着窗户,晚上痴痴的盯着灯光,完全沉浸在了巨大的失败当中,根本不可能去考虑长平战败后的外交和军事策略。
    不过当秦人送来了劝降的通知后,赵丹却一口回绝了,他决不能投降,否则真的没有脸面上对列祖列宗,下对百官百姓了。
    正文 第四百一十九章【啥招都得用了】
     更新时间:2008…12…29 10:02:11 本章字数:3579
    秦军在结束了长平之战后,武安君白起立即开始了分兵,一部分兵力直下长平西侧的皮牢,司马蕲率军占领了太原,而司马梗率领秦军主力直逼邯郸,白起则亲自压后阵,防备赵括的残部突出太行山。
    白起的军事部署无懈可击,在大战后没有给赵国喘息的机会,而强大的秦军此时也处在了胜利的巅峰。
    在赵国面临严重危难的形势下,赵国在河间地区的一个县的县令率领全县军民归顺了燕国,面对主力尽失的赵国,燕国军方蠢蠢欲动,赵国又面临着来自南北两侧的夹攻。
    赵王赵丹一方面放权给文武百官,凡是能够化解赵国危机的人,赵王不吝封君封侯,也可以答应割让领土给秦国,他又把赵国濒临黄河岸边的灵丘地区封赏给了在楚国握有实权的春申君黄歇,希望能够得到楚国的帮助。
    虞卿面对赵国此时此刻的形势,整夜都无法入眠,怀着最后的希望,虞卿向赵丹推荐了好友苏代,苏代是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弟弟,在苏秦死后继承了纵横事业,往来于列国之间,以权谋变术影响各国的政治外交活动。
    赵丹现在是有根稻草都认为是可以救命的,对苏代这个著名的辩士也给予厚望,将国库打开任苏代挑选礼物,开展外交活动。
    秦国的丞相范雎此时内心忧虑重重,他清醒的知道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战争过后,也会使政治权力的结构发生变化和调整,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是如此。
    范雎知道,秦国取得了空前的战争胜利,这必将给秦国高层带来某些变化,而这种变化极有可能威胁到他现在的政治地位。
    就在秦军包围了邯郸后,苏代前来拜访了范雎,两个人以前也见过一面,对对方的才能都很欣赏,范雎亲自把苏代迎到客厅。
    范雎的客厅紫檀木的桌案非常明亮,细竹编制的席子平展的很,尽管一尘不染,可范雎还是在坐下之前轻轻擦了擦,这让苏代看着好笑,这说明范雎之前的生活非常的困难,此时虽然身居高位,但是贫苦时擦拭竹席的动作却忘不了,从而成为了一种习惯。
    范雎坐下后,面带微笑道:“苏先生风尘仆仆的来到咸阳,不知道这次到秦国来,是为了哪一国进行外交努力呢?”
    苏代微微一笑道:“我苏代不管走到哪,说起来都不是为了某一国出力,向来都是为了朋友出谋划策的。”
    范雎哈哈一笑道:“苏先生说的对,以苏先生的才能,谋国不在话下,倒是为朋友,才显得出先生的高明来。”
    “我还是言归正传吧!现在天下人都知道秦军在长平取得了胜利,武安君白起已经围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苏代道:“如果武安君能够一举灭赵,秦王几乎就成了天下共主,等到那个时候,武安君只怕非要位列三公不可呀!”
    苏代见范雎的脸色阴沉下来,知道一言窝在了范雎的痛痒处,道:“武安君为了秦国征战不下百次,夺城七十余座,按照秦国的军功办法,长平之后,白起的地位,应该是除了秦王之外最高的人了,我临来咸阳的时候,听说有人把白起比作周公,还有人把其比作姜太公呢!”
    范雎的脸色非常难看,这正是他担心之处,一旦白起出将入相,虽然不会真的被封为丞相,可白起的地位肯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那他这个外来户将会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