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茅盾散文集-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胜。至盼你们注意才好呵!

与其多而不好,不若好而不多;我以为如今创作家发表创作太容易了。

谭国棠一九二二,一,二

卷七 关于鲁迅 读《呐喊》

一九一八年四月的《新青年》上登载了一篇小说模样的文章,它的题目,体裁,风格,乃至里面的思想,都是极新奇可怪的:这便是鲁迅君的第一篇创作《狂人日记》,现在编在这《呐喊》里的。那时《新青年》方在提倡〃文学革命〃,方在无情地猛攻中国的传统思想,在一般社会看来,那一百多面的一本《新青年》几乎是无句不狂,有字皆怪的,所以可怪的《狂人日记》夹在里面,便也不见得怎样怪,而曾未能邀国粹家之一斥。前无古人的文艺作品《狂人日记》于是遂悄悄地闪了过去,不曾在〃文坛〃上掀起了显著的风波。

但是鲁迅君的名字以后再在《新青年》上出现时,便每每令人回忆到《狂人日记》了;至少,总会想起〃这就是狂人日记的作者〃罢。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确在这样的心理下,读了鲁迅君的许多《随感录》和以后的创作。

那时我对于这古怪的《狂人日记》起了怎样的感想呢,现在已经不大记得了;大概当时亦未必发生了如何明确的印象,只觉得受着一种痛快的刺戟,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这奇文中的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含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的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可言喻的悲哀的愉快。这种快感正像爱吃辣子的人所感到的〃愈辣愈爽快〃的感觉。我想当日如果竟有若干国粹派读者把这《狂人日记》反复读至五六遍之多,那我就敢断定他们(国粹派)一定不会默默的看它(《狂人日记》)产生,而要把恶骂来欢迎它(《狂人日记》)的生辰了。因为这篇文章,除了古怪而不足为训的体式外,还颇有些〃离经叛道〃的思想。传统的旧礼教,在这里受着最刻薄的攻击,蒙上了〃吃人〃罪名了。在下列的几句话里:

凡事总须研究,总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是

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

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著〃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横竖睡不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

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中国人一向自诩的精神文明第一次受到了最〃无赖〃的怒骂;然而当时未闻国粹家惶骇相告,大概总是因为《狂人日记》只是一岂不通的小说曾未注意,始终没有看见罢了。

至于在青年方面,《狂人日记》的最大影响却在体裁上;因为这分明给青年们一个暗示,使他们抛弃了〃旧酒瓶〃,努力用新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继《狂人日记》来的,是笑中含泪的短篇讽刺《孔乙己》;于此,我们第一次遇到了鲁迅君爱用的背景——鲁镇和咸亨酒店。这和《药》、《明天》、《风波》、《阿Q正传》等篇,都是旧中国的灰色人生的写照。尤其是出世在后的长篇《阿Q正传》给读者难以磨灭的印象。现在差不多没有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口里不曾说过〃阿Q〃这两个字。我们几乎到处应用这两个字,在接触灰色人物的时候,或听得了他们的什么〃故事〃的时候,《阿Q正传》里的片段的图画,便浮现在脑前了。我们不断的在社会的各方面遇见〃阿Q相〃的人物:我们有时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中也免不了带着一些“阿Q相〃的分子。但或者是由于〃解减饰非〃的心理,我又觉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似乎这也是人类的普通弱点的一种。至少,在〃色厉而内荏〃这一点上,作者写出了人性的普遍弱点来了。

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辛亥革命,反映在《阿Q正传》里的,是怎样的叫人短篇呀!乐观的读者,或不免要非难作者的形容过甚,近乎故意轻薄〃神圣的革命〃,但是谁曾亲身在〃县里〃遇到这大事的,一定觉得《阿Q正传》里的描写是写实的。我们现在看了这里的七八两章,大概会仿佛醒悟似的知道十二年来政乱的根因罢!鲁迅君或者是个悲观主义者,在《自序》内,他对劝他做文章的朋友说道: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

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

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

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

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其他们么〃?

朋友回答他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

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因为〃说到希望,是不能抹杀的〃,

所以鲁迅君便答应他朋友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

狂人日记》。但是他的悲观以后似乎并不消灭,在《头发

的故事》里,他又说:

现在你们这些理想家,又在那里嚷什么女子剪发了,

又要造出许多毫无所得而痛苦的人!

现在不是已经有剪掉头发的女人,因此考不进学校

去,或者被学校除了名么?

改革么,武器在那里?工读么,工厂在那里?

仍然留起,嫁给人家做媳妇去:忘却了一切还是幸

福,倘使伊记着些平等自由的话便要苦痛一生世!

我要借了阿尔志跋绥夫的话问你们,你们将黄金时

代的出现预约给这些人们的子孙了,但有什么给这些人

们自己呢?这不是和《自序》中铁屋之喻是一样悲观而

沉痛的话么?后来,在《故乡》中,他又明白地说出他

对于〃希望〃的怀疑:

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闰土要香炉和烛台

的时候,我暗地里笑他,以为他总是崇拜偶像,什么时

候都不忘却。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

像么?只是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

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本无

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

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至于比较的隐藏的悲

观,是在《端午节》里。〃差不多说〃就是作者所以始终

悲观的根由。而且他对于“希望〃的怀疑也更深了一层。

但是《阿Q正传》对于辛亥革命之侧面的讽刺,我觉得并不是因为作者是抱悲观主义的缘故。这正是一幅极忠实的写照,极准确的依着当时的印象写出来的。作者不会把最近的感想加进他的回忆里去,他决不是因为感慨目前的时局而带了悲观主义的眼镜去写他的回忆;作者的主意,似乎只在刻画出隐伏在中华民族骨髓里的不长进的性质,——〃阿Q相〃,我以为这就是《阿Q正传》之所以可贵,恐怕也就是《阿Q正传》流行极广的主要原因。不过同时也不免有许多人因为刻画〃阿Q相〃过甚而不满意这起小说,这正如俄国人之非难梭罗古勃的《小鬼》里的〃不垒陀诺夫相〃,不足为盛名之累。

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而这些新形式又莫不给青年作者以极大的影响,欣然有多数人跟上去试验。丹麦的大批评家布兰兑斯曾说:“有天才的人,应该也有勇气。他必须敢于自信他的灵感,他必须自信,凡在他脑膜上闪过的幻想都是健全的,而那些自然而然来到的形式,即使是新形式,都有要求被承认的权利。〃这位大批评家这几句话,我们在《呐喊》中得了具体的证明。除了欣赏惊叹而外,我们对于鲁迅的作品,还有什么可说呢?

卷七 关于鲁迅 鲁迅论



几年来,常在各种杂志报章上,看到鲁迅的文章。我和他没甚关系,从不曾见过面,然而很喜欢看他的文章,并且赞美他。只因我一向居无定处,又所居之地,在最近二三年来,是交通不便,难得看见外界书报的地方,所以并未完全看过鲁迅的著作。近来看见一本《关于鲁迅及其著作》——这是去年出版的,可是我到今年才看得到——方知世间对于鲁迅这人及其著作,有如此这般不同的论调。又从此书,知道鲁迅的著作,大都已有单行本,要窥全豹,亦非难事,这就刺戟我去买了他的已出版的全部著作来看。两月前,在一个山里养病,竟把他的著作全体看了一遍,颇有些感想,拉杂写下来,遂成此篇。如果题名曰〃我所见于鲁迅者〃,或是“关于鲁迅的我见〃,那自然更漂亮,不幸我不喜这等扭扭捏捏的长题目,便率直的套了从前做史论的老调子,名曰《鲁迅论》了。



鲁迅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看见过他的人们描写他们的印象道:

一个瘦瘦的人,脸也不漂亮,不是分头,也不是平

头。穿了一件灰青长衫,一双破皮鞋,又老又呆板,并

不同小孩一样。他手里老拿着烟卷,好象脑筋里时时刻

刻在那儿想什么似的。

(《关于鲁迅及其著作》:《初次见鲁迅先生》,马珏)这是一个小学生的印象。又一位女士描写她的印象道:

我开始知道鲁迅先生是爱说笑话了。……然而鲁迅

先生说笑话时他自己并不笑。……我只深刻地记得鲁迅

先生的话很多令人发笑的。然而鲁迅先生并不笑。可惜

我不能将鲁迅先生的笑话写了出来。

(曙天女士:《访鲁迅先生》)

说起画像,忽然想起了本月二十三日《京报副刊》里

林玉堂先生画的〃鲁迅先生打叭儿狗图〃。要是你没有看

见过鲁迅先生,我劝你弄一份看看。你看他面上八字胡

子,头上皮帽,身上厚厚的一件大氅,很可以表出一个

官僚的神情来。

(《致志摩》,陈源)这又是一位大学教授的描写。

《关于鲁迅及其著作》前面就有一张鲁迅最近画像。八字胡子,瘦瘦的脸儿,果然不漂亮;如果在冬天,这个人儿该也会戴皮帽子,穿厚厚的大氅罢。可惜瘦了一点,不然,岂但是〃很可以表出〃,简直是〃生就成的官僚〃罢。

上举三篇,是值得未见鲁迅的人们读一遍的。在小学生看来,鲁迅是意外地不漂亮,不活泼,又老又呆板;在一位女士看来,鲁迅是意外地并不〃沉闷而勇猛〃,爱说笑话,然则自己不笑;在一位大学教授看来,鲁迅〃很可以表出一个官僚的神情来〃,——官僚,不是久已成为可厌的代名词么?

好了,既然人各有所见,而所见又一定不同;我们从鲁迅自己的著作上找找我的印象罢。



张定璜在他的《鲁迅先生》(亦见《关于鲁迅及其著作》)里告诉我们说:

鲁迅先生站在路旁边,看见我们男男女女在大街上

来去,高的矮的,老的小的,肥的瘦的,笑的哭的,一

大群在那里蠢动。从我们的眼睛,面貌,举动上,从我

们的全身上,他看出我们的冥顽,卑劣,丑恶和饥饿。饥

饿!在他面前经过的有一个不是饿得慌的人么?任凭你

拉着他的手,给他说你正在救国,或正在向民众去,或

正在鼓吹男女仆权,或正在提倡人道主义,或正在作这

样作那样,你就说了半天也白费。他不信你。他至少是

不理你,至多,从他那枝小烟卷儿的后面他冷静地朝着

你的左腹部望你一眼,也懒得告诉你他是学过医的,而

且知道你的也是和一般人的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